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勾欄女兒奮斗記、穿成首輔大人的渣前妻、穿成糊咖和黑紅女主組CP、公主找了個女駙馬、影后今天崩人設了嗎、穿成殘疾總裁的AI伴侶、揣著反派的崽跑路、不能倒,A起來、小奶龍撿了個漂亮jiejie、好久是永遠(gl,ABO)
他的身份讓很多將領都不信任他,覺得他就是來這里混軍功的。 而他本身沒有帶兵作戰(zhàn)的經驗,還不如陳泰呢! 司馬望注意到陳泰看向自己的眼神,他認真的說道:“姜維要來了,我們得做好部署,等待廟堂前來支援?!?/br> 陳泰問道:“您認為姜維會出兵何處呢?” 司馬望趕忙回答道:“或出狄道,取洮西” 陳泰一愣,再次看著面前的司馬望,看來也并非是完全來混軍功的。 當下諸多將軍們都認為,姜維會軍分三路向祁山、石營、金城攻來,希望陳泰能早些分兵。 但是陳泰按著自己對姜維的理解,認為姜維肯定不會分兵,會大軍壓上,進軍狄道,應當部署重兵進行阻擊。 司馬望現(xiàn)在的看法居然跟陳泰是一樣的。 陳泰開口說道:“姜維這次前來,定然是以重兵來犯,我們最好是堅守不出,挫了他的銳氣,只要他短期內無法取勝,就一定會退回去?!?/br> 司馬望認真的說道:“我都聽從您的吩咐!” 陳泰這才松了一口氣,若是這樣的話,仗勉強還是能打的。 “那就全線防守,只守不出,等待廟堂的命令吧?!?/br> “唯?。 ?/br> 兩人隨后又沉默了下來,陳泰跟司馬望之間,確實沒有什么可以說的,這些時日里,兩人也是沒有太多的來往。 就是那種見面了會點點頭的交情。 比起司馬望所擔心的,陳泰所要擔心的事情顯然更多。 司馬懿上次的行為,將陳泰坑的很慘,險些就失去了做名士的資格,倘若司馬家一直都很強勢,甚至得到了天下,那大概沒有人再提起這件事,可現(xiàn)在這局面。 盡快陳泰還沒有返回洛陽,卻已經能感受到事情的危機。 這從大將軍病逝之后,司馬昭只是擔任衛(wèi)將軍就可以看的出來,為什么沒有繼承大將軍? 倘若司馬家真的倒臺了,那他對曹爽所做的事情,會不會成為政敵進攻他的罪證呢? 他會不會跟著司馬家一同倒臺? 倘若現(xiàn)在司馬家來一個更加激烈的cao作,那被鎖定在司馬家戰(zhàn)車上的自己,會不會被牽連的更深呢?? 有史料記載,陳泰將來在得知司馬昭弒君之后,大驚失色,請求司馬昭誅了賈充的全族,可司馬昭不許,陳泰悲憤而死。 他并非是完全不要臉的人,他也怕司馬家的saocao作會讓自己遺臭萬年。 比起姜維,陳泰此刻也很擔心廟堂里的情況。 他試探性的詢問道:“司馬君,我聽聞,大將軍逝世之后,太傅公與衛(wèi)將軍有不和倘若衛(wèi)將軍臨時將您召回,我這里可怎么辦啊?” 他是用這個話題來問一問司馬望個人的想法。 司馬望卻嚴肅的說道:“倘若廟堂真的要召我回去,那我只能回去,但是請您勿要擔心,我若是回去了,定然會將事情的緊急告知他們,讓他們派人來增援,絕對不會讓您獨自去承擔?!?/br> 司馬望這番話跟沒說一樣,陳泰只好再次說道:“就怕這廟堂不和,使得邊軍出現(xiàn)混亂啊?!?/br> “刺史勿要擔心,我阿父是個明是非的人,如今大敵當前,絕對沒有人敢找邊軍的事情,我們安心對敵就是了?!?/br> 陳泰再次嘆息。 這外敵倒是有辦法擊退,可這內敵,又該怎么辦呢? 太極殿,東堂。 這次前來的名士就沒有從前那么多了。 連竹林七賢都沒能到齊。 王戎和山濤兩人就不曾前來。 而洛陽內的那些名士,所到來的人也不到一半。 東堂宴頓時就沒有了從前那般的熱鬧。 但是曹髦并不在意這些,司馬炎驕傲的坐在曹髦的身邊,看著前來的諸多名士,眼里很是得意。 不知不覺,司馬炎也變成了洛陽內的一位名士。 對司馬炎來說,來的人少了未必是壞事,人一旦多了,就開始辯論那些經典,司馬炎聽的很是艱難。 曹髦打量著周圍的諸多名士,輕聲說道:“諸位,這幾日,朕聽聞有太學生在外謾罵朝政,得知這件事,朕心里極為的欣喜!” 聽到這句話,名士們很是安靜,不敢搭茬。 曹髦卻繼續(xù)說道:“不是因為他們?yōu)殡拚f話,是因為他們敢謾罵!” “先漢之時,就有律法,不可以言而獲罪!” “可到了我大魏,敢說實話,敢罵人的賢才卻越來越少了?!?/br> “這如何能行呢?” “朕聽聞,當初齊威王治理齊國的時候,曾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就是因為他的從諫如流,使得百姓們暢所欲言,最后使齊國大治。” “故而,朕聽聞太學生們的舉動,心里是無比的激動?!?/br> “朕有心效仿那齊威王,如今朕尚且年幼,有諸多不明之處,登基以來,或許也有不當之處,朕要下詔,令天下群臣吏民,面刺朕之過錯,若是能做到,朕就賞他十金?。 ?/br> “當初大將軍曾輕信賊人的蠱惑,用殘酷的刑法來對待賢人,朕是不會這么做的。” “朕要下令廷尉,不可以言而獲罪!” “從今日起,大魏上下,可暢所欲言,不必懼怕,倘若對朕有什么不滿,盡管言語,朕皆赦免?。 ?/br> 曹髦大聲的說著。 名士們大驚失色,就在此刻,蹩腳的捧哏司馬炎卻憂心忡忡的問道:“陛下,您如今是這么說,可若是真的說了不足,您又要問罪該怎么辦呢?” “朕怎么會失言呢?” 司馬炎遲疑著起身,朝著曹髦一拜,隨即說道:“陛下自登基之后,常言要繼烈祖皇帝之嗣,可到如今,卻都不曾祭拜列祖皇帝,更沒有舉辦繼嗣的儀式,難道陛下成為了皇帝之后,就要不顧當初的誓言了嗎?陛下的這個舉動,實在不妥!!” 曹髦笑了起來,點點頭,“好,司馬散騎所言有理!來人啊,賞十金!” 當即就有宦官拿著錢送到了司馬炎的手里。 司馬炎很是感動,趕忙拜謝。 名士們的臉色很是復雜,陛下的演技那是沒的說,可這位司馬散騎就實在是太尷尬了,那言語,那動作,令人無法直視啊。 不過,作為名士的基本素養(yǎng)讓他們做不出揭別人底的行為,畢竟名士們就是互相表演,哪怕演的再差,你也不能拆臺,不然往后你來演了,觀眾也不會配合你。 名士們開始紛紛效仿,或多或少的提出了一些勸諫,曹髦也是如實的給了他們賞賜。 名士們得到了名聲,皇帝則是達到了目的。 雙方心知肚明,卻都沒有挑明。 唯獨司馬炎,看著完全被自己哄騙的名士們,忍不住仰頭傻笑了起來。 我們真的是太強了?。?/br> 第239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曹髦一直都想要將東堂宴變成自己對當代思想進行改造的重要工具。 雖然現(xiàn)在諸多事情都有鐘會來跑腿,可曹髦并不能什么都不做。 倘若自己啥都不做,那在鐘會眼里就不是圣王了。 這后果會非常的嚴重。 自己得做好輔助的工作,讓鐘會繼續(xù)輔佐圣王。 最先要解決的就是士人們說話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從漢末那會開始的,多次的黨錮,就是為了讓天下的士人們閉嘴,而后來的武皇帝也是不喜歡別人啰嗦,加大了禁錮。 經過這么一代又一代的禍害,最后方才有了司馬師時期的高壓政策,士人們不敢言語,只能通過消極避世的態(tài)度來遠離爭斗,通過服散飲酒來麻痹自己。 想要解決服散飲酒的消極思想,根本不需要下令禁止服散飲酒,只要塑造出一個活躍寬松的思想氛圍就好。 讓他們暢所欲言,首先就從勸諫皇帝開始。 曹髦不在乎這些人對自己的謾罵,他們罵的越多越好,自己作為皇帝都允許他們自由上書了,你們這些大臣還敢說什么呢? 敢擋著他們給自己上書嗎? 敢攔著他們不讓見自己嗎? 而且這種開放的思想氛圍,對士人們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壞事。 就算是高柔這些人,也絕對不敢提出反對的傾向,畢竟不是大將軍,他們能走上來是因為這些士大夫,倘若他們的政策不利于士大夫,那士大夫也能讓他們下來。 為什么太學生堵著他們的府邸罵,他們都不敢出來抓人呢? 主要就是他們的地位來自于他們的名望,而名望則是士人們所給的,士人承認了你才是天下道德楷模,要是他們都覺得你為人卑鄙無德,那你就得滾下來,你手里又沒有司馬師那樣的大軍。 宴席上的名士們積極配合,也是因為皇帝的這個想法對他們沒有壞處。 曹髦很是開心的說道:“朝中有直臣,天下有義士,朕何愁天下不興呢?!” “朕自幼好經典,絕對不會堵賢人之言路!” 曹髦先是吹捧了一下面前的眾人,方才開口問道:“諸位,朕有一事不明?!?/br> “先漢是如何失德的呢?” “諸君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擔心!” 這就屬于是進入正題了,也就是所謂的學術探討,名士們對于漢朝的失德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名士起身:“陛下,臣以為,先漢之所以失德,是因為閹宦,有十常侍在皇宮,妖言惑眾,使得君臣離心,他們的親近在四處殘害百姓” 曹髦點點頭,“有道理,但是不夠全面?!?/br> 又有名士起身,“陛下,臣以為乃是賣官授爵之事使先漢失德。” “真正的賢才不屑于如此,而小人則通過賄賂的方式” 名士侃侃而談,周圍幾個大臣卻變了臉,有人扯了扯他的衣袖,這位名士乃是裴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