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第82節(jié)
…… 第106章 昏君的一小步 一月一日,凌晨,昏庸值結算。 子受點開了系統(tǒng)界面。 【昏君系統(tǒng)】 【宿主:紂王子受】 【名望檢索中】 【即將結算……】 【昏庸值:23】 【正在結算……】 經歷了這么多波折,竟然還有23點。 子受簡直感動得想哭。 終于! 3點是他上個結算期的收益,費了這么大勁,終于成功得到了20點! 別小看這20點。 這是歷史性的一步! 這是昏君的一小步,卻是原地飛升打穿天道的一大步! 主要幾個收取昏庸值的對象都是貴族。 早在上次結算期,子受就有猜測,昏庸值的清算與人物地位的有關,不同地位有不同權重,諸侯貴族給的多,但人少,平民百姓給的少,但人多。 這一點在這次結算中得到了證實。 子受開始分析這次為什么會成功,首先,是他特意將昏君的印象加在了貴族諸侯之中,并且出巡了一趟,擴大了影響范圍。 像之前多次昏庸行為,所影響的只是朝歌百姓與諸侯,諸侯先不說,百姓最是善變,一旦有些突發(fā)情況,基本就沒有昏庸值了。 而這次,他不僅將范圍擴大到出巡路上的百姓,還落實到了各地諸侯,比如萬方有罪這一點,大家都知道紂王與成湯圣王不同,不愿意子民背鍋,肯定有怨言。 這些人可比朝歌一地多得多。 雖然也容易發(fā)生意外,比如灌江口一地百姓就出乎意料的歌功頌德,導致扣除昏庸值,但問題不大。 只要能賺,那就是好的。 距離封神還有二十多年,如果穩(wěn)定收取昏庸值,最后一樣能夠湊夠點數(shù)。 而且還有很多可以賺取昏庸值的地方還沒開始生效,比如長城,比如即將完成的摘星樓,西園果泳館也還沒開放,大冬天太冷了,誰沒事去郊外游泳。 諸侯貴族也遠遠沒到極限,此前一系列昏庸行為都是道聽途說,他們還沒有親眼見過。 人就是這樣奇妙的生物,有道聽途說,見風就是雨的,也有眼見為實,只有親眼看到才會相信的。 而且像北海那種偏僻之地不少,就算子受再怎么刻意散布消息,也總會有啥都不知道的諸侯王,說不定還因為偏僻、路遠,壞事傳著傳著就變好事。 不過這些人在來年四月的朝賀中,都會見證他的昏庸,作為昏庸值提款機。 當然,目前是別想了,23點就能換顆大力丸。 好在大力丸也是值得開心的事。 有希望,就有動力。 漸漸摸清系統(tǒng)的結算方式之后,子受感覺自己對系統(tǒng)的利用越發(fā)得心應手了。 昏君難不難? 穿越一年多了,是感覺到了一些難度,但都在可接受范圍內! 人都是一步步成長的,而系統(tǒng)一成不變,自己已經找到了規(guī)律以及努力方向,昏庸值只會越掙越多! 前不久不就機智的化解了楊戩帶來的麻煩,還連續(xù)醉酒上朝刷了波昏庸值嗎?! 酒氣沖天到聞仲都不出言進諫了,換做平時,聞仲肯定找機會面見自己,三只眼睛直接瞪下來了! 可惜系統(tǒng)也有些缺點,如果有結算明細與昏庸值來源清點就好了。 不過想來問題也不大,扣除的都是朝歌、灌江口一地百姓的贊頌,看來百姓的權重比想象中高一點,適當讓百姓對自己有怨言也是可行的。 更關鍵的是,子受很清楚,未來必定有封神大劫,西岐必定要反,大劫戰(zhàn)事一旦開啟,敵我擺在了明面上,就能夠名正言順的刷昏庸值。 西岐造反,還能不每天罵自己嗎? 到時候姬昌、姬發(fā)帶頭,拼了老命的詆毀自己,而他們都是人們眼中的明君,萬人敬仰的道德之士! 當然,自身也不能懈怠,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經過這么多次的失敗,子受早就學會做兩手準備。 不能把希望都放在敵人身上。 不過……下一個結算期的具體內容還得多想想。 楊戩雖然出去了,不會在朝歌搗亂,但斬妖除魔肯定會有一定美名,灌江口百姓因為海鹽的有毒物質可能會不再贊頌自己,但也可能有人研究出過濾,進而繼續(xù)歌功頌德。 摘星樓倒是能在結算期內修好,封禪、花石綱等也能在四月朝賀時讓諸侯心生怨氣。 刻這些就一定夠了么? 好像也不一定…… 子受陷入短暫思考,綜合分析起昏庸計劃。 系統(tǒng)會倒扣,這是最麻煩的地方,必須罵名超過美名,才能結算出昏庸值。 往幾年后看,長城多半是要征調民夫,怨聲道載。 但短期內,只是第一工程建土墻,戰(zhàn)俘、奴隸完全夠,而且沒貢獻奴隸的諸侯領地不用修,工程量不大。 土方南下后,人們進一步了解到長城的好處,指不定還會大力支持。 所以中途一定得找人哭長城,奴隸沒家人,但戰(zhàn)俘們有,那些戰(zhàn)俘都是朝歌、崇州一地的子弟兵,家人都在本地,這樣能扭轉百姓對自己的看法。 除此之外,貪玩享樂的形象必須進一步確立,得多弄點娛樂活動出來。 何不食rou糜也得繼續(xù)發(fā)酵擴大影響,狩獵隊走了楊戩這個金牌打手,收獲必定大量減少。 之前的一些昏庸措施也得繼續(xù)用起來,像麥云刺紂王之類的流言,必須盡快散布。 除了朝歌一地,也要把其他地區(qū)百姓都拉進昏庸范圍內。 子受嘆了口氣,說到底還是信息流通不方便,仙人能一念之間傳信,凡人做不到。 不然就自己這點破事,讓那些灌江口、朝歌之外沒有受過恩惠的百姓知道了,只要一人罵一句昏君,昏庸值都是數(shù)以千萬計。 驛站得建,除了可能蹦出個李自成,還能派人去各地散布謠言。 當昏君果然是個技術活,得從長計議! 幸運的是一切已經走上正軌! “陛下何故發(fā)笑?”妲己在一邊問道。 我笑了? 23點昏庸值的確值得笑一笑。 “朕一人笑不足樂,兩位愛妃也要多笑笑才是!” 說著說著,子受就一手攬住妲己,一手抱起龍吉,開始進行每個昏君都會干的事情。 ……略過…… 半月后,一些諸侯不解為何要進貢花石綱,遣人來問。 子受知道,自己秀cao作的機會來了。 …… 第107章 伯夷叔齊 孤竹國是大商北方的一個小方國,建國很早,轄地不小,經濟文化都比較發(fā)達,有許多擅長彈琴的樂師,還有有大量飼養(yǎng)牲畜的畜牧業(yè)以及可以用剩余糧食釀酒的農產品。 可能起源于商朝宗室分封,原姓子,現(xiàn)在改姓墨胎。 箕子和孤竹國一脈關系不錯,如果按照正常發(fā)展,商滅之后箕子就會逃到孤竹國,帶人開發(fā)鄰近的北朝鮮。 這都是后話,現(xiàn)在孤竹國君主因為花石綱朝賀的問題,派遣長子墨胎允、三子墨胎致來朝歌詢問,順便探探消息。 墨胎允、墨胎致就是后來的伯夷、叔齊,為了方便理解,還是用伯夷、叔齊來稱呼。 伯夷、叔齊來到朝歌后,先去拜訪了老王叔箕子,他們也不笨,孤竹國消息閉塞,不知中原發(fā)生的要事,紂王突然改變進貢,肯定發(fā)生了什么。 可從箕子口中聽到一系列事情之后,兩人均是感到不滿。 紂王的確有可取之處,北海距離孤竹國不算遠,平叛事宜他們早已知曉,也隱隱約約聽到些鬼方親附的傳聞。 這些都能說明紂王的英明神武,可問題在于“何不食rou糜”。 這是為人君者應該說出的話嗎? 那些粟米都不能飽食的平民百姓,拿什么去吃rou羹? 朝歌狩獵隊在伯夷、叔齊眼中,只是紂王自欺欺人,彌補過錯的補救行為。 只是朝歌一地組建狩獵隊,又能獵來多少野獸,只是這樣就能讓百姓沾上rou味? 根本不能,只是紂王不知民間疾苦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酒池rou林一天不廢除,就一天不會好轉。 酒池便算了,這是善舉,看到發(fā)明出野果制酒,兩人都很欣喜,迫不及待的想帶回孤竹國中,可他們無法容忍rou林的存在。 大肆熏曬rou塊,時不時便會取下,犒賞后妃,就連那三百名近衛(wèi),聽說也是吃的滿嘴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