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581節(jié)
白衍說道。 “幸好此前特地沒讓馬車與身邊的親信從洛陰這里渡河,我打算提前回到雁門,明日便乘馬離開?!?/br> 白衍嘆口氣,今日渡河前無意間聽到雁門的事情,從那時候開始心中便有不好的預(yù)感,總感覺匈奴一定在有所圖謀,但具體是什么,還需要去到雁門才知道。 “回雁門!” 呂奇聽到白衍的話,也隱約感覺到什么,他與白衍相識兩年,對于白衍統(tǒng)領(lǐng)大軍,在戰(zhàn)場攻伐的本領(lǐng)深信不疑,眼下白衍露出這般神色,顯然雁門那里的情況,好不到哪里去。 “衍,是否需要我陪你一同去雁門?” 呂奇想了想,看向白衍,胖嘟嘟的臉上除去擔(dān)憂與緊張外,眼神卻是異常清澈。 看得出,呂奇真不是說說,而是真的想幫白衍。 “對,若是需要,我也可以去!” 呂生聽到呂奇的話,連忙醒悟過來,呼吸急促之間,也看向白衍,呂生倒也不是開玩笑,雖然害怕,但若是白衍需要,他還真敢去,方才他只是沒想到而已。 “不用!雁門如今隨時都會動亂,錢財不管用,唯倚秦劍說話,戰(zhàn)場殺戮之事,你們不擅長!我來便好!” 白衍看著呂奇笑了笑,隨后看著呂生,也笑了笑。 呂生聽到白衍的話,也清楚白衍說的沒錯,呂奇依舊有些擔(dān)憂的看著白衍,認識兩年,當(dāng)初伐韓的時候,白衍沒有這般神色,甚至伐趙的時候,白衍都沒有如此擔(dān)憂。 “衍!” 呂奇肥胖的臉上,以往笑瞇瞇的模樣早已消失,臉頰寫滿猶豫,但幾息后,在白衍疑惑的眼神中,還是輕聲開口。 “為何不留在咸陽?有傳言是因為白氏的緣故,也有傳言是你讓秦王失望,但我清楚,那都不是真的!” 呂奇還是詢問道。 看著眼前年紀輕輕的白衍,呂奇見過白衍穿著官服,頭頂帶著爵弁的模樣,所以呂奇不明白,為什么白衍不留在咸陽,而還要冒著危險去雁門。 此前白衍可是被秦王帶在身邊,做著中常侍的事情! 白氏的身份?白衍根本不是秦人,更不是白氏族人,一直以來白衍都是齊人,齊國人。 而失望更不可能,他呂奇,了解白衍! “是??!其實,留在咸陽挺好,再也無需趕赴戰(zhàn)場,再也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只需要在秦王身邊做事,在咸陽享受富貴,秦國的權(quán)利不在外邊,而在咸陽!” 呂生見到呂奇開口,作為長兄,呂生看著眼前一身單薄的少年,也很不理解,他也不相信少年真的是因為能力而讓嬴政失望。 如今這城內(nèi)的場景都是結(jié)結(jié)實實的,而帶來這一切變故的少年,嬴政不可能看不到,察覺不出。 唯有一個可能! 少年自己要回雁門?。?! 想到這里,呂生更加不理解,一點也不明白,為何眼看著就要成為中常侍,眼看著就要走到世間無數(shù)人才,成千上萬秦國官吏夢寐以求的位置,留在咸陽,安然無憂的度日,享受榮華富貴,享受權(quán)利,享受無數(shù)錢財美人,那不好嗎??? 人這一輩子,不就是為求功名利祿,為求享受榮華富貴,美人在側(cè)? 少年為何要回雁門,回到隨時有性命危險的戰(zhàn)場。 一個中常侍,日日陪伴在嬴政身邊,一個九死一生,不僅沒有富貴,還要日曬雨淋,這幾乎是個人,都清楚選擇哪一個。 “留在咸陽,榮華富貴……” 書房內(nèi),白衍看著呂奇那擔(dān)憂的目光,望著呂生疑惑不解的模樣,聽著呂生的話,想到那個畫面,一臉感慨惆悵的笑起來。 “白衍留在咸陽,可是白衍那些袍澤怎么辦?昔日白衍可是曾經(jīng)說過,要與他們,同生共死!” 白衍笑著看向呂奇、呂生。 有句話叫兄弟,有句話叫做同生共死,有句話叫做明知是死,一無往顧。 如昔日高奴山谷之言!如昔日高奴山谷之誓!如昔日高奴山谷,那數(shù)千個人,數(shù)千條活生生的生命,數(shù)千個將士持劍提戈跟在他身后,義無反顧的殺向匈奴。 呂奇的擔(dān)憂白衍明白,呂生的話白衍清楚,但有些事情,在白衍眼里,只要他活著就一定要去做,正如同他想要外祖母的那句話成真,所以不惜萬里赴秦而入伍。 那時候的他,也有想過會被其他人殺死在戰(zhàn)場。 世間榮華富貴嘛!誰不喜歡,但若是拋棄雁門那些一個個愿意跟隨他的人,數(shù)千個個將士將領(lǐng),那白衍寧愿不要什么榮華富貴,外祖母知道他那般做,可是不會給他進家門的。 想到這里,白衍笑起來,看著怔怔望著他的呂奇與呂生。 “權(quán)利是好,但再高的權(quán)利,對于白衍而言,若是雁門那里發(fā)生最壞的情況,雁門那里的將士有個閃失,就算雁門那里有數(shù)萬匈奴,白衍即便只有一人,那也要提劍,去雁門給將士報仇!” 白衍解釋道,隨后便沒有再談這個話題,今日他對雁門的憂慮,并非是因為雁門有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而是在擔(dān)憂雁門那里的將士而已,他自己,并不害怕。 木桌前。 白衍拿起木桌上的茶杯,以茶代酒,示意呂奇、呂生。 這杯茶是感激呂奇的擔(dān)憂,也多謝呂生的提醒,但他白衍的心意已決。 書房外。 兩名警惕其他人靠近的布衣將士,拿手擦了擦眼睛,低著頭,泛紅的眼睛逐漸通紅。 牤在一旁也呼吸有些急促,對于身旁那兩個年輕的將士模樣,牤心里沒有一絲笑意,反而滿是憧憬,牤清楚,這兩個將士一定都是跟著恩人將軍殺過來的,與將軍一同出生入死,聽到將軍的那般話,自然感觸遠非他人能理解。 像這般能舍棄榮華富貴的將軍,問這世間,自古能有幾人。 能跟恩人這樣的將軍,值了! 牤眼睛也有些泛紅,何人心中沒有血氣方剛,不過是因人而以,對一個jian詐小人,對一個偽君子,對一個狡猾勢力之輩,自然是難以喜歡,但對恩人這樣的將軍,或許牤已經(jīng)理解,為何前段時間將士們無一例外,都說跟著將軍,死而無憾! 值!??! 牤心里念叨著,隨后感覺眼睛微微泛酸,此刻牤心中立下誓言,日后不管是去雁門也好,還是去哪里也好,誰敢妄想傷害將軍,有一個他殺一個,就當(dāng)殺一頭畜生那般。 隨著日落而下。 第二日,在呂奇與呂生的護送下,白衍沒有驚動任何人,悄悄帶著珪、牤幾人,騎馬朝著雁門趕去。 呂奇與呂生站在城門,看著來來往往的商賈中,那遠去的人影,隨后看著書中的竹簡。 “兄長,如今楚國突逢變故,洛陰這里,便交給兄長全權(quán)打禮,呂奇現(xiàn)去楚國!” 呂奇嘆口氣,望著白衍消失的方向,轉(zhuǎn)身對著兄長呂生輯禮,直言不諱的把洛陰這里,已經(jīng)安定下來的所有商鋪,送給呂生,而他自己,則是準備去楚國。 “楚國?如今楚亡病逝,楚國哪里日后定會很亂!” 呂生一臉疑惑的看著呂奇,看著這個胖乎乎的弟弟,滿是不理解,若是方才兩年前,他一定會哈哈大笑,等著看這個胞弟的笑話,甚至巴不得呂奇死在楚國。 但兩年過去,呂奇變化很大,他呂生何嘗不是,對于昔日的成見,身為兄長的他,早已忘記。 故而眼下聽著呂奇要放棄洛陰這里,白衍封地這里所有的商鋪,去楚國哪里,呂生一頭霧水,日后定會很亂的楚國,哪里比得上待在洛陰,就是想行商也要等到楚國穩(wěn)定之后才是。 “呂奇清楚,但呂奇有預(yù)感,日后衍一定需要得知楚國的消息,也需要有人在楚國幫他照應(yīng)!” 呂奇禮畢后,看了白衍消失的方向,轉(zhuǎn)頭看著兄長呂生,笑起來。 昨日的事情呂奇終于明白,為何白氏鐵騎,在白衍手中,旱勇無畏,逢戰(zhàn)敢死戰(zhàn),為何他去雁門的時候,看到那么多人都愿意跟隨在白衍身邊,就連荀子的后人都不例外。 回報! 所有人都能再白衍身上,看得到回報。 看著手中白衍交給自己的竹簡,對于呂氏所獲得的利益,除去稅之外,白衍一分都沒要,而且還向秦王提及他們呂氏。 這便是白衍給他們呂氏的回報。 “呂奇要去楚國!” 呂奇把手中的竹簡交給呂生,胖乎乎的模樣,但眼神無比堅定。 “為兄也想去楚國!這洛陰,便讓父親派人過來打理吧!你我兄弟二人,便一同去楚國!” 呂生聽到呂奇的話,看著竹簡,出乎意料的沒有收下,猶豫片刻后,嘆口氣看了一眼身后的這個城門,做出一個連他自己都意外的決定。 不知為何,呂生說出這句話后,前后的心境完全兩個感受。 這一刻,說完話的呂生笑起來,笑著看向一臉意外,又滿是錯愕的呂奇。 “日后不管白衍在雁門如何,不管為兄在楚國如何,即便為兄身死,為兄亦然不會后悔!” 呂生說話間,望向雁門方向一眼。 昨日少年的話,呂生歷歷在目,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呂生內(nèi)心之中,也很想很想,要一個白衍這樣的好友,像胞弟呂奇那般,像白衍那般,視如袍澤好友。 “好!” 呂奇看著從未見過的模樣出現(xiàn)在兄長呂生臉上,感應(yīng)過來后,也露出一個笑容。 第四百二十四章:歸來的少年,棘手的第一件事 雁門善無城內(nèi)。 白衍的府邸之中,一名名身穿秦甲的鐵騎將士,來往于府邸內(nèi),來到?jīng)鐾ぶ械奈豪厦媲?,把邊境一個個消息送到魏老手上。 “魏老,怎么辦?看模樣,匈奴是真的打算南下!眼下就是不知道,匈奴是去易水,還是來雁門!” 宴茂站在魏老身后,帶著刀疤的臉上滿是凝重的神色,看著周圍的鐵騎將士,目光中也盡顯擔(dān)憂。 將軍不在。 如今要面對來勢洶洶的匈奴,面對一年多前與他們殺得血海尸山的匈奴大軍,宴茂都隱約有些擔(dān)心士氣。 一年多前,他們白氏鐵騎之所以能殺得匈奴與月氏不敢南下,是因為一環(huán)環(huán)的陷阱,甚至不惜毀掉高奴城,而最重要的,是將軍在,將士們看著將軍,都愿意跟著將軍沖鋒陷陣。 “如果老夫沒有猜錯,應(yīng)當(dāng)是雁門!” 魏老收起手中的邊境消息,嘆息一聲,目光看向涼亭外。 “雁門!那末將這便去告訴柴將軍與楊郡守!” 宴茂聽到魏老的話,連忙拱手說道,隨后就準備離開去郡守府,楊郡守不知道楊老的事情,而眼下身為鐵騎副將的柴將軍,便在郡守府。 “不必!” 魏老舉起手,開口攔住宴茂,隨后在宴茂疑惑的主持下,搖搖頭。 “去告訴楊端和也沒用,若是沒有意外,楊端和這兩日定會收到王翦的密信,到時候楊端和無論如何,都要下令調(diào)動大軍,就是不清楚楊端和是準備調(diào)動你們白氏鐵騎,還是邊騎去易水!” 魏老說道。 在舊趙地,雁門、代地、燕國易水,這三個地方都是可以通往北方匈奴之地,眼下有代地擱在中間,楊端和與王翦,誰都不敢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