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故而李知憬特意請旨,請皇帝允世子夫婦回京,至于永寧侯劉煥留在劍南道養(yǎng)老,若再做出傷天害理之事,則奪其爵位,以律法處置。 幾個月來皇帝心力交瘁,纏綿病榻,朝堂政務(wù)全權(quán)交到李知憬手中,對于劉鳴恩之事,皇帝聽聞也只是點點頭,說一句太子看著辦吧。 這事便算是定下了,世子夫婦原以為怎么也要等到李知憬登基大赦天下之時,才有望返京,不想一道賭他們彼此是否信任的密信,幸虧他們并未受到傳言影響,未作猶豫,按照信中要求快馬加鞭趕向長安,這才平息了一場動亂。 有了謝杳杳從中游說,李知憬勉強答應(yīng)李永怡的要求,不管他是阿竹還是鄭懷松,駙馬謀逆乃是誅三族的大罪,她留在長安不過是旁人茶余飯后的消遣罷了,況且腹中懷有孩子,不如昭告天下,失蹤的含月公主早已香消玉殞,她改名換姓,做個普通百姓,母子二人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 李知憬和謝杳杳自是不放心,李永怡自小金尊玉貴,哪里會cao持過日子,思來想去,還是媚公子指了條路。 蜃樓在蜀中有個莊子,專門收留無家可歸的孩童,待十來歲大的時候,擇選合適的苗子正式入蜃樓,其余的也有去處,大淵各地蜃樓經(jīng)營的商行什么的,最不濟(jì)也有地可種,不至于餓肚子。 孩童有男有女,合適的女夫子不好找,李永怡正擔(dān)此任,自力更生,平安穩(wěn)定,只要蜃樓在,她的愿望不難實現(xiàn),待日后誕下幼子,也不缺玩伴老師。 幾方一合計,都覺得是條出路,于是謝無秋一眾離京時,身邊跟著頭戴帷帽的李永怡,她朝謝杳杳的馬車使勁兒揮了揮手,喊了聲要來看我,頭也不回上了馬車。 直至馬車消失在天地交接處,謝杳杳身旁喬裝的王皇后才放下簾子,她轉(zhuǎn)過身拭去淚水,輕聲說了句:走吧三娘,多謝你和謝樓主。 * 待萬事已了,皇帝以自己所犯之錯無可挽回,愧對大淵百姓為由退位,前往自己曾經(jīng)的封地。太子李知憬品行高潔,受太傅等名師多年教導(dǎo),累累功績,有目共睹,故傳位于太子。 周邊諸國接到消息,匆忙派使團(tuán)日夜兼程趕往長安,參加新帝登基這一盛事。 東宮統(tǒng)共只有謝杳杳一個女眷,封賞后宮難免寒酸,眾臣向太上皇舉薦游說,皇室子嗣不可玩笑。 可太上皇眼中只有前往封地這一件事,只說由新帝自己定。 而李知憬的態(tài)度已擺在明面上,可以納妃,但是有條件。 條件一:他喜歡懂事的,年紀(jì)得與他一般。 條件二:娶妻娶賢,納妾納色,所以樣貌不能比他差。 條件三:他需要人保護(hù),功夫不能比謝皇后差。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堵得眾人啞口無言,除了第一條,別說大淵,加上周邊諸國,上哪兒去找比他李知憬長得貌美,又比肩謝杳杳神箭飛刀的女子。 五月十六日,新帝李知憬正式稱帝,偌大的后宮只有皇后的鳳棲宮有主人,李知憬一日三餐都在鳳棲宮用,晚上也歇在鳳棲宮,就跟自己沒住處似的。 懷胎八月,謝杳杳肚子越來越大,夜里常常起夜,她休息不好,李知憬自然也睡不好,雖有桃枝她們在,可他總擔(dān)心她磕著絆著,非要自己扶著她去凈室。 一來二去,他眼下的烏青一日比一日重,遠(yuǎn)遠(yuǎn)看去就跟挨了拳頭似的。 三娘,我怎么覺得有點像咱們在演武場習(xí)武時,你邦邦兩拳打的。李知憬站在銅鏡前邊瞧邊笑,他從不在謝杳杳面前自稱朕,也不叫她皇后,說那樣說話不自在。 謝杳杳斜他一眼:我下手可沒那么重,你少冤枉我。我說,你就不能回自個兒寢殿睡? 李知憬三兩步走到她背后,下巴抵在她肩頭,委屈道:我瞧人家都是夫君白日忙活生計,夜里同夫人幼子享天人之樂,我一凡夫俗子,你們在哪兒,我就在哪兒。 自從二人坦承相談,互表心意后,李知憬就激發(fā)了性格中的另一面格外黏人,且愛撒嬌。當(dāng)然,有旁人在場的時候,他尚能端起架子,可一旦只有他們夫婦二人,就跟換了個人似的。 我在定西的時候,隔壁鄰居養(yǎng)了條大黑狗,大黑狗要吃rou的時候,和你現(xiàn)在這模樣有八分像。謝杳杳嘆了口氣。 可李知憬如今的臉皮已堪比城墻,他在她頸間啄了啄:它離開rou活不了,我離開你也活不了。 五歲相識,七年相伴,四載離別,一遭四季交替生死相交、恩愛不疑,往后數(shù)載相伴,生同衾,死同xue,方是圓滿。 她是他的愛人,亦是他的知己。 她亦是如此。 作者有話說: 本文不會有番外,因為想寫的都寫在正文里啦~~~ 再次,鞠躬,感謝,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