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穿到游戲里撿了崽崽和他爹、穿進瑪麗蘇校園文成了卷王、師父撿回個小奶娃
金骨烏虎道:老師所言深得朕心!岳芝敢攻我炎都,朕便打到他大寧京城去,此仇不報朕便不配做大燎國主! 雖然說這是燎國王廷,但實際上這王廷之中根本沒有文官,全部都是武將,一聽到要打仗,所有人都是躍躍欲試,磨拳擦掌,就像給他們這個巨大的戰(zhàn)爭機器點燃了引信,他們的朝議因此顯得極為簡單,一般只做三件事:確定打誰、怎么打、什么時候打。 現(xiàn)在他們把目標鎖定到了大寧身上,那么,王廷帳下的東西中三路大軍以及其他諸侯王、異姓王、部族首領的軍隊都會集結 ,一旦統(tǒng)一了意見,他們就會如野獸般追捕獵物,至于怎么打,什么時候打,那就由金骨烏虎和其余五個中樞極勒烈來決定了。 總而言之,大戰(zhàn)將至。 大寧京城。 今年的年節(jié)自然是不能熱鬧的了,宣和帝雖然在百姓心目中普遍評價不高,但作為大寧皇帝,喪期未過,即便是過年也不能搞得太喜慶,整個京城基本上停止了一切娛樂慶賀活動。 不過也有足以讓京畿百姓發(fā)自內(nèi)心喜慶之事大年三十這天,帝京終于下了第一場雪。 入冬之后的第一場雪,從子時開始便下了大半夜,到早上已是給京城鋪了厚厚一層,如柳絮鵝毛,清早出門一腳踩下去,積雪直沒小腿肚子,大街上雪滿難行,兩邊商鋪和居民百姓便自發(fā)出來掃雪,孩童們各自打雪仗、堆雪人玩鬧,也不管什么皇帝喪期了。 而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日夜商討,蕭慶寧的軍議已經(jīng)得出了結果,在她重新制定的上層建筑,御營中軍、五位元帥、都府衛(wèi)軍、都統(tǒng)制等等形成紙面文書決議,加蓋印章成為定制,加上聽從左王右崔的建議,還是設置了一個監(jiān)軍府以監(jiān)察諸軍,防止統(tǒng)帥權力過大,造成權力失衡。 兵部這邊,在左王右崔的斡旋下,慕容雅博成功兼任兵部尚書,他手底下的左右侍郎以及其他兵部文職,基本都是從燕州和山??じ^來的主戰(zhàn)派文臣,如此一來,天下之兵歸結于御營,御營又在蕭慶寧的軍議內(nèi)閣之下,兵部成為后勤部,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軍制。 至于各州郡衛(wèi)軍如何征兵、兵士如何以軍功晉升、都指揮使以下的武將升遷如何核準,諸如此類蕭慶寧都放手給軍議內(nèi)閣去做,讓裴定方和慕容雅博這些人商量著辦,這他們久經(jīng)軍旅最能洞察將士心理,根據(jù)實際定出合理的制度來,是以這方面蕭慶寧徹底放手,只做個花瓶,負責最后蓋章批紅形成文書章程。 文政這邊,左王右崔也完成了和蕭慶寧的政治交易,年前,王延年、崔固安和戶部尚書許世輔抽調(diào)了數(shù)十正直京官,其中不乏三品大員,通過吏部運作,奏明蕭慶寧之后全部下放淮州,一是對外戚集團進行抄家清算補充國庫,二是清理外戚集團殘留的余污,還淮州政治清明。 與此同時,王延年和崔固安也把通政司清理了出來,他們兩個辦事相當厚道,王延年只把他的孫子和一個得意學生安排了進來,崔固安則給他的小兒子留了一個名額,這算是他們給自己留的后路,除此之外,通政司的其他職缺完全交給蕭慶寧來安排,他們不再插手。 最后,白靖文、姜明允和林少游這些年輕主戰(zhàn)派文臣便都落職通政司,這些人算是蕭慶寧第一批心腹文臣。 此外,蕭慶寧聽從白靖文的建議,把一批原本在她手底下當差的內(nèi)務庫女掌柜叫進宮城,跟在她身旁,向慕容雅博等人學習處理政務。 不過也并非事事順心如意,她處理淮州外戚集團,皇后和蕭懷慶隔三差五過來鬧,國喪之后放回去的蕭氏諸侯王,有幾個聽說蠢蠢欲動,私下勾連要進行反叛,趙公明和齊肅岳這些清流派文臣仍然時不時對她破口大罵只能說一旦坐在皇帝這個位置上,放眼看去,下面就是千千萬萬的人,這千千萬萬人當中,哪怕面對很少的一部分,都足以讓她從早見到晚,焦頭爛額。 好在今天總算清凈了。 大年三十,武將都已領賞四散,文臣們也都各自歸家,下了雪,宮里顯得空曠又寂寥。 蕭慶寧這才意識到什么叫孤家寡人。 她到了這個位置,皇后、蕭懷慶和那些皇室宗親,私底下不會再理會她了,要是放在往年,就算那些人再討厭她,宮宴的時候都會給她這個長公主留一個位置,現(xiàn)在一切都已不同,她看完最后一個奏折,在龍椅上忽而抬頭,發(fā)現(xiàn)只剩上官妙云一個人。 偌大的宮殿空蕩蕩,就只有她和上官妙云,這是一種突如其來的孤寂凄冷,她覺得自己承受這種孤獨就夠了,沒必要多連累另一個人。 她說:阿云,你今年去跟阿弈一起過吧,去找裴綸也行。 上官妙云皺眉道:為什么?每年我們都是一起的啊。 蕭慶寧沒有正面回答,問道:阿弈在慕容雅博府上是吧? 上官妙云點頭,蕭慶寧道:那岳芝應該也在,你幫我送一壇燕州的酒過去。 上官妙云為難道:那你呢? 蕭慶寧:我自有去處,你快點走,不要耽誤了。 上官妙云:哦,那、那我 蕭慶寧做了個手勢,讓她只管去,不必再多言,上官妙云知她性格,走下丹陛,離開殿門時回頭望了眼,發(fā)現(xiàn)蕭慶寧一個人坐在龍椅上,她喊道:明天我就回來找你,你給我發(fā)個大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