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綜養(yǎng)崽、乖軟寶貝穿成炮灰了、貴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變美后、禁愛(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離(追妻火葬場)、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斷復(fù)活
或許是吹牛,但至少劉邦敢想敢做。 現(xiàn)在見到洛亦,他向著蕭何感慨道:“我劉季出身寒微,若是能為盈兒求娶一個洛氏女,搭上這千年貴族,就算是大丈夫了,若是能再得到些許書籍,劉氏說不得也能顯貴,或許那天子氣還真的落在我的頭上也說不定?!?/br> 說著直接自己都哈哈大笑起來,覺得很是有趣。 娶洛氏女至今為止沒有固定的條件,劉邦所說的求娶自然不是兩情相悅,而是政治聯(lián)姻,能讓洛氏答應(yīng)政治聯(lián)姻,說明劉邦真的混出一個人樣子了,而且說明劉盈也不差,能入洛氏的眼。 蕭何聞言笑道:“沛公,您是天下難數(shù)的真英雄豪杰,等到滅秦建功,便可向洛氏求娶,洛氏雖尊貴,卻并不倨傲,只要公子仁厚端莊,洛氏定然會同意。 而且夫人家雖然遠比先前破落,但畢竟是姜姓呂氏,有這一層關(guān)系在,只要公子不太差,定然是沒有問題的?!?/br> 劉邦眼中一亮,他竟然忘了自己的夫人呂雉是出身姜姓呂氏的,實在是因為呂氏作為齊國公族,在齊國亡國之后,大量的呂氏公族都被遷徙到了關(guān)中,只剩下了大貓小貓兩三只。 作為邦周的大股東之一,呂氏在周亡之后遭遇了重大的打擊,很多人改氏避難,像是呂雉家這種不改氏的已經(jīng)算是頭比較鐵的,所以才要遷徙避難,一路上不斷的被打擊,到了如今,甚至就連一縣豪強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比較富足的地主了。 劉邦心中欣喜,親戚關(guān)系不怕遠,只要多走動就行,就怕沒關(guān)系,那就不好聯(lián)絡(luò)了,畢竟不是自己人。 兩人談笑之間策馬上前,洛亦打量著兩人,他雖然不如洛采那么善于識人,但一些基本的還是能看出來的。 為首之人年紀稍大,裝束略有些不規(guī)整,沒有常年勞作的痕跡,說明不是真正的農(nóng)人,眉目之間有肆意之感,一看就是個不拘泥于禮數(shù)的人,應(yīng)當是在基層摸爬滾打了很多,要么是個游俠,要么是個常與人交道的八面玲瓏的小吏。 至于他身邊的人,從裝束和手上若隱若現(xiàn)的老繭來看,應(yīng)當是個刀筆吏,這樣的人在秦朝實在是太多了,但能在這么一支上萬人的軍隊之中擔任二把手,至少能力應(yīng)該還是很不錯的。 劉邦見到洛亦當即就下馬抱拳道:“劉季見過公子,先前在家中就經(jīng)常聽良人提起洛氏的種種光輝事跡,滿是贊譽,說生平最榮耀之事就是家中有洛氏血脈,但是百聞不如一見,今天見到了您,才知道真是貴不可言。” 劉邦待人接物是覺得沒有問題的,他是典型的游俠性格,性格直爽,不喜歡一個人那自然是要百般羞辱,但對于重視的人,絕對能讓人如沐春風,這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花花轎子人人抬,洛亦同樣下馬抱拳道:“沛公您實在是過譽了,不過是依靠著先祖的一些功績,天下之人給幾分面子罷了,不知道您的妻子可是洛氏哪支公族的后裔?” 劉邦笑道:“良人乃是姜姓呂氏,三世祖娶了洛氏貴女,誕下了她這一支。” 洛亦聽到劉邦所言,話中之中就帶上了一絲親近,畢竟劉邦愿意把這個關(guān)系拉出來,就證明他是帶著善意的,于是笑著問道:“原來如此,那倒是一家人了,沛公這是要率領(lǐng)眾英豪往何處去?”劉邦便道:“聽聞在江東洛氏和項氏一同起兵反秦,要聚集天下英豪,我正要帶著眾兄弟前往投靠,沒想到在路上竟然遇到了您,直接省去了時間?!?/br> 洛亦帶著些許自豪的說道:“在江東之地反秦的是亦的大兄陵,洛氏當今的家主。大兄有無與倫比的智慧,他的眼光能夠看透世間一切的迷霧,他的謀略沒有不成功的。 家族千年的歷史上,能勝過大兄的,不過先祖文公、宣公等寥寥數(shù)人而已。 只要大兄出手,暴秦唯一的結(jié)局就是滅亡。” 蕭何和劉邦對視一眼,洛氏嫡系傳承千年,不知道有多少才智之士,但是現(xiàn)在卻對這位大兄如此推崇。 洛文公和洛宣公那都是什么神人啊,名為臣子,實為君王,數(shù)遍諸夏數(shù)千年,他們都能算得上是圣王了,現(xiàn)在公子亦用這兩位來比這位大兄陵,真是至高的贊譽。 劉邦笑著贊嘆道:“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洛氏卻出現(xiàn)了您大兄這樣的賢能之士,這難道是偶然嗎?想必是素王派遣他來到人間要誅滅暴秦,還天下人一個朗朗乾坤了。 有了洛氏的帶領(lǐng),想必我們定然能取得最后的勝利了,公子,還請允許我等隨您一起前往與山東英豪會盟,我等出身寒微,不知道有沒有資格參與?” 這就顯示出劉邦的不同了,他是個不愿意屈居人下的人,即便是洛氏,雖然他希望能夠從洛氏這里得到一些好處,甚至得到洛氏的幫助和看重,但是他是不愿意失去自己對勢力的控制的,即便是洛氏也不行。 洛亦并沒有絲毫的不滿,反而更是驚異的望著劉邦,心中對他的評價改變了一點,這是一位有人主資質(zhì)的豪杰,只是不知道資質(zhì)怎么樣,這還需要后續(xù)的不斷觀察。 人主資質(zhì)是一種很罕見的東西,這玩意和個人能力的關(guān)系不太大,許多各方面能力爆表的人,都只能做臣子,不能做君主,這是一種思維的不同,劉邦恰恰是擁有這種思維的人。 本來項羽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他擁有著巨大的性格缺陷,而且都是對于做人主比較致命的。 唯一能解決的辦法就是給他嫁女兒,或許能夠通過親人來影響他。 不過洛氏還沒有徹底放棄他,畢竟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但出于謹慎,還是開始物色新的人選。 現(xiàn)在劉邦在洛亦的面前展現(xiàn)出了這方面的特質(zhì),而且他的妻子還出身姜姓呂氏,劉邦僅僅幾句話就讓自己出現(xiàn)在了洛氏的考察序列之中。 “沛公,您是出身山東的英豪,還有這么多義軍愿意追隨您,若是您沒有資格參加會盟,還有誰值得參加呢? 您說自己身份寒微,但是陳勝出身農(nóng)夫,卻不妨礙他是首倡起義的英豪,他稱陳王,大兄陵曾言,陳勝并不因為稱王而尊貴,恰恰相反,陳王的稱呼因為陳勝的存在而顯貴。 這世上最尊貴的從來不是血脈,而是德行和能力。 正如先祖素王,素王的本意是,沒有居于王位卻有王的品德和功績,先祖的功績和品德難道還有人可以超越嗎? 千年以來,難道還有人可以使用素王這個稱呼嗎? 這諸夏煌煌的大地之上,難道還有任何一個人有面目使用素王這個稱呼來贊揚自己嗎?” 劉邦斬釘截鐵道:“當然是沒有的,素王是真正的功蓋三皇,德邁五帝,若是沒有素王,恐怕現(xiàn)在就沒有諸夏,我們這些人難道還會出現(xiàn)在世上嗎?” 就連追隨劉邦的眾人都是一副理所應(yīng)當?shù)谋砬?,姬昭穿越來的這個世界,是最高難度,這可不僅僅是時間節(jié)點的問題。 作為前期最大的主線,諸夏和蠻夷之間的爭鋒是非常兇猛的,甚至是遠遠超過真實歷史上的,尤其是還有殷商遺族作亂。 姬昭東征到底攻滅了多少部族,根本就沒有人能夠計算的清楚,反正在諸國的大城之下都能夠見到昔年各種萬人坑的痕跡。 這是洛氏最榮耀的歷史,在諸夏之中不斷宣揚,雖然始皇帝試圖抹掉這些,但是短短時間之內(nèi)是不可能成功的。 洛亦朗聲笑道:“沛公,您或許不像其他的義軍一樣,是所謂六國貴族甚至六國王族的后裔,但是真正的大丈夫從來都是依靠自己的雙手,王侯將相,不是天生的貴種。 您是沛公,若是有朝一日,您憑借自己的努力,讓沛這個字眼變得像是昭這個字眼一樣尊貴,這難道不是最快意的事情嗎?” 劉邦聞言一愣,他實在是沒想到洛亦會對他說這些,這些心靈雞湯對劉邦這種人是非常有用的,這是洛亦和他的meimei洛采所學(xué)來的。 反正善意和鼓勵不要錢,那就多說一點,天下風云亂起的時候,誰知道哪一位英豪能乘風而起,現(xiàn)在多釋放善意,日后的退路和底牌就會多很多。 “公子,我實在不知該說什么,若是有朝一日能富貴,定然不會忘記您今日的善言?!?/br> 洛亦走到劉邦身邊大聲笑道:“您定然會富貴的!” 眾人哈哈大笑,便一同結(jié)伴而行。 ———— 高祖于長樂飲宴,酒過三巡,與英侯曰:“舊年初見,朕身份寒微,卿以禮相待,朕不敢或忘?!?/br> 英侯曰:“陛下天縱英姿,異于常人,臣觀陛下之云頂有紫氣盤踞,先祖素王言:紫氣東來,圣人出世,此乃天生尊貴之相,故臣不敢怠慢。” 高祖颯然,乃賜邑千戶,英侯榮恩之重,一時無量?!妒酚洝じ咦姹炯o》 第218章 大秦諸侯王和山東諸侯王 扶蘇在章邯和蒙恬的擁護之下即位,首要的問題是需要用什么樣的面目來面對關(guān)中之地的數(shù)百萬秦人,在這方面自然要詢問孟云的意見。 孟云已經(jīng)聽聞了洛氏嫡系出現(xiàn)在世間的消息,當這個消息出現(xiàn)的時候,他就知道大秦王朝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身為孟氏最正宗的傳人,他應(yīng)該要去追隨洛氏的。 不僅僅是出于個人的感情,還是因為孟子學(xué)派的書籍遺失太多,這世上哪里有那么多過目不忘之人,單單憑借回憶,是根本就想不起那么多書的,尤其是各種原版的注釋。 孟云相信既然洛氏嫡系能夠逃出生天,守藏室定然不會直接湮滅在戰(zhàn)火之中,畢竟那是整個洛氏最珍貴的寶物。 靜室之中,扶蘇和孟云相對而坐,孟云帶著一絲悲憫的望著扶蘇,心里有些后悔,如果當初直接死在長城兵團,扶蘇或許還能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好名聲。 至少有無數(shù)人會惋惜他這么一位仁厚慈愛的長子沒能繼承皇位,但是到了現(xiàn)在,他會成為一個亡國之君。 扶蘇滿臉愁緒道:“孟云子,胡亥身死,我該稱幾世皇帝呢?” 孟云現(xiàn)在就是很糾結(jié),他不知道自己的立場在哪里,扶蘇對他有恩有義,若是洛氏不在人間,那自然是襄助扶蘇,改變大秦,但是洛氏出現(xiàn)了,還站在了秦王朝的對立面,他知道自己定然是要站在洛氏一邊,但是內(nèi)心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面對扶蘇的發(fā)問,孟云沉默,過了一會兒,才緩緩說道:“陛下,三世自然是不行的,您不是胡亥的繼任者,可以直接宣布廢除他的皇帝位,然后稱二世皇帝,但是……” 扶蘇見到孟云猶豫,連忙問道:“二世皇帝有什么不妥嗎?” 孟云直截了當?shù)恼f道:“陛下,您即位之后想要做什么,這關(guān)乎到您需要誰來支持您。 始皇帝的名聲不好,不要說天下的黔首,就連國中的大臣貴族都不喜歡他,他唯一的支持者就是那些根植在基層的法家胥吏,您需要他們嗎?” 扶蘇面上顯露出nongnong的厭惡,他認為暴秦的名聲這些法家的胥吏至少要擔六層的責任。 從商鞅以來,秦國的法就很是苛刻,這是不爭的事實,始皇帝不體恤民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基層胥吏把秦法當做橫征暴斂的工具,造成了遠比法度本身更嚴重的災(zāi)難,實際上這和法家沒什么關(guān)系,所有的基層都這樣,但是誰讓現(xiàn)在基層都是學(xué)習律法的胥吏呢。 扶蘇出于局限性自然就認為是法家這群滅絕人性的人給天下人帶來了災(zāi)難。 “當然不需要,那些胥吏已經(jīng)荼毒天下太久了,我要施行仁政,自然不能再用這些人。” 孟云點點頭,輕聲道:“既然如此,我建議您直接舍棄掉始皇帝制定的規(guī)矩,您可以直接稱大秦皇帝,各種詔書之中都用這個稱呼?!?/br> 扶蘇沉默了一會兒輕聲問道:“孟云子,聽聞洛氏嫡系現(xiàn)身,您是否要離開扶蘇了?!?/br> 孟云聞言一愣,然后沒有說話,只是重重地躬身下去,扶蘇見狀臉上帶上了一絲苦笑,嘆道:“朕本來想讓您擔任大秦的丞相之位,以您的學(xué)識和才智,或許這是最適合的。” 扶蘇同樣對著孟云躬身一禮,然后轉(zhuǎn)身離開,孟云起身望見扶蘇身形有些蕭瑟,忍不住開口道:“公子。 若是您在山東之地大開分封,為功臣貴戚在關(guān)鍵城邑封王侯,或許能為您爭取時間,但請記住,關(guān)中之地一縣不封,這是能爭奪天下的王霸之基?!?/br> 扶蘇一怔,公子,似乎是很久遠的稱呼了,陛下總是帶著冷冰冰的意味,然后他轉(zhuǎn)身向著孟云躬身一禮,離開了這里。 這世間沒有不散的筵席,相知相識的兩人終究因為身份的不同而分離。 蒙恬在門外見到扶蘇一人出來,眼神頓時有些晦暗,向著房中望了一眼,心中暗道:孟云啊,你這樣有大才的人,若是能襄助陛下該有多好,這一路東歸,盜匪叢生,你就不擔心出什么意外嗎? 見到扶蘇有些失魂落魄的樣子,蒙恬上前問道:“陛下,孟云子怎么說?” 扶蘇嘆道:“孟云子說讓朕直接稱大秦皇帝,不要按照父皇制定的規(guī)矩?!?/br> 蒙恬聞言點點頭道:“這倒是,您既然要走和始皇帝陛下不同的路,那就要在方方面面都要做出區(qū)分才是。” 扶蘇邊走邊道:“孟云子主要和朕說了兩件事,第一件是朕的名分問題,另外一件則是讓朕在山東大封諸王,朕先前就想為章卿封王,現(xiàn)在孟云子的意思是多封,朕記得您的先祖原先是齊國人,若是現(xiàn)在封您為臨淄王,這齊地的叛亂您能平定嗎?” 蒙恬聞言一震,在老家封王,這是何等的榮耀顯貴,他明白以扶蘇的性格來說,這不是試探,而是真的準備這么做,于是當即說道:“陛下,無論是否封王,臣都會盡力削平山東叛亂,護佑我大秦的江山社稷和宗廟,為您盡忠?!?/br> 扶蘇微微感嘆道:“朕實在是不知道這大秦還有多少值得信任又有能力的忠臣,在這樣的亂世之中,那些心中懷著jian計的人,縱然有文宣之能,朕也不敢用。 孟云子這樣足以擔任丞相的大才就要離開朕了。 章卿和蒙卿你們都是朕最信任的臣子,現(xiàn)在大秦的局勢敗壞到了這個地步,你我君臣定然要同心協(xié)力,若是您真的能削平齊地的叛亂,您的臨淄王就會變成齊王,朕若是周武王,您就是太公望,這是扶蘇的誓言?!?/br> 扶蘇目光熠熠的望著蒙恬,扶蘇面容很是柔美,繼承了他那出身楚地的母親的長相,用溫潤如玉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蒙恬能從中感受到扶蘇對自己的期望,回想起在始皇帝手下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兩相對比之下,不禁眼眶一濕,哽咽道:“陛下,您真是舉世難尋的仁慈君王,如果臣不為您效死,難道還有面目活存活在這世間嗎?” 仁慈的君主在權(quán)力上或許永遠都比不上那些擅長玩弄權(quán)術(shù)的君主,但永遠都會有一批真正愿意為他效忠的人,這種忠心甚至能夠延續(xù)到他的子嗣身上。 而那些擅長玩弄權(quán)術(shù)的君王,朝堂之上只會是君臣上下一日百戰(zhàn),活著的時候固然是大權(quán)在握,但是等到他一死,立刻就會是激烈的政治斗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那些昔年信重的大臣殺光。 夜朗星稀,孟云走出了崤山,然后遇到了一群裝備很是精良的盜匪,見到這一幕他面上帶著慘然,卻又有一絲放松,扶蘇啊扶蘇,這下我就不欠你什么了。 他沒問這是誰派來的,他知道不是扶蘇,或許是蒙恬,或許是其他人,這不重要,但秦朝高層都知道他的才智,自然不愿意放他離開。 “陛下,孟云子在崤山之東被盜匪所害。” 扶蘇聞言一愣,然后不敢置信的說道:“朕給孟云子派了整整三百王廷護衛(wèi),還都是帶甲的勇士,除非碰到大規(guī)模軍隊,否則憑借一些盜匪怎么可能傷害他?” 近侍低著頭道:“陛下,應(yīng)當是山東的逆賊,見到大秦的士卒,以為是權(quán)貴,于是對孟云子下手,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弩箭,這不是普通的盜匪所能擁有的?!?/br> 這個解釋很合理,現(xiàn)在山東的很多義軍都打開了郡治的府庫,雖然大部分的武器都在關(guān)中,但是義軍還是從中取出了不少的兵器甲胄,甚至還有少量的弓弩。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