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燕燕 第32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偷吻、折春枝、魔尊他暗戳戳攻略我、穿到七零帶娃,我躺平了、當小社畜渣了老板后、穿成虐文里病美人太子/事了拂衣去、在“全員惡人”的綜藝里擺爛爆紅、穿成知青女配[七零]、被上司暗戀后我卻、她始亂終棄了狐貍精
說得再狠,邵太太也舍不得不要這個孩子。 她跟那無緣的丈夫理所當然的沒有孩子。做了馮市長的情人之后,當然更不能有孩子,沒有孩子,馮市長還肯留她在身邊,有了孩子,馮市長就會立刻把她送走。比起來,她當然更樂意不要孩子,在馮市長身邊多賺些錢財。 可惜,當年攢下來的錢全都付之東流了。 本來有了這些經(jīng)歷后,邵太太也不認為自己這破破爛爛的身體還能有孩子。 結(jié)果,老天爺就是這么愛開玩笑,非在此時此刻叫她做娘,孩子的爹還是個日本浪人。 邵太太讀過書,第一個丈夫是軍人,她還跟在馮市長身邊許多年,見識不流凡俗。至少她就比現(xiàn)在報紙上和廣播里的那些仁人君子們都清楚:中國與日本已成世仇。 現(xiàn)在報紙上和廣播里多了不少口里宣稱著“大東亞共榮是中國進步的機會”的人,全都認為日本才是中國的救星,中國的未來在日本的良心上,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還有說日本人長得就跟中國人很像,不同于黃眉毛綠眼睛的外國人,一看就不是一個種的,日本人肯定不像洋人,日本人肯定會對中國人像自己人一樣好,如此云云。 胡蘿卜加大棒,一邊是市場凋蔽,民不廖生,一邊開始用力的吹捧,等日本商會開始帶著物資站出來安民,城市很快就會被安撫下來的。 雖然能看清這樣的手段,但蘇純鈞卻無可奈何,只能假裝什么都不知道, 碼頭和鐵路都被日本人把持著,物資一日進不來,百姓就沒有吃的喝的,他也沒有辦法。 再恨日本人,也只能忍耐。 現(xiàn)在連電影明星都開始吹捧日本人,只能說日本對這座城市是勢在必得。 邵太太沒有相信這些話,她知道自己肚子里的這個孩子一旦被人發(fā)現(xiàn)是中日混血,就不可能會有好下場,哪怕日本人現(xiàn)在占領(lǐng)了中國,那時難道日本人會對混血兒好嗎?明明他們對自己人也沒有多好。 祝玉燕:“你是想……” 邵太太抹掉眼淚,握住她的手說:“我想求你收留他,不必叫他知道爹媽是誰,就當他是個棄兒。我知道你認識教會的人,到時請你把他送到教會去,讓他從小做一個中國人,不要叫他知道身世?!?/br> 如果邵太太說別的,祝玉燕還要推一推,但涉及到孩子,她就很難冷硬的拒絕。 祝玉燕干巴巴的說:“也未必就到那一步了……你們母子日后難道就不見了?” 邵太太苦笑:“他跟著我又能有什么好前程?別人要笑他的。還不如干干凈凈的做窮人家的孩子。” 祝玉燕只得答應(yīng)下來。 邵太太臨走前,祝玉燕要塞給她錢,她不要。 邵太太:“我不缺錢。多謝你,祝女士,多謝你?!?/br> 從此后,邵太太就不大來了,不過她大概猜到祝玉燕與鈴木太太之間有矛盾,時常想辦法把消息送給她。 于是祝玉燕就聽說鈴木太太也要做商業(yè)街,她與好幾個日本商會里的人約定要開辦商業(yè)街,也就是祝玉燕曾提過日本一條街,鈴木三郎一直沒有提的那個。 鈴木太太倒是沒有做真的日本一條街,但她卻幫助日本商會的好幾個人開商店了,就跟她的店一雄一樣,售買日本的商品與服務(wù)。 其中甚至有和服店。 鈴木佳子大概是真的不知道鈴木三郎心中的小算盤,她與鈴木三郎這對夫妻到底有多生疏也是讓人想像不到。 總之,就是在這幾間日本人的商店在大街上突然開張之后,鈴木三郎在得知此事。 此時,已經(jīng)太晚了。 因為有鈴木佳子的“大力幫助”,還有如祝玉燕這樣的中式太太們跟著搖旗,這幾間日本商店竟然開的十分順利。 他們都學(xué)會了祝玉燕曾經(jīng)給一雄出過的主意,開業(yè)三天送一合米。 頓時店前大排長龍。 報社記者聞聲而來,不必再出錢就拍了許多張照片,用來證明百姓其實對日本人很友善,你看,民間并沒有多少反對之聲呢。 一合米并不多,就是日本盛米的那一盒子,大概就是蒸米飯夠兩個人一頓飯吃的量。 但白得的米哪能不香? 百姓們排隊排得心甘情愿。 不過三天一過,不送米了,百姓們就不肯來了。 日本軍方覺得這些商店做得很好,可以幫助日本軍隊占領(lǐng)這座城市,聽說百姓沒有送米就不肯來排隊了,就命令商店繼續(xù)送米來吸引百姓。 可百姓過來領(lǐng)米并不會進店消費,日本商店走的又是高端路線,普通百姓買不起他們的商品,就不肯再送米。 結(jié)果就變成了日本人雇人來排隊,再請記者拍照片,登報吹牛。 商店開店時,祝玉燕也帶著人去捧場,不過就跟一雄一樣,捧過場了,商店又回到了門可羅雀的狀態(tài)。 鈴木佳子一直都說她的一雄營業(yè)額非常高,很受中國人歡迎。 祝玉燕又把夜市的功勞算在了鈴木佳子的頭上。 日本人雖然不能鉆到一雄的店里去查賬,卻能看出夜市的火爆,他們自己的店生意不好,就都認為是鈴木佳子沒有真心幫他們。 就在這時,鈴木三郎在郊外靜悄悄的開廠,招工制造遠銷美、德的makou鐵的事被日本商會的其他人知道了。 日本商人就炸鍋了。 罐頭目前是非常緊銷的商品,makou鐵做為罐頭的包裝必需品,能賣多少錢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說只要能生產(chǎn)出來,就一定可以賺錢。 這些日本商人在加入商會到中國來之前就已經(jīng)商量過彼此都要做什么行業(yè),以避免同行業(yè)競爭的情況。 之所以把罐頭制造這一行讓給鈴木三郎,一方面是因為鈴木家跟日本政府的關(guān)系好,可以拿到鋼鐵,畢竟沒有原材料就什么都白搭。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把好處讓給鈴木三郎這個會長。 但鈴木三郎畢竟年輕,他的資歷太淺,按說是不能服眾的,他在來中國之前就對商會的人發(fā)誓,必定會帶著大家一起在中國發(fā)大財,自己絕不吃獨食。 結(jié)果現(xiàn)在還沒過多久呢,他就食言了。 日本商會怎么能不炸呢? 第356章 布局2 日本商會一直都是很講規(guī)則的——可能是他們自己內(nèi)部有什么階級啊層級啊之類的東西吧,以前對外聯(lián)絡(luò)的一直都是鈴木三郎,日本人也都認為他這個會長是會為大家的利益奔走的,打虎還要三兄弟呢,一群中國話都不會說的日本人想在異國做生意,不擰成一股繩,不同進同退,行嗎? 不行。 但這是之前他們的想法。 在鈴木太太開了夜市又開了一雄大賺特賺之后——這都是祝玉燕給她出的主意。 我賠錢了嗎?當然沒有,我賺得多著呢! 做生意,就要爭個面子。 誰說我賠錢我跟誰急! 我日進斗金!天天躺著賺錢!我的東西別提賣得多好了,中國人都搶著要! 你是天天說自己賠錢啊不賺錢啊,久而久之,別人就會覺得你真的是個窮光蛋了。 那多沒面子啊。 鈴木佳子當然不接受自己沒面子,何況還是在日本人面前沒面子,那更是比殺了她都難受。 祝玉燕說,這就跟送雞蛋讓中國人來排隊領(lǐng)雞蛋一樣,就是為了營銷你的商店很火,你賣的東西很受人歡迎,要是有生人來買了,你還要告訴他“我們的貨物很緊俏,可以為您預(yù)約三個月后到貨”,這會讓客人以為你的東西真的很好,都供不應(yīng)求了。 她說的太有道理了,不由得鈴木太太不信以為真。 所以,鈴木太太對所有來問她生意如何的日本人都矜持的表示:也沒賺多少錢,只有億點點,億點點而已。 又有祝玉燕等中國太太們對日本人打包票:我們老喜歡日本的東西了!我們天天上鈴木太太那里買東西,我們都要求著她賣給我們呢。 她們拿著鈴木佳子賣的手帕啊扇套啊這類東西在手邊招搖,像祝玉燕這等大吹,能見一個日本人就換一個,一問就是:買!我都買了三大車了!我們?nèi)叶加免從咎u的手帕! 日本人就算有那么一分智慧覺得祝玉燕有捧鈴木佳子的嫌疑,或許、可能、大概夸張了一點點。 但他們也最多認為夸張的程度是從億點點變成了小億點點,賺肯定還是會賺錢的。 畢竟,日本現(xiàn)在占領(lǐng)了這座城市,中國人敢不買日本的東西嗎? 中國人肯定不敢,所以鈴木夫妻倆真的賺了很多很多錢。 于是他們就勇敢的開店了,并下了大量的訂單從日本運來。 然后,店就賠了。 賠得讓他們覺得今天太陽升起的方向都不對了。 已知:中國人很喜歡日本的東西。 祝玉燕確實在報紙上大吹特吹,也很給面子的帶著中國太太團去店里掃貨,專心營造出了“中國人確實喜歡日本人的商品”的氛圍。 已知:鈴木佳子的店在賺錢。 已知:他們的店不賺錢! 又已知:鈴木三郎已經(jīng)悄悄在郊外開工廠了! 結(jié)論:鈴木家兩口子在騙他們! 他們從來沒想過要帶所有日本人一起賺錢! 他們只想自己賺錢! 這個結(jié)論一經(jīng)得出,所有的日本人都信以為真。 畢竟,鈴木三郎也不是什么舉世聞名的大善人,他的品德并不足以為他的行為背書,讓日本人都相信他絕對不會背叛日本商會的其他人。 何況,其他日本人自己就會做出這種事,代入一下也很容易認同鈴木三郎吃獨食的行為。 是所有人一起賺錢好呢?還是我一個人賺錢好呢? 廢話,當然是我自己賺錢更好! 之前日本人也只是勉強忍著,畢竟現(xiàn)在這座城市就在日本人手中,他們這些商會的人跟著軍隊一起過來,想的就是要占據(jù)這座城市所有的市場。 這座城市是整個中國最厲害的城市,它是整個中國最漂亮的門戶。 想想一下,假如這座城市里所有的酒店都是他們的,所有的高檔餐廳都是他們的,所有的銀行都是他們的——那他們能賺多少錢! 日本太小了,不及中國,他們想要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就要占據(jù)這個最大的地盤。 在發(fā)覺鈴木夫妻倆不仁義之后,日本商會的其他商人暗地里開了幾個小會,很快聯(lián)合了起來,組成了幾個新的聯(lián)合會,然后就開始抱團在這座城市里淌了——他們還是不敢單打獨斗。 首先,就是要開辦工廠! 日本太小,日本的工廠開不了多大,而且每次運過來也要浪費時間。大部分的日本商人都起的是在中國開工廠,直接在中國生產(chǎn),然后從中國的港口運出去的主意。 開工廠首先需要的就是地皮和許可證,所以蘇純鈞的桌上突然多了許多日本商人友好的請柬和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