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shù)慕鸾z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xù)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yǎng)的小蜜桃超兇
霍善不知道司馬遷等人正在腹誹自己,他見眾人齊心協(xié)力地把園圃弄好了,便命人去抬了兩株牡丹過來。 說是下個月正好開花,他們這邊家家戶戶都有牡丹花可以看,張安世這邊也不能少。 張安世干了一早上的體力活,不知不覺出了一身薄汗。 等吃到府衙供應的第一頓工作餐,他才覺得整個人都活了過來。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他如今這職位,是他們父親用自己的死給他們家換來的最后一次恩蔭。 比起那些一人下獄舉家族滅的慘禍,他們家要好太多了。 所以他要好好活著。 第237章 入春后又是新一輪的春耕安排, 有去年軍屯賣瓜賺大錢的先例在,今年江夏郡的種瓜熱情明顯高漲。 這可能會引起瓜價下跌的問題,府衙還是要做好種植引導以及銷售安排,爭取讓本郡的人都不至于虧損。 各縣的生員也都被動員起來, 全都下鄉(xiāng)去落實府衙擬定的春耕安排, 勸導自家鄉(xiāng)親合理安排家中的種植結(jié)構(gòu)。 糧食為主,桑麻棉花為次, 經(jīng)濟作物為輔, 這才是農(nóng)家安身立命之本。 畢竟經(jīng)濟作物這種東西一般人還真把握不住, 誰都不知道全副身家投入進去后會不會血本無歸。有家底的人虧得起,沒家底的人虧那么一次可能就家破人亡了。 好在這時代的黔首還是很聽話的, 真讓他們?nèi)ヅ罅啃路N子他們也弄不到, 所以大多數(shù)人都是按照府衙的春耕建議去籌備春耕。 對于從府衙領取到的新種子, 他們都是珍而重之地挑最適合的地給種下去。 沒辦法, 這可不是普通種子,這是金疙瘩! 江夏郡這邊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春耕事宜, 京師那邊也傳來了一套全新的詔令。 張湯自殺退場后,朝堂就是桑弘羊的舞臺。 在劉徹的全力支持之下, 桑弘羊開始推行他的均輸、平準法。 均輸和平準是相輔相成的兩個經(jīng)濟措施。 均輸是指在各郡國設立均輸機構(gòu), 負責在當?shù)亟邮掌焚|(zhì)好、價格低廉的土特產(chǎn)。 這些土特產(chǎn)從前都是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運輸?shù)介L安去的,現(xiàn)在不一樣了,現(xiàn)在是由均輸官負責收集好貨物,再通過官方設立的運輸渠道轉(zhuǎn)賣到周圍缺乏該貨物的郡國。 這樣遠途運輸?shù)膿p耗就可以忽略不計, 直接把錢運回去給朝廷就可以了。 錢你總不能也損耗個百八十萬吧。 當然, 如果是最上等的那批貢品還是得不遠萬里運到長安去的。 朝廷有錢了, 就可以放開手腳打擊商賈囤積居奇的行為了。 桑弘羊推出相應的平準法就是朝廷對市場經(jīng)濟的宏觀調(diào)控——對于市面上關乎民生的貨物,朝廷將會在價貴的時候拋出, 價賤的時候收購,以此平抑物價。 這兩個政策要是辦好了,那當真是有益于百姓的好事,至少民生必需品的價格會相對穩(wěn)定。 地方上服勞役的人更是不用為了押送大批貢品長途跋涉前往長安,只需要挑選些品質(zhì)最上乘的土特產(chǎn)送過去就好。 霍善了解完朝廷的新政策后覺得很不錯,麻溜讓霍光他們配合好朝廷的安排,盡快把均輸法落實下去。 霍去病今年倒是忙碌了不少,得空便領兵沿著長江南面各個水系到處溜達,為霍善到南方各郡采購一些土特產(chǎn)或者物色適合種茶、種稻、種油桐等等作物的荒山或荒地。 反正咱只是友好考察,你怎么想都隨你。 周圍各郡國:很想信你,但看著你那威風的水師腿肚子忍不住直發(fā)抖。 抖得最厲害的還得是南越和閩越這兩個地方,自從霍善心心念念想去兩越種茶,霍去病今年就不辭辛苦地過去溜達了幾圈。 沒事還捎帶南越王后她弟過去探探親。 南越王后是現(xiàn)任南越王趙嬰齊在長安娶的妻子,姓樛,邯鄲人。 趙嬰齊還是太子那會兒曾被他爹送到長安當宿衛(wèi),表現(xiàn)一下漢越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他在家雖然早就娶妻生子,但回國繼位后還是很識趣地立了樛氏為王后,并把樛氏之子趙興立為太子。 朝廷一直暗示趙嬰齊直接內(nèi)屬算了,但趙嬰齊感覺當漢侯實在太憋屈了,還是貓在南越當土皇帝舒服,所以拒絕了大漢這邊的暗示,只塞了個兒子去長安充當宿衛(wèi)。 樛王后離鄉(xiāng)背井獨自待在遙遠的番禺城,一定時常會思念家鄉(xiāng)和家人,霍去病覺得自己幫助他們姐弟見見面實在再正常不過。 至于為什么沒事就帶著船隊去別人家門口晃蕩,那不過是因為咱軍方需要運輸一點貨物而已,你們那么緊張干嘛? 沒事的,沒事的,我們就是路過。 趙嬰齊第一次見到大漢“運輸船”在自己家門口出沒,如臨大敵;第二次見到大漢“運輸船”在自己家門口出沒,如芒在背;第三次、第四次……他的心情是崩潰的。 到底有完沒完?!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今年他們還來跟他們借船,說是想出海撈點海里的土特產(chǎn)給進貢給天子,但是他們沒多少海船。 隔壁閩越已經(jīng)借了三十艘,你就說你們借不借吧! 兩越南面都臨海,海船制造業(yè)是非常發(fā)達的,這也是他們只愿意依附大漢,不愿意真正內(nèi)屬的原因之一:咱這兒依山靠海吃香喝辣,憑啥要跟孫子似的處處受你約束? 別看兩越同屬南方,實際上平日里的大小摩擦也不算少。 閩越那邊把海船借給漢兵絕對是在憋壞,他們可不能坐以待斃! 霍去病讓趙充國和公孫敖負責去接手這兩批海船,安排人跟船沿著兩越海岸線轉(zhuǎn)悠,多給霍善撈點好吃的好玩的回來,順便適應一下海上生活。 左右都是別人的船,隨便怎么造作都行,注意別把自己小命玩沒了就行。 大半年下來,大漢水師有事沒事就繞著兩越玩包圍游戲。 ……其中大半海船還是跟他們借的,不借他們就一副“你們是不是看不起我”“你們是不是看不起大漢”“你們果然是想反叛大漢對吧”的態(tài)度,那眼神灼熱得就好像他們的項上人頭不是頭,而是迷人的軍功! 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再加上有樛王后時常和趙嬰齊聊聊長安,聊聊丞相看不起他們一家子,來幾句“你是南越王還是他是南越王”之類的枕邊風,剛上任兩年、根基還不太穩(wěn)當?shù)哪显酵踮w嬰齊終于下定決心,搶在隔壁閩越之前上書請求內(nèi)屬。 別以為他不知道,隔壁閩越有人已經(jīng)把國書寫好了! 看大漢王師這個態(tài)度,他們再不識趣恐怕軍隊就要直接兵臨番禺城了。 真要啥都不想干,堂堂冠軍侯怎么可能費那么大功夫把南下的水路全走了個遍? 他們這邊要是能第一個遞求內(nèi)屬的國書,說不定待遇還能好點。 唉! 第238章 閩越的情況比南越那邊還要更好cao作。 前些年閩越暗搓搓派出海船想去打南越, 南越派人跑去跟朝廷哭訴:咱都是依附大漢的小國,本來應該老老實實一起侍奉大漢,結(jié)果它卻跑來挑事,這是不把大漢看在眼里?。?/br> 朝廷針對這件事開了個小會, 一些人覺得這種小事不值得派兵過去解決;一些人又認為南越開了這個口, 咱要是連個人都不派去的話以后誰還肯歸附大漢? 最后劉徹決定隨便派幾個人過去糊弄了一下。 沒想到閩越王的弟弟鄒馀善眼看機會來了,開心地剁下他哥的腦袋跑過去向漢軍表功。 還沒動手就解決了挑起兩越矛盾的罪魁禍首, 朝廷便愉快地在閩越那邊挑了個繼承人封為越繇王。 鄒馀善對此很不高興, 他都把親哥殺了, 難道是為了為別人作嫁衣裳?既然朝廷不給他當閩越王,他就明里暗里把越繇王打壓得根本說不上話。 越繇王上書向朝廷求救, 朝廷認為這種小地方出一次兵就差不多了, 要是有點什么破事就找自己出兵還得了?于是干脆直接封鄒馀善為東越王, 讓他們閩越兩王并立, 當?shù)厝藧勐犝l的就聽誰的。 反正就那么點窮到賦稅都征收不上來的破地方,隨便糊弄糊弄得了。 鄒馀善至今還是閩越的實權(quán)王。 據(jù)蘇軾他們查閱史書后給霍善講過閩越的情況:這鄒馀善在大漢打南越的時候積極要求加入, 結(jié)果真正開戰(zhàn)后卻來了個出工不出力,海上的船隊派出去后從頭到尾都在邊上看著, 顯然等著看有沒有機會撿漏。 可見自古能殺兄弟奪權(quán)的就不是什么好人! 恰好路過的李世民:?總感覺有人在內(nèi)涵我。 霍善得到的這些消息全都一股腦兒告訴了霍去病。 霍去病的軍功本就多到不能再多, 所以對兩越諸事基本都是放手給趙充國他們?nèi)ッ?,自己還真在專注地給霍善撈各地土特產(chǎn)。 在南越王掏出求內(nèi)屬的國書之后,閩越那邊的越繇王就趁著大漢派出來“遛彎”的水師還沒走上書舉報東越王私自刻印璽,求朝廷幫忙解決一下閩越這邊的問題。 既然越繇王誠心誠意地要求了, 趙充國他們立刻氣勢洶洶地兵分數(shù)路沖進閩越, 成功俘獲有反心的東越王鄒馀善。 公孫敖也應南越王和樛王后之邀, 溜達過去幫忙收拾了一下在南越經(jīng)營了數(shù)十載、還意圖擁大王子自立的丞相。 有沒有反心不要緊,反正越繇王和南越王說他們有, 王師又恰好能找到許多“證據(jù)”,這份軍功沒跑了。 皆大歡喜! 公孫敖了結(jié)南越之事來到西陵城的時候,還跟霍善一個勁吹牛:“你是不知道,我們領著人一出現(xiàn),他們馬上就嚇得跪趴在地。區(qū)區(qū)南蠻,根本用不著大動干戈!要不是我走得快,軍功都被別人搶完了。” 說完了,他又得意洋洋起來,“你當初的建議果然不錯,我天生就是要在水上立功的?!?/br> 霍善也是覺得公孫敖在打匈奴上實在沒什么天賦,才建議他試試轉(zhuǎn)行的。 沒想到這人居然還真的碰上好時機了。 霍善認真想了想這算不算是好事,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 他現(xiàn)在沒帶著數(shù)以萬計的士兵全軍覆沒,應該……至少……比史書上記載的要好吧。 霍善這么一琢磨,便給公孫敖倒了杯酒,給自己倒了杯牛乳茶飲子,學著杜甫、蘇軾他們喝酒時的豪邁模樣夸道:“當浮一大白!” 公孫敖道:“你小小年紀的,懂什么叫當浮一大白?” 霍善道:“我知道的比你多多了!” 他給公孫敖講起“當浮一大白”的出處,一開始這說的是大家一起喝酒時的罰飲規(guī)則:飲不釂者,浮以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