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舉路 第7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賢弟,你的裹胸布掉了(女扮男裝后死對頭彎了)、死去的老公成劍尊了、豪門太太不做對照組、夜風吻晨晞、五個渣攻為我醋炸天、撒嬌、星際第一瀕危向?qū)?/a>、他們都想攻略我、這土地里[1950]、被狠戾侯爺占有之后(重生)
而周平安和他的兩個兒子也要參與考試,在之前,他們此三人都已經(jīng)獲得了童生的資格,今年可以考秀才了。 作者有話說: 第145章 眾人科舉 大考之年, 先進行的自然是秀才的考試,也就是府試。 周平安和他的兩個兒子都順順利利的通過了府試,考上了秀才, 算是正式有了一個身份, 日后父子三人便是幫別人寫個書信、狀紙之類的, 或者到小地方開個啟蒙學堂之類的, 也能謀生了。 他們家父子三人都松了一口氣,之后便是繼續(xù)進行鄉(xiāng)試的考試。 考鄉(xiāng)試要在一省的省城進行,周平安父子三人雖然是在山北省出生的人,但是因為他們是在京城被季興邦放良的, 他們父子三人積攢了一些錢財,季興邦也給他們了一些錢,所以他們在京城買了房子。 在落戶的時候,他們?nèi)吮愣悸涑闪司┏堑膽艏?/br> 因此他們參加的是京畿地區(qū)的科考,也算是人才濟濟, 非常難出頭的考區(qū)了。 比起他們的老家江北省, 在京畿地區(qū)考中鄉(xiāng)試的可能性和概率都降低了很多。 但還算不得地獄之組,或者是死亡之組, 最難的考區(qū)是在江南省。 經(jīng)過這一次鄉(xiāng)試之后, 平安考中了舉人, 他的兩個兒子卻都落榜了。 周平安回想起之前季興杰對他們父子三人的評價, 不禁感激起來,還是季興邦看人看得更準些。 周平安也打起精神來,參加今年的會試。他這個年紀更大,卻剛剛考中的新晉舉人, 與季紹楠、楊志雄、季昀霆三個已經(jīng)中舉三年的人同場競技, 爭奪會試的名額。 今年的會試很難, 因為主考官不是由皇上直接欽定的,是由太子殿下、魏王殿下、寧王殿下等等各方勢力斗爭完以后選出來的。 而這個主考官就是大家公認的,最鐵面無私的禮部尚書周成明。 周成明是近些年才起來的人,他之前去山北省主持過鄉(xiāng)試,季興邦他們那一屆舉人就是他考出來的。 這個人極其的鐵面無私,不講情面。太子殿下、魏王殿下、寧王殿下斗爭之后,誰也不服氣誰,誰也不相信對方的人。 于是他們只好選擇了這個最鐵面無私的周成明做主考官,大家各憑本事,誰也別搞盤外招,誰的人能考上的多,就算誰厲害。 季興邦此時也在京城,對于周成明這個爆冷門的考官他確是很了解。 因為當年周成明做山北省主考官,點了他做鄉(xiāng)試第一名之后,他一直都對周成明心存感激,這些年來他便一直關注周成明的情況。 周成明若是出了詩集、文章之類的,或者是在詩會上有什么發(fā)言、有什么點評,他都會有心的記住一些,對周成明大人的性格也比較了解。 這樣下來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季興邦在家中將收集的周成明的墨寶以及詩集文章全部都拿出來,給自己的子侄們以及朋友周成明看,也對他們講講周成明大人的性格,算是非常寶貴的經(jīng)驗了。 要知道周成明大人被確定為主考官之后,他的墨寶、詩集、文章立馬“洛陽紙貴”,“一字難求”。 他本人鐵面無私,收到圣旨之后便閉關,不再見任何人了,完全杜絕了別人打探消息的情況。 其他人便是急得抓耳撓腮,也無法更了解他一點。 占據(jù)了這些優(yōu)勢之后,季紹楠、季昀霆、楊志雄、周平安大家考試的成績都還不錯,四個人都通過了會試,取得了貢士的資格,可以參加殿試了。 只不過在他們看來,他們的成績都不算太好。 季紹楠考了第十名,與他心目中的勇爭三甲距離非常遠。 雖然他也知道自己的父親當年也是考了第十名,后面被點中探花的,但是這種可能性非常的小,他大概率是今年考不上一甲了。 季昀霆成績稍差一些,考了第十八名,若是算二甲的名額還是比較穩(wěn)當,但想考中一甲也不可能了。 楊志雄考了第二十五名,基本上屬于二甲的尾巴、三甲的開頭之類的尷尬名次,沖一沖或許能進二甲,一不留神就掉進三甲里面了。 周平安的成績不算好,考了四十多名,但他已經(jīng)很滿意了,因為殿試是不會罷黜考生的,他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將一個三甲同進士的位置收入囊中,對他而言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因為三年一次的大考,尤其是殿試乃是朝廷當中的大事,所以皇上雖然身體抱恙,也仍然參加了這次慶典。 因為明面上他只是身體微恙,不能讓朝臣知道他身體抱恙的事情。 當然,這些消息都沒有人透露,也沒有人敢透露。季興邦是從季紹楠、季昀霆、楊志雄、周平安四人考完殿試之后回來談論中分析出來的蛛絲馬跡。 據(jù)他們說,殿試一開始的時候,皇上讓太監(jiān)拿了一個條子,聲如洪鐘地念考題。 之后皇上在龍椅上稍微坐了會兒,也沒有下來巡視一番考生的答題情況,就直接走了。 只剩下太子殿下一個人留在那,監(jiān)督眾貢士們答題,還時不時的走到考生身邊,看看貢士們的答題情況,做足了主考官的樣子。 季興邦聽完之后感嘆,皇上的身體看來還是沒有徹底好轉(zhuǎn),甚至和之前差不多,這次連讓人模仿他說話都沒有 可能只是出現(xiàn)一下,讓大家知道他還能走還能坐,沒有臥病在床上。 幾日過后考試成績出來了,名次與周成明錄取的貢士名次差別不大,便是前三名的位置都一模一樣,可能是幾方博弈的結果。 所以季紹楠還是保持了他的第十名,季昀霆也保持了第十八名,二人均進入了二甲進士的行列,算是中規(guī)中矩,沒有出錯。 但是楊志雄發(fā)揮的就不算太好,他沒有保住自己二十五名的位置,考中了第三十四名,落入了三甲同進士之中。 周平安的名次也有所下降,降到了五十多名,但是一點不影響他的排名,仍然是三甲同進士。 四個人在男子的科舉考試中均有所斬獲,其他三人都很滿意,只有楊志雄捶胸頓足、扼腕嘆息,遺憾他自己沒能保住二甲進士的位置。 但人世間就是這樣,不可能所有人都得償所愿,總會有人失意的。 況且,對于楊志雄個人而言,他覺得自己能有二甲進士的水平,落入三甲同進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是對于他的父母來說,他們這樣農(nóng)戶人家出身的人能考中一個三甲同進士,已經(jīng)是磕頭碰到天、燒高香燒到了祖宗面前的美事,很滿足了。 這一刻起,楊家也算是官宦人家了,季桃花也可以指望著自己的兒子給自己掙個誥命夫人的封號了。 之后,便是庶吉士的考試,季紹楠和季昀霆都考中了庶吉士,可以進入翰林院學習三年,之后再分配工作。 但是楊志雄和周平安便都補了缺。 因為現(xiàn)在正處于季興邦蟄伏的時期,他的大堂兄季興杰也是那種不站隊的人,所以楊志雄與周平安能補的位置都不太好。 想補一個京城的官員是沒有指望了,最多只能補一個外地正七品的縣令。 即便這樣還輪不到那些好一點的江南省、南北直隸省之類的好地方,只能選擇遼東、西南或者西北那樣的荒蕪之地。 他們兩個人一點兒都沒含糊,直接選擇了西南省的一個地方去做縣令。 一來周平安本來就對西南省特別的熟悉,去了那里之后可以做得順手,二來可以繼續(xù)完成季興邦的心愿,好好地經(jīng)營西南省,讓西南省變得美麗富饒。 對于楊志雄來說,遼東、西南、西北對于他而言都差不多,他去其他地方哪都兩眼一抹黑,但是去西南的話,還能有幾個熟悉的叔伯們照應一下,算是有熟人吧。 于是,二人被授官之后,便收拾行李,包袱款款的到西南省赴任去了。 然后他們寫信回來,巧的是都被分在了熟悉的人做府君的地方。周平安跟著時穆寧府君,楊志雄跟著閔宏達府君,也算是萬幸了。 季紹楠和季昀霆二人在考完試之后不久,便到翰林院里面去學習了。 現(xiàn)在,他們兩個的科舉考試問題解決了,年紀也差不多了,是時候說親了。 相比起來,雖然季興邦是鴻臚寺卿,職位要比季興杰高一些,但是季興杰畢竟在太學,還算有一些實權,而季興邦的位置就完全是一個閑職了。 再加上本身季紹楠的科舉成績就比季昀霆出色,因此在相親市場上,季昀霆的市場遠遠不如季紹楠。 即便如此,季興邦和時晗雪二人也沒有沮喪,他們好好的幫兒子季昀霆相看了一戶翰林清貴人家的女兒,小年輕人們相親見面后,對彼此都很滿意,二人很快便共結連理,做了一對恩愛夫妻。 季興杰和李思微給兒子季紹楠挑媳婦也是非常的細心,他們不挑那種當前大富大貴人家的女兒,因為這波人現(xiàn)在是黨爭之中鬧得最兇跳的最高的,他們覺得這樣不是長久之計,萬一以后太子倒了或者魏王倒了,這些跟著他們的人都沒什么好下場。 因此季興杰中的是同事——一個太學教諭的女兒。他和這個同事脾氣相投,二人都不喜歡陷入黨爭,他也覺得這個同事腦筋很清楚,養(yǎng)出來的女兒也不差。 李思微為了兒子著想,親自相看了女孩兒,然后孩子們成親之后過得也挺好的。 當然這些說親、成親的事都是后話,目前為止這個時間點,都八字還沒一撇呢。 男子科舉考試之后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季紹敏和季昀舒二人參加女子科舉考試的事情了。 作者有話說: 第146章 女官考試 季昀舒和季紹敏二人年紀不一樣, 季紹敏比季昀舒年長一些,同時在三年前已經(jīng)參加過一次女子科舉的考試了,這一次考試是她第二次參加。 但是不得不說, 人與人之間的聰明才智是不一樣的, 老天對每個人并不一定都是公平的。 或者老天更加偏愛季昀舒, 給了她極為聰明的頭腦, 使得她在這次女子科舉考試當中一舉奪魁,成為了新一屆的女坤元。 季昀舒考中女坤元的時候,皇后娘娘感慨地說了一句:“昀舒你可真厲害啊,不愧是晗雪的女兒, 當年你母親就是考中了女坤元。 哈哈哈,母女兩人兩代女坤元,實在是我們大景朝的一樁美談。” 是在選擇點人做坤元的時候,皇后娘娘是秉著公心的,她確實覺得季昀舒在考試之中的發(fā)揮更好, 值得給她一個女坤元的封號。 而且, 季昀舒姓季,而時晗雪姓石, 皇后娘娘一時之間也沒怎么把他們兩個人聯(lián)系起來。 還是在她確定了女坤元的人選之后, 聽到有女官和宮女恭喜現(xiàn)在在宮中的女官時暄妍, 才驚覺原來今科女坤元季昀舒竟然是時暄妍的侄女的, 時晗雪的女兒。 直到此時,皇后娘娘才將時晗雪和季昀舒二人聯(lián)系了起來。于是在正式唱名的那一天,她便高興地提了這么一句。 但是皇后娘娘的這句話落在有心人的眼里便變了味。 尤其是今科考中第二名的熊銀燕和考中第三名的楊靜蘆。她們二人都對自己的才學非常自信,且出生也很好, 年紀比季昀舒要大。 她們二人都是奔著奪取女坤元這個名號來的??墒蔷谷槐患娟朗孢@個年紀較小的女孩拔了頭籌, 她們?nèi)绾文芊猓?/br> 楊靜蘆來自文風鼎盛的江南, 她有家學淵源,不屑于開辦的女子書院之中和其他女子一同讀書,教導她的都是家中文化極深的各種長輩。 這些長輩們平時經(jīng)常被邀請到江南省各個地方的女學去演講,會有很多女學生來聽,也包括開在江南省的各個靈毓女學。 因此楊靜蘆從來不把京城或者其他分院靈毓女學出來的人放在眼里。 而平常在京城的閨秀圈里,熊銀燕也是當之無愧的才女,每次的閨秀聚會當中,無論是寫詩還是作畫都是她拔得頭籌,完全沒有一個能和她來競爭一番的角色。 因此她對自己自視甚高,覺得滿京城的女孩子里面她最厲害,不可能有人比得上她。 再加上季昀舒本身不太愿意與人相處的屬性,從小與父親在山北省、西南省等各地生活,她也極少參與京城閨秀圈里的各種活動,所以她的才名在京城閨秀圈里不顯,也沒有人聽過她的才女的名號。 這樣兩個心高氣傲的女子,如何能對季昀舒獲得女坤元這件事情心平氣和的接受呢? 但是在皇后娘娘唱名冊封她們的那天里,她們二人心中雖然有不滿,但卻不敢表現(xiàn)出來。 若是將不開心掛在臉上,豈不是質(zhì)疑皇后娘娘的決定,打皇后娘娘的臉嗎? 她們倆可沒膽子在眾目睽睽下做出這種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