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8節(jié)
要是當時黃飛虎及時上報給自己,自己將孔宣留下,這場勝仗一定能夠避免。 不過也好,這就是懲罰黃飛虎的理由,鎮(zhèn)國武成王聲望很高?我先給你貶個官。 再然后,是那百名近衛(wèi)。 按照子受的想法,大敵當前,這些人不臨陣脫逃都是好的,怎么可能一個個沖在最前頭,用生命給主將擋刀? 可他們偏偏就這么做了,于亂軍中護住了飛廉,整支平叛大軍敬佩不已,連孔宣都甘愿讓他們居于首功。 天子近衛(wèi)平叛首功? 當然是大王訓練的好??! 一個個近衛(wèi)如此忠肝義膽,帝王又該如何英明神武? 子受甚至都已經(jīng)想到大軍回朝的場面,一定已經(jīng)在大軍心目中豎立了一個明君形象。 近衛(wèi)是他練的,主帥是他換的,就算想辯解都做不到。 還是教育不完全,跋扈心態(tài)沒豎立好,大成之前不能把近衛(wèi)外派了。 聞仲不勸了。 大王這兵,練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聞仲看著子受身邊的幾名近衛(wèi),怎么看怎么順眼。 肥頭大耳又怎樣?沒有寬厚的身板,怎么給大王擋刀? 形象差點驕橫跋扈又怎么樣?能吸引刺客仇恨。 黃飛虎也不勸了。 他總不能說大王您別練兵了,趕緊寵信一下我妹吧! 而且子受盯著他的目光,讓他有些發(fā)毛。 尋思自己最近也沒做錯啥?。?/br> 很快,群臣就熱鬧起來。 大抵都是些贊美之詞,將近衛(wèi)將子受夸得天花亂墜,連帶著飛廉也成了世之驍將。 飛大夫班師回朝一定能加官進爵,一飛沖天是跑不了了。 商容在文臣之首,眼睛滴溜溜的轉著。 北海平叛成功,紂王在軍中威望一時無二,加之聞仲回朝,武將必然全面倒向紂王,這樣一來,朝中與紂王不對付的勢力,就只剩下子啟等宗親與自己等一干把持朝政老臣。 明顯勢單力薄,而且更重要的是,紂王有了兵權。 反水。 一定得反水。 商容一個激靈,他要投誠。 之前紂王不是用選秀來試探嗎? 當時自己以北海戰(zhàn)事為由,勸阻了選秀,而今戰(zhàn)事已定,如果重新提起來的話…… 有戲! 商容拜倒在地:“老臣商容啟奏陛下!北海大勝,國蔭天道之眷,承日月之隆,粟積絹壘,以為晟盛。” “天命陰陽,不可或違,陛下正逢華歲,適值嬪納,而又承炎黃之訓,奉崇孝之節(jié),宜詔四鎮(zhèn)諸侯,于每一鎮(zhèn)地方,揀選良家美女百名,不論富貴貧賤,只以容貌端莊,性情和婉,禮度閑淑,以充后宮,正隆陰陽,續(xù)宗廟之綿延!” 子受一聽,這個好。 不管怎么說,先得把名聲敗下去,大肆選妃就是最好的方法。 依稀記得冀州侯蘇護就是不愿意送女兒,來了個冀州蘇護永不朝商。 不過子受覺得這個聲音有點熟悉,仔細一看,提意見的是商容。 這不對??! 商容不是個大忠臣嗎?還頗有賢名,先王之時更是執(zhí)掌禮樂的大臣,為什么會提議選秀? 難道…… 子受想了想,好像事出有因。 自己因為訓練近衛(wèi)走霸王步,一直沒有寵幸后宮,他自己知道是因為剛穿越,不熟不好下手,可別人不知道?。?/br> 如今自己也就倆兒子,其他后宮妃子均無所出,子嗣比之前代帝王,確實少了些。 再三思量,子受同意了。 選秀不一定能帶來罵名,讓人當他是昏君,但總不可能再給人留下明君的印象。 而且有了新妃子之后,真選來幾個漂亮又看對眼的,就能名正言順從此君王不早朝。 新妃子也不比此前的妃子,大家都是剛認識,可以慢慢熟悉,還能享受一下和美女談戀愛的感覺。 想明白后,子受便向當駕官傳令:“即傳孤旨意,頒行四鎮(zhèn)諸侯……” 這時候,子受又靈光一現(xiàn)。 這年代沒太監(jiān),只有閹人。 閹人被用來作“寺人”、“內(nèi)豎”、“閽人”等職,但是人數(shù)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負責雜役、傳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種。 像剛才的傳令官就是個閹人,飛廉的家臣,修座好墓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恩賜。 選秀之后后宮妃子會多出不少,三宮后妃總需要人服侍。 此前妃子大多都出身富貴,進宮后從家中自帶侍女,但選秀不論貧富貴賤,總有平民出身的美女。 太監(jiān)就可以順勢而出。 這一優(yōu)秀職業(yè),誕生了多少jian佞權臣? 這都是子受急需的啊! 而且提出太監(jiān)這一職業(yè),就足夠陰損了,哪個帝王要把你兒子送進宮里閹了,你肯定得罵他。 子受覺得如果太監(jiān)在自己手上誕生,這個千古罵名算是背定了,北海勝仗根本不算什么。 此外,還能效仿明朝建立東廠,只對皇帝負責,不經(jīng)司法機關批準,可隨意監(jiān)督緝拿臣民,可謂是最臭名昭著的暴力機構。 想到這里,子受終于舒坦了。 選秀加上宦官,總不至于再捅什么幺蛾子,能順利當個昏君。 子受都懂。 在這個漫天神佛的封神世界里,人類帝王的力量著實不夠看,十有八九會按照封神的劇情發(fā)展,大商一路走向滅亡。 系統(tǒng)就是他最大的依仗,如果不多掙點昏庸值換點奇珍異寶造化功法,死了就是真死了,只能像個牽線木偶按著封神大劫走。 子受可不想在鹿臺自焚,被火燒想著都疼!還得被煙嗆死,多難受! 又過了幾個月,北海叛亂徹底平定,飛廉率軍回朝。 子受開始思考怎么處理這些立功的將領。 作為一個勵志當昏君的帝王,有功,肯定不能賞。 但如果不賞,肯定會有人發(fā)問,到時候又該怎么應付呢? 說到底還是飛廉不當人臣,老老實實大敗而歸多好,偏要打勝仗。 尤其是那個瞎搗亂的孔宣,這家伙出現(xiàn)在封神前期簡直是個bug,圣人不出根本不可能打敗仗,太礙事了。 得找個由頭給他發(fā)配到邊疆去。 …… 第10章 回家種田吧 平叛大軍班師回朝,飛廉和孔宣在前,后頭,是僅存的三十余名天子近衛(wèi),再后,是疲憊不堪的將士。 殷破敗等一干近衛(wèi)同樣疲憊,但霸王步已經(jīng)刻在了心里,這種容易扯著蛋的走路方式,已經(jīng)成了習慣。 所以再累,也仍是看起來那么的…… 特立獨行。 這凱旋之師所過之處,不免許多人歡呼,現(xiàn)在全朝歌都知道,紂王遣帥飛廉擊潰了北海叛軍,不但保護了疆土,且獲得了一場來之不易的大捷。 軍民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見過大將軍……大將軍公侯萬代哪?!庇醒赝镜陌傩?,竟是拜倒在地,朝著飛廉的方向,高聲大呼。 “大將軍公侯萬代!” 許多百姓,紛紛紅著眼睛,凝視著飛廉。 飛廉,一臉懵逼。 孔宣面帶笑意,他知道百姓為何如此,自然是因為紂王英明神武。 往常大軍換帥,不僅有大將出征,還會帶上支援的兵力,以及輔兵、糧草輜重。 而這次飛廉換帥,紂王卻只安排了近衛(wèi)相隨,并無增援,更沒有什么多余的糧草輜重,并且還打了勝仗,不過幾月即還。 老百姓們還有什么不樂意的呢? 他們對紂王千恩萬謝,作為紂王欽點的大將,自然受歡迎。 他們當然不知道宮中的子受巴不得飛廉打敗仗才會半點增援都不派,只道是大王體察民情,為民著想。 宮中的傳言早就流傳到了民間,傳的極為玄乎。 說是紂王在殿中一眼看出飛大將軍罡氣凜然,頭頂上紫氣沖天,乃不世出之名將。 現(xiàn)在一看,可不是嗎! 這鷹鉤鼻,一看就是老謀深算智珠在握,三角眼中更似星光閃耀,無人敢與之對視。 再看那枯瘦如柴的五短身材,分明是沙場名將,這等身材騎在馬上,兩軍交鋒間,由于體積小,不容易被流矢誤傷,如果敵方大將身高九尺,一刀掃來,還可能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