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強制愛瘋批病態(tài)男主合集、他的秘密、漫游在影視世界、不渡迷津、一姐還是小學(xué)雞
可昭宣的人選就有待掂量了。 盡管排在他自己前面的,就是他親爹親祖父,按照這個順序,昭宣怎么看都有可能是他子孫一代。 但是想到前面他懷疑的繼承人風波,劉徹稍微遲疑了一下,還是沒有篤定,只把劉病已的名字記下。 只是治世的同時,后世人還要點一嘴矛盾已然存在,甚至還直接宣揚說滅亡無法遏制。這就讓孝武皇帝多少感覺有點不舒服的別扭在。 既然如此,他的盛世——該不會在后世人口中,還會被挑刺吧? 【雖然大家對于元帝的上位多有詬病,因為劉病已那句“亂吾家者必太子”,但明知元帝的不足卻依舊維持了他的太子之位,覺得是故劍情深的感情因素太深,擾亂了宣帝的判斷。 怎么說呢,感情原因肯定是有的,這一點不用否認。可是宣帝除了元帝以外也就那么幾個兒子:劉竟無子早夭,劉宇不遵法度,劉囂唯一值得記載的事情是為人孝順。 剩下那個選項是淮陽憲王劉欽,因為比較信奉法家學(xué)術(shù),史書稱他“聰達有材”,并且記錄了他挺為宣帝所寵愛,一度想要改易太子。 唔,老劉家的寵愛不寵愛,大家當個樂子聽聽就行。 個人感覺是元帝的柔仁和偏信儒術(shù),讓劉病已覺得實在難頂,想要培養(yǎng)個小號看看能不能取代他。 史書記載想要立劉欽的生母當皇后,本質(zhì)也是在猶豫要不要給劉欽一個嫡子的身份,方便改易太子?!?/br> 老劉家的二人:…… 感覺后世人你好像對我們有什么偏見在,這應(yīng)該不是我們的錯覺吧? 【但是最后改易太子的事情還是無疾而終,史書的記錄當然不會站在皇帝的角度考慮,寫的自然是最表面淺顯的原因:宣帝故劍情深難忘許平君。 可是我們大概看一眼這位劉欽后來的記錄,也就知道為什么劉病已最后放棄用他代替元帝了。 因為他之后的記載,大概總結(jié)一下,就是一個被親舅舅要么欺詐,要么忽悠,先后被坑了起碼二百萬錢加五百斤金的財產(chǎn),目的大概是暗戳戳想上位,結(jié)果被忽悠信了打算采取的方式還是讖緯災(zāi)異的故事。 ……這很難評,這就是所謂的“聰達有材”嗎? 劉病已竟然只能從這么幾個兒子中挑繼承人,不得不說老劉家連續(xù)幾代明君的限時buff確實消退了,回到了正常的王朝繼承人質(zhì)量逐漸下降的進程?!?/br> 劉徹:…… 大概確定了,昭宣應(yīng)該就是他的兒子孫子——畢竟都連續(xù)幾代明君了。 可是這樣一算,孝武皇帝的心緒更加說不出來的復(fù)雜: 他孫子挑不出好的繼承人這點,他好像也沒辦法管吧?他有嗎? 怎么生個好兒子這種事情,雖然有了后世人連續(xù)幾任明君的蓋戳,多少減輕了一點他本人肩上的壓力,可是現(xiàn)在的孝武皇帝也是真的很想知道??! 他還沒兒子啊! 【元帝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劉病已矮子中挑高個的選擇了,但遺憾的是,哪怕是勉強挑出來最好的選項,他的平庸也是不可否認的。 面對豪強地主勢力逐漸壯大這個問題,元帝干出了某種意義上遺禍百年的抉擇:懷柔關(guān)東豪強,甚至不惜放棄漢初以來遷徙其以充實關(guān)中陵寢地區(qū)的制度。 這點毫無疑問是放任了地方勢力的崛起,無怪被元帝加以之前從未有過的全然寵信的儒生,都要大膽地質(zhì)問“陛下視今為治邪?” 因為是連元帝自己都要無奈承認,“亦極亂耳,尚何道!”的局面啊。而等到成帝上位,大興徭役,重賦斂,王氏外戚勢力趁機控制了西漢政權(quán),西漢的崩潰也就是rou眼可見的事實了。】 王氏、外戚? 劉徹敏銳捕捉到了這個熟悉的姓氏,腦海之中將線索串聯(lián),得出結(jié)果之后,他挑眉嗤笑了一聲。 哦,怪不得是王莽代漢呢。 原來是外戚篡位啊。! 第92章 【王莽代漢的具體cao作,我們等到后面曹丕代漢的時候再來對比,這里直接略過?!?/br> 曹cao:那能不能快一點,我真的想聽,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 原本表面上看起來不動如山的曹丞相,聽到這句話時,有些遺憾地放松了原先暗地緊繃的耳部肌rou。 雖然王莽是在他前面時代的存在,他自己翻翻史書就可以學(xué)習一下。 但是就像后世人時常會說的那樣——史書總是存在著粉飾的嘛。 能有別人幫他梳理分析,抽離出真實cao作的蛛絲馬跡,節(jié)省一些自己的精力,或者給他一個新的角度思考,總比他一個人閉門造車來得好。 再加上子桓未來的cao作,那肯定是他們精心計劃安排過的,能夠為他所用,節(jié)省下這些思考的時間,不也很好嗎。 可遺憾歸遺憾,曹cao又沒辦法左右后世人的想法,只能在心中默默自我安慰一番: 沒關(guān)系,反正聽后世人的意思,它后面肯定會講的,不要著急。 【我們只要知道,他在建立了新朝政權(quán)之后,并沒有從實際上解決了豪強地主坐大的問題——畢竟他本人某種意義上就是豪強地主起家的嘛。 雖然他是個知名的制度唯美主義和復(fù)古主義者,試圖用“井田制”解決這個社會弊端,但是在遭到了其支持者的大規(guī)模反對之后,也就痛快地放棄了這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