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玄幻小說 - 細說紅塵在線閱讀 - 第10節(jié)

第10節(jié)

    最后好說歹說,易勇安只是表示會盡量少叫,就算要叫了也會湊近壓低聲音,反正是死活不同意把輩分叫低了,這方面脾氣和他爹一樣犟,易書元也就只能這么著了。

    隨著兩人不斷前行,易書元也逐漸被周圍的風景所吸引。

    一路上春陽照殘雪,萬物拔生機,所見皆原始,目及盡自然,草木已經(jīng)率先破開寒冬的外衣,開始爭先恐后抽芽生綠,林木中的小鳥嘰嘰喳喳脆鳴不斷,沿途偶有牛鳴雞叫則更添韻味。

    易書元也不是單純趕路,而是邊走邊欣賞著所見的一切,這種景象不是一些個什么幾a景區(qū)的刻意營造能比的,更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在,或許易勇安和這里的其他人司空見慣,但易書元卻覺得分外新鮮有趣,仿佛走入萬物生機盎然的詩畫之中。

    從天才亮的清晨走到日上三竿,易書元走得腳底板發(fā)酸,終于接近元江縣城外,到了這個距離,周圍能遇上的人也變得多了起來。

    嚴格來說,按照易書元上一世的對比標準,易家居住的西河村距離縣城并不算太遠,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在北山上用目視就能較為清晰地看到縣城所在方位。

    只不過如今可不比上一世的道路便捷,這里鄉(xiāng)下的路遠算不上平順,林田改道,遇水尋橋,七彎八繞的繞出來十幾二十里路都不一定打得住。

    所幸易書元在這里雖然先瘋傻后是失蹤,但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身體卻出奇的強健,或許只能是村中百姓的平均水平,但絕對比上一世的易書元強太多了,絕不是他自己以為的那種文弱書生,走這么多路都覺得不算太勞累。

    實話說,越接近縣城,易書元也稍稍有些緊張,畢竟在這里,他確實沒見過什么世面,記憶中上一次他來縣城時不過是孩子,經(jīng)歷幾十年癡傻和失蹤,除了一些空洞的高大熱鬧等詞匯,早已經(jīng)對縣城沒多少印象了。

    身邊的易勇安也有些拘謹,易書元看到自己大侄子這樣子比自己更不堪,心態(tài)居然放松起來。

    “勇安,別這么扭捏,大大方方走路就是了?!?/br>
    “哎大伯,呃……”

    易書元搖搖頭沒什么,率先走向城門,易勇安趕緊跟上。

    城門口人來人往,倒是沒見到什么兵士查看。

    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內心略微興奮和忐忑但表面鎮(zhèn)定的易書元帶著易勇安,隨著其他人若無其事地從城門口走入城中。

    一入城內,易書元頓覺眼前一亮,一幅充滿風韻的古城畫面映入眼簾。

    不,不該是古城這種詞匯,這本就是元江縣城的風貌,典雅古樸與生活氣息融為一體,販夫走卒與城中百姓熱熱鬧鬧,這里本就如此,一切都十分自然,不自然的不過是易書元自己的內心而已。

    心中擺正位置之后,易書元深呼吸一口氣,隨后放松自我,沿著街道漫步踱入。

    元江縣地屬月州北部,北靠闊南山,南臨娥水,雖算不上什么名城大縣,但四季分明風景秀麗,除了最近一些年氣候有些反常外,一直以來也算宜居佳地,縣城照比同級縣算是頗有規(guī)模了。

    易書元帶著易勇安走在城中,步伐時快時慢,視線目不暇接,哪怕這一世有過在此的記憶,但終究以孩童時候居多,而且大多數(shù)都模糊化了,可以說所見一切都是新鮮事物。

    避讓挑夫和行人,耳中充斥著叫賣和行人的談笑,各店攬客的伙計吆喝聲也是時有入耳,城中不時有酒食之香,也常有脂粉氣味交錯而過。

    身邊亦步亦趨跟著個易勇安的易書元幾次被盛情邀請,邀請人既有沿途擺攤的攤販,也有一些店鋪的伙計,只可惜他既不是來消費的,也沒啥消費能力,攤販那邊還能裝模作樣駐足觀看一番,那些店鋪樓閣是不敢隨便進去的,免得徒生尷尬。

    到了這時候,易書元心中也早已沒什么殘存的幻想了。

    第13章 得意忘形

    易書元在城中走著,視線一直在關注著城中街頭可能對文字工作有需求的地方。

    書畫攤、文房店、代寫家書和對聯(lián)等等,甚至連一些個算命攤位也會偶爾駐足,更會裝作是顧客在攤位上看看他人的文字。

    總結下來就是,易書元覺得自己目前的字雖然肯定不算多了不起,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這會在一個字畫攤位前,店家正殷勤地招呼著易書元。

    “客官,您真有眼光,這可是號稱大庸三百年獨鐘一人的書法大家燕沁先生的真跡,我看它與您有緣,您要是喜歡呀,只要十兩銀子我就割愛賣與你了!”

    “十兩?”

    一邊的易勇安瞪大了眼睛叫出聲來,一張破字賣個天價?燒火都塞不夠爐子,這店家真敢要!

    易書元其實不知道燕沁是哪門子的名家,但店家報出來的稱號頭頭是道的,應該是個人物,至于這眼前的字帖嘛就不好說了,他拿起字帖仔細端詳。

    在入城走馬觀花的這段時間,易書元也敏銳的發(fā)現(xiàn)自身對文字方面的一些鑒賞有一種天然的直覺,想來也是兒時天賦遺贈,手里的字帖字里行間確實有幾分令人眼前一亮的神韻,但很多地方筆畫有些刻意。

    “店家說笑了,燕沁的真跡怎么可能只要十兩,這字吧尚能入眼,但豎折鉤撇之處臨摹得有些刻意了?!?/br>
    店家笑容頓時有些尷尬了,暗道碰上行家了呀。

    “呃呵呵呵,客官,這字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若您真的喜歡,二兩銀子就成!”

    易勇安在一邊有些著急,他生怕自己大伯手一揮就買了,瞅準個機會湊到易書元耳邊低聲道。

    “大伯,咱沒帶這么多錢……”

    易書元根本不理他,將字帖放下,然后轉身離去,易勇安則趕緊跟上,這些個文人玩的東西真是死貴。

    “哎,客官,一兩,八百文也成啊!五百文,真的不能少了——”

    可惜易書元根本連頭也沒回,只留下攤販搖頭嘆息。

    不知不覺間,二人已經(jīng)沿著入城的主街道一直往前,到達了元江縣中心位置,能看到縣衙和挨著不遠的元江縣學所在了。

    這片區(qū)域顯然更為繁華,尤其是現(xiàn)在午時已至,一些酒樓飯館內外香溢不斷,聞著這些香味,別說是易勇安有些受不了,易書元聞著都有些挪不動道,但他的注意力主要還是看向了學塾,可以說他是本能地就沿著兒時走過多次的路到了這。

    那學塾此刻也有學生出來,畢竟不是所有學童都帶了午餐,有的自己回家,有的則有家人或者家丁在門口等著。

    “那便是學塾,我小時候在這上過學,夫子姓嚴,性如其姓,異常嚴厲!”

    易書元有些感慨,易勇安則一句話都沒聽進去,一直在看著不遠處的酒樓。

    那就是在元江縣鼎鼎大名的兩樓之一的同心樓,而另一座醉賓樓則在城隍廟外,兩樓分別在縣城兩處最繁華的地方占據(jù)一角。

    “咕嚕嚕~~”

    聽到易勇安肚子的叫聲,易書元回頭,看到易勇安一臉尷尬。

    “大伯,咱走了半天了,該找地方吃個飯了……”

    易書元看了看斜對面酒樓的招牌,易勇安趕忙湊近說著。

    “咱買幾個同心樓的包子,保證滋味鮮美!”

    同心樓和大地方的奢華之所自然沒法比,但在元江縣也是百年老字號了,其中菜品價格合適口味尚佳,在元江縣極有名望,樓中的包子糕點等吃食尤受百姓喜愛。

    縣中如有嫁娶大事,不少人會到同心樓定制包子糕點等物,既是沖著口味也是討個彩頭。

    易書元正看著酒樓內,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中年儒生從縣學方向走入了同心樓,視線也就下意識跟隨上了。

    那酒樓內的人熱情的大聲招呼著來者。

    “喲,是連夫子,快請快請,給您安排樓上雅間吧?樓上雅間一位~~~”

    那儒生拱了拱手說著什么,隨著酒樓伙計一起上了樓。

    易書元看得有些出神,也不知嚴夫子如今在哪,這么多年了,還認不認得出我呢?

    隨即易書元就搖頭笑了笑,當初他在這不過是少年,如今物是人非,怎么可能還認識呢。

    “你去買幾個包子吧,我先到那邊看看?!?/br>
    “哎哎,大伯您可別亂跑啊,這城里巷子深,容易迷路的!”

    “沒大沒小的還教育我了?”

    易書元拿出長輩的氣勢玩笑一句,沒想到這還真管用,易勇安說著“可不敢了”,逃一般往同心樓竄去了。

    那邊縣衙外告示墻上貼著告示,易書元剛剛就看見了,這會也走過去瞧瞧,可能是時間不對,路過在那邊駐足的人不多,除了走來的易書元,也就只有兩人。

    等易書元到了告示墻那邊,剛剛看告示的兩人也走了,他便自己默讀著上面的文字。

    “本縣近期欲新編元江縣志,需招司文筆吏二人,字跡工整者……”

    易書元仔細看完告示,上面寫明了要求和待遇,落款也有時間,算日子貼了得十日了,但看起來人還沒招滿?

    就兩個人,這么難招?

    易書元不清楚的是,元江縣也算是文學氣息濃郁的地方,算不上太過窮苦之地,更因為也出過幾個大官,縣內讀書人很多都以考取功名為己任,要說出來賺點錢財?shù)囊灿?,但寧愿代寫家書甚至替大戶人家抄書什么的,也不大會響應這個告示。

    壞就壞在一個“吏”字,不光是元江縣,大庸朝野乃至讀書人之間風氣如此,看不起小吏。

    為吏者一非官員,二無朝廷薪俸,不過是縣衙自主支出,用易書元上一世的話說就是臨時工都不如,加上普遍的鄙視鏈,向來被認為不是“有志氣”的讀書人會當?shù)摹?/br>
    更不用說這地方縣志最后署名不是縣令就是縣丞和主簿,和文吏是半毛錢關系沒有,連個名頭都留不下。

    但易書元不知道啊,他爹和夫子都不講這些不和諧的,就算知道,現(xiàn)在的他也未必會在意,他覺得這份工作似乎比較有保障,工錢按字數(shù)算,和抄書也沒啥區(qū)別,就動了試一試的念頭,就是怕自己這身份問題是不是有麻煩。

    “古代的環(huán)境應該沒統(tǒng)計得非常詳細清楚吧?”

    僥幸心理在此刻放大,易書元渴望自立以擺脫現(xiàn)狀了,他望了望同心樓那邊,大侄子正站在樓外蒸籠邊上等著新一籠包子蒸熟,那眼睛則一直瞅著酒樓內其他人的飯菜。

    嗯,去試試吧!心中這么想著,易書元決定嘗試一下,告示旁邊沒人,他就去近處一個側門那邊的官差處問問。

    縣衙自然不只有正門,那是擂鼓升堂的地方,真正辦公人員出入最多的還是側門,這一點易書元還是清楚的。

    兩名差吏值守在側門,也早就留意到過來人了。

    易書元禮數(shù)做足,面帶微笑地向兩名官差拱手行禮。

    “兩位差爺,在下想應聘修編縣志的文吏,不知應該去尋何人?”

    易書元雖然穿著樸素,但神態(tài)自若氣度不凡,兩名差吏不敢怠慢,紛紛回禮后說道。

    “先生既應征文吏,我們自當帶你去見主簿大人,尚未請教先生大名?”

    “呃,在下……易書元!”

    易書元猶豫之后還是用了真名。

    “易先生這邊請!”

    差吏其實對面老百姓是稍有些蠻橫意味的,有的人甚至會故意做出一些兇相給人看。

    但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面對易書元,其神態(tài)真誠不似作偽,兩人的態(tài)度便也非常平和,或者說甚至生出一些好感,畢竟讀書人普遍看不起他們這種人,有些人表明恭敬眼神卻透露著鄙夷,若說在讀書人眼中的差吏鄙視鏈,舞刀弄棍的肯定還要排在文吏后面。

    一個人繼續(xù)值守,一人帶著易書元進入縣衙內部,穿院過門走了一陣,才來到一棟屋舍外。

    “主簿大人,有人應聘修撰縣志的文吏?!?/br>
    “帶他進來吧?!?/br>
    “是!”

    差人回答后看向易書元,向內伸了伸手。

    “請吧。”

    易書元在一拱手,調整一下心態(tài),和官差先后走入其中,一位看起來四十多歲的短須男子坐在公案前,他沒有穿官袍,只是一身常服。

    在聽到易書元的腳步之后,主簿抬起頭來,看到易書元的第一眼就面露詫異,此人形容俊朗,儀態(tài)頗有幾分氣度,竟來應聘文吏?

    不過易書元又不知道別人想法,這會只是表面鎮(zhèn)定,心里緊張得不行,他會不會開口就要查戶口?。吭谖骱哟遄约旱纳矸蓦m然比較復雜,但證明是本地人應該問題不大吧?還是要考驗我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