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綜養(yǎng)崽、乖軟寶貝穿成炮灰了、貴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變美后、禁愛(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離(追妻火葬場)、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斷復(fù)活
張三娘子遇害之事還是有不少人知道的,紛紛叫好。 有人提前接到風(fēng)聲,連忙向太zigong跑去,希望太子能夠庇護(hù),但是太zigong卻緊緊的關(guān)閉著,這才知曉太子已經(jīng)被關(guān)禁閉了。 望著緊逼而來的緹騎,眾人不禁有些絕望。 劉向望著這一幕,冷聲道:“早知今日,何必當(dāng)初呢?” 欺壓小民的時候張狂無比,落入法網(wǎng)時才追悔莫及,那便下輩子再悔改吧! ———— 歷史的進(jìn)程是由無數(shù)小人物在無形之中推動的,發(fā)生在元封十七年的“張三娘子遇害案”和元封十八年的“太子遇刺案”,從表面上來看,僅僅是一次普通的權(quán)貴欺壓百姓最終導(dǎo)致復(fù)仇的案件,但是它所造成的影響和其中的價值卻不僅僅如此。 因?yàn)槁迨系膮⑴c,這起發(fā)生在兩千年前的案件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從這些生動而鮮活的文字資料中,我們能夠提煉出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與生活習(xí)慣,這是寥寥幾語的記述史書所不能做到的。 從這些文字資料中甚至能夠讀到霍光和劉向這種歷史人物的心態(tài)轉(zhuǎn)變,為研究后續(xù)的歷史事件提供了許多思路?!肚貪h案卷簡述》 第495章 史官風(fēng)骨,不過是不屈權(quán)貴 秉筆直書而已! 史官。 自上古時期便流傳的神圣職位,傳說中傳承自史皇倉頡的官職,地位崇高,尤其是素王姬昭重史,洛氏重史,造就了如今的風(fēng)氣。 太史令。 世代相傳負(fù)責(zé)為大漢記錄的官職。 宮殿的一角中,司馬遷安靜的跪坐在角落中。 司馬氏是從先秦時期就流傳下來的世代史官,他不僅僅是一個人,身上還背負(fù)著歷代先祖的榮耀。 隨著暮鼓響起,他離開了宮殿,后宮不是他能進(jìn)去的,會有其他人記錄。 然后他見到了洛青。 洛青乘著一輛很樸素的馬車,沒有半分華麗的裝飾,見到司馬遷出現(xiàn),洛青從馬車上走出,衣裳樸素,整理一下衣物上的褶皺,面色鄭重作揖道:“青見過太史令。” “遷拜見公子?!?/br> 司馬遷還以作揖,然后有些疑惑的問道:“公子來此可是尋遷?” 洛青點(diǎn)頭道:“正是?!?/br> 司馬遷聞言一擺手朗聲道:“公子請入府中談吧?!?/br> 兩人結(jié)伴走進(jìn)廳堂,各自坐下,司馬遷詢問洛青來意,洛青沒有回答,反而說道:“太史令,上次你說要寫一部前所未有的通史,由于事急匆忙,沒有仔細(xì)詢問,今日可愿意為青講述一番? 洛氏記史千載,還真想知道這前所未有的史書是何等模樣?!?/br> 洛青是真的好奇,畢竟敢在洛氏面前夸下這樣的???,那一定是有些東西的。 司馬遷聞言面上不禁露出欣喜之色,對史家來說,寫出一部足以流傳后世的史書,大概是人生最高的追求了。 “公子,遷所寫的這部史書,迥異于過往的史書,邦周之前的史家是記事成史,不成系統(tǒng)。 史家成熟于邦周之日,有了紀(jì)年與國別。 尤其是邦周諸國皆有史官,各記其事,又各記國君謚號紀(jì)年,這種方式極易梳理紛亂的史書,可以相互印證同時期的大事。 但是往往對人的記載卻不能盡善盡美,想要了解一個人,需要翻閱大量的史書才行。 遷所寫的史書則以人為主,在一篇之中,由生至死,全部寫盡!” 洛青一聽,只感覺整個頭皮都要炸開,就好像眼前剝開了一層迷霧一般,驚訝振奮道:“竟然還能如此,太史令真是大才,這種記史之法,恐怕要為以后的史家所效仿了?!?/br> 司馬遷聽到洛青贊揚(yáng),站起身來走到角落,從柜中取出一疊厚厚的紙張遞給洛青。 邊遞邊說道:“遷準(zhǔn)備將帝王篇記作本紀(jì),諸侯家族為世家,能臣為列傳,然后對這一生做評,作出一部通曉古今的史書來。 天下之史,盡在洛氏,請公子可以允許遷進(jìn)入洛氏史料典藏室?!?/br> 洛青接過這些整理的頗為齊整的紙張,當(dāng)先就見到了三個大字——《周本紀(jì)》。 司馬遷道:“遷準(zhǔn)備從傳說中的五帝開始編篆,禹夏、殷商、邦周三大王朝的天子分別作本紀(jì),追封天子、假天子亦作本紀(jì),諸如素王上皇、高皇后等?!?/br> 洛青聞言停下了翻動目錄的手,鄭重道:“太史令,先祖素王可以在周本紀(jì)及洛世家中同時出現(xiàn),但洛文王不要作本紀(jì)?!?/br> 司馬遷一愣,但這是人家祖宗的事情,而且并沒有拔高,于是便答應(yīng)下來。 洛青合上這一疊厚厚的紙張,鄭重道:“太史令,你若是想要完成這部史書,憑你一人,恐怕艱難,洛氏的史料數(shù)量之浩瀚是你難以想象的。 若是你愿意,可以到昭城修史,家族會派出無數(shù)人來協(xié)助你完成這部曠世著作?!?/br> “遷愿意!” 司馬遷立刻回答,他整個人幾乎是瞬間被突如其來的驚喜沖傻了,這就像是本打算買張彩票獎勵一下自己,卻中了五百萬! 進(jìn)昭城修史! 司馬遷現(xiàn)在只想立刻去祭拜祖宗的神位,告訴他們司馬氏出息了,洛氏親自邀請司馬氏去昭城修史,洛氏以外,天下第一史家,就是我們司馬氏! 洛青滿意的笑了笑,司馬遷在昭城修史,不受到洛氏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修好的史書定然龐大,存放在昭城也合情合理。 知曉司馬遷要修的史之后,洛青當(dāng)即取出自己記錄的太子劉賀之事,一張記滿文字的紙條遞給了司馬遷,洛青鄭重道:“太史令,這是青所記載的有關(guān)于太子劉賀之事。” 司馬遷取過一看,僅僅沉默了一瞬,就直接道:“很公正,太子有過不曰弒,報以同情亦可,稍加精煉就可以入史?!?/br> 洛青緊緊盯著司馬遷道:“太史令,他是未來的皇帝,而且他不是個仁善之人?!?/br> 他是未來的皇帝,天下之間最有權(quán)勢的人,他還心狠手辣,是個會殺人的兇徒,你不怕死嗎? 落到劉賀的手中或許會迎來一個頗為凄慘的未來,這也能無視嗎? 但司馬遷這個人是真的有古之令史風(fēng)范,刀劍加身也不能改變他的意志,有強(qiáng)烈的愛憎,不畏懼權(quán)貴,是很難得的天生史家。 他昂首道:“不要說是他未來的皇帝,縱然是現(xiàn)在的皇帝,那又如何呢?過錯和功績都會記在青史之上。 戾帝劉旦是當(dāng)世的獨(dú)夫,他禍亂天下的過程我親眼目睹,定然要大書特書,使往后千年萬年的君王都引以為戒。 但我并不會對他的功績進(jìn)行絲毫的削減,哪怕是一句話,我也會清清楚楚的寫出來。 已經(jīng)發(fā)生的難道還會有變化嗎? 記下的文字就如同東流的大河,永遠(yuǎn)不能改變。 孟子說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我說寧身死而不改一筆,青史昭昭,千秋功過,盡在這一筆之中,這是上天賦予史家的重?fù)?dān),怎能因人而變! 我的人可以死,但是史書就在那里!” 洛青聞言擊掌而笑道:“史家著史,最怕一個怯字,這不敢落筆,那不敢盡寫,與其如此,不如不做史家,去宮中做個無卵的宦官便是了。 您有這樣的膽氣,想必會作出一部曠古絕倫的史書了。 事不宜遲。 太史令這便隨青到昭城去吧,人生苦短啊?!?/br> 司馬遷的年紀(jì)確實(shí)不算是小了,這部史書的編纂甚至要數(shù)年計,畢竟每一個字都要一筆筆寫下,這還是有紙的緣故,若是竹簡,想要完成這么龐大的工作量,需要的時間更長。 司馬遷聞言立刻說道:“明日遷便向皇帝請辭,這太史令之職便交予我的兒子吧。” 史官自古以來都是父子相襲,史書的纂寫同樣如此,一人完不成,就由子嗣、兄弟甚至姐妹補(bǔ)全,這便是史官家族。 翌日。 長樂宮殿中,劉詢頗為震驚的望著眼前的辭呈,他甚至有些難以相信這是太史令的辭呈。 怎么還有史官請辭的? 劉詢疑惑地問道:“令史,這是何意???” 司馬遷便昂首道:“陛下,臣要到昭城去著史,寫上古之時,寫三代之治,寫秦朝的暴虐,寫我大漢的昌盛和衰微。 臣要一直寫到您的治世,和這樣的功業(yè)相比較起來,太史令這樣僅僅需要秉筆直書的官位就不太重要了?!?/br> 僅僅需要秉筆直書,司馬遷認(rèn)為簡簡單單的事情,卻是多少史官不敢做的! 司馬遷的聲音回蕩在殿中,劉詢的耳朵被震得嗡嗡作響,寫過去的歷史倒是小事,但是如果他剛剛沒聽錯的話,司馬遷還要寫當(dāng)代史? 寫自己這個正坐在皇位上的皇帝? “太史令,你要寫朕?” “正是!” “你要怎么寫?” “臣說了,不過是秉筆直書,有功有過,皆在其上?!?/br> 劉詢笑了,佯裝怒聲道:“皇帝至高無上,天下人甚至要避諱皇帝的名字,你如何敢指摘君父的過錯呢?” 司馬遷深深躬身作揖,然后昂揚(yáng)朗聲道:“臣不會指摘陛下的過錯,但臣手中之筆,筆下青史,乃是素王上皇所傳。 只要有一顆公心,這世間無不可寫之人,無不可寫之事。 陛下是明君臣這樣說,縱然是戾帝劉旦坐在臣的當(dāng)面,臣依舊敢如此說?!?/br> 這是何等的膽量啊! 一個純粹的文人卻比無數(shù)戰(zhàn)場廝殺的將軍還有豪勇之氣! 劉詢收起怒容,然后哈哈大笑道:“朕無懼,青史之上,朕一定是圣王之下,第一流的君王。 朕允了。 太史令可盡去昭城,定要將我大漢之風(fēng)流昌盛流傳于昭昭史冊?!?/br> 司馬遷緩緩躬身退出宮殿,走出殿外,陽光照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直到這一刻,司馬遷才突然感受到了一股壓力。 上古時代都已經(jīng)過去了,縱然是洛氏所留存的資料恐怕也不會太多。 但是商周以來一千八百年定要好好纂寫。 臺階之下,洛青正負(fù)手望著巍峨的宮殿,他也要離開這里了,回到昭城去。 ———— 在之前的篇章中,筆者無數(shù)次強(qiáng)調(diào)了夏文明是一個強(qiáng)烈的祖宗崇拜的文明,這種崇拜使夏文明對歷史的記載異常的慎重,在世襲制度大致被消滅后,史官卻以世襲的形式繼續(xù)傳承下去,他們專業(yè)而具有崇高的精神,務(wù)求真實(shí)而不畏懼死亡,其中最大的史官家族就是如今中國的皇族,直到如今他們依舊保持著記史的習(xí)慣,用傳統(tǒng)的紙筆,夏人稱之為傳承?!度蛲ㄊ贰す糯袊拿鳌?/br>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