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穿到游戲里撿了崽崽和他爹、穿進瑪麗蘇校園文成了卷王、師父撿回個小奶娃
事實上,伊稚合速的判斷和行軍方法都是正確的,他這么做岳芝的確沒有任何機會對他下手。 但是,他太想追上岳芝,太想盡快找回金骨別術,太沉溺于找回金骨別術了。 這不能怪他,他必須保證金骨別術的人身安全,因為他是金骨別術的老師,燎國王廷唯一的太子師,他的政治生涯全部維系在金骨別術身上,可以這么說,等金骨別術接過燎國皇帝的大位,伊稚合速直接就會晉升國論極勒烈,也就是取代穆如山闕成為燎國的國相,成為燎國實際上的第一權臣。 人一旦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去思考大局,他往往會變得狹隘,特別是對伊稚合速這種一個決策便能決定成千上人生死存亡的權臣來說,他不能被個人利益影響大腦的判斷,顯然,從伊稚合速選擇帶兵出城來救金骨別術的那一刻起,他就站在了自己的利益出發(fā)點。 若不然,他現在應該是彰泰城下肆意砍殺李良弼的右軍,再滅宋淳的燕州衛(wèi)軍,說不定還能逮住蕭慶寧這條大魚,可惜歷史沒有假設,戰(zhàn)場也沒有如果,當伊稚合速以首位銜接的穩(wěn)定方法追擊了岳芝三天之后,他終于追上了岳芝的大部隊。 只是,當伊稚合速命令前鋒部隊對岳芝的大部隊發(fā)起試探沖鋒之時,岳芝的大部隊在抵抗一陣之后,徹底潰散了,伊稚合速發(fā)覺不對勁,為防有詐,趕忙命部隊回撤,而后找到制高點進行觀察,這一看便更加離譜,岳芝的大部隊竟然往蒙州方向跑了! 一股強烈的不安在伊稚合速心中升騰起來,他迅速做出反應,在最不確定的情況下做最確定的事帶領大軍去找金骨別術! 很快,伊稚合速成功在連州西北部與一身狼狽的金骨別術會合,但伊稚合速心中那股不安的預感越發(fā)躁動了,他高興不起來,這太順利了,順利到沒有絲毫抵抗,岳芝的親軍會是如此輕易讓他們得逞的隊伍嗎? 絕不是。 多年來的行軍經驗告訴他,他一定錯漏了某個關鍵的步驟,他必須馬上做出調整,他顧不上勸慰金骨別術,命手下把連州的軍事輿圖送來上,他攤開地圖仔細參詳,當他往彰泰城方向看的時候,瞳孔赫然放大,背脊傳來一股森涼寒意,迫使大喊道:不好!中計!大軍馬上回撤!馬上回撤! 然而,隨著伊稚合速的瘋狂吶喊,此時,岳芝已經帶著一萬五千人的精銳出現在了彰泰城下! 伊稚合速追趕的大部隊,其實是岳芝分出來的五千人,當這五千人成功把伊稚合速引到連州西北深處便完成了戰(zhàn)略任務,他們馬上往蒙州方向跟裴綸和陸巡的部隊會合,隨后一起返回通天闕。 至于岳芝,他的目標從來不是什么金骨別術和伊稚合速,他的目標是彰城以及伊稚合速留下的兩萬東路軍精銳加上五萬臣屬燎國的雜牌軍。 那說是雜牌軍,但用到戰(zhàn)場上,可就是五萬人的大軍啊! 當蕭慶寧的巾幗軍和李良弼的右軍在彰泰城西面和南面發(fā)起瘋狂進攻的時候,對燎軍來說,北面門戶幾乎呈現洞開的狀態(tài),因為他們要使用北門進行調兵和糧食運輸,怪不得他們,他們的主帥帶領足足八萬精銳在北邊追殺岳芝,那他們怎么可能想得到岳芝會忽然從北面反殺回來?! 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他們主帥的錯! 而當岳芝領兵從北面沖入彰泰城,守城的燎軍一場全方位的崩潰開始了,這就好比一個壯漢用盡全部注意力緊盯著前方,猛然間被人從后面捅了一刀,這把刀子還會移動,將他的內臟攪得支離破碎,亂成一團。 蕭慶寧、李良弼和宋淳是在岳芝進攻北門那一刻才得到消息的,也就是說,岳芝連她們也瞞了下來,倒不是岳芝故作神秘,而是他到最后一刻才把消息傳給蕭慶寧等人也來得及,一個優(yōu)秀的將領,就是如此沉得住氣! 于是,當岳芝自北門最先攻入彰泰城,宋淳的燕州衛(wèi)軍從東面回撤進攻東門,李良弼的御營右軍進攻南門,蕭慶寧的巾幗軍進攻西門,彰泰城真正意義上變成了一座比金陽府還要孤獨的孤城。 燎軍甚至還沒有感受到困守孤城的難處,在全面崩潰之下,伊稚合速的東路軍精銳稍有余力收攏殘兵組織防守,那數萬雜牌軍丟城齊甲,逃跑之際發(fā)生了踩踏,一時間死傷無數,而因為金骨別術和伊稚合速在大軍駐城期間,對城中的大寧百姓像牲口一般對待和使用,百姓聽得大寧王師到來,紛紛摘下奴隸的枷鎖,用鐮刀、鋤頭、菜刀作為武器,將仇恨和怒火反饋到燎軍身上。 蕭慶寧的巾幗軍是第二支打進彰泰城的部隊,她和岳璃在一隊親軍的護送下也進了城,與上官妙云、皇甫華玉和崔思慕會合之后,她們首先控制了西城門以及彰泰城西部大片街區(qū),特別找到了燎人的軍械庫和糧倉實施封鎖,然后再發(fā)兵合力向南門進攻,與李良弼的右軍里應外合,直接沖破南城門,李良弼的后軍魚貫而入,徹底將彰泰城打了個南北對穿。 但是,伊稚合速留下的兩萬東路軍精銳不愧是王廷的主力部隊,他們收攏殘部推到東城,主動打開東城門,意圖突破宋淳的燕州衛(wèi)軍往金陽府方向逃跑,這些人為了破釜沉舟,也為了斷絕蕭慶寧等人從后面追擊,竟然開始放火燒城,不出一刻鐘,整個東城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