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28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國醫(yī)無雙、九零跨界女法醫(yī)、本想搞事業(yè)的我卻搞上了大佬、我能制造副本、網(wǎng)游無限屬性、被魅魔纏上的性冷淡女子gb、有人暗戀顧法醫(yī)2、不完全退火、給時裝界一點中式震撼、分手可以,兩次不行
他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后,才看向沈毅,低聲道:“翰林公一個晚上,打出了臺州府二十年來未有的大勝?!?/br> 沈毅看了凌肅一眼,笑著說道:“看來戰(zhàn)場已經(jīng)清理完了,我們傷亡如何?” “咱們抗倭軍,一共陣亡十三人,受傷的有二十多個?!?/br> 說到這里,凌肅再一次看向沈毅,語氣里滿是佩服:“而戰(zhàn)場上,被拋棄的倭寇,或死或傷,足足有百人左右!” 說到這里,這個漢子看向沈毅,目光里全是佩服:“翰林公真乃神人也!” 沈翰林很是謙虛的搖了搖頭,微笑道:“都是將士們的功勞,跟我關系不大,不過……” 說完到這里,沈毅頓了頓,然后微笑道。 “經(jīng)此一役,咱們的抗倭軍……” “才算是真正成了?!?/br> 第四百三十一章 抗倭軍三禁 抗倭軍想要真正成軍,個人軍事素質(zhì)再高,裝備再精良,都只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一個軍隊真正想要成型,必須要形成一股獨屬于自家的精神。 這東西很玄乎。 說淺顯一點可以說是戰(zhàn)斗意志,或者說士氣之類的東西,說的講究一些,那就是兩個字。 軍魂。 那些東瀛倭寇,本身戰(zhàn)斗力未必就會比一個漢族成年人強到哪里去,甚至倭寇的個子比起正常人還要矮上一些,理論上來說,臨海衛(wèi)的任何一個軍士,都應該能夠正面抗衡一個倭寇。 但是事實情況就是,臨海衛(wèi)碰到倭寇,就像雞蛋碰石頭一般,幾乎是一碰就碎。 就是因為這些臨海衛(wèi)將士,缺少戰(zhàn)斗的意識,沒有戰(zhàn)斗的膽魄。 而剛剛成型的抗倭軍經(jīng)過這一戰(zhàn)之后,大勝倭寇。 別的不說,最起碼經(jīng)過這場戰(zhàn)斗的一百多個人,下一次再碰到倭寇,絕對不會畏首畏尾,裹步不前了。 這些人,將會成為抗倭軍的基石,未來的中低層軍官,只要這些軍官對倭寇無所畏懼,后續(xù)加入的抗倭軍新兵,自然也就不會再畏懼倭寇。 因此沈毅才會說,抗倭軍這才算是成了。 凌肅站在沈毅面前,滿臉敬佩,低聲道:“翰林公之才,真是讓凌某佩服不已,凌某自小跟隨父親學習如何統(tǒng)兵帶兵,但是十幾年下來,臨海衛(wèi)的戰(zhàn)力,甚至遠不如剛剛成立的抗倭軍?!?/br> 沈毅微微搖頭,輕聲道:“這是占了兵器的功勞,倭寇沒有見過狼筅,頭一次兩次自然是要吃虧的,如果倭寇里有能人的話,下一次再碰到狼筅,他們就絕對不會再正面跟咱們對沖了?!?/br> 狼筅這東西,因為覆蓋面積大,再加上極度克制短兵器,因此這一次面對倭寇的時候,幾乎是立了奇功,但是這東西也有缺點。 那就是有些笨重。 倭寇都是相對靈活的,他們只要避開跟狼筅正面沖突,繞到側(cè)翼去,便可以避開狼筅的鋒芒了。 別看現(xiàn)在的抗倭軍士氣正盛,只要被倭寇打敗一兩次,這支尚且脆弱的新建軍隊,恐怕就會分崩離析了。 凌肅低頭想了想,隨即臉上露出笑容:“翰林公,不管下一次怎么樣,這一次咱們抗倭軍大勝倭寇,最少下一次再面對倭寇的時候,就不會畏首畏尾,手足無措了?!?/br> “只要兄弟們敢打,我相信咱們的好兒郎,不會比他三島倭人弱!” 見凌肅斗志昂揚,沈毅微微一笑,沒有答話。 臨海衛(wèi)孱弱,跟他凌少言自然撇不開干系,但是一個地方衛(wèi)所戰(zhàn)斗力低下到這種程度,反應的絕不是臨海這個地方的區(qū)域性問題,而是整個國家出了大問題。 這種大問題,既是自下而上,也是自上而下的。 以陳國這種國家體量,想要對付倭寇,自然不會是什么難事,只要朝廷想要解決,類似于沈毅這種施行的人想要辦事,估摸著也就幾年時間,事情也就解決了。 但是陳國真正的問題,其實遠不止一個沿海倭寇。 見沈毅沉思不語,凌肅咳嗽了一聲,笑著問道:“沈翰林,咱們今日大勝倭寇,據(jù)情報,倭寇已經(jīng)往海岸逃竄,不會再對咱們造成什么威脅了,您看咱們這是繼續(xù)去建康,還是回臨海?” 聽到他這番話,沈毅才回過神來,他看了看凌肅,笑了笑:“少言兄,王家這些人通倭,已經(jīng)是鐵一樣的事實,欽差有臨機決斷之權(quán),可以直接斬了他們,實在不行,只要去文建康就行了,沒必要把他們千里迢迢帶到建康去?!?/br> “咱們帶他們出來,是為了吸引倭賊,如今事情已經(jīng)成了,你吩咐下去,兄弟們原地休息,咱們明天一早動身回臨海。” 凌肅抬頭看了看天色,有些詫異:“翰林公,這會兒天色還早,咱們今天就能動身……” 沈毅微微搖頭道:“兄弟們都辛苦了,就讓他們休息半天,而且……” “我要一下午的時間,去統(tǒng)計兄弟們的軍功,以及陣亡將士的名單,還有受傷將士的安置……” 沈毅看向凌肅,默默的說道:“這些都要一點點處理好,半點馬虎不得?!?/br> “今天下午我如何處理,今后抗倭軍便以此為例,自我以后,如有卡拿將士撫恤,冒領將士軍功之輩……” 沈老爺雙目之中,兇光四溢。 “沈某與他不死不休……” 沈毅這句話,明面上似乎是在安排事情,但是就是說給凌肅聽的。 因為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里,再沒有更好將領的情況下,抗倭軍多半還是要他來統(tǒng)領的。 凌肅深呼吸了一口氣,低頭道:“是,凌某這就下去安排。” 沈毅也站了起來,邁步走出了大營,開始親自統(tǒng)計傷亡以及戰(zhàn)功。 等沈毅花了一下午時間,弄完了這一次戰(zhàn)爭的具體數(shù)據(jù)之后,他又在抗倭軍軍營里貼出告示,列出了抗倭軍三禁。 一禁克扣撫恤。 二禁冒認軍功。 三禁欺侮屬下。 這三條禁令,第一條第二條都是死罪。 第三條是驅(qū)逐出抗倭軍。 雖然大多數(shù)將士不識字,但是總有幾個認識字的,沈毅這份寫的很漂亮的抗倭軍三禁,在抗倭軍里一傳十十傳百,最后終于人盡皆知。 而沈毅的最終目標是,有一天讓所有抗倭軍把這三條禁令奉為圭臬。 至于其他的細則,則可以慢慢豐富。 次日,抗倭軍拔營啟程,返回臨海。 臨行之前,他們把每個倭寇的左耳割了下來,裝進了袋子里,并且挖了個百人坑,把四十多個倭寇的尸體丟了進去。 埋完倭寇之后,沈毅找了塊木牌,親自蘸墨,在木牌上寫下了十個字。 “抗倭軍誅倭寇于此!” 除了這些戰(zhàn)死的倭寇之外,還有五十多個倭寇做了俘虜,跟著王家眾人被一起押赴臨海,不過這些倭寇很多都是雙腳受傷,這會兒被跟王家人一起關在囚車里,不少都捂著腿哀嚎不已。 沈毅沒有理會這些倭人的慘叫,直接帶隊,把這些人押回了臨海。 眾人一大早出發(fā),等趕到臨海的時候已經(jīng)是傍晚,距離臨??h城還有半里路的時候,就看到滿臉興奮之色的李穆,正在對他揮手致意。 在李穆身后,是臺州府衙以及臨??h衙的一眾官員。 見沈毅的馬車越來越接近,李穆干脆迎了上去,一把抱住了剛下馬車的沈毅,哈哈大笑:“好子恒,好七郎!” “這一次,你給為兄掙了大臉了!” 這位晉王世子滿臉興奮之色。 沈毅看了看李穆,然后微微一笑。 “恭喜世子,陛下交付世子的差事,如今終于有了些眉目了。” 第四百三十二章 巡海 李穆跟沈毅兩個人離開建康,一轉(zhuǎn)眼已經(jīng)一兩個月時間了,這一兩個月時間里,兩個人除了用比較另類的手段查出了王家通倭之外,便沒有什么建樹了。 尤其是,王家是否通倭這件事,先前還存在一些爭議。 而臨海衛(wèi)在臨海城外被倭寇大敗的事情,李穆甚至都沒有敢細報上去,免得朝廷發(fā)火。 再加上后來,兩個人直接抄了王家的家,并且“挪用”了王家的家產(chǎn),更是在朝廷里引起了不少爭議。 這些林林總總的事情加在一起,李穆這個欽差是要承受很大來自朝廷的壓力的。 而現(xiàn)在,這些壓力隨著抗倭軍的這一場大勝,終于消失在了無形之中。 雖然一百個左右倭寇的戰(zhàn)果,并不算很大,但是在沿海歷年以來的戰(zhàn)績來看,這已經(jīng)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抗倭軍并沒有以人數(shù)取勝,而是用同等的人數(shù),幾乎以碾壓的形勢大勝倭寇。 因此,沈毅才會跟李穆說,他們的工作有了一些眉目,這句話說的微微有些隱晦,說的再直白一些,就可以說,這一次南下巡海的工作,最艱難的那部分已經(jīng)完成了。 接下來,無非就是推廣狼筅,擴充抗倭軍,然后隨著抗倭軍的擴張,將邸報司的情報網(wǎng)鋪開。 這都不是很難的事情,真正難的第一步,已經(jīng)被沈毅完成了。 世子殿下滿臉笑容,拉著沈毅的手坐上了他的馬車,暢快一笑:“不怕跟子恒你老實說,前幾天父王已經(jīng)寫信給我,讓我考慮回建康去,卸掉這個欽差的差事,免得給晉王府惹禍上身?!?/br> “我心里也有一些動搖?!?/br> “但是現(xiàn)在……” 這位晉王世子哈哈笑道:“子恒你給我吃下了一個大大的定心丸,你我兄弟一起攜手同心,辦好這一次巡海的差事?!?/br> 他指了指沈毅,又指了指自己,微笑道:“你沈子恒將來位列中書自是不在話下,為兄即便摸不到世襲罔替四個字,說不定也可以混個終身的親王爵位?!?/br> 這句話,就頗有一些吹捧過頭的味道了,沈毅這一次即便把差事辦好,最多也就拿到一個兵部主事的位置,距離中書宰輔,還差了十萬八千里遠。 沈老爺不吃這一套,他看著李穆,瞇著眼睛笑道:“世子說這話,無非是想讓小弟賣力干活,咱們兩家說好聽點是有些淵源,說的不好聽一些,晉王府是我父子三人的衣食父母,本來跟世子一起出來辦差,小弟自當盡心竭力,只是……” 沈毅抬頭看著李穆,呵呵一笑:“只是接下來一些事情,恐怕要世子親自去辦了?!?/br> 這會兒,李穆的馬車已經(jīng)緩緩開動,這位晉世子看向沈毅,若有所思:“子恒說的差事,是什么差事?” 沈毅微笑道:“咱們來臺州府之前,我就跟世子提過,臺州府的這個王家,是最不好查的,因此咱們才要先來臺州府,免得打草驚蛇?!?/br> “既然咱們先來臺州府,就說明其他地方通倭的事情,邸報司已經(jīng)查到不少了,其中有一些是證據(jù)確鑿,另外一些即便不能算是板上釘釘,但是最少也有八九成把握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