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綜養(yǎng)崽、乖軟寶貝穿成炮灰了、貴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變美后、禁愛(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離(追妻火葬場)、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斷復(fù)活
在質(zhì)問! 爾等可還記得,我曹氏因何而興嗎? 是孝成皇帝啊! “愿追隨兄長,報效皇帝,捍衛(wèi)漢室!” 當?shù)谝粋€兄弟單膝跪在地上,這不僅僅是兄弟之間的禮節(jié),而是臣子對君主的禮節(jié),一切就發(fā)生了改變。 家族最優(yōu)秀的子弟都愿意追隨他,齊聲大喝著。 年長者眉頭松動,一個家族最大的資源就是人,當一個家族的未來都愿意追隨他的時候。 那些所謂的錢糧底蘊,還算得上什么呢? 曹cao的父親微微嘆息,正要說話,就聽到一道高聲,“孟德說的好?。 ?/br> 曹氏眾人或轉(zhuǎn)頭、或轉(zhuǎn)身一看,只見一行人走進,有老有少,或身著冠服,或身著勁裝。 對這一行人,曹氏眾人都很熟悉,是譙縣的另外一個大家族,夏侯氏。 見到夏侯氏眾人,曹氏眾人面上便帶起笑意,曹氏家主迎了上去,去詢問夏侯家主的來意。 夏侯氏祖上是開國的功臣,汝陰侯夏侯嬰,如今還活躍的夏侯氏,無論在哪個郡縣之中,無一例外,都是分支。 夏侯氏顯赫了上百年,然后經(jīng)歷了百年衰落,一直吃祖宗老本,一直到先漢末年徹底衰落,然后各自分家流落諸郡縣。 沛郡譙縣的夏侯氏是地方上的大豪族,因為沒有家傳經(jīng)學(xué),所以不算是士族。 但夏侯氏算是將門,有完整的培養(yǎng)將軍的方法,而且廣置田產(chǎn),在譙縣之中很是繁盛。 夏侯氏和曹氏之間互相聯(lián)姻,其間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幾乎就是一家人。 可以這么說,如果皇帝要夷三族,夏侯氏都跑不了。 夏侯家的家主和曹氏家主寒暄兩句后,便直接向著曹cao走過來,望著身材并不高大的曹cao,但卻滿臉豪氣的曹cao,他眼中滿是欣賞,重重地拍著曹cao的肩膀道:“曹氏有孟德這樣的兒郎,是要興盛了。 譙縣有你這樣的兒郎,是能在太平軍之前保存自身的。只可惜我夏侯氏沒有你這樣的兒郎。 剛才孟德你說的很好,立家以忠義,夏侯氏世受皇恩,才有今日,怎么能落于人后呢? 勤王之事絕對不能落下。 孟德賢侄,你看看你這幾個族兄弟,看中誰了,我讓他們隨你前往,奉你為主?!?/br> 夏侯家主這番話一出,瞬間就讓所有人都震驚了,他給曹cao的可不僅僅是幾個夏侯氏的子弟,而是夏侯氏的投資,夏侯氏和曹氏之間的聯(lián)系本就非常緊密,現(xiàn)在這是要繼續(xù)加強! 夏侯家主自己倒是沒覺得有什么,他就是看好曹cao這個人,眼見就算是平定了太平軍之亂,各地也要擁兵自重,形成諸侯局面,既然如此,自家人能撐得起來,自然是要幫自家人的。 曹cao聞言大喜,若是能得到夏侯氏的幫助,他就更有把握勤王立功。 他本就準備聯(lián)絡(luò)夏侯氏,本來還以為要費一番功夫,沒想到夏侯氏的家主竟然主動提出幫他。 這讓他很是感動,抬眼望了望自己曹氏宗族的眾兄弟,又望了望面帶笑意的夏侯氏眾人,一時之間頗為感慨。 果然是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想要成就大業(yè),就要依靠宗族兄弟才是,今日眾人,日后都是我的肱骨之人。 若是平定太平軍之后,真的因功成為了征西將軍,定然多加征討,讓這些人都拜為將軍才是。 想著這些,曹cao當即就是深深的躬身作揖,面色鄭重,宛如誓言一般道:“cao絕不辜負您的信任?!?/br> …… “天下昏亂,社稷動蕩,太平賊軍四起,進逼洛陽,皇室垂危。 cao,不過郡中一匹夫,聲名卑微,才能猥瑣,幸得皇恩垂憐,添為議郎,又進都尉。 疾風(fēng)之時,可知勁草,板蕩之日,可見忠臣,郡縣之中可有愿意與cao共同勤王的豪杰嗎? cao愿意散盡家財,招募勇士,各持兵甲,奮武揚威,挽救大漢社稷。” 大漢三百年,讓天下人都知道了聲望是多么珍貴的東西。 曹cao曾經(jīng)在沛郡之間游蕩,后來舉茂才前往洛陽,闖下了名聲。 如今這些年積累的名聲終于發(fā)揮了作用,他在沛郡之中一呼,加上沛郡曹氏和夏侯氏的名聲,郡縣之中來投奔他的豪杰之士多如過江之鯽。 僅僅縣中青壯前來參軍的就多達數(shù)千人,整個沛郡之中,能招募的鄉(xiāng)勇怕是有萬余人了。 在曹氏和夏侯氏下定了決心之后,曹cao便向整個沛郡的諸縣廣發(fā)英雄帖,言明要建勤王軍,入洛陽勤王。 這次可就不是招募鄉(xiāng)勇了,而是邀請士族加入和大豪強加入,透露出的信號很明顯,你們還在等什么? 等著太平軍攻破縣城,然后把你們這些人全都扒皮搶掠一空嗎? 我曹孟德,有多能打,你們都很清楚吧? 洛陽頂級豪門,汝南袁氏的袁紹是我兄弟。 五姓家,齊公世子和我稱兄道弟,你們也應(yīng)該知道。 數(shù)遍沛郡,有沒有人比我更有出息? 還不來投奔我,等到太平軍兵臨城下,別怪我見死不救。 曹cao扯虎皮做大旗的舉動,產(chǎn)生了卓越的效果,各縣都踴躍的參軍,最關(guān)鍵的是,有許多略有家資的豪強地主都來投奔他。 這些人在經(jīng)學(xué)門閥的時代,在官場上沒什么地位,統(tǒng)帥自然算不上,但是其中有不少都是不世出的猛將,有的人,諸如典韋,單以武力值而論,甚至稱一句萬人敵也不為過。 這幅場景,就連兩千石的一郡之主,沛郡太守都做不到。 要知道這個時代可是視郡守若國主的,可見曹氏和夏侯氏在沛郡之中的威名,可見曹cao當年刷名聲的重要性! 萬事俱備,舉起大旗,勤王起航! ———— 武皇帝者,沛郡譙縣人也,姓曹,諱cao,字孟德,先漢譙侯之后,譙侯者,沛王太后所出,沛孝王同母兄也。 武帝少豪爽,有權(quán)術(shù),居于沛郡之間,而縱橫放蕩,不治行業(yè),有任俠之風(fēng),族從兄弟皆敬之,族中宿老奇也,謂武帝曰:“曹氏百五十年,以恩寵進,今得麒麟子,能進公卿乎?!” 武帝慨然,曰:“無雙武襄侯有言:‘丈夫生于天地間,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豈可郁郁于筆墨之間?!?/br> 令我亡時,刻‘漢征西大將軍譙侯cao之墓’,不負此生?!?/br> 族中愈奇也,而名傳郡縣,年二十,遂舉茂才!——《魏書·武帝本紀》 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 “咚咚咚!” 大地動顫的馬蹄聲,激揚的塵土,數(shù)之不盡呼嘯而過的騎兵,還有一輛輛大車,無數(shù)百姓成群結(jié)隊的或主動,或被動的被押送著離開幽州。 燕國崛起之后,和漢朝的關(guān)系非常的微妙,每年燕國都會派遣使者前來進貢,獻上遼東的特產(chǎn)。 朝廷的旨意每次下達,都會找理由推脫。 而且燕國還將遼東本土的胡人,一波波的往西趕、往南趕。 導(dǎo)致進入并州和幽州的胡人越來越多,而且還在不斷向西蔓延。 這讓一直天下無敵的大漢怎么忍? 于是雙方關(guān)系漸漸緊張,一場場武裝沖突,就這樣產(chǎn)生了。 雙方之間頗類敵對的關(guān)系,朝廷當然不可能再往遼東流放人口。 秉持著山不就我,我便就山的原則。 于是燕國南下幽州,從邊境開始,一個縣一個縣的搬空人口,是真正的搬空,完全當作國策來進行。 一開始普通百姓還很慌,后來就聽憑天命了。 燕國除了更冷之外,一個新興的政權(quán),而且還是小國,單論廉潔程度、組織程度,都是勝過現(xiàn)在這個腐朽的漢廷的。 但對幽州的官吏和漢廷的公卿來說,這自然是恥辱。 但現(xiàn)在的燕國,從遼東以北南下,攻下遼東,又占據(jù)了幽州的一些郡縣之后,是個集游牧和農(nóng)耕為一體的很穩(wěn)定的國家。 想要攻下這樣的國家,耗費又大,而且嘗試過幾次,成效很差。 國中頻繁爆發(fā)的天災(zāi),讓公卿和皇帝歇了暫時和燕國開國戰(zhàn)的心思。 這可不是直接忍了,從攻滅匈奴之后,漢廷從來都沒有想過忍著,現(xiàn)在公卿和皇帝都想著以后恢復(fù)過來,一定要把燕國夷為平地。 在無數(shù)狂奔的騎士中,一個身著甲胄的小將奔行到大纛之下,向英武的將軍急聲問道:“將軍,我們就這么直接走了嗎?現(xiàn)在的漢廷正在爆發(fā)內(nèi)亂,太平道席卷了幽州,漢廷兵力不足,這是我們的好機會啊?!?/br> 將軍騎在馬上,見到小將面容陌生中帶著一絲熟悉,便問道:“你是何家子弟?” 小將聞言抱拳朗聲道:“回將軍,小子出身玄門郡慕容氏?!?/br> “玄門慕容氏?!” 將軍很是驚詫。 慕容氏在燕國不算是多。 當年燕國祖先被流放在遼東以北的大鮮卑山周圍,那里本就生活著名為“鮮卑”的胡人部族。 燕國祖先不僅僅被流放,無論是劉氏皇族,還是其余的豪強家族,都被逐出了宗譜,剝奪了姓氏,成為了孤魂野鬼。 但人怎么能沒有姓氏呢? 古來姓氏無非官職、封土、賜氏。 流放的詔書中皇帝要求他們用地名為氏,永遠讓他們以及子孫記住,自己是被流放的罪人后裔。 雖然屈辱,但是誰敢違抗大漢皇帝的命令? 數(shù)遍漢廷青天之下,沒有人可以! 這導(dǎo)致燕國之中的漢人,復(fù)姓極多,而且重復(fù)的姓氏極多,甚至還和鮮卑人有重復(fù)。 慕容氏的人雖然不多,但支脈不少,其中甚至有漢化的鮮卑人。不過出身玄門郡的慕容氏,那應(yīng)該是被流放的道家子弟那一脈,姓氏取自“慕二儀之道,繼三光之容”,在普遍以官職和地名為姓氏的燕國,算是獨樹一幟。 玄門慕容氏是燕國中的大族,有家傳的經(jīng)學(xué),最重要的是,慕容氏有一手醫(yī)術(shù),在當初剛剛被流放到大鮮卑山時,這一手醫(yī)術(shù)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小將并不意外將軍的表現(xiàn),抱拳道:“正是玄門慕容氏!” 知道了小將的身份,將軍微微點頭,他和慕容氏的關(guān)系還不錯,于是便和顏悅色道:“之所以要及時撤走,正是因為漢廷有內(nèi)亂。 表面看來,漢廷一亂,這是我們大燕的機會,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漢廷的實力還遠遠不是我大燕所能相提并論的。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