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當(dāng)昏君 第372節(jié)
“我等世代居于邊境,深知邊民疾苦,如若不能主動出擊,等來年羌人與西岐同流合污,向我等發(fā)難,日子卻是難熬了!” “是啊是啊,何況羌人掠邊已久,如若不能平,又有何面目見先祖?” 說到先祖,幾個貴族老爺們不約而同的頓了頓,說來倒也奇怪,近來總是有仆人相報,說是經(jīng)常能在祖墳處看到矮小的黑影,可剛找上去,黑影就不見了,這事兒太過詭異。 李燧已然掌控全局,他依舊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但他并不擔(dān)心,這些貴族會安排好,他最后只需要以玄鳥玉佩表明身份,總覽大局就行了,看似被動,實則主動權(quán)盡握。 他極為淡定的喝了口酒,方才慢條斯理的道:“伯邑考獸行,我也有所耳聞,不過諸位還請先不要激動,此事還需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 等你一思兩思的,知道我們虧多少錢嗎? 現(xiàn)在都十月末了,出兵也得十天半個月的才能搶到東西,還得加緊加急趕工,才能在冬日供應(yīng)羊毛衣,這要等拖到入春了,售賣稍薄的羊毛衣也不是不行,這東西除了夏天都有市場,可利潤少了好幾成! 一旦涉及到錢財,貴族們便不淡定了。 吃到嘴里的rou你非要我吐出來先放幾天? 知道羌羊的毛質(zhì)地多好嗎? 知道羌人有多少羌羊嗎? 知道西羌占據(jù)了北地多少適合放牧的草場嗎?北方部族內(nèi)遷后,草原都是羌人的??! 侯延看著姜文煥,就像看到了救星一般,李燧耐得住氣,想打羌人想了幾年的姜文煥,肯定憋不住。 他熱血澎湃道:“姜郡守啊!你我相處多年,你是最知道我的,我對此痛心無比,怎么可以無動于衷?看看俄何將軍,看看那些被追殺的羌人……” 他眨眨眼,佯怒的同時,眼里掠過了一絲狡黠:“姜郡守,依我看啊,你比那伯邑考更適合作為羌王,伯邑考還需化姬為姜,你卻本就為姜,祖上同出一源,若是能平了西羌,陛下說不準(zhǔn)會封你為王??!” “何況姜郡守勇冠三軍,威望甚高……” “黎郡上下,受的氣夠多了,只在姜郡守入職后,才稍有好轉(zhuǎn),大多黎郡百姓,心中對西羌、西戎這些外族,都是有怨氣的,懇請郡守為我等邊民討一個公道?。 ?/br> “封……封王……?” 姜文煥熱血沸騰,他考慮的事不多,也不管什么猜忌不猜忌,他就覺得封王對自己而言,是份至高無上的榮耀,能夠證明自己的能耐。 而且……還能打出黎郡,大殺特殺一番。 李燧看著貴族老爺們無比堅定的言辭,心中震驚連連。 他還記得,就在不久前,侯延所上奏的奏疏,是如何的尖酸刻薄,甚至明里暗里,都在揶揄著紂王。 而現(xiàn)在,完全翻轉(zhuǎn)。 李燧也不得不感嘆,紂王對貴族的心態(tài)拿捏的十分準(zhǔn)確,握住了貴族最想要的東西——利益。 并且通過利益,驅(qū)使了面和心不和的貴族。 這可比讓貴族臣服有意義的多,即使臣服,也會變心,而利益只要不減少,這些貴族就會為了利益,不斷為大商做事,進(jìn)而完全綁在大商這駕馬車之上。 李燧不再沉默,如今已是最后一步,到了臨門一腳的程度,他高聲道: “玄鳥玉佩在此,如陛下親臨!” 現(xiàn)在的局勢就像是科舉時刊載在報紙上的答案,一片明朗。 照本宣科就能做好的事,為什么不干呢? 而且這樣會讓貴族們都投入到攻打西羌之中,而不會在執(zhí)著與坑蒙拐騙百姓的土地,作為大理寺丞,李燧很樂于看到這種犯罪減少的局面。 讓貴族們租賃土地,進(jìn)而抓捕,確實能清理蛀蟲增加不少功績,自己的名聲也會大增,還能穩(wěn)當(dāng)當(dāng)坐在大理寺丞的位置上。 可李燧從來都不是個沽名釣譽的人,從科舉答卷中就能看到,他很踏實。 沒有過多拖延,李燧先是以玄鳥玉佩配合姜文煥整軍出兵,接著則是準(zhǔn)備一封奏疏,讓黎郡貴族聯(lián)合上疏。 這相當(dāng)于投名狀,經(jīng)此一事,黎郡貴族很難再投效他人,除非他們舍得放棄羊毛衣的巨大利益。 貴族之中,自然沒有這等放著錢不拿的蠢笨之人,一個個欣然簽名,而后,奏報便由快馬送走。 折騰兩三天,姜文煥就直接帶著兵馬出動了,不只是因為紂王曾提出來的兵貴神速,那些貴族也在后頭不斷催促。 錢糧管夠,你們只需要在前面殺! 多快上一天,就多賺上一份錢! 李燧松了口氣,這次出使應(yīng)該干得不賴。 雖然……他沒做什么事,完全就像個傀儡一樣,被貴族們推著走,沒有什么功績,也沒有什么名聲,但他并不在乎。 文狀元就是這么的樸實無華,不求功名利祿。 …… 子受將侯延的奏疏登報了。 這讓不少有心人開始動作。 朝廷不以言論治罪,紂王又將這種事情刊登在報紙上,不就是等人議論的嗎? 有心人,還是挺多的。 畢竟紂王和姬發(fā)在橋山干了一架,兩家已經(jīng)勢成水火,就算說明年便會宣戰(zhàn)打起來,也絲毫不讓人意外。 也到了選擇站隊的時候了。 此前還有不少貴族在觀望,現(xiàn)在看到紂王的毫不留情,看到侯延的帶頭沖塔,紛紛開始行動。 不少貴族不惜千里迢迢來到朝歌上奏,在他們看來,紂王派出了李燧出使黎郡,定是為了向貴族施加恩德,這種時候肯定得出面,才能為自己爭取到足夠的利益。 上奏的人之中,還有活成了小透明的蜀王杜宇。 第463章 苛刑猛于虎 九間大殿之中,百官們竊竊私語。 他們極為擔(dān)心。 以蜀王為代表的貴族們,來者不善?。?/br> 這些不僅不遠(yuǎn)萬里來到朝歌上奏,還把控著言論,更是用報紙造勢。 百官們其實也奇怪,別的地方不好說,但在這鐵板一塊兒的朝歌,紂王完全可以以強權(quán)將一切壓下,可紂王卻沒有。 不僅如此,還恩準(zhǔn)貴族們?nèi)氤鲜?,似是要公開接受指責(zé)。 沒有拖延半日,也沒有避而不見,而是正面相迎。 想來……這就是身為君主的擔(dān)當(dāng)吧? 不過群臣們心中頗有些不忍。 誰不知道,今日這案前的紂王,會飽受非議呢? 可他們卻做不了什么。 御駕來了。 紂王身上,并非是尋常所穿的皇袍,而是……整齊的甲胄。 如魚鱗般的金色甲片,身甲上還有龍鳳相互輝映,除此以外,兩肩有金色獸頭肩甲,綴紅色肩纓,連臂手都是金色的,頭盔上則是金色鳳翅和華麗的盔纓,內(nèi)襯織金錦…… 總而言之,華貴之中透著一股肅殺之氣。 為什么要披盔戴甲? 商容忽然懸起了心。 只有戰(zhàn)場才需要穿戴甲胄,紂王分明是將今日的朝會,當(dāng)做了戰(zhàn)場?。?/br> 商容倒是不怕紂王這是殿前失儀,反正紂王失儀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大家也都習(xí)慣了,不拘小節(jié)沒問題,只要大體上不出錯就行。 他主要是在擔(dān)心今日上疏的貴族們的安全。 甲胄,是面對敵人時所穿,宮中有敵人嗎? 往常是沒有的,可今日就說不準(zhǔn)了。 誰不知道紂王一向?qū)①F族當(dāng)做敵人? 要是今日紂王想大開殺戒,該如何是好? 所有人都以為紂王恩威并施,現(xiàn)在想施恩于貴族收取人心,不壓下反對聲反而引貴族入朝,也是退讓的表現(xiàn),就是為了安貴族之心,從而準(zhǔn)備對付各路諸侯與西岐。 可朝中大臣們比誰都清楚,當(dāng)日紂王在朝會中是如何的激進(jìn),甚至還有了出兵鎮(zhèn)壓黎郡侯氏的打算。 萬一……一個談不攏,從殿外殺進(jìn)來三百近衛(wèi),又該如何自處? 商容念及此,便不禁打一個寒顫。 希望……局勢不要太過焦灼。 此時,子受已經(jīng)坐至上首。 昨晚,折騰得有些過,腰酸背痛的厲害。 所以他今天穿戴甲胄,能有效遮住臉,既能挺直腰板,還能用頭盔掩飾笑開花的表情。 桌案上是一堆堆的奏疏。 看著這些奏疏,子受放開了笑,反正他人看不到。 稍稍翻閱幾份,嗚呼哀哉的竟是少數(shù),不少奏疏都直接埋怨起了刑部,甚至……自己這個皇帝。 這其實可以理解,畢竟大家都以為今天被召是受恩的,是朝廷對貴族的妥協(xié),一個個趾高氣揚,比誰都有底氣。 子受越看,越是欣喜,不愧是貴族,奏疏中的凄慘控訴,這些龍飛鳳舞的文字之中,情之深言之切,飽含血淚,格外滲人。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畢竟因此而死的人也不少了,這些貴族也確實失去了親朋,感受到了兔死狐悲,血淚之事,卻有其事。 而且自己做的也確實很不地道。 先是支持貴族們租賃土地,釋放出一種任由他們隨便干,隨便圈地的信號,然后又趁著貴族們施展各種手段圈地的時候,來一個大清算。 這大概是……釣魚執(zhí)法吧? 這……貴族們心里能好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