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綜養(yǎng)崽、乖軟寶貝穿成炮灰了、貴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變美后、禁愛(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離(追妻火葬場)、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斷復活
這難道不是上天賜予大漢興盛文華的利器嗎? 這難道不是上天對朕這些年功績的認可嗎?” 劉恒感慨著,以他的才智當然明白這薄薄的一張紙代表了什么。 只要這種紙的價格不要太過昂貴而且產量能夠跟得上,如今桌案上的這些竹簡,恐怕不用多久就再也見不到了,所有人都會使用更加方便,更加輕盈的紙來書寫。 劉恒望向洛班笑道:“真不愧是洛氏啊,這一定是朕此次大典所能夠收到的最好的貢品了,僅僅送上這些,朕以為是不足以表明它的珍貴的。 阿景,若是你能夠在這紙上寫下一篇才華橫溢的文賦,再在大典之上呈遞上,白紙與文賦交相輝映,那定然是一副震撼眾人的景象,朕很是期待啊?!?/br> 不得不說,劉恒是懂怎么最大化收益的。 洛班當然沒意見,洛氏的目的是過來刷聲望,劉恒的辦法能更好的刷聲望,那就按照劉恒的辦法來。 洛景將洛班送出宮外,約定之后相見,洛景就返回了長樂宮,然后就見到劉恒還在翻來覆去的望著那一張寫著劉字的白紙看,上前坐下笑道:“陛下若是喜歡,臣請大兄為宮中送一些來,這本就是貢品,缺了誰的也不會缺了您?!?/br> 劉恒搖搖頭道:“朕自然是喜歡,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朕不能無故得到這些東西,尤其是阿景你所在的洛氏。 朕是在想,等到紙在大典之上亮相,甚至于之后風行之時,朕應該首先用它來做些什么呢?” 原來是因為紙的作用太大,劉恒思維又轉的太快,短時間之內就想到了很多的用處,從而陷入了迷茫之中。 洛景見狀笑道:“臣不知道,但臣定然是要先將這些年寫下的文賦全部抄錄幾份,然后散落在各個郡國之中,使天下人都能夠讀到大漢的盛況?!?/br> 劉恒笑道:“朕讓宮中識字的宮人助你,這是彰顯朝廷恩典的好事。” 隨著大典之日的漸漸臨近,長安城中的氣氛也漸漸緊張起來,維持治安的各個衙門更加嚴格起來,宵禁政策也執(zhí)行的更加嚴格。 接受劉恒召見的自然不僅僅是洛班一個人,其他比較重要的諸侯王同樣向劉恒匯報封地的事務,尤其是靠近匈奴的燕王和代王等等北境諸王和郡守,更是要詳細的匯報軍事信息。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藩王就是嶺南王,趙佗的年紀同樣很大,自然不可能親自來,和洛陵一樣派出了自己的王太子趙楠。 劉恒在長樂宮接見趙楠,聽取關于嶺南的消息。 ———— 時大年,諸侯入京,公子班陛見長樂,以洛紙獻于上,上疑,東阿曰:“持畫之物,上且試之?!?/br> 上持筆試之,纖毫必見,且驚且喜,謂左右曰:“史載漢家以此盛也!”——《漢書·孝文本紀》 第361章 閥閱之家的隱約出現 皇帝在宮中接見嶺南王太子,洛景則開始應付那些前來拜訪的親朋故舊,東阿侯府的親戚很多,尤其是娶了那么多女子之后。 在劉恒時代,東阿侯府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清貴。 這和洛新時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畢竟洛景雖然受寵,但所擔任的官職并不涉及軍國重事,直接找他辦事是做不到的。 不過從諸家權貴爭先恐后嫁女就能夠看出來,洛景真正的作用不在于治國理政,不在于戎馬領軍,而在于兩點。 第一,皇帝信任他,這種信任到了什么地步? 凡是洛景舉薦賢才,沒有不成功的,凡是洛景勸諫的,沒有不聽從的,凡是洛景想要庇護,沒有遭受懲罰的。 這是諸多權貴愿意給他嫁女原因之一。 洛景受歡迎的因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自然是洛氏子身份。 這種情況就有點像是真實歷史上,做官做到很高了,理想竟然是娶妻當娶五姓女。 這種風氣的流行不算是很久,邦周還在的時候,洛氏雖然特殊,但畢竟還有一大批傳承久遠的貴族。 洛氏女主要是以品德優(yōu)良而聞名。 等到周王朝和秦王朝這些舊貴族全部滅亡之后,深深埋藏在諸夏血脈深處的好古之風就再也隱藏不住了。 作為當世唯一的高門,傳承久遠的大貴族。 后世太原王氏一個酒糟鼻都能成為尊貴的象征,甚至能夠憑此娶到宰相的女兒。 洛氏眉心那神異無比的圣痕自然更是碾壓一切了,于是時代的風尚就是嫁娶洛氏。 除了皇帝的信任之外,洛景本身就是一張龐大的關系網的核心連接,這讓他的一言一行都舉足輕重,諸多人家自然要來走動走動維系關系。 許多往日不到長安城的權貴人家都紛紛前來拜訪洛景,有的想要重新入朝。 還有的不僅僅是要入朝,“君侯,族中子弟不愿意直接入仕,他們說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若是事事依靠家族的隱蔽,這難道不是恥辱嗎? 若是能進入太學之中,向諸位博士求學,以賢良招納,這才是能夠光耀祖宗的啊?!?/br> 聽到這些話,洛景的瞳孔立刻就是一縮,心中警鈴大作。 他知道為什么這些人會盯上了太學,盯上了權勢遠遠不如他們的經學博士。 因為隨著劉恒有意無意的調動,不少作用不大的功侯,迫不得已從大漢的禁軍體系之中漸漸淡出,甚至就連地方上的世襲鎮(zhèn)守險關要隘的位置也丟了。 雖然封國還在,但是就這樣失去權勢回到國中做一個富家翁又不甘心。 窮極思變,少數的徹侯家族見到皇帝重用了那些儒生,就希望能夠從軍功勛貴轉變?yōu)榻泴W家族。 東阿侯府之中,洛景和洛班坐在靜室之中,商議著這些軍功勛貴,兩人的臉上都帶著怪異的神色,有些面面相覷的意味。 洛景沉吟道:“難道這些人是看出了未來的天下,重用這些擅長經學的人是大勢所趨嗎? 陛下這些年雖然重用儒生以及諸家,但是功侯們的地位并不低啊。 大量的官員依舊是由他們舉薦,富有四海的人怎么會在意地上的一文錢呢?他們這些人權勢煊赫,怎么會盯上太學呢?” 在治國這方面,這些讀過書的人,是真的比舞槍弄棒的功侯們強得多。 而且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就是,朝廷不會一直打仗,尤其是當今皇帝親政這許多年來,專注于內政,還沒有主動向外發(fā)起過開拓戰(zhàn)爭。 但每時每刻都需要大量能夠治國理政,強國富民的官吏。 洛班沉聲道:“對功侯們來說,只要有封國在,完全能夠承擔得起培養(yǎng)家族子弟的成本。 那些漸漸失勢的功臣想要借著東風翻身。 還有一些家族意識到僅僅依靠皇權的富貴,來得快,去得也快。 阿景你久在長安可能還不清楚。 洛氏橫亙在山東,許多人家一抬頭就能夠見到。 山東的許多豪族,從舊國破滅之后,早就開始研究洛氏為什么可以存在那么久,還始終處于興盛的狀態(tài)。 素王是他們學不來的,但是洛氏愛讀書愛研究,注重家族風氣的整肅,著重于家族子弟的培養(yǎng),將整個家族團結起來,這些卻是能夠看得到的。 很多家族都開始模仿洛氏,在家族內部研究圣賢的經典,培養(yǎng)家族子弟讀書。 只要能夠一代代的出現人才,自然就能代代富貴。朝廷又開始重用這些熟讀經典的學子,這就更讓這些家族興奮。 現在功侯大概是反應過來了,所以同樣開始了這樣做。” 洛景輕輕揉了揉太陽xue,有些頭疼的說道:“不僅僅普通的徹侯家族,甚至就連酂侯家族,還有張不疑死后腦子重新長回來的留侯家族,都開始這樣做。 功侯們在朝廷中本就非常有優(yōu)勢,他們政治資源就豐富,手里還握著舉薦的權力。 雖然有的沒落了,但是整個開國功臣集團還是欣欣向榮,從高皇帝時起,已經興盛了四代人,這一代就不用說,留侯府還是天字第一號外戚呢,看現在的架勢,酂侯府同樣又要興起了。 到時候這群人又能打,又能讀書治國,除非擯棄賢能的人不用,要不然其他寒門還能有翻身之日?” 這種趨勢是洛氏也沒有預料到的,不過洛景在這件事上是有些杞人憂天了。 姬昭為什么感嘆祖宗保佑是奪天地造化的神技呢? 就是因為智商是會均值回歸的,沒有任何一個家族可以代代出現水準之上的人才,這才是洛氏的核心競爭力。 那些所謂的家族,真正風光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百年,就會漸漸衰落下去。 然后等待著下一個天才的家主登上高位,得到某一代皇帝的信重,然后帶著家名重新崛起。 周而復始,這就是所謂的千年世家,聽起來非常的唬人,其實真正輝煌的日子并不長。 不過洛氏因為自己成功走在這條路上,所以非常清楚其中的可怕。 洛班有些無語的說道:“之前家族一直認為諸子百家會以學派的方式一直流傳下去,甚至一些大的學派會學習學宮的形式,來大規(guī)模的建立自己學派的私學。 這些出身同一學院的學子會結成同盟,然后以這樣的方式形成派系斗爭。 就像是現在這樣,百家不斷的辯經,使自家的學問凌駕于其他家之上,然后攫取到權力。 但是萬萬沒想到,竟然可能會以家族的形式。 這群有錢有權的貴族如果還掌握了一部分釋經權,前期還好,等到后期,那不就是和當年邦周時期的貴族差不多了? 繞來繞去,怎么又繞回到血統(tǒng)上了?!?/br> 洛班跟著洛陵學習的處變不驚的功夫,在這種可能影響未來上百年的事情面前,也有些沒法徹底淡定了。 “大兄不必如此,終究還是不同的,在中原之內,邦周時代徹底過去了,再也不會出現。 不過韓氏想要重返長安,我已經向陛下說了,陛下很是欣喜,重用了他們,眾多的功臣后裔都很是羨慕?!?/br> 昔年韓氏在最巔峰的時候急流勇退,皇室是非常承這份情誼的。 現在韓氏要重新回到朝廷之中,因為大將軍韓信的影響力已經消散的差不多。 現在的皇帝劉恒對韓氏的態(tài)度,只有感念昔年韓信的大功,而沒有了絲毫作為君主的忌憚。 韓氏一回到朝廷就直接進入了比較清貴的衙門,作為皇帝的近臣,這是明顯的提拔重用,不論是日后外放,還是執(zhí)掌宿衛(wèi),都是有可能的。 所謂千金買馬骨,劉恒對韓氏的恩寵,就是要向所有的臣子表明一種態(tài)度,那就是有功于漢室的,皇室不會忘記你們的功勞。 只要你們依舊效忠皇室,當年高皇帝對你們許下的“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愛及苗裔”的誓言依舊生效。 一場諸夏天子召見內外藩王侯,以彰顯天子皇帝尊嚴的大典,卻在大典開始之前,發(fā)生了這么多官場上的變化和調整,就在這種略顯怪異的氣氛之中,正式的大典終于開始了。 ———— “歷史是螺旋上升的!” “即使歷史進程重新落入低點,但絕不是直接毀滅,新的低點總是更高?!?/br> 這是筆者讀到過的對歷史進程及其發(fā)展最簡潔精辟的論斷,這一點在秦漢之交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軍功勛貴用刀劍和鐵蹄踏碎了千年貴族的一切腐朽和不堪,陳勝在大澤鄉(xiāng)喊出了振聾發(fā)聵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歷史進程卻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所有人,生產力才是一切的主導。 從最腐朽的血統(tǒng)舊貴族尸體中生長出來的不會是平民政治,而是新的較為進步的貴族。 但這依然是極大的進步,至少那個血統(tǒng)至上的時代徹底結束了,新貴族不再無可爭議的對一切享有權利,道德和律法牢牢的壓制在所有人頭頂,代價則是皇權的膨脹,暫時的平衡形成了?!稘h王朝興衰史》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