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污染物狂熱崇拜、揣崽后和龍談戀愛、綁定系統(tǒng)后我成了說唱巨星、什么反派,那我老婆、與反派一體雙魂的日子、大師兄他近視八百度、失憶后死對頭成了我男朋友?、我開出租不拉客,只拉女鬼和模特、萬人迷又被修羅場了[無限]、我當保安養(yǎng)你
易書元走到院門口,最先見到的是譚元裳和章良喜,隨后見到了才剛剛從車上下來的大庸天子,而院外之人也都先后看向了院中來者。 院內(nèi)出來的除了剛剛的那個家丁,還有兩個老人,其中一個正是皇帝牽掛了多年的高人。 這一刻,易書元表現(xiàn)出微微詫異的樣子,而皇帝則是真的有些恍惚,比起當年那會,易先生終究也已經(jīng)老了,所幸這身子看著還算硬朗…… “兄長,是誰啊?” 易保康小聲詢問一句,但易書元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看似回神之后整了整衣冠,向著院外鄭重行了一禮。 即便是易??狄膊煊X出院外的人應該不一般,只是有些不知所措地跟著兄長一起行禮。 而站在院外的皇帝并不似在皇宮中那般只受禮,而是鄭重還了一禮,一旁如譚元裳章良喜等人也不敢站著,一起向著院中拱手。 “易先生,你我終于又見面了!” 譚元裳更是玩笑一句。 “先生沒想到吧?” 一聽到皇帝這個自稱,易書元便也知道皇帝不想說破,再聽譚元裳的話,他臉上露出幾分感慨。 “確實是沒想到?。≈T位請進,家中欲準備家宴,正好一同嘗嘗這鄉(xiāng)下的殺豬菜!還望諸位不要嫌棄!” “哈哈哈哈哈……可不敢嫌棄??!” 皇帝玩笑一句,先一步走向易家院中,心中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總算是沒尋個空。 第465章 那還得了? 易家院內(nèi),該在廚房那邊忙碌的依然在忙碌,也只有少部分人聽到動靜陸續(xù)出來看的。 易阿寶的妻子陸氏挺著微微鼓起的肚子,左右手各拉著四歲的女兒和六歲的兒子,好奇地在客廳聽那邊望著。 陸氏是易阿寶當初月州書院同窗好友的meimei,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家閨秀。 這樣知書達理又精致的姑娘,易家人自然很寶貝,加上陸氏自己身子骨確實也比較弱,有什么大活也是盡量讓陸氏多休息。 即便久居鄉(xiāng)村,但陸氏眼界依然不是一般鄉(xiāng)下人可比的,只看了一會就意識到這次的來客絕對不簡單,尤其是看到章良喜的面貌就更是心生詫異。 這會客人進門,陸氏見禮過后便去往后院。 只是走著走著,回想剛剛所見,心中就難免多了幾分遐想,以至于難以克制。 “小芳幫我?guī)е⒆?,我去一趟書房!?/br> “是!” 陸氏讓丫鬟帶一下孩子,自己則走向書房,越走步子就越快,若非腹中懷有身孕,只怕是會跑動幾步。 書房那邊,易阿寶正在奮筆疾書。 臨近新年,全村的春聯(lián)福字之類的東西都要阿寶來寫,這都幾乎已經(jīng)成了西河村的慣例了,他還得變著法換花樣,雷同性不能太高,不得不說也是一個技術活。 “相公~” 陸氏的聲音從外面?zhèn)鱽恚S后推門走了進來。 易阿寶一見到妻子,臉上頓時露出笑容,這么多朋友中就數(shù)大舅子陸永文最夠意思了,真就促成了meimei和自己的婚事。 “玲兒,前面這么熱鬧,是伯爺爺?shù)呐笥训搅税桑俊?/br> 陸氏點點頭,走近書案邊道。 “相公,來拜訪伯太爺?shù)娜丝刹灰话惆?,便是隨從也皆氣度不凡之輩!” 易阿寶放下手中的筆,伸手握住妻子的手。 “那是自然,伯爺爺?shù)呐笥沿M能是普通人?對了,今年過年的時候,你帶著孩子和我一起求一下伯爺爺留點墨寶……” 陸氏露出笑容,知道自己兄長每次見到相公都會提及墨寶的事情,不得不說當初她愿意和易阿寶在一起也是因為他的字實在太漂亮了,誰知道原來是家學淵源。 “相公,此事不急,你聽我說,這次的來客真的……嗯,怎么說呢,其中有一年歲不小的老者,精神飽滿,凈面無須……你說像不像……” 易阿寶被妻子說的心頭一跳,其言外之意多少也有些令人遐想。 “你是說他可能是個公公?” 陸氏想了下道。 “我也不敢確定,但是……相公,你這會不該在這書房中,應該去客廳!” 今日的來客,只怕有可能是皇親國戚。 易阿寶思索了片刻,微微皺起眉頭。 “吃飯的時候自然就認識了,即便是權貴之人,也沒必要硬往上湊……” 陸氏沒好氣地笑了,便換了種說辭。 “誰讓你攀附權貴了,來客身份尊貴,不求虛榮富貴,但也不能失了禮數(shù),你是家中唯二的讀書人,豈可不去作陪?便是尋常親眷來了,難道你能不去?” 易阿寶眉頭舒展。 “所言甚是,為夫之過也,家中來貴客,出去問候是基本禮數(shù)!” 于是易阿寶放下書房的事,隨后去往前院,才到客廳門前就見到廳外還有站在那,分明是隨從卻也身材高大挺拔威武,再看院門,似乎外頭還有人沒進來。 廳外這人看到易阿寶向他拱手,也只是微微點頭回了一禮,就并無過多反應了,仿佛是塊木頭。 客廳內(nèi)氣氛熱烈,談天說事沒有任何主客之間的拘謹感,易阿寶走來就聽到在說當年嶺東之事。 “當初聽說易先生以醫(yī)術救治嶺東災民,更是只身進入瘟疫封閉之城,得到消息時,著實讓我既欣慰又心憂??!” 皇帝提及當年之事此刻依然感慨不已,家國危難之刻最見人心,當然他不希望這種時候太多。 “哈哈哈哈,對對對,我聽說的時候也嚇了一大跳呢!” 譚元裳的笑聲尤為響亮。 外頭的易阿寶聽到了,腳步都不由頓了一下,原來當年嶺東大災的時候,伯爺爺也在那么? 尤其是聽到伯爺爺往瘟疫城里面去的時候,阿寶下意識往廚房方向看一眼,還好爺爺沒聽到。 “阿寶,站那干什么,進來向幾位客人見禮!” 易書元的聲音傳來,易阿寶這才回神,趕忙進入廳中。 客廳內(nèi)并不是左右兩邊兩排椅子坐人的格局,而是擺了一個炭盆,很多人拉過椅子凳子,圍在盆前一邊取暖一邊聊天,很不正式,卻也很放松。 易阿寶進來的時候人人側目,他也是第一次看清了室內(nèi)客人的樣貌,果然如妻子所說,個個氣度不凡,他不敢盯著一直瞧,而是趕忙行禮。 “晚輩易阿寶,聽聞有貴客登門,特來拜見!” “不必多禮,是我等冒昧登門打攪了你們!對了易先生,令侄孫在何處高就啊,可曾考取功名?” 皇帝此刻哪有什么宮中威嚴,也就是一個身份尊貴的老人,當然,這老人雖然第一次登門,但有關易家的事情可清楚得很,簡直明知故問。 只不過易阿寶自己是不知道的,聽聞此言趕忙回答。 “倒也參與過科舉,只是去了一趟京城見識了花花世界,反倒覺得歸鄉(xiāng)安寧,不能中榜便回家了,如今在月州書院任教!” 皇帝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么,他見過的天下才子多了去了,對于易阿寶的經(jīng)歷也就是平常。 不過譚元裳卻立刻夸贊起來。 “易家公子能從鄉(xiāng)試脫穎而出,那便也是學問不俗啊!能得月州書院賞識也足以說明易公子也是有才之人?。 ?/br> 人人都道在京城考取功名才是人上人,在京城的皇親國戚更是見慣了來自天下的才子。 但其實,能在秋闈中脫穎而出,有資格前往京城的書生也是十分了得的,在一些地方甚至能算是鳳毛麟角。 而月州書院確實也算是十分有名的大書院了,在京城的人也會有所耳聞,從這點上說,易阿寶肯定是有才能的。 譚元裳的夸贊讓易阿寶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識看了易書元一眼。 “在伯爺爺面前,晚輩豈敢言才啊……” “行了行了,臭小子倒是編排起我來了,想走就走,想留就留?!?/br> 易書元笑罵一句,易阿寶這會可真不想走,借坡下驢,就搬來一把矮一點的凳子挨著自己伯爺爺坐下,聽著他們聊天說趣。 皇帝也反應了過來,多看了易阿寶那邊幾眼。 “其實我對你的事也略知一二,易氏家風優(yōu)良,若有心報國,可以多參加幾次科舉的!” “晚輩記下了!” 易阿寶只好這么回答一句,但他不知道的是,這位老人這句話的分量其實遠比他想象的重很多。 易書元看了過來,見此,皇帝笑了笑,也不再多言,總有種當著人家長輩面拐孩子的感覺,哪怕這孩子應該是差不多而立之年了。 廳內(nèi)繼續(xù)聊天說事,不再多言后輩科舉。 …… 在阿寶眼中,很多事,或許是怕自己爺爺擔心,所以伯爺爺回來并不多言。 但阿寶清楚,伯爺爺在外定然不是只當一個平平無奇的說書人,當年那封信就是最好的說明之一。 如今哪怕只聽只言片語也能管中窺豹,阿寶也能聯(lián)想出一些驚心動魄的過程。 也是在客廳聊天過程中,易阿寶也了解來來客的身份,那個夸贊過他的貴氣之人姓譚,據(jù)說是與京城譚氏沾親帶故。 那個身份明顯更高的老人自稱工無頁,是個久居家中難得出門的人,所以對此番出游也格外珍惜。 至于章良喜和譚家后輩則和易阿寶一樣極少說話。 總之,來客身份都不簡單,也更印證了易阿寶的猜想,伯爺爺一個普通的說書人,如何能認識這么多大人物呢,那個龍飛揚又是誰呢? 客廳中聊的也不只是易書元的一些事,更是偶爾涉及到一些天下事,乃至朝廷的政令,有些言語在易阿寶聽來甚至有些大逆不道,忍不住暗暗咋舌,至于插嘴說話就更不敢了。 實際上,除了譚元裳會插嘴說幾句外,更多的時候是那個老人和易書元在說。 廚房那邊忙得熱火朝天,香味已經(jīng)漸漸飄了過來…… “唉,縱觀承興三十年,文治如何且不說,武功方面,還是有頗多遺憾啊……” 皇帝感慨不已,易書元仿佛明白皇帝在說什么,只是笑嘆一句。 “時也命也!” 雄心壯志整頓山河,例舉種種政令和軍改,除了鞏固國門,皇帝未嘗沒有北伐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