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綜養(yǎng)崽、乖軟寶貝穿成炮灰了、貴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變美后、禁愛(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離(追妻火葬場)、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斷復活
實際上洛蘇卻沒想這么多,從他提出六大王國,重開分封的時候,他就意識到未來的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 從女主天下開始,未來天子擁有洛氏的血統(tǒng)后,事態(tài)就會再次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開元開元。 開的可不僅僅是大唐的新紀元,也是大唐皇族的新紀元。 等到一批擁有素王血脈的皇族走上歷史舞臺,現(xiàn)在那些舊皇族,會不會對立起來? 洛蘇認為一定會的。 況且新的天子眼看著那些和自己血緣漸漸疏遠的皇族占據(jù)著廣袤的土地,而自己的兒子們卻沒有土地分封,他會不會心中膽寒呢? 洛蘇認為一定會的。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邦周發(fā)生的故事,會在大唐再次重演,誰也不能改變,除非坐在皇位上的是洛氏。 但洛氏不能坐在皇位上,起碼現(xiàn)在不能。 洛蘇在這里停留了一段時間,而后便一路從遼國南下往半島而去,在大唐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洛氏的身影。 “當初將這座半島劃入齊國治下,是因為蓬萊三島沒有納入統(tǒng)治,要給齊王李泰一個基礎地盤,現(xiàn)在既然蓬萊三島的進程很是順利,而且從膠東半島到這里的航線已經(jīng)清晰,那這里就該化為郡縣,納入中原朝廷的管控了,這里是中原之翼,有這座半島,就能永遠保證蓬萊三島在朝廷的控制下。” 蓬萊三島是塊寶地,物產(chǎn)雖然不算豐饒,但這里獨立于海外,最重要的是,對于大唐來說,不難打。 這里過去有一個名字,叫做倭,意思是矮小的人,既然是矮小的人,那戰(zhàn)斗力便不會勝過大唐,或者說遠遠不如。 大唐的軍隊,在過去的歲月中,和這世上最強大的幾個國家都刀鋒相見,皆大勝之,這樣的強軍來到這里,不說是砍瓜切菜,但很難輸。 所以齊王李泰很喜歡這里。 衛(wèi)王李賢也很喜歡這里。 不過現(xiàn)在的蓬萊三島已經(jīng)有了質(zhì)的變化,因為有足夠多的漢人登上了這里,相對于漠北的承載力,以及遙遠的秦國,還有自成一體的西域。 箕子半島和蓬萊三島,是化解中原人口的絕佳之地。 現(xiàn)在的中原朝廷,已經(jīng)摒棄了那種人口越多越昌盛的想法,上上下下都意識到,沒有足夠的土地,人口多只會變成流民,進而威脅朝廷的生存。 所以大唐律中,已經(jīng)有所規(guī)定,尤其是那些生兒子比較多的家庭,必須要承擔更多的邊境兵役,即四大都護府的服役,如果再多的話,就要上報官府,成為遷徙百姓中的一員,大部分人都會被遷徙到蓬萊三島。 箕子半島、蓬萊三島的人口膨脹速度遠遠超過秦國和燕國,如今衛(wèi)國和齊國面積遠遠這兩個國家,但人口卻超過,可謂是占盡了靠近中原的福利。 洛蘇沒有登上蓬萊三島,他隔著海遙遙望著,其實并不能看到什么東西,地球是圓形的,但他已經(jīng)認為夠了。 從洛氏這里,他知道了一些事情,是關于蓬萊三島的,這島上原來有礦。 而且還是金礦。 只不過消息被衛(wèi)王李賢屏蔽了,怪不得這些年衛(wèi)國能這么大力的從中原引流百姓過來。 等到中央朝廷知道這件事后,會有什么反應呢? 衛(wèi)王李賢隱藏這件事,自然是想要獨吞,或許也不僅僅是他,而是底下的所有人。 自古財帛動人心,洛蘇仿佛已經(jīng)見到了血流成河。 該繼續(xù)向南了。 第964章 武器走私 靈兵不能出言。 洛蘇便自己一個人沿著東部沿海走著。 他時不時會挑起車簾看看外面。 蒼翠連綿的農(nóng)田在風中翻起波浪,田中耕耘的農(nóng)夫正揮汗如雨,井然有序的村莊升起裊裊炊煙,溪流邊洗衣服的女子用力錘擊,孩童的打鬧歡笑聲如同風吹過鈴鐺。 他還記得上一次出行,在隋朝大業(yè)年間。 荒敗干裂寸草不生的田地,道路兩旁的草叢中處處都是白骨,兔狐出沒宛如鬼寨的村子,無數(shù)被束縛著雙手和枷鎖的百姓,被押解著前往遼東。 蒼山寒微,天下處處泣血,沉重的悲鳴和黑暗籠罩在大地上,似乎永遠也難以看清黑暗后的光明了。 現(xiàn)在真好啊,這些年的努力是有用的,多看看這些,心中那顆為國為民的心就會變的愈發(fā)純粹。 洛蘇走過河北。 越過黃河。 向前是淮河。 這一路上都是大唐的糧食產(chǎn)地,從李治和武曌將帝國都城遷徙到洛陽后,這里的政治地位就有了顯著提高,大唐如今一半的折沖府在河北和江淮。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調(diào)整,關中回到了它本該有的區(qū)位,山東通過科舉迅速崛起,大唐從一個關中為核心的集團,成為了真正容納四方英才的帝國。 洛蘇來到了揚州。 人的天賦比努力更加重要,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同樣如此。 一座城池從建立的那一刻,它就存在著一個主要功能,這個功能也是伴隨著天下形勢的變化而變化,會隨著山川、河流的變化而變化。 長安曾經(jīng)是都城,而現(xiàn)在承擔這個功能的,是洛陽,它的職能被轉(zhuǎn)移到了洛陽這里。 函谷關曾經(jīng)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毀滅它的不是兵刃,而是黃河的改道。 現(xiàn)在承擔這個功能的叫做潼關。 但潼關不如函谷關,守住潼關至少要十萬人,甚至要二十萬人。 于是關中便失去了它四塞之國、穩(wěn)如泰山的地位,種種因素加持下,舍棄長安便不再是不可接受的選擇。 這些城市中,有軍事重鎮(zhèn),有普通居住城池,有天險重關,還有經(jīng)濟城市。 揚州就是經(jīng)濟城市。 在隋朝年間它曾經(jīng)衰敗到極點,但地域區(qū)位擺在那里,它是大運河的一端,還和金陵對峙,相比蘇州而言,它沒有那么靠南,對于朝廷而言,太過于重要,它必須繁榮,也總能繁榮起來。 在大唐建立的這么多年里,即便沒有朝廷特意重建,它還是蓬勃的發(fā)展起來,在貞觀末年就基本上恢復,在李治登基的第十年,繳納的賦稅再次名列天下第一州。 那個揚一益二的時代回來了。 蓬勃的河北和江淮,讓李治和武曌下定了最后的決心,必須遷都洛陽。 在洛陽,交通南北的大運河,會源源不斷的將山東的物資,用極低的代價送到宮中。 如果在長安修建一座宮殿的花費是一萬萬錢,那在洛陽的成本就可以降到三千萬錢,水運的優(yōu)勢比起陸地,勝過不是一點一滴。 洛蘇來到這里,而后被揚州官吏所知曉,聽到國師竟然駕臨揚州,揚州官吏幾乎是蜂擁而出。 揚州刺史。 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司馬。 這些人齊齊上書,率領著揚州文武百官請求洛蘇蒞臨筵席。 洛蘇很關注揚州的發(fā)展,或者說,他關注整個淮河以南的發(fā)展,但對于見這些官吏,他沒有興趣,只從中挑選了幾個人。 有江南洛氏的子弟。 有呂氏的子弟。 說起呂氏,現(xiàn)在其實過得很舒服,在大唐的眾多家族中算是很不錯的。 當初洛氏無論是征戰(zhàn)草原,還是北遷,呂氏大部隊都跟著洛氏遷徙走了,其中包括主支的許多人和大多數(shù)旁系。 呂氏死了很多人,但也有很多活著。 一部分留在齊地的故鄉(xiāng),還有一部分在南北二朝時前往江南,投靠洛氏,在江淮扎根,后來洛氏南歸,凜冬城的呂氏就有很大一部分回到了齊地。 呂氏是比較特殊的。 呂氏的女兒是不愁嫁的,無論是皇族,還是那些高門,沒人會覺得呂氏不是高門。 雖然呂氏的確不是高門。 山東士族之類都很喜歡要聘禮,呂氏和洛氏久居,是不興這一套的,但呂氏不認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種理論,所以呂氏會經(jīng)常性干涉嫁出去的女兒。 呂氏家規(guī)很嚴,稱得上是森嚴,對于造反、謀逆之類,可能會造成家族覆滅的行為,管控極嚴。 可以說是三令五申。 大唐實行重內(nèi)輕外的政策,許多士族高門離開鄉(xiāng)土,前往洛陽長安去客居,謀取高官,但呂氏依舊深耕鄉(xiāng)土,在洛陽可能不如那些追求出將入相的高門,但在地方上,卻是真正的地頭蛇,不顯眼,但實力極強。 一行人在一處雕花的閣樓中見到了洛蘇。 無論是洛氏還是呂氏,在見到洛蘇的那一刻,齊齊跪在地上,“叩見老祖宗?!?/br> 洛蘇抬眼望去,每次見到呂氏,他都覺得很神奇,一個凡俗的家族,能夠做到現(xiàn)在這種程度,這是洛氏改變世界的最明證。 雖然呂氏也有敗類出現(xiàn),但家風極嚴的呂氏,總能主動清除這些人,可以說是將洛氏內(nèi)部的自我革命學習的淋漓盡致。 姬姜聯(lián)盟是從遠古就開始的,到武王和素王的時代發(fā)揚光大,創(chuàng)建了邦周,但真正形成制度,卻是洛蘇親手推動的。 當初因為姬姓諸侯和天子的血緣越來越遠,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洛蘇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了天子娶嫡長女,其他諸侯同娶姐妹的先例,這叫“取異姓之血固姬姓之親”,真正的姬姜聯(lián)盟從這里開始頻繁聯(lián)姻,互嫁互娶。 “老祖宗蒞臨揚州,使揚州蓬蓽生輝,傳說上古圣人過而有經(jīng)典,老祖宗若有只言片語留下,千百年后,定有光輝神圣閃耀啊?!?/br> 一行人也不起身,就在地上跪著,誠懇說著。 洛蘇坐在椅子上,靈兵將茶水取過來,輕抿一口,只覺甘甜凜冽,“此番過揚州,的確是有些事要交待,你們都是我的本家族人,今日在此,便是機緣,且聽一番。 自邦周以降,一千七百年,天下重心,漸次南移、東移,到如今,江淮已經(jīng)是天下財稅首重,這是不爭的事實。 日后這種趨勢依舊不會停下,所以日后天下想要昌盛,江淮、江南的重要,要時時刻刻記在心上?!?/br> 經(jīng)濟在逐漸南移是洛蘇關注到的事情,不僅僅是糧食產(chǎn)量,單論糧食的話,中原以及河北,這兩塊大平原,永遠都是糧倉,江淮的平原還不足以承擔整個天下。 但伴隨著江淮和江南的開發(fā),瘴氣、濕熱、風熱這些問題被解決,南方更加宜居的屬性就凸顯出來,揚州是天下商業(yè)最繁華的地方,甚至超過世界大都市洛陽和曾經(jīng)的長安。 不僅僅是揚州,就連一向被認為流放之地的嶺南,也有廣州這座非常繁華的城池。 見微知著。 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暖和,人對溫暖的向往是潛藏在基因中的,就連洛氏都從凜冬城遷徙到了遼州,僅僅南歸一千多里,就暖和了很多。 ……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