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臣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之泰芬珠悠閑奮斗日常、重生美利堅,這是我的時代、[原創(chuàng)3] 流觴曲、上號,我現(xiàn)在強得可怕、讓闊別三年的班花高潮不斷、宇宙的季節(jié)(五悠)、誘妻成癮:厲總的心尖寵、直播:暴打東北虎,這叫小蘿莉、[綜漫] 三次篡位失敗后修羅場了、長相思[夭柳同人]
“墨家子,你真是膽大包天,一日之間讓大唐連續(xù)交惡兩國,如果邊患再起,墨家子將是罪魁禍首?!蓖跤纺樕珴q紅,憤然道。 “臣等彈劾墨家子欺君罔上,為一己之私利,擅自挑起邊患之罪?!鳖D時有不少御史紛紛跟風彈劾墨頓道。 一時之間,不少文臣紛紛指責墨頓,仿佛墨頓做了什么十惡不赦之罪。 墨頓聞言冷笑道:“真是狗屁不通!兩個強盜搶奪一人的妻女、財務,此人沒給,就成了罪人,那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敢問尚書大人,以此推論此人是否有罪!”墨頓拱手向一旁的刑部尚書李道宗請教道。 李道宗聞言,毫不遲疑的點頭道:“以此推論,自然是無罪。” 墨頓反對和親,可謂是間接幫了李道宗一把,和親歷來都是宗室之女,而他李道宗的女兒也在備選之列,如果讓自己女兒陷入如此屈辱的困境,他作為父親,恐怕將會悔恨終身。 墨頓一舉讓大唐再無和親之可能,可以說幫了李道宗大忙,李道宗自然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王御史鼻子都氣歪了,憤然道:“此乃國事,豈能和其他事情一概而論,如果兩國聯(lián)合起來,大唐邊關將永無寧日,?!?/br> 程咬金聞言,露出森然的大板牙喝道:“兩國如果不識好歹,十萬大唐將士又豈是擺設,又不用你王御史上戰(zhàn)場,你怕個球!” “哪個怕了,程老匹夫你莫要血口噴人!”王御史氣得鼻子都歪了,“戰(zhàn)爭一起,定然死傷慘重,如果能用很小的代價解決邊患,百姓免遭戰(zhàn)火,那對大唐來說豈不是天大的福音,而墨家不但敝帚自珍,還言語上挑釁吐蕃?!?/br> 王御史的話頓時得到了很多的朝臣的贊同,為了國家利益,墨家就是犧牲一點又如何。 墨頓冷笑道:“很小的代價?敝帚自珍?簡直是笑話,那是因為你們永遠也不明白墨技是何等的強大。 墨技能夠讓大唐雞鴨成群,自然也能讓吐蕃牛羊遍地,能夠讓大唐糧食倍增,自然也能讓吐蕃高粱滿倉,墨技能讓大唐鋼產(chǎn)倍增,自然也能讓吐蕃鐵器橫行。 如果吐蕃得到了墨技,其國力定然十倍增長,到時候,糧食充足,武器先進的又身處高原的吐蕃將會是大唐最大的敵人?!?/br> 墨頓心中憤然,先進的技術乃是華夏對抗各個蠻族最強大的武器,而這些酸儒們竟然想要把中原最大的優(yōu)勢拱手送人,何其短視也。 歷史上吐蕃就是得到了文成公主帶了各種先進技術,這才國力倍增,而大唐用來沾沾自喜的文成公主入藏卻讓后來的唐朝統(tǒng)治者嘗盡了苦果,甚至吐蕃截斷絲綢之路,一度打到大唐國都長安。 以至于后來再送公主和親也無濟于事,只會倍增屈辱罷了! 朝臣聽聞墨頓所言,頓時不寒而栗,此時他們才突然發(fā)現(xiàn),墨家隨處可見的墨技既然有如此大的威力,而他們竟然險些犯了如此大的錯誤。 王御史猶自嚷嚷道:“不過是危言聳聽罷了,借此逃避你擅自挑起邊患的罪責?!?/br> “墨頓所言,乃是正確,吐蕃的確是大唐的心腹之患?!背龊跻饬?,李靖突然出列,支持墨頓道。 頓時整個朝堂一陣沉寂,如果別人所言,李世民或許不以為然,李靖則不然,李靖作為大唐的軍神,軍法韜略乃是大家公認的,誰也沒有想到他竟然也如此公開支持墨頓。 “李愛卿此言當真?”李世民皺眉道,在他看來吐谷渾,西突厥,以及高句麗才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李靖緩緩點頭道:“不錯,突厥被我大唐擊敗以后,日后我大唐最大的對手并非吐谷渾,也非而高句麗。而是身處高原的吐蕃?!?/br> “李大人是否有點高看吐蕃,一個蠻夷小國,如何會有威脅大唐的實力。”禮部尚書令狐德棻不解道。 禮部的最要的一個職能就是肩負大唐的外交,通常與國外打交道都是禮部出面,對于吐蕃,說實話禮部并未有多重視。 “俗話說,只有千年做賊,沒有千年防賊,吐蕃地勢獨特,哪怕是墨侯爺進獻緩解高原反應之方,也并無太大的效果,吐蕃有能力攻擊大唐,而大唐卻對吐蕃做不到絲毫有效的反擊,只能被動挨打?!崩罹阜治龅馈?/br> 李世民頓時眉頭一皺,面對一個不能還擊的對手,怎么看怎么棘手,這也是他想安撫吐蕃的原因。 李靖又道:“臣等聽說,新任吐蕃贊普乃是如果墨侯爺一樣的青年才俊,十三歲繼任贊普,年紀十六,就已經(jīng)統(tǒng)一吐蕃高原,如此雄主在世,吐蕃定然日益強盛,縱觀史書,哪一個蠻夷不是統(tǒng)一各部之后,就開始覬覦中原。” 李靖一經(jīng)分析,頓時所有人不由得點了點頭,如此說來吐蕃的確是不可小視。 “吐谷渾伏允已經(jīng)垂垂老矣,高句麗主弱臣強,西突厥遠遁西漠,唯有吐蕃少年雄主,國力蒸蒸日上。所以微臣贊同墨頓所言,日后吐蕃必成大患?!崩罹笖嘌缘?。 墨頓不由得一陣感嘆,李靖不愧是大唐軍神,一眼就能看出大唐所處形式而且分析的極為到位。 不少朝臣頓時一陣郝然,如果不是墨頓極力反對,他們險些為大唐培養(yǎng)一個最強大的對手。 李世民也是心中一陣僥幸,吐谷渾使者外表謙遜,實則狡詐,他竟然險些被其蒙騙。 “日后和親一事,休要再提,日后禮部密切關注吐蕃動向,若有異動,立即上報。”李世民喝道。 “是!”令狐德棻應道。 文官一派不由得垂頭喪氣,如此一來,恐怕大唐戰(zhàn)事又將再起,武將一系強大,那對文臣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戰(zhàn)事一起,耗費錢財無數(shù),按理說最應該反對應該是民部尚書戴胄,但是戴胄卻老神定定,一言不發(fā)。 他不知道,吐谷渾此舉可以說乃是截斷了絲綢之路,民部剛從絲綢之路獲得偌大的利益,自然格外重視商路通暢,可以說吐谷渾同時侵犯的還有民部的利益。 如果不對吐谷渾加以教訓,日后定然商路定然會再次受到威脅。 王御史見大勢已定,頓時如喪考屁道:“和親一事斷絕,大唐邊關恐怕再無寧日。” “陛下三思呀!”不少朝臣也紛紛建言,和親乃是歷來中原王朝和周圍諸國交流的最主要的形式,如果和親一事斷絕,大唐恐怕對草原各部如同瞎子一般。 墨頓聞言,不由的喝道:“我大唐乃是泱泱大國,豈能向蠻夷屈服,我大唐鐵骨錚錚,自當以氣節(jié)傲世,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臣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果發(fā)生戰(zhàn)事,墨家愿意親上前線,為國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