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動 第10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草莓軟糖的約定、知魚之樂
寶嘉看了看姜稚衣, 又回頭看了看永恩侯:“老四傳來的消息, 不會有誤。” 永恩侯按著心口緩了口氣, 抬起氣到發(fā)顫的手指:“我們衣衣早都定親了,他們這是求親還是搶親?!那西邏最近不是一直在sao擾河西邊境嗎?哪兒這么臉大如盆, 一邊搶掠我們的百姓,一邊搶親?” 是啊, 據(jù)姜稚衣所知, 此前大燁內(nèi)亂, 西邏趁虛而入, 滋擾邊關(guān), 穆新鴻還傳信來與元策說這事,元策也是因為這樣,平定叛亂以后更要盡快率軍回河西坐鎮(zhèn)。 永恩侯:“難不成是被我外甥女婿的兵打得氣不過, 便來覬覦我外甥女伺機(jī)報復(fù)?” “侯爺先別著急,坐下慢慢說。”寶嘉給姜稚衣使了個眼色, 示意讓閑雜人等先退避。 姜稚衣清空了屋子,請舅父和寶嘉阿姊入座,讓驚蟄端來茶水, 努力鎮(zhèn)定下來,問道:“可是四殿下還帶了什么話?” 寶嘉點(diǎn)頭:“照老四的意思,這事絕非報復(fù)這么簡單。西邏老王年事已高,近年逐漸將政務(wù)分給了兩個兒子,大王子親中原,有意與我大燁交好,二王子卻是主戰(zhàn)派,自從西邏王后病故,一直慫恿老王與我大燁開戰(zhàn)。” “前段時間我大燁內(nèi)亂,二王子鉆了空子,命人sao擾河西邊境,試探了幾輪,卻發(fā)現(xiàn)河西有玄策軍在,根本撼動不了,加上老王一把年紀(jì)了也沒什么戰(zhàn)意,大王子又主和,二王子很難一意孤行。” “所以二王子生出一計,假裝附議主和,建議老王再與大燁聯(lián)姻,特意向老王指名稚衣。他們西邏人本就沒有三書六禮、先定親后成親的婚俗,不受人倫禮節(jié)束縛,老王或許聽說稚衣容貌好便同意上書求娶一試……只是老王可能是貪色昏聵,但二王子清醒得很,之所以指名稚衣,正是因為稚衣是沈元策的未婚妻,借此……” 姜稚衣一瞬間心涼到底:“借此挑撥河西和朝廷的關(guān)系……” 或者更準(zhǔn)確地說,是挑撥元策和天子的關(guān)系。 所以這事沒有什么巧合,西邏求娶的人選,本就非她不可。 寶嘉皺眉點(diǎn)頭:“老四覺得,其實二王子根本無所謂這和親成不成,關(guān)鍵在于他們求娶稚衣之后,我大燁博弈的過程。若我父皇答應(yīng)和親,沈元策如何看待我父皇?可若沈元策不答應(yīng)讓出親事,我父皇又如何看待沈元策?正著反著,這根刺都會扎進(jìn)我父皇和沈元策心底。就算離間不成,我父皇與沈元策同心,決定向西邏開戰(zhàn),那又正中這個二王子下懷。不論什么結(jié)果,對提出和親的二王子而言,怎么都是贏!” ……真是好手段,好心計。 姜稚衣攥緊的一雙手輕輕打起顫來。 “他們使計,他們博弈,那不是將我們衣衣架在火上烤嗎?我們衣衣招誰惹誰了?!”永恩侯一拍桌案,臉漲得通紅,喘著氣緩了一陣,轉(zhuǎn)頭問,“公主可知宮里眼下什么說法?四殿下既然已經(jīng)看穿西邏人的詭計,總會勸說圣上切莫中計吧?” “聽說消息昨日剛到,今日我父皇召集重臣商議,老四得知后便先讓我給稚衣報個信,這兩日,我父皇隨時可能宣稚衣入宮?!?/br> 寶嘉給姜稚衣報完了信,讓她先別往最壞處想,說自己想辦法進(jìn)宮探探消息,匆匆離開了侯府。 屋里,姜稚衣和永恩侯面對面枯坐著,久久沒有出聲。 舅甥倆抬頭對上眼的時候,都從彼此眼底看見了同一個訊息—— 永恩侯:“所以張道長所言是真……” 姜稚衣:“舅父,張道長當(dāng)時……” “張道長當(dāng)時與您說我命里要去和親,原話是如何講的?”姜稚衣問。 “說是什么——”永恩侯擰緊眉頭,揉著額角回想起來,“什么宿世輪回,由因生果,說你今生得了個什么機(jī)緣,把握住就不用去和親了……” “宿世?今生?”姜稚衣遲疑著默念起這些玄妙的詞,“機(jī)緣,機(jī)緣……” 這機(jī)緣難道是指那卷話本,指她撞壞腦袋的事?可她把握住了機(jī)緣,為何還是沒有改變命運(yùn)? 既然張道長批她和親之命并非胡說,那他是否有破局之策? 反正有沒有和親的消息,她今日都要去太清觀問清話本的事。 姜稚衣朝驚蟄努努下巴,示意她去書匣取出話本,起身道:“舅父,我去趟太清觀?!?/br> 黃昏時分,姜稚衣再次踏入了這座道觀。 驚蟄向觀中弟子請見張道長,弟子很快引路,帶她們進(jìn)了一間靜室。 靜室里,年約三十許的道長一身大袖道袍,脊梁豎直,雙足伽趺,閉目坐于案后,面前長條案上擺了一只方扁的匣子。 “女福主請?!睆埖篱L聽見腳步聲,微張開眼,伸手向前一引。 姜稚衣走上前去,跪坐于蒲團(tuán)之上,在他對面落座,目光掃向周遭。 “靜室內(nèi)僅貧道一人,女福主安心?!?/br> 姜稚衣從身后驚蟄手里取來那本《依依傳》,放在案上輕輕推向?qū)γ妫骸拔铱鄬さ篱L數(shù)月,今日便開門見山了,還請道長為我解惑——這話本是否是道長所寫,道長有何目的,又何以預(yù)知這話本將改寫我的命運(yùn)?” 張道長低頭看了眼,搖頭:“此話本并非貧道所寫,貧道也無預(yù)知命運(yùn)之能?!?/br> 姜稚衣蹙起眉頭。 “能夠預(yù)知命運(yùn)之人乃貧道的尊師,見微天師,此話本為尊師所寫?!?/br> 姜稚衣眼睫一顫。 這個見微天師當(dāng)年預(yù)言雙生子禍國,害元策一生,如今為何又來招惹…… “所以……那位裝扮成江湖道士,提醒我前來還愿的人,其實是見微天師?” “正是。”張道長頷首,“貧道并不知尊師為何寫下話本,也不知話本詳情,只受尊師所托,做三件事。” “什么事?” “第一,若女福主前來詢問如何破解陰術(shù),以陽煞之物解答。第二,若女福主家中人前來測算女福主姻緣,以和親之命相告。第三,若有一日女福主前來打聽話本來處,便將這個匣子交給女福主?!睆埖篱L將面前的匣子推了過來。 姜稚衣垂眼看那只不起眼的木匣:“所以道長此前外出云游,是因批我和親之命,擔(dān)心引發(fā)追究,如今回來,是因我前些日子登門拜訪,猜到我并非當(dāng)真向道祖懺悔,而是前來打聽話本之事?” “正是,女福主苦尋話本下卷,結(jié)局或許就在這匣子中,貧道謹(jǐn)遵師命,并未打開看過,還請女福主也在無人處慎重閱之。”張道長說罷,起身作下一揖,退出了靜室。 姜稚衣眼看著面前的木匣,好一會兒沒有動作。 撞壞腦袋之前,她便去書肆尋找這話本下卷,卻是無果,后來她恢復(fù)記憶,元策又派親信四處查探,依然毫無所獲。 如今答案就在眼前,道長說,這是她和元策的結(jié)局,她卻忽然不敢看了。 原來及早知曉命運(yùn)是如此可怕,如此令人畏縮膽寒的事情。 見微天師料中了他們的每一步,究竟想要告訴她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局? 靜默半晌,姜稚衣緩緩伸出手去,閉了閉眼,打開匣蓋。 一封沒有題寫稱呼的信封映入眼簾,姜稚衣慢慢拆開火漆,取出信箋,深吸一口氣展開。信箋上的字跡與話本一模一樣。 第一行字入目,姜稚衣執(zhí)信的雙手便忍不住顫抖起來—— “興武十三年,帝以忤逆之罪為名,召河西沈氏入京,沈氏元策舉兵而反,率軍東進(jìn),致一路伏尸千里,血流成川,兵鋒直指長安。 兵臨城下,帝挾永盈郡主上城樓,脅令叛軍投降,沈氏元策于城樓之下繳械棄馬,受萬箭穿心。 帝受降,依談判之諾,免玄策大軍死罪。永盈郡主亦免于一死,戰(zhàn)后暫困居深宮。 叛亂方平,西邏趁虛而入,同年,河西全境淪陷,大燁一度風(fēng)雨飄搖,幾遭傾覆之災(zāi),幸皇四子力挽狂瀾,救國于存亡危難。 其后皇四子登基為帝,立年號永寧,放還永盈郡主出宮,恢復(fù)其自由之身。 永盈郡主出宮后卻攜婢女一名,自囚于長安城外太清觀,再不入世。 自此,郡主與昔日少年戰(zhàn)神之過往,唯余坊間傳聞。 相傳興武十三年,帝下令查抄沈府,曾有人于東院書房拾得衣字玉佩一枚,故世人猜測,郡主與沈氏元策年少相戀,早年便已私定終身,二人少時在外不和,皆為掩人耳目之故。 坊間傳聞愈演愈烈,街頭巷尾,一時之間風(fēng)月話本漫天。 我云游歸觀之時,恰逢話本風(fēng)靡坊間,見有人到訪道觀,向郡主求證傳聞?wù)婕???ぶ鲹u頭一笑,答曰:不過世人妄想。 郡主雖如此作答,卻亦好奇坊間如何書寫二人,可惜此前困于幽暗宮室,雙目已無法視物,便令婢女尋來話本,在旁念誦。 郡主幽居太清觀,別無他事,自此以聽話本為樂,令婢女日復(fù)一日,翻來覆去誦讀。久而久之,觀中弟子對此話本幾可倒背如流,郡主亦幾將假想當(dāng)真,每每聽之必展露笑顏。 只是郡主待觀中弟子皆和善可親,獨(dú)獨(dú)厭我至深,對我從無只言片語。我不知緣由,多年來始終困惑不解。 直至永寧七年隆冬,我感大限將至,油盡燈枯之日,終得郡主駕臨我榻前,愿解我多年所惑。 聽郡主娓娓道來,我方才了悟,原沈氏夫人當(dāng)年所誕為雙生子,因我預(yù)言雙生子禍國,沈氏長子留京,次子被秘密送往河西。興武十一年夏,沈氏長子戰(zhàn)死沙場,同年冬,自河西凱旋之人已是其孿生胞弟。 可惜郡主亦是在沈氏次子繳械投降,兵敗身死之后才知真相,一切為時已晚。 無怪郡主對我深惡痛絕至此。 我年少輕狂之時自以為勘破天機(jī),可掌一國命運(yùn),為君分憂,為天下解難,殊不知自己亦是命運(yùn)中人,正因我當(dāng)年預(yù)言,才致沈氏心生反意,君臣離心,致山河破碎,生靈涂炭。 所謂讖言,可笑之至。 我于臨終悔不當(dāng)初,死亦無法瞑目,許因執(zhí)念過深,得上天垂憐,瀕死之際腦海閃現(xiàn)浮光掠影,疑似窺見命運(yùn)轉(zhuǎn)機(jī)。 再睜眼,我驚得重生,重回興武十一年冬,沈氏次子凱旋前月。 我本是已死之人,今得此生機(jī),愿飛蛾撲火逆天而行,改寫當(dāng)年讖言,以贖我深重罪孽。 我回想瀕死一刻預(yù)知之后事,復(fù)刻過去所聞話本,將沈氏次子身世線索一并寫入其中,秘送至永恩侯府,望成為撥轉(zhuǎn)命運(yùn)齒輪之人,令永盈郡主今生早得機(jī)緣與沈氏次子相知相戀,改其命其運(yùn)。 盼興武十三年,再無因我而起之戰(zhàn),再無山河破碎,生靈涂炭。 見微懺上?!?/br> 姜稚衣震動地顫著眼睫,手心冰涼地緊攥著信箋,指尖用力到近乎痙攣。 目光從最后一行緩緩向上,又回到第一行,牢牢盯住了那句“帝挾永盈郡主上城樓,脅令叛軍投降,沈氏元策于城樓之下繳械棄馬,受萬箭穿心”。 恍惚間,耳邊忽然響起四月里她夜半噩夢驚醒,元策安慰她的話:“我身下有戰(zhàn)馬,手里有武器,當(dāng)我面射來的箭怎么傷得到我?除非我繳械投降,原地不動,才捱得上你夢里的萬箭穿心,知道了嗎?” 是啊,在她那夜的夢里,他身下有戰(zhàn)馬,手里有武器,怎么可能躲不開迎面射來的箭? 那不過是她心有所憂,胡亂做的噩夢罷了。 可是在那個真正的結(jié)局里,他手里沒有武器了。 他手里……沒有武器了。 第91章 翌日午后, 皇宮內(nèi)殿。 姜稚衣坐在下首,接過內(nèi)侍奉上的茶盞捧在手心,低垂眼睫看著盞里的熱茶。 升騰的熱氣像迷霧團(tuán)團(tuán)氤氳在眼下, 讓人看不見底。 昨日她從太清觀回來,夜里收到雪青阿姊讓人傳來的口信, 說裴相應(yīng)召入宮, 參與了和親一事的商討,幾位重臣一多半持反對意見, 大燁應(yīng)當(dāng)不會答應(yīng)和親。 聽完雪青阿姊的消息, 她從驚悸中冷靜下來,輾轉(zhuǎn)反側(cè)一夜,告訴自己先不要輕易相信那封手書。 昨日離開太清觀之前,她曾問起見微天師現(xiàn)下人在何處, 張道長卻說見微天師擅改天命,壽元已盡, 去年冬便仙逝了。 見不到見微天師本尊,光憑這樣一封手書,死而復(fù)生, 預(yù)知后事,這般荒誕離奇的事, 她憑什么就這么認(rèn)了? 再說那個結(jié)局本來也說不通,既然她直到元策身死, 才知道他不是沈元策,那么在她誤以為他是沈元策的日子里, 必不可能給他一分好臉色,他又憑什么為了這樣的她繳械投降? 萬一這封手書是有人想要挑撥離間,想要讓她自亂陣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