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31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七零國醫(yī)無雙、九零跨界女法醫(yī)、本想搞事業(yè)的我卻搞上了大佬、我能制造副本、網(wǎng)游無限屬性、被魅魔纏上的性冷淡女子gb、有人暗戀顧法醫(yī)2、不完全退火、給時裝界一點中式震撼、分手可以,兩次不行
但是皇帝還很年輕,他是愿意去賭的。 正在思考的時候,抬轎已經(jīng)到了坤德宮門口,皇帝下了轎子,很快在坤德宮里見到了孫太后。 皇帝陛下也沒有廢話,直接開口說明了來意,而孫太后知道皇帝的來意之后,先是皺了皺眉頭,然后看向自己的兒子,問道:“你這么做,應(yīng)該有你的道理,對不對?” 皇帝點了點頭,屏退了一眾宮人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大概說了一遍,然后站在孫太后身邊,等候著孫太后的答復(fù)。 太后娘娘沒有第一時間說話,她沉默了一會兒之后就,靜靜的說道:“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拿捏了禁軍,朝廷里的文官們,大多數(shù)也都被你收服,現(xiàn)在即便有人造反,你大概率也是守得住這個位置的,但是……” 孫太后話鋒一轉(zhuǎn),淡淡的說道:“但是有風(fēng)險就是有風(fēng)險,你這么做,便要承擔(dān)這份風(fēng)險?!?/br> 小皇帝微微咬牙:“兒臣愿意承受這份風(fēng)險。” 孫太后嘆了口氣,繼續(xù)說道:“皇位之爭,你一旦敗了,也就活不下去了?!?/br> 她看著自己的兒子,繼續(xù)說道:“不止你會死,娘也會死,你那個快要生產(chǎn)的皇后,還有皇后肚子里的孩子,你的胞妹……” “哦……” 太后娘娘低眉道:“還有宮外的那個姑娘,統(tǒng)統(tǒng)都會死?!?/br> 聽到太后這番話,小皇帝先是瞪大了眼睛,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了一眼自己的母親,然后他咽了口口水,經(jīng)過短暫的恐懼之后,目光重新變得堅定起來。 “母后,兒臣想要強(qiáng)國,想要強(qiáng)軍,想要……北上……” “而想要做到這些,就要先拆換掉趙家!” “他們家根深蒂固……兒臣必須要做點什么,才能……” 他咬著牙,還要繼續(xù)說下去,而孫太后已經(jīng)擺了擺手,示意他不用往下說了。 “母后同意了?!?/br> 孫太后神色平靜。 “你去辦吧?!?/br> 第四百八十三章 皇帝的cao作 次日,大將軍趙祿,便再一次奉詔入宮,在甘露殿面見了皇帝陛下。 今天的大將軍,相對于昨天來說,臉上略微帶了一些憔悴,似乎一晚上都沒有睡好,見到皇帝之后,他干凈利落的跪了下來,面色恭謹(jǐn),低頭道:“臣叩見陛下?!?/br> 此時,皇帝陛下的臉色,也微微帶了一點黑眼圈,他坐在底座上,看著下面跪伏著的大將軍,抬了抬手:“大將軍不必客氣,起身回話罷?!?/br> 安平侯爺這才從地上爬了起來,垂手站在一旁。 皇帝臉上擠出了一個笑容,問道:“大將軍昨天回去想了一夜,想好了沒有?” 趙祿深呼吸了一口氣,低頭道:“回陛下,臣昨日回去,與家中老母和發(fā)妻商量過了,既然是天家賜婚,臣自然沒有推拒的道理,只要太后娘娘點頭同意,臣絕無二話……” “太后娘娘同意了?!?/br> 皇帝臉上露出笑容,微笑道:“既然如此,這門親事就算是定下來了,今日老太君大壽,暫且以辦壽要緊,今日之事過后,朕就安排李譽,與大將軍家的女兒見面。” 說到這里,皇帝看向趙祿,問道:“不知大將軍準(zhǔn)備讓家里的哪一個女兒,嫁與朕的兄弟?” 趙祿恭敬低頭:“回陛下,臣之幼女,今年剛滿十三歲,可以與二殿下見上一面,如果二殿下覺得不合適……” “臣家里,還有別的女兒……” 皇帝瞇了瞇眼睛,微笑道:“那好,朕稍晚一些去尋二弟,跟他說一說這件事?!?/br> “聽說大將軍家的幼女亭亭玉立,二弟一定會喜歡的。” 政治聯(lián)姻里,個人喜好其實并不那么重要,說的再直白一點,是完全不重要。 就拿這一次兩家“結(jié)親”的事情來說,只要皇帝跟趙祿兩個人點頭,身為當(dāng)事人的一對少男少女,是沒有什么拒絕余地的。 說的難聽一些,便是看到對方就要吐的地步,這門婚事也必須結(jié)下來。 而在這種前提下,身為男方的皇子李譽,其實是占便宜的。 因為他成了婚之后,便會出宮開府封王。 到時候,如果他實在是不喜歡趙家的這個女兒,成了婚之后也可以各玩各的,對他的生活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當(dāng)然了,他這個妻族可以說是朝堂上最強(qiáng)勢的妻族之一,這位皇子殿下即便是成婚之后,也不可能會做的太過分,需要給對方留下一點面子。 兩個人話說到這里,其實事情就已經(jīng)談成了,皇帝陛下起身,看了趙祿一眼,然后微笑道:“今天是老太君六十大壽的日子,安平侯府想必還有很多事情要忙碌,朕就不多留大將軍了,大將軍回去忙罷?!?/br> 趙祿恭敬低頭道:“多謝陛下體諒,臣告退了……” 說罷,這位安平侯爺恭恭敬敬的離開了甘露殿。 趙祿轉(zhuǎn)身之后,皇帝默默的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喃喃低語。 “接招了啊……” 小聲嘀咕完這一句之后,皇帝瞥了一眼身邊站著的高明高太監(jiān),淡淡的說道:“高明,去把老二叫來,朕有話跟他說?!?/br> 高太監(jiān)連忙低頭稱是。 因為二殿下李譽就住在皇城里,不到小半個時辰,這個一身紫衣的俊秀少年就被高明帶著進(jìn)了甘露殿,進(jìn)了甘露殿之后,這位二殿下先是給皇帝行了個禮數(shù),然后才站了起來,臉上帶著笑容:“皇兄找我有事?” “嗯……” 皇帝這會兒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看了一眼這個已經(jīng)高過了自己肩膀的兄弟,目光中復(fù)雜之色一閃而過。 很快,皇帝便收攝了心神,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讓你出宮替朕辦點事?!?/br> 李譽先是一愣,然后面露喜色:“皇兄有什么吩咐,臣弟這就去辦。” 他已經(jīng)很久沒出宮了。 一來是因為還沒有到出宮開府的年紀(jì),二來因為小皇帝前些年年紀(jì)還小,帝位不穩(wěn),因此孫太后對皇帝的這兩個兄弟管的比較嚴(yán),基本上沒有怎么放他們兩個出過宮。 現(xiàn)下突然有了出宮的機(jī)會,李譽心里自然是很高興的。 皇帝頓了頓之后,繼續(xù)微笑道:“安平侯府的老太太,今天六十歲大壽,安平侯一家功勞不小,咱們家應(yīng)該派個人去看一看,本來為兄應(yīng)該親自去的,但是你皇嫂身子漸漸大了,為兄要在宮里陪著?!?/br> “你就代為兄去一趟,給老太太祝個壽?!?/br> 聽到這話,這個一身紫衣的少年人先是一愣,隨即有些手足無措:“皇兄,臣弟什么都沒有準(zhǔn)備,如何去給人家祝壽……” “不用你準(zhǔn)備什么……” 皇帝微笑道:“你自去就是,我讓高明陪著你,高明會給你準(zhǔn)備妥當(dāng)?shù)??!?/br> 聽到這話,李譽臉上才露出笑容,他對著皇帝像模像樣的行了個禮數(shù),嘿嘿一笑:“多謝兄長?!?/br> 說完這句話,他轉(zhuǎn)身離開了甘露殿。 高太監(jiān)對著皇帝微微低頭道:“陛下,奴婢跟著二殿下去了……” “嗯……” 皇帝點了點頭,淡淡的說道:“他年紀(jì)還小,也沒有怎么出宮辦過事,多照看照看他,不要讓他出丑。” 高明連忙低頭:“奴婢明白?!?/br> 這位大太監(jiān)后退了好幾步,正準(zhǔn)備轉(zhuǎn)身離開,就聽到身后又傳來了皇帝的聲音:“禮物準(zhǔn)備厚一些,莫要小氣了。” 高明停下腳步,再一次恭聲應(yīng)是,這一次他在原地站了很久,等到確定皇帝沒有別的吩咐之后,高太監(jiān)才默默轉(zhuǎn)身離開。 此時此刻,皇帝的所有心思,都映照在了他這位大太監(jiān)的心里。 高明非常清楚,皇帝之所以要給趙家厚禮,又給趙家賜婚,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麻痹趙家人,目的是讓趙家人相信,天子還是寵信他們家的。 至于趙家人會不會相信…… 那就不是他這個大太監(jiān)能夠管得了的了。 想到這里,高明深呼吸了一口氣,腳下的步伐又快了一些。 他要陪著二殿下一起,好好的辦好這個差事。 就在高明離開之后不久,甘露殿里的皇帝陛下,默默的走下帝座,背著雙手走到了甘露殿門口,先是看了一眼南方,然后就想起了那個江都出身,與自己年紀(jì)相仿的讀書人。 “建康城里這么一折騰,他們應(yīng)該就不會再注意你了……” 皇帝在心里如此想。 因為他很清楚,南邊的抗倭軍在年底之前,還會對倭寇發(fā)起一場殲滅戰(zhàn)。 這種時候,他不能讓建康城里的人去打擾到沈毅做事。 想了一會兒抗倭軍的事情之后,皇帝陛下又看向了安平侯府方向,他沉默了一會兒,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 “將來你長大了……” 皇帝喃喃低語:“不要怪朕……” 第四百八十四章 親兄弟與堂兄弟 安平侯府老太君壽宴上,由二殿下李譽代替天子給老太君祝壽。 壽宴之上,這位天潢貴胄與安平侯爺幼女“一見鐘情”,后來經(jīng)過陛下允準(zhǔn),兩家人按照禮儀定下了親事。 因為是皇帝賜婚,不太可能出什么變故,皇家也有宗府和禮部主持這場婚事,因此婚事就定在了洪德九年的正月十二。 也就是說,大約在兩個月之后。 安平侯府乃是朝廷里頭一號的將門,家大業(yè)大,而李譽更是天子的親弟弟,門當(dāng)戶對的兩人,結(jié)親的消息被刊登在了新一期的邸報上,遍傳建康,一時間傳為佳話。 畢竟大家都很喜歡看這種“一見鐘情”的戲碼。 就在建康城正準(zhǔn)備辦喜事的時候,另一邊沈毅的剿匪工作,也進(jìn)行的很順利。 洪德八年十一月月初,倭寇再一次襲擾福建沿海,抗倭軍分別于福建福州府,福建泉州府兩處迎擊倭寇。 此時的抗倭軍,基本是都是經(jīng)過好幾個月訓(xùn)練的合格士兵,而且一些老兵已經(jīng)有了豐富的抗倭經(jīng)驗,以及類似狼筅這種專業(yè)的抗倭工具。 更重要的是,因為沈毅手里有了火器作坊,這會兒抗倭軍也配備了火器,雖然火炮這種火器在面對倭寇的時候不實用,但是一些土炸彈面對倭寇的時候,還是非常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