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862節(jié)
果然在得知白衍是田鼎趕出的齊國后,韓、趙兩個地方的士族,最先露出不滿,以及怨言,他們沒能力對秦國如何,眼下自然會把亡國的一部分原因,遷怪在田鼎身上,畢竟若非是田鼎把白衍趕出齊國,秦國派遣秦國大軍時,又怎會有白衍在。 “告訴他們,有什么事可去田府說,不必在學(xué)宮議論,若是不認(rèn)識去田府的路,學(xué)宮這里,盡可為其安排學(xué)子領(lǐng)路!” 轡夫子微微側(cè)頭看向弟子,語氣之中露出不滿之色。 “是!” 士人男子聽到夫子語氣之中蘊(yùn)含著怒意,有些不安的看向其他老者,夫子這么說會不會把學(xué)宮外面的所有士人全部都得罪?但看著其他幾位老者都沒有說話,男子只能硬著頭皮,拱手后,轉(zhuǎn)身離去。 看著學(xué)子離去,轡夫子抬起頭,看著幾位摯友那苦笑的模樣,也無奈的搖搖頭,深沉的嘆口氣。 這里是齊國,并非韓國、趙國,這里更是稷下學(xué)宮,不是那些人的韓土、趙地,韓趙士族能來齊國作客,也能居住,但絕不能反客為主! 想到這里,轡夫子嘆口氣。 田鼎再多不是,也是齊國宗親,齊國大臣,朝野內(nèi)外,多少官員,都是田鼎一手提拔出來的,更別說,昔日秦國滅韓、滅趙之時,他們這些士族中,一些被秦國點(diǎn)名通緝的人,之所以能安然無恙的來到齊國,并且一直以來相安無事的繁衍生息,也不想想,到底是誰在背后幫他們。 “那些一個個韓人、趙人,只知白衍領(lǐng)兵為秦國攻伐他們故國,卻從未想過,白衍本是齊國之人,如今為秦國北驅(qū)匈奴月,東出滅趙,南下滅魏,立下赫赫戰(zhàn)功!我們齊人!不比他們韓人、趙人好受多少!” 轡夫子說話間,眼中有些憂慮,感受著寒風(fēng)吹過臉頰,眼下對于那些韓人、趙人,轡夫子并不擔(dān)心,真正擔(dān)心的,還是齊人??! 田鼎畢生都在謀圖強(qiáng)齊,若是連齊人都在怪罪田鼎…… 另外,不管是丞相后勝,還是仍在臨淄的姚賈,得知此事,恐怕都不會安分,他們也都清楚,田鼎在乎的,是齊人! “除去白衍之事,聽宮內(nèi)傳來消息,那著書之人,也已經(jīng)被找到!是湛氏的子弟,名叫湛詔!” 盧老這時候也站在轡夫子身旁,對著眾人說道。 “等湛氏將其請回臨淄,吾等便一同去齊國朝堂,領(lǐng)教其一番本領(lǐng),辯論一番,諸位當(dāng)早日準(zhǔn)備好辯論之題!莫要讓稷下之學(xué),消于人耳!” 另一名老者也開口說道,一番話,讓連同轡夫子、盧老在內(nèi)的所有老者,紛紛露出凝重的面色。 “可有魏轍消息?” 轡夫子想到即將要辯論學(xué)說,于是轉(zhuǎn)過頭看向幾名好友詢問道。 眼前這幾個好友,作為稷下學(xué)宮德高望重之人,每一人都是弟子滿天下,門徒要么為一國官吏,要么為幕僚門客,故而很多消息,他們甚至比齊王知道得更清楚,更詳細(xì),也更快。 “尚未尋到,不僅僅是魏轍,就連法家施啟,農(nóng)家顧灤,很多名士大儒,仿佛憑空消失一般,在秦國攻打燕國之后,便再也沒有音訊!” 盧老搖頭說道。 別說已是大儒更有著書之才的魏轍,就是施啟、顧灤等等一眾名士,如今都沒了音訊,沒有人知道其下落,一直以來,不管是在秦國,還是在楚國,甚至韓地、趙地、魏地、燕地,他們都已經(jīng)把消息散播出去,然而過去那么久,依舊找不到一絲蹤跡。 “怎會全都消失?” 轡夫子一臉疑惑的看向天空。 臨淄城內(nèi)。 一個個齊國百姓,還有商賈士人,在大街上來往之間,幾乎在與好友,說著城內(nèi)此時最熱鬧,也是所有人都在議論的事情。 這時候,一間酒樓門前,在嘈雜聲中,突然就聽到酒樓內(nèi),傳出酒碗落地的聲音。 一些方才走到門外街道的人,不由得看向酒樓內(nèi),隨后便見到,一些衣著是韓地、趙地、魏地的士人,全都是一臉憤憤不平的樣子。 “白衍一事,本就怪那田鼎,若非那田鼎,白衍怎會為秦國所效力,吾等韓趙魏諸國,又怎會亡國!田鼎之過,世人耳目,田鼎之舉,世人皆知!” 一個魏國士人說到這里,似乎還不解氣,不顧這里人多,甚至起身,當(dāng)著酒樓內(nèi)所有百姓、商賈、士人的面,高聲喝道:“此前聽聞,誤趙,郭開也!今方知,誤齊,田鼎也?。?!” 魏國士人的話,不僅僅讓四周的百姓與商賈面色巨變,就是這個魏國士人身旁的其他男子,除去魏國士人外,也紛紛害怕的看向四周。 把田鼎比喻成郭開那般誤國的jian佞小人,這句話此前可從未有人說過。 不過眾人幾乎都能理解這個魏國士人的心情,比起秦國攻打韓國、趙國,彼時白衍還非主將,雖然白衍立下赫赫功勞,但都遠(yuǎn)遠(yuǎn)比不上被白衍親手攻滅的魏國。 魏國才是真的冤,明明擁有號稱天下第一固城,百年修繕而無人能破的大梁,明明城內(nèi)糧草輜重?zé)o數(shù),魏卒十余萬。 結(jié)果倒好,在白衍面前,白衍領(lǐng)秦國大軍,不耗一兵一卒,便破其城,滅其國。 如今得知白衍當(dāng)初是被田鼎趕出齊國,方才不能在齊國朝堂效力,被迫去秦國,這讓魏人如何好受,這要說魏國滅亡,其中沒有田鼎一部分原因,別說魏人不信,就是他們齊人,也只有苦笑。 “田大人、白衍,皆是我們齊國人,再如何也是齊人之事,眾目睽睽之下,辱罵田大人,是否有些言過?” 酒樓內(nèi),眾人之中,自然是齊國士人居多,不過最終也僅有一個齊國士人開口,而且雖說在維護(hù)田鼎,但其實(shí)也不難從臉上看出,對田鼎趕走白衍的舉動,這名齊國士人,也是有些不滿,之所以反駁,或許也是與那魏人有過其他原因?qū)е隆?/br> “可若非田鼎,白衍怎會不愿回齊國效力?” 一個反駁的聲音響起,眾人聞言看去。 而讓所有人意外的是,說這句話的人,居然是一個齊國士人。 見狀。 這一下,酒樓內(nèi),再也沒有齊國士人開口,所有人都安靜下來,一臉不滿的模樣,幾乎所有人心中都憋著一股氣。 “田鼎誤國,不如吾等一同去齊國王宮,求見齊……” 魏國士人越想越生氣,特別是眼下,魏國都已經(jīng)亡國,一時間對田鼎的怨念,更是溢于言表平。 幸好這時候,一旁其他好友,上前攔住接下來的話。 “如今白衍被楚國大將軍項(xiàng)燕,圍困在楚地,絕無活路!算了!” “是啊!白衍死在楚國大將軍項(xiàng)燕手里,也算是為吾等報(bào)了仇,如今秦將李信,被楚國斬殺將卒二十萬,待楚國繼續(xù)滅掉楚地的白衍,魏國疆域,便再無秦軍駐守,彼時楚國,定能助魏國復(fù)辟!” 韓國、趙國的士人,紛紛安慰道。 眼下他們這些異國他鄉(xiāng)來到齊國的士人,最期盼的便是,楚將項(xiàng)燕,早些率領(lǐng)楚國大軍,除掉白衍以及其麾下精銳,彼時秦國定然元?dú)獯髠?/br> 不僅僅是魏地能復(fù)辟,就是他們韓國、趙國、燕國,全都有機(jī)會,再次回到故土。 “白衍不愿歸齊效力,便是活該為楚人所殺!” 一名齊國士人這時候也站起來,當(dāng)著眾人的面說道。 在齊國,身為士族子弟,不管有沒有長輩在齊國朝堂為官,幾乎小時候,都或多或少,從父親以及族中長輩口中知曉田鼎,了解其為人,這也讓齊國士人小時候便對田鼎素來仰慕,都向往日后能有機(jī)緣巧合,得到田鼎的賞識,從而進(jìn)入齊國朝堂。 如今得知那身為齊人的名將白衍,居然是田大人命人將其趕出齊國,這才導(dǎo)致白衍為秦國效力,這事情,已經(jīng)讓齊國士人難以接受。 眼下,齊國士人不愿把所有過錯,都怪罪他們素來仰望的田鼎身上,那便只能把一部分怒火,轉(zhuǎn)移到白衍身上。 田大人當(dāng)初是將人趕出齊國,但如今,不僅僅是田大人后悔,連連拜訪,請求其回齊國效力,就是長公子,都不惜冒著性命危險(xiǎn),前去楚地。 如此誠心之舉,白衍卻依然無動于衷,還不愿意回齊國效力,這怎能還怪田鼎田大人。 “對!白衍該死!” “的確,白衍活該死在楚將項(xiàng)燕手里!” 酒樓內(nèi),不少齊國士人也紛紛起身說道,咒罵白衍,恨不得立即聽到白衍兵敗,死在項(xiàng)燕手里的消息。 不過說著說著,還是能在齊國士人臉上,能看出,對田鼎昔日的舉動,還是有些怨言的。 齊國士人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諸國的士族子弟,他們也希望白衍死,解心中恨意,但卻十分清楚,田鼎昔日舉動,才是導(dǎo)致這一切的根。 田鼎,才是因,而他們亡國,便是果?。?! 這讓他們這些亡國之人,如何能放下對田鼎的怨恨。 街道上。 百姓看著這一幕,已經(jīng)見怪不怪,如今臨淄城內(nèi),到處都能聽到對田鼎不滿的話,特別是其他諸侯國的士族之人,還有其他諸侯國的商賈,昔日他們亡國的怒火,已經(jīng)全都遷怪在田鼎頭上,甚至一些士族,帶著一些諸國王室之后,前去齊國王宮門前,想要求見齊王。 所以酒樓內(nèi)那些士人的話,百姓早已經(jīng)習(xí)慣,覺得有道理的時候,不過跟著點(diǎn)點(diǎn)頭,隨后便紛紛離開。 不遠(yuǎn)處,在擺著攤鋪的孇俁,一整天都處于懵逼之中,不是沒有聽到買客的話,就是差點(diǎn)忘記收錢,自從得知衍兒,便是秦國將軍白衍后,對于有關(guān)白衍的傳聞,孇俁便格外上心。 故而眼下聽到所有人都在說,五年前,是田鼎田大人,命人把衍兒趕出齊國的,孇俁整個人都有些懵。 不是…… 五年前,不是衍兒自己決定要離開的嗎?怎么會是田大人把衍兒趕出齊國? 孇俁一臉疑惑,雖然過去五年,但在五年前的一幕幕,孇俁都記得清清楚楚,在得知娘生病后,還是衍兒勸說娘來臨淄城,這孇俁絕對不會記錯,后面的確是衍兒自己說要離開臨淄。 那時候,衍兒還說去翼城! 莫非,五年前,衍兒便瞞著他們? 想到這里,孇俁有些猶豫,等會回家要不要告訴娘,猶豫一番后,孇俁還是決定把這件事情告訴娘,讓娘知道。 …… 田府。 田琮看著一眾來訪的昔日長輩、世交伯父、叔父,滿是抱歉的對所有人拱手道歉,說家父生病,今日不宜探望。 看著一個又一個離去的世交長輩,田琮也是滿心勞累,然在府邸,但對于城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田琮又怎會不知。 與城內(nèi)其他士人不同,很多世交長輩親自前來,田琮都不敢怠慢,唯有親自迎接,并且說明緣由,特別是那些年邁的長輩,好說歹說,方才應(yīng)付妥當(dāng)。 許久后。 應(yīng)付好來客,田琮便帶急忙來到書房,看著父親,連忙上前。 “父親!都已經(jīng)走了!” 田琮來到書房內(nèi),對著父親拱手說道。 抬頭后,看著父親安靜跪在木桌前的模樣,田琮從小到大,第一次感覺父親有些累,第一次感覺到,父親有些老了。 “是不是所有人,都在怪罪我田鼎?” 田鼎抬起頭,看向田琮問道,眼神之中,滿是疲憊,再也不復(fù)當(dāng)初那個凌厲攝人的模樣,此刻的田鼎,更像一個普通中年男子,也更像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 如今的情況,婉如一塊巨石,仿佛壓在田鼎的心里。 “……” 田琮看著父親一時間不知道怎么回答,田琮想了想。 “父親,孩兒想帶著小妹,去請白衍回齊國!” 田琮想了想,對著父親拱手說道。 短短的一句話看似沒有回答父親,但是卻已經(jīng)告訴父親,如今城內(nèi)的情況,白衍一日不回齊國,齊國士人,都會日復(fù)一日的責(zé)怪父親,怪罪父親昔日之舉。 至于城內(nèi)其他諸國士人的漫罵,這些聽到扈從的稟報(bào),田琮都已經(jīng)數(shù)不清,唯有一些過分之人,把父親比作郭開之流,被田琮幾下名字,并且安排人查清楚來歷,這些事情不管后面有沒有人推波助瀾,都需要日后慢慢算賬。 眼下,田琮根本不敢讓父親知道那些謾罵之言。 書房內(nèi)。 隨著田琮的話,逐漸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