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dāng)昏君 第241節(jié)
子受一揮袖,大搖大擺退朝。 文武百官在殿中呆愣了片刻后,一個個都面色焦急。 離殿后三三兩兩低聲交談著,極為不安。 很快,殿上發(fā)生的一切便在有心人(子受自己)的推動下在朝歌傳播開來。 紂王要焚燒巫祝書冊的消息,掀起了滔天波瀾。 現(xiàn)在可正是信奉巫祝的諸侯入朝歌的時候?。?/br> 當(dāng)下是最糟糕的時間! “紂王昏庸如斯,竟行此惡毒之事,莫非忘了武乙之事?” “我等決不能讓其得逞!” 也不知是哪間府邸,聚集了不少衣著華麗的公侯。 其中一個寬袍大袖的中年人咆哮著,正是越侯。 試探?jīng)]試探出什么東西,還把兒子弄沒了,倒也不算沒得徹底,畢竟尸首還掛在行刑臺。 他本就信奉巫祝,家里頭還供養(yǎng)著不少巫女,諸侯貴族大多如此,傳聞一出,心喜無比。 紂王完全是在作死?。?/br> 兒子的仇,能報! “越侯說的不錯,巫祝傳承千年,其中自有道理,皆是學(xué)問,紂王竟然敢如此大逆不道,有何顏面為人君?我等定要一起上書……” “對,如若紂王膽敢焚書,此等昏君,我必反了他!” “慎言慎言!” “有何可慎?紂王此舉用意,你們還不明白?” “誰不知道這焚書與變法都是在針對我等諸侯?” “那怎么辦?” “……” 大大小小百來個諸侯從府中離去。 其實(shí)這里頭最大的諸侯,只到了越侯這個等級,真正重量級的四方諸侯根本沒露頭。 不過雖然僅有百來諸侯,但他們的侍衛(wèi)可不少。 群情憤動之下,聲勢浩大。 他們倒也克制,只是宣揚(yáng)紂王欲焚書的事情,也沒妄動兵刃,揮舞拳頭大呼口號,請紂王三思。 弄得朝歌混亂不堪,執(zhí)金吾雷開如臨大敵,開始驅(qū)趕。 子受呆在宮里,仍有雪片般的奏疏不斷上諫,不少在外地休沐的大臣,也匆匆敢了回來,希望紂王用更緩和的手段來控制輿論。 但他們想岔了。 子受決定焚書,并不是想借著報紙玩上輩子的輿論管控,合理引導(dǎo)輿論,健康發(fā)展。 他想的是一巴掌把巫祝拍死! 上個結(jié)算期的213點(diǎn)昏庸值,多半是摘星樓貢獻(xiàn)的,嘗到甜頭了當(dāng)然要多做一些! 至于道德方面的壓力嘛…… 毫無壓力! 巫祝之書,換你你也燒。 這時,殿外頭一陣慌亂的腳步聲傳來,很快費(fèi)仲便滿頭大汗的跑進(jìn)來,一邊跑一邊喊著:“陛下,陛下不好了……” “何事?” 子受雖然臉色平靜,但心里都唱起了歌。 肯定是諸侯貴族不滿焚書,上諫又不起效果,直接聚眾抗議了唄! “陛下不好了,城中朝賀的諸侯都鬧起來了!” 果然! 在自己的推波助瀾下,事件影響擴(kuò)大的很快! 費(fèi)仲有些惶恐,紂王仁德,從善如流。 他雖然也覺得焚書有些突然,但多半只是紂王臨時起意。 如果這些諸侯不鬧事,紂王可能真會在群臣力阻之下放棄焚書,畢竟朝中大臣將利弊分析的很明白,焚書沒什么太大好處,卻能讓紂王的名聲在諸侯貴族中一落千丈。 可如果諸侯鬧事,只會讓紂王更加憤怒。 諸侯本就是紂王早在數(shù)年前定下的打擊對象,如今又在朝歌城中上躥下跳,如此不安分到底想干什么? 如此必會讓紂王更加忌憚,只是區(qū)區(qū)焚書,還不是直接針對諸侯就已經(jīng)這樣了,那以后呢? 紂王必然不會妥協(xié)。 去年殿上紂王說過一句話,君王一怒,流血漂杵。 或許……這也是某些人正期待的。 “帶朕去看看?!?/br> 而這時候,抗議焚書的人已經(jīng)圍聚在宮門前。 諸侯們倒也聰明,只是借助自己的侍衛(wèi)與影響力,完成了最初的聚眾,而后不斷扇動著百姓,讓百姓出面。 雷開帶領(lǐng)的金吾衛(wèi)盡管沿途圍追堵截,抓走了數(shù)百人,但驅(qū)之不散,人群越聚越多。 “雷將軍稍安勿躁,眼下急需要處理的是外面聚集的百姓,需要盡快安撫讓其散去,至于應(yīng)對諸侯之法,在下已有一些思路?!?/br> 說話的是伯夷,伯夷因?yàn)槌抑?,和雷開有些交情。 話音一落,伯夷正好看見了出宮的子受,連忙上前拜道:“臣請陛下出宮安撫這些被蠱惑的百家,待散去之后臣再行疏導(dǎo)!” 子受沉默許久,揮手,御駕往前,行至宮門。 “愛卿所言極是,朕自當(dāng)安撫一二。” “陛下圣明!” 伯夷趕緊躬身行禮,長長的松了一口氣,可他忽然局勢有些不妙,竟是想起了書中記載,成湯在百姓及諸侯貴族的逼迫下,不得不親上祭壇祈雨的一幕。 第301章 先王未竟之事 隨著數(shù)千御林軍從宮中如潮水般涌出。 劍出鞘,長戈如林,列隊綿延開來。 聚集的百姓不由得擁擠后退,很快,宮門前便空出了一塊兒地方。 緊隨御林軍之后,是三百球狀近衛(wèi)簇?fù)碇挠{,自宮中緩緩駛出。 “快看,紂王出來了!” 混亂后退的人群中頓時驚呼不斷。 “莫非是要大開殺戒?” 有人驚恐不已。 “快跑吧!” “不行,不能跑,巫祝在人在,巫祝亡人亡?” “巫祝?” 剛有人升起退意,就有諸侯布下的心腹再次扇動人心,一直被忽悠著的百姓,進(jìn)退維谷。 子受坐在車駕上,看著十米開外的人群,輕喝道:“桂芳。” “臣在。” 立時,張桂芳出列,如今他是御林軍統(tǒng)領(lǐng)兼職人形擴(kuò)音器。 子受緩緩從馬車上站起來,皇袍在風(fēng)中輕揚(yáng)。 面色威嚴(yán),眼神慢慢掠過,四周瞬間安靜下來。 “政不節(jié)邪?” 子受每出一聲,便經(jīng)由張桂芳的大嗓門重復(fù),一字一句,一個音節(jié),擴(kuò)大到極點(diǎn)。 甚至因此又吸引了一些人前來。 “使民疾邪?” 這…… 不少人側(cè)目。 紂王很少用這種文縐縐的口氣說話。 而且這兩個問句,似乎十分熟悉。 “宮室榮邪?” “女謁盛邪?” “苞苴行邪?” “讒夫昌邪?” 六問一出,人人恍然大悟。 這是著名的成湯六問。 當(dāng)年久旱無雨,成湯以此六問責(zé)問自己。 伯夷不由得緊張起來,成湯六問極為出名,而后的商王多以此六問來恪守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