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書迷正在閱讀:空降熱搜:傻白甜上仙和國民總裁組CP了、極品神眼、寵妾滅妻?這宅斗文炮灰我罩了、都市之透視醫(yī)圣、大齡傻女:農(nóng)家姑娘不愁嫁、開局揭皇榜,我爹竟是朱元璋、我一直在掛機、紫羅蘭永恒花園、穿書七零,我成了賣兒的作死女配、快穿:靠生子成絕嗣帝王心尖寵
謝知讓嘆了一口氣。 他不想去,是因為當年給姜蜜下聘,他并沒有放在心上。那時候的他,嫌親去江南太麻煩,只冷眼看家中準備著,自己沒過問過一句。 可是而今他對姜蜜情根深種,開始后悔當初沒給她一份該有的體面。 他沒給姜蜜親自送過聘禮,卻要陪家里人去給未來二嫂下聘。 他對不起姜蜜。 可這些話,他說不出口。 “真要我去?”謝知讓低聲問道。 “你是家中世子,當然要去呀。這是給宜真jiejie的體面?!苯垩鲱^看著他,滿臉認真,“而且你去了,才能告訴那些說閑話的人,咱們謝家不在意那些陳年舊事?!?/br> 謝知讓盯著她澄澈的眼睛,久久說不出話。半晌,他將她攬入懷中,低聲道:“好,我去?!?/br> 第114章 挑撥 謝家準備了一長串聘禮,由謝二老爺和謝二夫人領(lǐng)著,謝知言和謝知讓兄弟倆陪著,一路敲敲打打抬去了永順侯府。 王家人見謝家這般給面子,自是高興,王夫人更是笑得見牙不見眼。 一時之間,主客盡歡。 下完聘禮,王家便該為王宜真準備嫁妝。 永順侯膝下只有這一個女兒,自是疼寵。平日里他再是氣惱女兒,此刻也為她準備豐厚的嫁妝。 王宜真見母親里外cao持,接過嫁妝單子看一眼,便心中有數(shù)。 她拉著王夫人的手,認真道:“母親,我知道您和爹爹是心疼我,想讓我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出嫁。但準備這么多嫁妝,實在很是不妥?!?/br> 王夫人愣了一下,“有……有何不妥?” “母親您想,去歲謝指揮使娶妻時,世子夫人陪嫁了六十四抬嫁妝。我方才在院子中粗粗看了一眼,便知父親母親準備的要比六十四抬更多?!?/br> “她是世子夫人,又是陛下賜婚,我不好越過她下她的臉面。準備四十八抬便夠了?!?/br> 王夫人被她這么一說,也反應(yīng)了過來。 王宜真拖到二十幾歲還未成親,是京中有名的老姑娘,曾被多少人家挑挑揀揀?她心中有氣,如今便想風(fēng)光大嫁打那些人的臉,竟一時忘了這些避諱。 王夫人有些心疼道:“那姜家小門小戶、家底不豐,自是準備不出什么像樣的嫁妝。勛爵之家,一副嫁妝到底單薄了些。如今到你這里,便是連一副都不準有了,也太委屈你了?!?/br> 這般說著,她心中對姜蜜生出幾分不滿。 她自己出身低,連帶著自己女兒也跟著沒臉。 王宜真挽著母親的胳膊,輕聲安慰:“母親,我有什么委屈的?我自是知曉父親母親疼我。若外人說閑話,便叫他們說去吧。左右日子是自己過的,風(fēng)言風(fēng)語有什么打緊?” 王夫人對女兒這般豁達,既欣慰又心疼。 “明面上要矮那位世子夫人一頭,但私下里該多貼補你一些體己銀子。我多給你準備一些田產(chǎn)和鋪面。嫁妝多了,你才有底氣。” 一番慈母心腸,叫王宜真眼熱。她撲入母親懷中,母女二人一時熱話。 …… 王家母女的這番心思,姜蜜自是不知道。此刻,她正僵坐在椅子上,應(yīng)對那不懷好意的三夫人呢。 王宜真和謝知言親事一定,她閑話不少,三不五時便要到姜蜜這里來說上幾句。 姜蜜不勝其擾。 “哎喲元娘,你莫要怪我多嘴,我實在是為你而不平?!?/br> “按道理你是宗婦,是世子夫人,一切吃穿用度都該比其他幾個妯娌高才是??赡闱魄扑腿ネ跫业钠付Y,像樣嗎?那么厚重的禮,不知道的,還以為言哥兒才是這侯府世子呢。你二嬸這事兒做的,實在是不對。這不是明晃晃打你這世子夫人的臉嗎?” 三夫人說到激動處,手捏著帕子在空中揮舞幾下??此碱^緊皺,似是真心實意為姜蜜打抱不平。 姜蜜連想插嘴都插不進去。 片刻,三夫人稍稍冷靜了些。 “不過話又說回來,她是長輩,你是小輩,有些話你確實是不好說的。說到底你只是個世子夫人,這通家管事兒的該是你婆母才是。可你婆母那個性子……” 她重重嘆出一口氣,接著道:“若是你婆母出面,也不至于讓二房的下了你的臉面。你是個貼心人兒,若我有你這樣懂事的兒媳婦,是萬萬舍不得叫旁人這般作賤你的。你如今這般,我雖是做嬸娘的,心里也實在是心疼呢。” 這一番話情真意切,說得連她自己都差點信了。 前幾次三夫人來找姜蜜,都叫姜蜜找了由頭給搪塞過去。 三夫人幾次三番過來挑撥離間,姜蜜實在是煩了,索性耐著性子聽她把話說完,這才緩緩說道:“三嬸娘,送給宜真jiejie的那份聘禮單子,是我擬的。” 姜蜜一開口,三夫人便愣住了。 這怎么可能呢?妯娌之間哪會真的和睦友善?不都是非要爭個高低的嗎? 那王氏是永順侯的掌上明珠,出身本就比她高,聘禮還給的這么厚重,她就甘愿被那姓王的騎在臉上? 三夫人無法理解。 姜蜜才不管三夫人心中怎么想。聽她這么詬病侯夫人,她心里還不痛快呢。 “我擬了單子給祖母和二嬸娘過目。她們看了單子,又減了幾件,說是不能越過我去,這是禮數(shù)。可見家中長輩都是疼我的,并不如三嬸娘說的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