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30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國醫(yī)無雙、九零跨界女法醫(yī)、本想搞事業(yè)的我卻搞上了大佬、我能制造副本、網(wǎng)游無限屬性、被魅魔纏上的性冷淡女子gb、有人暗戀顧法醫(yī)2、不完全退火、給時裝界一點中式震撼、分手可以,兩次不行
她說完這句話之后,對著小皇帝微微一笑:“不過既然是皇兒的意思,那就算了,哀家的意思是,這個抗倭軍如果有什么火器的需求,不妨上書朝廷,上書兵部,由兵部配給火器,火器作坊放在地方上……” “有些不妥?!?/br> 小皇帝皺了皺眉頭,沒有說話。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氣,開口道:“太后娘娘,兵部現(xiàn)有的所有火器,都不能滿足海戰(zhàn)的要求,臣想要幾個火器作坊,是要跟船塢建在一起,這樣工部與兵部的匠人可以互通有無,盡可能造出可以登船的小型船炮,而戰(zhàn)船設(shè)計的時候,也能給火炮提前留下缺位。” 孫太后笑著看了沈毅一眼。 “兵部那么多火器作坊,這么多年也沒聽說改進出什么火器,沈翰林怎么篤定,自己能把新火器弄出來?” 沈毅聞言,深呼吸了一口氣,然后低頭,不再說話了。 因為他的確沒有把握。 他知道火藥武器的幾乎所有形態(tài),也知道火藥武器的極限是什么,但是另一個世界先進的火器,必須要有相應(yīng)的工業(yè)配套來實現(xiàn),比如說車床銑刀之類的…… 比如說一次成型的無縫鋼管。 而在這個時代,基本談不上什么工業(yè)配套。 因此,他改進火器的空間,其實并不是特別大。 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學(xué)過具體的武器制造,他只是聽說過而已。 慢慢摸索,也是有難度的。 因此,沈毅現(xiàn)在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船炮合一,真正做到改造先進火器,還得那些匠人們來弄。 或者是…… 想辦法抓幾個洋鬼子過來,問一下西方現(xiàn)在的科技進程到了什么地步…… 見沈毅不說話了,孫太后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微笑道:“皇帝覺得這樣安排如何?” 小皇帝低著頭,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微微嘆了口氣:“母后,兒臣想要一支新的水師。” 聽到他這句話,孫太后一怔,然后神色微變。 她面色嚴肅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然后對著沈毅揮了揮手:“沈翰林,你先到宮外等候,哀家與皇帝有些話要說。” 沈毅聞言松了一口氣,然后連忙對著母子倆拱手行禮,退出了坤德宮。 到了宮外之后,有兩個坤德宮的宮女,給他搬來啊一把小椅子,又給拿了一些糖果糕點出來,裝在一個小盤子里,放在了他的面前。 說是太后娘娘讓拿來的。 沈毅低頭謝過之后,把糕點盤子放在手上,也沒有敢吃。 一旁的小宮女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她睜著大眼睛,有些好奇的看了看沈毅,然后輕聲道:“你好年輕,你是怎么當(dāng)官的?” 顯然,她是認得沈毅身上這身官服的,只是多半沒見過這么年輕的官員,再加上進宮不久,因此有些好奇。 沈毅啞然一笑,看了這個小宮女一眼,微笑道:“我一直考試,慢慢就做了官了?!?/br> “那你真厲害?!?/br> 小宮女由衷的說道:“我在家的時候,聽人家說要中進士才能做官,我老家那里,連一個進士也沒有?!?/br> 說完這句話,小宮女對著沈毅笑了笑:“你在這里等一會兒,我去多給你拿點糕點來,今天一早御膳房那里又送來了不少,娘娘賞了我們一些,很好吃呢……” 說罷,這小宮女轉(zhuǎn)身,先是小跑了一段,然后似乎想起了宮里的規(guī)矩,便兩只手放在腰上小跑了。 沈毅看了看手里的糖果,啞然一笑。 在坤德宮門口等了小半個時辰之后,沈毅手里已經(jīng)多了滿滿一盤子糖果糕點,這會兒皇帝陛下終于從坤德宮里出來,沈毅連忙迎了上去,口稱陛下。 皇帝瞥了他一眼,然后伸手從沈毅手中盤子里捏出了一塊糕點丟在了嘴里,懶洋洋的說道:“等很久了吧。” “沒多久。” 沈毅笑著問道:“娘娘那里怎么說?” “還是不肯松口,說什么火器只能掌握在兵部手里,不能假手地方?!?/br> 含糊不清的說完這句話,皇帝把嘴里的糕點咽了下去,他看了沈毅一眼,呵呵笑道:“不過太后有太后的想法,朕也有朕的想法,朕已經(jīng)有應(yīng)付的法子了?!?/br> 說完這句話,他又從沈毅手里的盤子里,捏了一塊糕點,塞進了嘴里。 沈毅有些心疼。 因為這些宮里的糕點,他是準備帶回家給老婆嘗嘗味道的。 好在還剩了不少,沈老爺便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問道:“陛下的法子是?” 皇帝回頭看向沈毅,呵呵一笑。 “既然母后不讓火器脫離兵部?!?/br> “朕把你塞進兵部里就是了?!?/br> 第四百六十五章 沈毅如何? 這一句輕飄飄的“塞進兵部”,卻讓沈毅聽得眉頭一跳。 因為…… 因為在他上半年離開建康的時候,皇帝曾經(jīng)給他畫過餅,那塊大餅就是把他調(diào)入兵部,任兵部主事。 兵部主事……是六品官。 兵部一共有四司,分別是武選司,職方司,駕部司以及武庫司。 每司設(shè)郎中為主官,郎中下屬有員外郎以及主事兩個司官。 主事,是各司司官之中最低的一級,每司設(shè)兩人,也就是說整個兵部,一共有八個主事。 要知道,兵部總掌武衛(wèi)官、土官選授考課及軍制、訓(xùn)練、征調(diào)、鎮(zhèn)戍、邊防、儀仗、禁衛(wèi)、驛傳、廄牧、軍械、符勘、兵籍、武學(xué)等軍事行政,可謂職權(quán)極重。 即便是在六部衙門之中,兵部的職權(quán)也不低,一般之外禮部吏部以及戶部之下。 這還是因為陳國軍隊打仗窩囊的原因。 如果軍方打仗足夠硬氣,那么兵部說話的聲音還會再大上一些,說不定能在六部之中擠進前三。 而兵部的三個堂官,也就是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只要碰到大規(guī)模戰(zhàn)事,都是可能會隨軍出征的。 而整個兵部,除了三個堂官之外,也就是四個郎中,四個員外郎,剩下的就是八個主事了! 如果沈毅能成為八個兵部主事之一,那么他的品級雖然還沒有上去,但是獲得的是實實在在的權(quán)柄以及地位,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層官員。 即便他這個兵部主事大概率會外派到沿海公干一段時間,但是即便如此,這種程度的抬升,對于他這個去年的新科進士來說,已經(jīng)是大到離譜了。 不過即便沈毅真的做了兵部主事,那么也不算是幸進。 因為沈老爺是實實在在立了功勞的。 這一次跟隨李穆南下巡海,不管是臺州府一戰(zhàn),還是溫州府一戰(zhàn),沈毅獲得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功勞,尤其是溫州府正面迎擊倭寇的時候,因為世子李穆受傷,抗倭軍基本上都是沈毅一個人指揮的,這一點在李穆上報朝廷的奏書里,都是寫的清清楚楚的。 這種實實在在的功勞,誰也沒有辦法說他沈子恒是幸進,真有誰敢當(dāng)面說了,沈毅當(dāng)場就可以指著對方的鼻子懟回去。 不過即便如此,沈毅心里也還是有些激動的,他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微微低頭道:“陛下如果為難,可以從兵部派人到沿海去輔助世子,不一定非要是臣下……” 小皇帝瞥了一眼沈毅,微微翻了個白眼:“朕既然應(yīng)承過你,便不會食言,你這趟南下的差事的確辦的不錯,中書那幾個老家伙,升你進兵部,中書那幾個老家伙也沒有辦法說什么,你回家等消息就是,快則一兩天,慢則三四日,朕的圣旨就能送到你家里去。” “不過……” 小皇帝看向沈毅,話鋒一轉(zhuǎn),微笑道:“不過你邸報司的差事應(yīng)該如何安排,是交給其他人,還是自己兼著,要看沈卿你自己的想法了?!?/br> 提起邸報司,沈毅心頭一跳,然后低眉道:“邸報司是陛下的邸報司,臣一切都聽從陛下的安排?!?/br> “朕的意思是,邸報司司正的位置,你明面上便不要做了,不然你既在翰林院,又在兵部,還兼著邸報司,旁人會拿這個說事?!?/br> 小皇帝說這句話的時候,一直在看著沈毅的表情,見沈毅神色平靜,他才繼續(xù)說道:“不過朕也明白,你在邸報司上花了不少的心血,而且邸報司也正在布局當(dāng)中,此時把你從邸報司摘出去,你心里會不舒服。” “新生的邸報司,也有可能戛然而止。” 小皇帝兩只手背在身后,淡淡的說道:“況且你在東南做事情,多半也離不開邸報司。” “因此,朕的意思是,邸報司明面上就交給孫謹去打理,但是實際上原來怎么樣,以后依舊怎么樣,孫謹只負責(zé)邸報的刊印發(fā)行,其他的事情依舊由沈卿你負責(zé),直到……” 說著,皇帝看了看沈毅,開口道:“直到抗倭軍徹底消滅沿海倭寇,我大陳海防軍大成之后,你再交出邸報司的差事,如何?” 聽到這番話,沈毅心里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老實說,邸報司對現(xiàn)在的他,還是很重要的。 而且,他一手辦起的邸報司,一手布局的邸報司,如果說把他踢了就把他踢了,那么他心里的確是會非常不舒服的。 好在皇帝這個大領(lǐng)導(dǎo),還算是“善解人意”,并沒有干這種缺德的事情。 沈毅對著皇帝恭敬低頭道:“臣,多謝陛下隆恩,臣一定替陛下,打理好邸報司!” “嗯?!?/br> 皇帝拍了拍沈毅的肩膀,微笑道:“母后剛才在里面還跟朕說了,她老人家說你我君臣乃是同齡之人,說不定是要相處一輩子的。” “好好干?!?/br> 皇帝笑容和善:“朕虧待不了你。” 不得不說,小皇帝現(xiàn)在的職業(yè)素養(yǎng),已經(jīng)越來越高,對于皇帝這個職業(yè),干的也越來越得心應(yīng)手了。 因為他已經(jīng)開始習(xí)慣性的畫餅了。 沈老爺連忙作揖道:“臣,一定盡心竭力,替朝廷辦事,替陛下辦事!” 小皇帝伸手打了個哈欠,然后對著沈毅揮了揮手:“罷了,今天就到這里,你回去歇息罷。” 沈毅松了口氣,行禮告退。 沈毅后退了好幾步之后,才轉(zhuǎn)身離開。 而這個時候,皇帝也已經(jīng)坐上了自己的龍輦,這位皇帝陛下坐在龍輦上,看向沈毅離開的方向,然后問道:“高明,你覺得沈七這個人如何?” 高太監(jiān)站在龍輦右側(cè),微微低頭道:“回陛下,奴婢覺得沈毅這個人……” “是個不像讀書人的讀書人?!?/br> 皇帝瞥了他一眼:“這話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