第56頁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同人]成為皇上白月光后、戰(zhàn)神歸來:馬甲大佬又A又颯、韋恩家族咸魚日常[綜英美]、我在海賊鎮(zhèn)守推進(jìn)城一百年、[綜漫]一人成團(tuán),人設(shè)反轉(zhuǎn)、[七五同人]小侯爺?shù)钠吣昕婆e五年開封之路、快穿之科舉文男配、[綜漫]當(dāng)人虎撿到雷文劇本、[柯南同人]松田養(yǎng)了一只萩、[綜漫同人]穿越后我繼承了烏魯克
康熙好奇起來:“什么東西,還晚不得了?” 太皇太后笑嘻嘻湊熱鬧:“呦,看來這壽禮不簡單,也讓我瞧瞧!” 康熙打開木匣子,一時愣住。里頭不是什么玉石珍寶,而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稻穗,填滿了整個匣子。 太皇太后咦了一聲,轉(zhuǎn)頭詢問胤礽:“可是你親手種的那批?這是收割了?” “是!” 在一旁服侍的戴佳氏低笑著說:“還是太子有心?;噬蟿偛胚€同太皇太后說,如今國庫豐盈了,他最大的心愿便是想要五谷豐登。皇上,這可是太子殿下親手種出來的,意義不同。臣妾瞅著,再沒有別的禮物能比得上?!?/br> 一番話直接把胤礽種植水稻的行為無限拔高,康熙高興地眼睛瞇了起來,“沒想到竟然真讓你在玻璃房子里種出了稻谷。” 他想得要多一些。若是冬天也能種植水稻,民間是否可以效仿?但這個念頭也就只是一瞬,轉(zhuǎn)眼消逝。 不說玻璃房子的造價。就以胤礽造那房子的方法,小范圍內(nèi)使用尚可,大面積種植是不行的。而且毓慶宮那么點地,胤礽派了八個奴才日夜守著,精心伺候。民間能費得起這等勞力與時間? 康熙一嘆,只得作罷。 太皇太后打趣道:“成嬪說得對。保成親手種的可不一樣?;噬?,我看不如拿下去讓奴才們脫了殼,今兒就煮了。我也沾光嘗嘗?!?/br> 胤礽趕緊將匣子捂?。骸安恍?!烏庫mama,這個不能吃的!” 太皇太后一愣??滴醮笮ζ饋恚骸安蛔尦??好!那朕就讓人保存起來,時時看著,念著你的心意,可成?” 胤礽搖頭:“這又不是擺件,如何收藏起來觀賞?汗阿瑪,這是要留種的。” 康熙懵逼:“留種?你送稻種給朕?你莫非想讓朕跟你一起種地?” 胤礽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汗阿瑪,你瞅瞅這些稻子有什么不同?” 康熙:??? 胤礽一拍腦袋,恍然醒悟過來,康熙一個皇帝,只吃過大米,怕是見都沒見過稻種,更別提分辨區(qū)別了。 他揮手讓人把索額圖當(dāng)初搜集的稻種沒用完的全拿過來,按品種區(qū)分,一一擺在地上。 “汗阿瑪,一般能被留作稻種的都是選取當(dāng)季最好的谷子,可是你看看。我匣子里這些是不是比地上這些都要飽滿?” “確實要飽滿一點。”康熙狐疑地眼神望過來,“所以呢?” “汗阿瑪請隨我移步毓慶宮!” 二人來到玻璃房。 胤礽指著水稻田說:“汗阿瑪仔細(xì)看,一號地與二三四號地相比,有何不同?” “稻穗更大,顆粒更多,收成更好些。那又如何?” 胤礽將孟吉祥喚過來:“你來告訴汗阿瑪,一般百姓種出來的稻谷可有這么好的?” “回皇上、太子。沒有。奴才進(jìn)宮前同父親種了五年的地,從沒見過像一號地這般,長得這么好的。” 胤礽瞇眼:“那尋常你們種植稻谷畝產(chǎn)多少?” “這個得看年成。年成不好的時候,顆粒無收也是有的。年成好的時候,還得看怎么種,伺候得好不好,勤不勤快。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畝產(chǎn)三百多斤,最好不超過四百?!?/br> 胤礽指著一號地:“那你覺得這些呢?” “這里大約只有一分地,如今收割了一半。按目前計算,已有四十多斤。奴才看了一圈,余下的一半,長勢同收割的那些差不多,收成相當(dāng)。 “如此算,至少該有八十斤。一分八十,一畝當(dāng)不會少于八百?!泵霞槿滩蛔「锌?,“奴才長這么大,還從沒見過收成如此之高的稻子?!?/br> 康熙震驚了,“你說的是實情?” 孟吉祥低下頭:“奴才句句屬實,不敢有一字欺瞞?!?/br> 胤礽笑道:“汗阿瑪,吉祥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撒謊。但他進(jìn)宮時才十二歲,如今又已過去多年,說的是當(dāng)年的情景,現(xiàn)今如何,他怕是也不清楚。我已經(jīng)讓叔公去民間詢問,想來應(yīng)該快有結(jié)果了?!?/br> 胤礽將康熙先請出來,于毓慶宮小坐,沒等多久,便聽太監(jiān)回稟:索額圖求見。 索額圖將詢問的結(jié)果一一記錄下來,呈給康熙。 “奴才問了名下莊子上的佃戶,又跑了趟皇莊。京中皇莊雖不如興州大,田地卻是上等的。奴才名下的那些也全是良田。如此收成上自是該比普通百姓要強(qiáng)些。這兩處的畝產(chǎn),在保證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前提下,一般維持在三百七十斤上下。 “這可不只是莊頭的言辭。奴才怕莊頭只管事,不下地,對實際情形了解不夠,或有錯漏,共詢問了五十七個佃戶。結(jié)果一致。 “此后,奴才又去了趟戶部,要來了往年各地糧產(chǎn)的資料。從中發(fā)現(xiàn),便是江南魚米之鄉(xiāng),收成最好也就四百出頭?!?/br> 康熙深吸了一口氣,努力遏制住澎湃的熱血,“你可查清楚了?” “是!戶部農(nóng)田司有位閔大人,出身寒門,早年家中貧困,未入仕前經(jīng)常是讀完書還得下田種地的。后來入朝為官,依舊保持了這個習(xí)慣,每年總會下地伺弄一番。 “他雖然沒有多大的才能,卻是個踏實肯干的。入農(nóng)田司后,經(jīng)常到下面去走動,實地考察,偶爾還會同農(nóng)戶們一起干活。 “若說朝中百官,誰最了解農(nóng)事。奴才想非他莫屬了。奴才特意將他帶了過來,在門外等候?;噬先粲幸蓱],不如傳他問一問?再有太子的那片地,總要讓懂行的人來瞧瞧?!?/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