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只是趙振沒有反應(yīng)過來,東宮的其他屬官腦子還是靈光得很,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個趙姓官員似乎有些耳熟,如果他們沒記錯的話,似乎是在趙振口中聽過幾次。 而趙振當(dāng)時可是好好地夸了對方一番,可現(xiàn)在 在場的人都沒有懷疑這件事的真假,這要是等趙振離開了,太子再拿出這件事來,他們恐怕是會懷疑這是不是太子為了報復(fù)趙振而弄出來的,若真是這樣,那太子這么做造成的影響比被人誤會還大。 可他們這邊事情剛出,他們也都在殿內(nèi),自然也看到太子生氣歸生氣,可卻沒有一個內(nèi)侍進(jìn)來過,自然不可能是太子暗中指使人過來。 這去掉一切的懷疑因素,說到最后的話,那豈不就是趙家出了個貪墨的官員。 如果只是單純地有了個貪官,在場的官員都不會太在意什么,畢竟誰家敢說不會出一個敗類,哪怕關(guān)系再親近,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放在之前,他們也只會同情趙振,趕上皇帝準(zhǔn)備追究貪墨人員的時候,偏偏趙家給撞上了,這不是倒霉是什么。 可偏偏趙振開始那么義正詞嚴(yán)了一番,站上了道德制高點,對著太子一頓炮轟,這要是一直站著也無妨,可就是這么湊巧,他剛站上去,就要被趙家人給拉下來了,這就很尷尬了。 趙振一直站著沒事,或者沒有站上去也沒事,可是這上去下來一趟,他怕是麻煩大了。 不,恐怕不只是趙振,整個趙家的麻煩都來了。 而剛剛給趙振說話的人臉都綠了,他們都搞不懂了,聽趙振那般說的時候,他們都以為趙家很扎實,絕對不會被人抓到把柄,或者說被抓把柄那也是很久之后的事了,可是這才過去多久 還有一刻鐘嗎,他們這邊還想幫著趙振說話,卻發(fā)現(xiàn)再幫忙說話,不但幫不上忙,反而還會將自家給拖下水了。 不,也可能是已經(jīng)有些拖下水了,剛才幫忙說話的人看向太子,心里直打鼓。 如果說剛才他們希望這東宮發(fā)生的事能盡快傳開,那現(xiàn)在他們就是恨不得事情被捂在東宮內(nèi),一點也不讓外人知曉。 只是這后一個想法顯然有些妄想了,哪怕太子不宣傳,可這么經(jīng)典的事情必然會被皇帝知曉,皇帝本來還愁著要怎么讓那些暗戳戳阻攔的人不敢動手,趙振這事一出,理由就有了。 意識到這點后,一些人本就發(fā)綠的臉越發(fā)地綠了起來,說實話,要不是清楚趙家不可能和太子聯(lián)合起來給他們演雙簧,他們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上當(dāng)受騙了。 在場其他人都各自唏噓之時,趙振的臉也綠了,他總算是意識到問題所在。 第157章 趙振的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不信,懷疑這件事的真假,可他下一刻又意識到,這要是再晚點聽說,他倒是可以這么說,可現(xiàn)在,除非他有什么明確的證據(jù),不然開口只會遭到嘲諷。 因為總不可能是太子事先預(yù)料到他會口出狂言,然后就讓人準(zhǔn)備好這一份文書,只能說是來得太巧了,巧到讓趙振不好回?fù)?,也沒有辦法回?fù)袅恕?/br> 趙大人怎么不繼續(xù)念了?太子冷淡開口,語氣中并沒有嘲諷的意思,卻讓趙振臉皮guntang,手中的文書似有千斤重,都快要拿不住了,更加念不出口。 只是現(xiàn)在不是他想不念就能不念的時候,趙振咬緊牙關(guān),好在后面的內(nèi)容并不多,匆匆念完,就將文書交還給太子,站在原地一聲不吭。 太子也沒有趁機說什么,畢竟趙振此時已經(jīng)是難以翻身了,他再說什么反而顯得他咄咄逼人的,雖然太子不在意自己有這個名聲,可是他此時多說什么反而可能幫助趙振脫身,那就是他不愿意的了。 趙振見太子沒有再對他說什么,心底松了口氣,可想到出宮的情況,又是一陣頭疼無比。 讓屬官們都離開,太子對上裴清還有些茫然的眼神,將剛才的事情一一說了出來,同時也有些慶幸裴清及時趕到,不然的話,他多少也有點麻煩了。 這事可不是我?guī)兔?,而是殿下有這個想法,才得出這么個結(jié)果,正好幫了殿下一把。裴清搖頭,他可不覺得這是自己的功勞,說到底,要不是太子一心惦記著要追查到底,追查的官員也不能查到趙家去。 如果沒有調(diào)查到這些消息,就算他來了,其實也不能幫到太子什么,趙振這是打定主意不要臉了,而太子也沒料到對方會來這么一手,先吃了個虧。 裴清想了下,也暫時沒有想出什么好解決辦法來。 太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實在東宮屬官表態(tài)之后,太子其實也是有些動搖,雖然不至于后悔做這件事,可也覺得是不是不要挑這么個時間,推遲一點或許也可以,可現(xiàn)在,太子覺得自己做得對。 不只是因為自己的堅持湊巧幫到了自己,還因為從查到的趙家人看來,太子覺得這里面甚至還有更多的事,如果繼續(xù)深挖下去,說不定會挖出不少的貪官污吏。 太子原本以為這些人出身世家,就算只是旁系,應(yīng)該也是錢財不缺的,可卻忘了一點,坐吃山空是不行的,而世家若是能賺錢的還行,可不能賺錢的,自然是會打其他的主意,而這些人偏偏還有點朝堂上的人脈,貪墨行賄的事做起來更加得心應(yīng)手。 自然,對百姓的影響也就越發(f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