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呂澤、呂釋之:誰給他膽子調(diào)戲我們meimei的?這口氣能忍下去的都不是人! 氣氛在壓抑中逐漸沸騰。 【事情到了劉恒的手上愈演愈烈,匈奴對漢朝的侵襲在文帝手上達(dá)到了漢初的巔峰??傆嬋未笠?guī)模的深入侵?jǐn)_,“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chǎn)甚多,云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余人”,以至于“烽火通於甘泉、長安”。 皇帝竟然還要在都城長安周邊的細(xì)柳、渭北棘門、霸上布防“以備胡”,想要親征擊胡都被群臣勸諫乃至于皇太后力阻而攔下,漢軍驅(qū)除入寇的匈奴竟然還因為缺少戰(zhàn)馬,缺少騎兵而不得不“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 說實話,講到這里我都要替劉恒抹把眼淚了……文景真不愧是相互成就的父子,就連倒霉這一點都有點不相上下的意思在了?!?/br> 劉邦的胸腔跟著天幕的敘述起起伏伏地上下,看著后世匈奴的囂張之景,懷疑自己之前那么久因為后世兒孫的爭氣而生出的喜悅都是得給現(xiàn)在的火氣還回去的。 他這樣被氣得幾乎快背過氣的狀況也嚇到了周圍的幾人——更準(zhǔn)確一點,嚇到了蕭何和韓信。 蕭丞相到底不像劉邦那樣與后世子孫達(dá)成了隔著時光的共情,站在局外看還能多保持幾分冷靜,更為關(guān)注劉邦身體狀況的他幾乎安撫的,在劉邦背后的輕拍就沒停下過。 而韓信就更為直白,整個人其實本來不是外放類型的將軍,看了劉邦這副模樣都害怕,罕見地在沒有多少謀算的前提下開始給劉邦打包票:“這回有臣在,臣不會打輸給匈奴的?!?/br> “陛下確實不用過于憂心,漢匈國力雖然此刻已經(jīng)無法立即扭轉(zhuǎn),但到底名將尚在,兵戈未罷。沉穩(wěn)應(yīng)對尚且無妨?!?/br> 就連張良都不由出言,就怕這五十幾歲的老頭了,一口氣沒上得來又把自己氣短命了。 劉邦強(qiáng)行逼迫自己閉了閉眼,緩緩才放松下來,吐出一口氣:“朕知道了。朕沒事?!?/br> 【當(dāng)然,文帝不愧是文帝,面對這樣的狀況他也不是束手就擒。 他選擇聽從晁錯賈誼等人的勸諫,“募民徙塞下”“入粟拜爵”,通過行政命令鼓勵人口和糧食向邊境流動,并鼓勵養(yǎng)馬,通過增加邊境防衛(wèi)力量繼而努力保持邊境和平。 總體而言,雖然依舊有憋屈的地方,也沒辦法大舉反攻,但大體上是一種積極防御的態(tài)度。 這樣的措施雖然在文帝時期還看不出來什么特別有效的成果——因為采取的時候已經(jīng)是文帝后期了,卻為景帝時期漢朝對匈奴政策的初步變化奠定了基礎(chǔ)?!?/br> 劉恒:…… 他深呼吸了一口氣:沒關(guān)系,早點知道匈奴在我手上會這么囂張,可以早點預(yù)備預(yù)防——“募民徙塞下”“入粟拜爵”還有鼓勵養(yǎng)馬是吧。 默默在預(yù)備施政記錄本上加上幾筆。 【我們之前講過,景帝初年的時候,他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內(nèi)”,所以在初期一直沿用的是和親政策。 可是我們劉啟陛下那小暴脾氣,布義行剛的皇帝怎么能真的一直忍氣吞聲忍到最后??? 隨著文帝給他留下的家底通過他的稅制改革逐漸回流進(jìn)國庫,對朝政的控制力也逐漸加強(qiáng),終于兜里有錢,手里有人的劉啟果斷選擇對匈奴發(fā)難。 ——自中元二年匈奴入燕之后,“遂不和親”。 對,漢初終于支棱起來了!漢初也不是一直都在和親的! 這一次斷絕和親的時間將近十年,從景帝中元二年一直延續(xù)到了劉啟去世,劉徹登基初年。一直到劉徹因年幼無法親政,朝政為竇太后和軍功集團(tuán)第三代所把持,才復(fù)談和親之事。 不得不說,看到這里我就忍不住再感嘆一句劉啟的識人之明啊。 他一死,失去了一個強(qiáng)硬領(lǐng)導(dǎo),又沒有一個新的硬骨頭頂上的漢王朝會發(fā)展成為什么樣子?——竇太后主政那幾年就可以看出來了。 這還是劉徹正常繼位,只不過是沒辦法親政而已,就已經(jīng)有軟骨頭再行和親了。要是劉榮繼位……那估計一輩子都別想再像他爹那樣拒不和親,更別提像武帝那樣一雪前恥了。 這十年也是漢匈實力對比扭轉(zhuǎn)的重要轉(zhuǎn)折點?!?/br> 遂不和親?遂不和親! 一雪前恥?一雪前恥! 劉邦當(dāng)場表演了一個老淚縱橫:“好??!劉啟你干得好??!脾氣暴一點怎么了?對待匈奴人就不該和他們客氣!徹兒你干得更好?。?!你爹選你就是老天保佑我們老劉家,上天厚漢?。。?!” “——這種恥辱就不該存在!” 他說的殺氣森森。 — 劉恒比他爹更幸運一點,可以夸夸的對象之一就在自己手邊。 于是他又把親兒子抱了起來,這一回是真的破功了,沉穩(wěn)如他都把兒子抱的死緊,言詞間帶上了哽咽:“干得不錯啊,挑的繼承人更是真的不錯啊??!” 王娡是吧,他記住了,視頻放完他就去找王家下聘禮。竇姬日后搞事是吧,放心他會把一切打理好的。 絕對不會讓好大兒被孝道束縛,更不會讓寶貝孫子受委屈! 能打匈奴的就是好子孫??! 【司馬遷在匈奴列傳中對景帝時期匈奴的入寇情況,簡單的概括為“終孝景時,時小入盜邊,無大寇”,并將這樣的功勞歸功于“如故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