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巋然、[綜英美] 社恐和聯(lián)盟的不兼容性、年代苦情女主看到彈幕后、重生后,大佬她又美又颯、重生嫡女:攝政王的王妃又在虐渣、七零軍婚:病弱嬌嬌成大佬心尖寵、[綜漫] 我成了所有人的白月光
林維揚問道:“公主覺得如何?” 冷瀾之又換秋雯雯那根筆試了試,蹙眉道:“我們做出來的筆觸感偏軟,寫出來的字顏色倒是比較深一些,偏向墨色?!?/br> 林維揚道:“小人也是這么覺得,從節(jié)約成本和降低物價的角度來考慮的話,公主手里的那根可能更適合推廣?!?/br> “哦?此話怎講?” 林維揚道:“周師傅通過幾次嘗試和對比,發(fā)現(xiàn)筆芯里炭的使用量越多,筆芯就越軟,對于使用者的手腕把控有很高的要求,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浪費,這反倒是和我們想向貧窮人家的孩子推廣的初衷相悖。 相反,黏土的和含量越高,筆芯越硬,雖然書寫出來的顏色會淺一些,卻能杜絕浪費材料?!?/br> 冷瀾之想起了秋雯雯所說的什么2b,hb,2h之類的奇怪詞匯,她覺得,這不同的詞匯,代表的或許是筆芯的種類? “我們就制作兩種筆芯,炭含量多一些的在士大夫里面推廣,炭含量少的則是在各大書院里面推廣。” “不過在此之前,本宮要先進(jìn)宮一趟?!?/br> 若是筆的變革真的能夠成功,便是一項大功績。 她得先請示了父皇再說,免得有人從中作梗。 冷瀾之進(jìn)宮的時候,建良帝剛從昭仁宮出來。 昭仁宮是德妃的宮殿,德妃是越王的母妃。 德妃素有仁德的美名,從來不參與朝廷的事情,便是對越王,也鮮少提鞋。 是以,雖然越王犯了錯,父皇卻也沒有遷怒到她的身上。 不僅沒有遷怒,從昭仁宮出來以后,建良帝還命李總管偷偷給越王府送去了一些番邦進(jìn)貢的貢品。 流紗知道了以后差點兒沒氣死:“什么不爭不搶,都是騙人的!” 冷瀾之倒是不覺得奇怪。 前世,越王能不聲不響地坐上皇位,他本人的能力固然是毋庸置疑,但宮里的德妃也定然是功不可沒。 這母子二人,都嚴(yán)重被低估了。 第280章 功勞 建良帝從德妃宮里出來后就聽說了冷瀾之來找他的事情,臉上的笑容瞬間收斂了起來。 這些年,德妃就是他的解語花。 她溫柔善良,不爭不搶,且飽讀詩書,總是能夠在一些問題上給他提出眼前一亮的提議。 她為他分擔(dān)了不少煩惱和憂愁,卻從來不貪功,從未主動提過想要什么獎賞。 即便是對她唯一的兒子越王,她也沒有爭取過什么。 為此,她雖然身為四妃之一,卻沒少被其她的妃嬪排擠。 還是他偶爾撞見她被欺負(fù),看不過眼了,才想起來給她一些封賞,給越王一些好處。 這次越王干了混賬事,他的確是非常生氣。 可他再生氣,也不會遷怒德妃,因為她是無辜的。 她一定是被蒙在鼓里的,否則以她的品性,一定會阻止越王干這些混賬事。 他一去昭仁宮,德妃果然便主動討?zhàn)?,說她根本不知道越王做的事情,并且表示她絕對不會替越王求情。 不但不替越王求情,還覺得對越王的處罰太輕了,希望可以加重處罰,讓越王好好長長記性,免得日后再犯相同的錯誤。 建良帝心里覺得很舒服。 后宮里的女人,有一個算一個,沒有哪個是像德妃一樣,全心全意地將他放在心上的。 甚至就連惟一的兒子,都要靠邊站。 聽說伽羅找他,他頓時就想到了太子兄妹這段時間做的離譜事情,頓時心煩不已,卻還是擠出了一絲笑:“伽羅,看過你母后了嗎?” 冷瀾之敏銳地感覺到父皇的情緒不高,心中做出了種種猜測,面上卻是不顯,她笑道:“父皇,兒臣無意間得到了一樣小玩意兒,覺得很有意思,便帶進(jìn)宮想讓父皇和母后掌掌眼。” 一聽她不是為了太子和越王來的,建良帝的良心突然就痛了一下。 他怎么能以小人之心猜測自家女兒? 這個女兒從小到大,除了在婚事上固執(zhí)己見之外,別的事情就沒讓自己cao心過,更沒有和別的公主皇子一樣三天兩頭地闖禍。 他瞬間調(diào)整好了心態(tài),笑著問道:“哦?什么玩意兒?” 冷瀾之讓流紗拿出了一個小木盒。 盒子打開,露出了里面的鉛筆。 這鉛筆是周師傅研究出來的那根,至于秋雯雯的那根,冷瀾之讓林維揚帶去給周師傅做參考了。 建良帝看著眼前這造型奇特的木制品,一臉不解:“這是……” 冷瀾之解釋道:“此物名為鉛筆,可以用來寫字,攜帶頗為方便,而且制作成本很低,兒臣覺得,若是將此物推廣下去,能夠大大大地減輕寒門學(xué)子的學(xué)習(xí)壓力,有助于我盛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人才?!?/br> 建良帝上位之后,對各大世家心存忌憚,一直想要培養(yǎng)屬于自己的新興勢力。 這些年來,也算是頗見成效。 可他覺得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 世家之間的關(guān)系盤根錯節(jié),寒門的學(xué)子即便是通過科考的方式進(jìn)入了朝堂,也往往無法得到重用。 而且,平民學(xué)子的數(shù)量,也無法與傳承了不知道多少代的世家抗衡。 建良帝一直在尋求解決之法,奈何,想要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降低學(xué)習(xí)成本。 可恰恰就是這個根本,不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