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書迷正在閱讀:成婚、逐日同歸、重生末世,小白蓮黑化手冊、小魅魔穿成釣系O、[綜漫] 彭格列馬甲入學高專的正確姿勢、[歷史同人] 咸魚老五綁定讀書系統(tǒng)、[綜漫] 我跟酒廠真沒關系、穿成惡毒女配撩女主、[原神同人] 蒙德情話
“哦?”皇帝來了精神,派人去叫安王也過來,自己興致勃勃地走出殿外。 看著階下那兩輪的木制車架,卻有點失望,他還以為是像望遠鏡、煙花那種極特殊的東西。 “這是什么?”皇帝問道。 葉如塵介紹,“這叫自行車,無需牲畜拉,自己一個人就能騎上走?!?/br> 葉如塵說著騎上自行車演示了一番,皇帝眼亮了一下,“倒也是新奇?!?/br> 自行車還加了后座,葉如塵邀皇帝身邊的元公公過來一試。 元公公按照葉如塵說的在后面做好,心下顫巍巍,“葉大人,您可小心點,老奴這把骨頭真不經(jīng)摔。” “公公放心,抓緊了?!比~如塵勾起嘴角,眼底夾著幾分狡黠,騎上車在殿前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每次轉(zhuǎn)小彎的時候都把元公公嚇得哎呦哎呦直叫。 “不錯不錯?!被实劭吹糜幸馑迹Τ隽寺?,安王此時也來了,葉如塵停下,將元公公扶下車,笑瞇瞇問:“如何?” 元公公捂著心口,“初時有些驚恐,生怕摔了,但葉大人騎得很穩(wěn),絲毫不顛簸,而且速度輕快?!?/br> 葉如塵這才慢慢的說起了關于自行車的想法。 牲畜拉車太貴,尤其是馬,一般人根本買不起,且還需照看牲畜,喂養(yǎng)飼料等等,尋常百姓根本養(yǎng)不起,若是出門要么走路要么租車,極為不便,而且畜生受驚失控的事情常有發(fā)生。 “臣認為,若是能造出不需人力牲畜拉車,騎上就能自己走,主動權控制在騎車人手中的代步工具的話,會帶來極大的便利?!?/br> 養(yǎng)牛馬驢的人家還是少的,當有了更便利實惠的代步工具,出行方便了,人與人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的往來溝通就會增加,有助于共同發(fā)展促進。 “往近了說,官員們上朝、應卯,并不是每個人都坐馬車,若能有一輛自行車,騎上就能走,想去哪里去哪里,豈不快捷。” 要知道在城內(nèi)行走,人流涌動,馬車禁止疾行,速度不比自行車快,停車還要找專門的地方,防止馬被人偷了。 葉如塵幾句話就說動了皇帝和安王殿下,轉(zhuǎn)而又道:“但目前,這車無法正常投入使用?!?/br> “為什么?”安王問道。 “這輛只是臣臨時想辦法做出來展示用的,看似無礙,但問題甚多。” 葉如塵將車推到兩人面前,仔細介紹分析各個部位。 車架是木頭做得的,雖然能用,但沉重易變形,容易損壞,并不耐用。 最麻煩的部分是傳動鏈條和軸承。 葉如塵這輛車相似不同于現(xiàn)代自行車,他想了替代裝置,設計將腳踏與后輪連接傳動,雖然能騎動,但遠遠比不上現(xiàn)代自行車。 而現(xiàn)代鏈條目前還做不出來,雖然大燕朝已經(jīng)能練鋼了,但要造幾百個一模一樣的小鋼片一時半會還是很難的。 再者“路”也是個大問題,燕京城天子腳下,路自然修得好,皇宮之內(nèi)更是光滑平整。 可鄉(xiāng)野地方、城郊小路,都是土路坎坷難行的,一場雨后更是泥濘不堪,自行車根本不好走,況且還是沒有橡膠的木制車輪。 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是輕易能解決的。 所以這輛自行車目前來說根本無法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成本高實用性低,沒有性價比可言。 皇帝問道:“既如此,葉卿為何還要提出來?” 葉如塵回答:“陛下,問題雖多,但不是不能解決,只要將技術一點點提上來,總有一天可以實現(xiàn)?!?/br> 回到御書房,葉如塵拿出圖紙展開,上面赫然是自行車各個部件詳細圖樣,往后翻,還有可以拉貨載人的三輪自行車,幼兒學步的兒童自行車。 “技術可以提升,問題可以攻克,只要敢想敢做便,上天入地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塵說道。 還有路的問題,“要想富,先修路”,這一點葉如塵在當年殿試時就提起過。 如今水泥已經(jīng)有不少地方使用,水利、建筑、國防均有涉足,但還遠遠不夠,范圍還能再進一步,普及水泥路,讓大燕道路真正做到四通八達。 葉如塵帶自行車來并不是要現(xiàn)在推行自行車,而是以它為開端,說出自己的目的想法。 “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縱觀人類千年發(fā)展史,每一次大跨步都離不開技術的革新?!?/br> “如栽培糧食、制作農(nóng)具、馴化牲畜;再往后,紡織術、造紙術、印刷術、燒瓷制銅鑄鐵煉鋼等等?!?/br> 葉如塵道:“其實我們一直在不停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歇,只是太慢了,我們被時間推著行走,數(shù)十年上百年才邁出重要的一步?!?/br> “如果有相關的人才匯聚一起,潛心研究,便能加快社會發(fā)展進程, 造福百姓,迎來盛世王朝。” 皇帝和安王都知道,葉如塵說得這些不是空話,只要有計劃,他真能做到。 隴州區(qū)區(qū)三年,這人就搞出來了一系列新事物,并且真正做到了普及;再往前還有硝石制冰,蜂窩煤,每一樣看似不起眼,但都特別實用讓人離不開,這些一點一滴匯集,也讓大燕綜合實力挺高了不少。 還有那望遠鏡,因為材料稀缺只做出來三個,但玻璃的制作方法葉如塵有,雖然在隴州不能批量生產(chǎn),可諾大的燕國能做到! 【開拓新思維,開創(chuàng)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