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綜養(yǎng)崽、乖軟寶貝穿成炮灰了、貴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變美后、禁愛(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離(追妻火葬場)、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斷復(fù)活
翌日。 曹林進宮求見皇帝,曹髦面無表情接見了他,曹林臉上都是驚喜笑意的躬身作揖道:“陛下,臣是來為陛下報喜的?!?/br> “哦?” 曹髦淡淡道:“不知道何喜之有?。侩薜拇髮④??!?/br> 似乎是沒聽到皇帝聲音中的不滿,曹林依舊滿臉喜色道:“陛下,臣想到了能夠讓那燕國慕容恪死無葬身之地的辦法!” 曹髦內(nèi)心一聲嗤笑,他根本就不信,曹林的腦子和當初的曹爽差不多,能有什么主意,而且要是真有主意,怎么可能被慕容恪幾次三番的吊起來打,于是隨意道:“既然有辦法,那就講一下,朕倒是好奇,大將軍有什么驚天的謀劃,能夠讓慕容恪這等戰(zhàn)神,死無葬身之地?!?/br> 曹林當即將離間的謀劃全盤托出,而后滿臉期待的等皇帝說話,曹髦的臉色從漫不經(jīng)心到深思熟慮,他沒想到曹林居然能夠提出這么有建設(shè)性的謀劃。 誰給他想出來的? 曹髦是不相信曹林能想出來的,他知道曹林背后有智囊,這更讓他生氣,明明國家有大才,但是卻不能進入朝堂,只能在大將軍的幕府中。 曹髦當然知道曹林獻計是為了什么,但這件事更讓他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必須把這些大才都籠絡(luò)到朝廷中才行。 曹林若是知道皇帝的想法,他恐怕更是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了。 見到曹林還等著自己說話,曹髦依舊淡淡道:“大將軍你剛才所說的,有些道理,朕便將這件事交予你去做,若是能夠讓慕容恪死于非戰(zhàn),那可是大功一件?!?/br> 曹林見到皇帝裝傻,只能硬著頭皮問道:“陛下,既然已經(jīng)有了處理慕容恪的方法,那之前所說的是不是可以停一停,有些事一做,整個國家都會墜入深淵,我大魏的社稷,就真的不能穩(wěn)固了?!?/br> 曹髦眉頭一皺,寒聲道:“大將軍,朕不會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個辦法上,且不提這個辦法成功的概率,以及能夠成功的時間。 若是不改變現(xiàn)在的制度,難道燕國就只有一個慕容恪嗎? 如果再出現(xiàn)下一個慕容恪,又怎么辦呢? 如果離間計以后失敗呢? 難道我們要將自己的全部安危都寄托在燕國的君王始終是個昏君嗎? 簡直可笑至極。 大將軍,你退下吧! 朕要處理政務(wù)了?!?/br> 曹林頗有些狼狽不堪的從殿中走出,殿中的宦官和宮娥都有些噤若寒蟬,這還是他們第一次見到皇帝這么嚴厲的訓(xùn)斥大將軍。 曹林走出殿外后,溫暖的陽光照下來,照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驅(qū)逐了絲絲在殿中生出的寒意,在剛才面對著曹髦時,他只覺自己要死在殿中了,他相信曹髦是真的想要殺了自己。 “在皇帝看來,本公已經(jīng)是個跋扈的權(quán)臣了嗎? 在皇帝看來,本公已經(jīng)是阻礙他施展政策的jian臣了嗎? 在皇帝看來,本公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完全是為了反對他了嗎?” 曹林走在宮中,頗有些失魂落魄,他望著那莊嚴的紅墻,望著那反射著光的琉璃瓦,那巍峨的建筑,連綿不絕。 非壯麗無以壯偉。 這句話說的可真是好啊,曹林站在宮中,只覺自己真是渺小極了。 他前所未有的感覺到恐懼,對權(quán)力即將失去的恐懼,對未來安危的恐懼,他哆哆嗦嗦走在宮中,然后越來越溫暖,他強行讓自己走路正常起來。 當他離開皇宮的那一刻,他望著身后緩緩閉合的宮門,深深吸了一口氣。 “陛下啊陛下,到底是誰蠱惑了你?” 這是曹林現(xiàn)在最好奇的一個問題。 哪一家的士族出現(xiàn)在了皇帝身邊? 隨著司馬氏的族滅,以及許多和司馬氏有牽連的人死去,魏國的士族格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魏國建立開始,潁川士族當然是得利最大的,潁川荀氏、鐘氏、陳氏、郭氏等等,但是司馬懿牽連了不少人,畢竟以司馬氏的地位,聯(lián)姻的屬實不少,這些人基本上被團滅,荀氏還算是鼎盛,陳氏衰落不小,但因為家大業(yè)大,也還在高位。 但緊接著就遭遇了曹氏排斥士族之事,這些士族在中央失去了勢力,可以說是幾十年謀劃,一朝成空,又開始了后漢末年的狀態(tài),等待著曹魏朝廷解決不了大事,然后把他們請回去。 在這個過程中,曾經(jīng)河北的那一批士人,在漸漸的回遷,關(guān)中和河洛本就不是他們的祖地,在這里他們都是二等人,當初袁紹麾下的那一批人,都不想在曹魏入仕,受到的歧視太多。 在慕容恪上位后,開始籠絡(luò)士族,于是這些人開始返回冀州。 現(xiàn)在魏國中的士族,主要以潁川舊士族和關(guān)中士族為主,還有不少攻下蜀地后,蜀地而來的士族,不過蜀地士族喜歡待在成都,基本上不出現(xiàn)關(guān)中,所以出現(xiàn)在皇帝身邊的,大概率就是關(guān)中和潁川士族。 尤其是潁川士族! 這群人遠離鄉(xiāng)土,現(xiàn)在潁川還不在魏國手中,可以說這群人完全依賴于高官顯爵,結(jié)果現(xiàn)在朝廷不給,他們和宗親外戚之間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一定就是這些人在皇帝的耳邊進獻讒言! 曹林上了馬車之后,眼中的殺機已經(jīng)凜然到完全掩蓋不住的地步,“陛下,臣一定會好好規(guī)勸你的,我大魏的社稷,絕對不能敗壞到你的手上?!?/br> 騙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將自己也騙掉,曹林毋庸置疑已經(jīng)達到了這個境界,他現(xiàn)在是真的相信,讓士族掌權(quán),大魏就會滅亡,只有自己掌握權(quán)力,魏國才能永遠姓曹。 等到曹林回到了府上后,立刻就將自己的兄弟們都召集了過來,將自己在宮中所見到的,以及皇帝所說的,全盤道出,最后狠狠道:“陛下拒絕了我的提議,看來這jian佞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可怕,陛下現(xiàn)在竟然不相信自己的親戚,反而去相信那些士族?!?/br> 眾人紛紛痛罵這些該死的士族,離間他們宗親和皇帝之間的關(guān)系,果真是禍亂國家的源泉,果真是一群不能被信任的小人。 唯有曹林的兒子曹承嗣有些疑惑的問道:“父親,若是皇帝陛下的身邊沒有士族呢?萬一真的是皇帝陛下自己的想法呢?” 曹林怒聲道:“怎么可能,皇帝陛下這么多年都信任宗親,難道會突然變化嗎?” 曹承嗣囁喏著沒說話,但心中卻在想,問題是這么多年,誰的耐心都會被消磨干凈的,這些年實在是太過于不爭氣了,基本上在面對慕容恪的時候,就完全沒有贏過。 皇帝就算是再信任宗親,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可能再信任宗親了,畢竟再信任宗親,他就要被燕國人俘虜?shù)剿E城去了。 曹林將曹承嗣的話打斷,但是這種思緒卻是不可能打的斷的,或者說,這幾個人自然是想過這種可能的,但是這種可能實在是太可怕了。 越想越可怕,于是干脆就不去想,還不如將目標定在那些士族身上,只要將那些有聲名的士族都搞死,皇帝從士族中找不到人才,自然就會繼續(xù)重用他們。 這就是曹林他們的想法。 眾人在這里商議了許久,卻商議不出一個完美的主意,只能悻悻散去,望著走出府邸的眾人,曹林突然問道:“承嗣,你說為什么想出一個主意來這么難?” 曹承嗣垂首回答道:“父親,兒子認為是因為,你們心中都清楚,僅僅解決士族是不行的,于是在僅僅商議解決士族后,你們依舊不滿意,這是因為心中有恐懼,不消除這種恐懼,就永遠都找不到完美的解決辦法。” 曹林仿佛第一次認識到自己的這個兒子,他認真的望著曹承嗣,又問道:“那你說應(yīng)該怎么辦?” 曹承嗣和自己的父親對視,然后一字一句的說道:“去解決最根本的問題,這是唯一的辦法?!?/br> 曹林沉默了一瞬,又道:“什么是最根本的問題?!?/br> 曹承嗣閉眼又睜開,“誰提出來的問題,就去解決誰?!?/br> 曹林的呼吸有些急促,他低聲壓著聲音,仿佛擔(dān)心誰聽到一般,說道:“但這是皇帝提出來的。” 曹承嗣的話石破天驚,宛如晴天霹靂,斬釘截鐵道:“那就去解決皇帝!” ———— 有關(guān)于洛氏的書籍實在是過于多,筆者所見的,多著墨于洛氏的豐功偉績,制度上、思想上、軍事上、政治上、文化上,數(shù)不勝數(shù),本書卻與過往的那些書籍迥然不同,所選取的角度是前所未有的。 歷史上最冷門的時期,莫過于東漢滅亡后的紛亂時期,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因為洛氏嫡系的缺席,它仿佛暗淡下來。 筆者寫下本書,是希望從這個劇變的時代,所發(fā)生的一件件真實而鮮活的事例中,通過大量的對比,提取出那些洛氏彌足珍貴的東西?!吨T夏裂變:洛氏消失之后》【序言】 第814章 帝死! 中原四國中,若說皇宮之巍峨,那定然非魏國莫屬,東都洛陽暫且不提,畢竟洛陽位于四國之中,不可能作為首都。 長安是僅次于洛陽的大城市。 沉沉夜色下,未央宮中燈火通明,曹髦在殿中望著那一副巨大的堪輿圖,怔怔出神,魏國的土地從他登基開始,就是這么干,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半點增長。 武皇帝是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文皇帝是守成的君王,都有開拓的功績,甚至就連那個jian賊司馬懿,都給魏國打下了益州,而自己登基這些年,不僅僅沒有開拓,河?xùn)|還快要丟掉了。 他微微自言自語道:“河?xùn)|糜爛,魏國之血將要在此流盡,不改制不行,不變法不行啊,曹林啊曹林,如果你識趣的話,就乖乖的交權(quán),朕會讓你榮華富貴的?!?/br> 皇帝和大將軍間有些不對的苗頭,嗅覺比較靈敏的人,都能夠嗅的出來,尤其是那些對政治極其敏感的士族,魏國的政局回到了他們喜聞樂見的政斗環(huán)節(jié)。 皇帝想要啟用士族的風(fēng)向剛剛放出去,就有士族開始向皇帝靠攏,這些士族雖然失去權(quán)力很長時間,但在海內(nèi)卻有名望,而名望就是做官的資本,尤其是士族只是在中央失去權(quán)力,在地方依舊是盤根錯節(jié),這些人一旦顯貴,那可不是無根之萍。 在曹林覲見曹髦后的第三天,一封從禁中落在尚書省的旨意,點燃了整個魏國,旨意的內(nèi)容大致如下—— “朕曾經(jīng)讀史書,知曉素王重用姬姓的宗親,于是得以安定周室的天下,朕比之素王雖然渺小卑鄙,但同樣愿意去遵從素王的道理,于是重用宗親,魏國得以昌盛。 朕聽聞素王不僅僅重用姬姓的宗親,還廣求天下的賢人,聽到有賢人到來,甚至就連飯都來不及咽下去,就匆匆的去接見賢人,朕每次讀到,都只覺,有素王這樣的圣人,邦周的千年,難道是意外嗎? 朕要效仿素王,不僅僅重用宗親,還要任用天下的賢人,使大魏更加昌盛起來。 朕思忖大魏奪取現(xiàn)在廣袤的土地是依靠什么呢? 是因為武皇帝英明神武,諸夏侯氏和曹氏的先祖用命,以及荀令君等一眾海內(nèi)名士的輔佐,現(xiàn)在朕只有宗親外戚的輔佐,于是不能讓魏國一統(tǒng)。 魏國中的士人離開魏國往關(guān)東去尋找他們的明主,魏國的士族舍棄了自己的祖地去遙遠的關(guān)東尋求未來,這是朕的過失啊。 朕不能任用賢人,于是導(dǎo)致了這樣的結(jié)果,這是朕所不愿意見到的,這是大魏所不能夠承受的。 現(xiàn)在朕要改變這一切,于是下發(fā)這一道詔令。 曉諭郡守,從各個郡縣中選拔當?shù)氐馁t良方正,那些有才華卻遺失在荒野的人,那些有崇高的名望,朝廷卻不能以禮相待的人,那些憂國憂民卻不能為國分憂的人,這些人,朕都愿意給予他們尊貴的位置?!?/br> 此令一下,瞬間激起了軒然大波,在遙遠的后漢年間,漢靈帝下了最嚴厲的黨錮令,不允許士人做官,但是這一次,皇帝卻是下發(fā)了一道解開士人的旨意,讓士人們重返朝堂。 自司馬懿之禍后,這是皇室第一次這么正式的、大規(guī)模的釋放出這么明確的信號。 皇帝曹髦直接下達了明旨,決心之大,可見一斑,此番是真正的君無戲言,如果曹髦收回這道旨意,那士族將會徹底放棄他。 一個朝令夕改的皇帝是不值得這些士族效忠的,他們會等待下一個皇帝的出現(xiàn)。 曹髦這封旨意下發(fā)后,很快就由朝廷使者向著各個郡縣中去,而士人的反應(yīng)則不一而足。 許多士人都開始往長安而來,尤其是那些急需高官顯爵來裝飾門面的士族,但同樣有許多人不愿意前來,而是想要隱居。 魏國建立這些年來,不斷的政治傾軋讓許多人苦不堪言,不愿意踏進這趟渾水。 士人們成群結(jié)隊的從各個田野間而來,呼朋喚友的前往朝見皇帝,此番曹髦的求賢令讓許多大儒高士都現(xiàn)身關(guān)中,一時頗為熱鬧。 曹髦振奮的聽著近臣的匯報,握拳道:“只要這些士人來到朝廷中,朕就有了另外一支可以使用的力量,可以在許多方面,排斥掉宗親外戚的力量,自己去執(zhí)行。 朕為何直到現(xiàn)在才下定決心,該死的司馬懿,若不是他禍亂大魏,太后如何會阻礙朕這么多年?!?/br> 只能說福禍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沒有司馬懿的話,曹髦也不會成為皇帝,但有了司馬懿,所造成的政治創(chuàng)傷卻讓魏國直到現(xiàn)在才略微緩和了過來。 這種緩和還不是魏國的政治創(chuàng)傷真的被彌合,而是因為慕容恪對魏國造成的傷害更大,讓皇帝和太后不得不忘記曾經(jīng)的隱隱作痛。 進入長安最快的自然就是關(guān)中的老士族,這些人回歸到鄉(xiāng)中,現(xiàn)在一接受到詔令,立刻就直奔長安,曹髦立刻接見了這些人。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