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第44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當無cp男主動了心[快穿]、和學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種蘑菇、炮灰覺醒以后[快穿]、怪物們的男mama[快穿]、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
遲疑了再三,大喬還是如實爆出了她的姓氏。 她不想在這么一個善心的女大夫面前撒謊。 “我記下了,喬夫人,那明天見?!滨跸s留下一個美麗的笑容,然后挎著醫(yī)箱,背上采買來的草藥,就徐徐走遠了。 她其實是看天色不早了,心里嘀咕著。 ——『靈雎該回家了……還沒提前做好飯食呢!怕是要讓她挨餓了!』 ——『倒是不知道,這幾天……她說什么‘投名狀’,這投名狀到底如何呢?』 貂蟬這邊滿心想著的是女兒靈雎。 可那邊廂的大喬,她望著貂蟬徐徐走遠的背影,她突然想到的是她的meimei呀! 曾幾何時,她那meimei…… 人稱“小喬”的喬琬…… 她也像是這位“任大夫”一樣漂亮,也像是她一樣“心善”哪! 又曾幾何時,廬江的并蒂姐妹花。 她們風風光光的嫁給孫伯符,嫁給周公瑾時,那是何等的惹人羨慕。 可如今……meimei小喬又在哪里? ——『她?還好么?』 一時間,滿心的思念已經蓋過了大喬小腹中的微微作痛。 莫名的,今日的她有些情難自已。 …… …… 廬江舒縣,這個縣城本只有一個可稱之為“豪門”的家族 ——廬江周氏! 這個原本在漢初,自汝南郡分出的一支著名周姓的望族,在兩漢期間嶄露頭角,成為當地的望族。 從章帝晚年周榮開始步入政壇,到東漢后期周景、周忠皆任漢太尉,位列三公,周家地位長達百余年而不衰! 而周瑜的父親周異與表叔周暉曾先后為洛陽令,兩人辭官時,正趕上董卓進兵洛陽。 董卓聽到這兩兄弟要走,當即派兵去截殺他們。 所謂——“董卓聞而惡之,使兵劫殺其兄弟?!?/br> 從動作對廬江周氏的忌憚,也能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門楣。 只可惜,五年前……一切都改變了。 從孫權批準了周瑜提出的征伐益州的戰(zhàn)略方案…… 周瑜返回駐地江陵,帶兵行至巴丘…… 然后,就莫名其妙的死亡! 對外宣稱——路染疾病,不幸病卒! 只留下周瑜留給孫權的話——“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能再為東吳效命了!” 這似乎是感慨時也命也…… 可換句話去理解,這似乎,也是周瑜最終向孫權承認: ——終究沒能逃出你的手掌心! 此刻…… 一方屋檐下,一邊跪坐著的是周瑜的遺孀,人稱“小喬”的——喬琬。 另一邊跪坐著的則是大喬的兒子孫紹,還有太史慈的兒子太史享。 孫紹那輕微的話語正在言出。 “——姨娘也想知道,公瑾叔父征討巴蜀,帶兵抵達巴丘……他患病突然離世之前,那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吧?” …… …… 第252章 你知道什么是‘熬鷹’么? 周瑜的死,本就是疑點重重,疑云密布。 整個真相,像是始終被一片迷茫煙霧縈繞,又像是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始終cao縱著這一切! 至于線索…… 首先是周瑜提出的“進攻益州”、“二分天下”的方略。 要知道,東吳的基本國策是孫權與魯肅商議制定的,是聯(lián)劉抗曹,且已經孫權已經答應魯肅,把南郡借給劉備。 在這個前提下,周瑜“進攻益州,兩分天下”的戰(zhàn)略,從根本上與國策是有沖突與巨大矛盾的。 那么,孫權又為何會在戰(zhàn)略與國策沖突的情況下,允準了周瑜進攻益州的計劃? 周瑜為何就調了個兵,然后就死在進攻益州的路上——長沙郡的巴丘。 甚至,從周瑜之后,整個江東就再無人提及進攻益州,二分天下的這個計劃! 如果再深入,自從周瑜死后,淮泗派征伐系一盤散沙,整個東吳,形成了以魯肅為大都督,或者說是以淮泗派流寓系為主,東吳各大家族為輔,聯(lián)劉抗曹,聲音空前一致。 這是第一個疑點。 第二個疑點是龐統(tǒng)。 區(qū)別于演繹中的橋段,歷史上的龐統(tǒng)他一開始就跟著周瑜混的,被周瑜委以重任,且……就算是周瑜死后,依舊是龐統(tǒng)將他的遺體送回了東吳。 考慮到,龐統(tǒng)是魯肅與諸葛亮共同向劉備舉薦的。 且龐統(tǒng)一出場就拿出了完整的謀取益州的方案,更是在面臨許多突發(fā)情況下,都有預案,從容應對。 有理由相信,龐統(tǒng)絕對是周瑜核心團隊中的一員,也是謀取益州團隊中的肱骨力量!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頭頂著“鳳雛”的名頭,偏偏在護送周瑜的靈柩回到東吳后,再沒有一人將他舉薦給孫權。 孫權也對他不聞不問。 甚至,魯肅直接勸他去投劉備,且主動向劉備舉薦龐統(tǒng)。 真相已經浮出水面,因為龐統(tǒng)是周瑜的人,所以他的名聲就是再大,再有本事,孫權也不會用他。 第三個疑點是甘寧,要知道甘寧可是正經的益州人,擔任過劉璋麾下的蜀郡丞,他是因為劉璋重用東州派,才與本地的豪強聯(lián)手造反,想要推翻劉璋,因為失敗,才先后依附于劉表、黃祖、孫權。 按理說,甘寧是孫權手下最能打的武將,也屢立戰(zhàn)功,可他始終只能做一個“斗將”,而非統(tǒng)帥。 周瑜時代如此,魯肅時代如此,呂蒙時代也是如此。 哪怕是逍遙津一戰(zhàn),事實上……甘寧在兩年前,方才有過百騎劫曹營的神跡,讓他掛帥,拿下合肥城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可孫權依舊沒有對他委以重任…… 核心的原因,便是當年周瑜西征益州時,益州本地人甘寧便是他的先鋒。 甘寧也是西進益州團隊中的肱骨之一! 還有第四個疑點,那便是《江表傳》中記載的——“昭、肅等先出,權獨與備留語,因言次,嘆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這是劉備迎娶孫尚香時的記載。 簡單點說,就是劉備在私自與孫權交談時,曾提到:“周瑜‘文武籌略,萬人之英,恐不久為人臣’!” 而這也讓孫權格外的留意周瑜。 特別,又有益州的童謠傳出,說益州要出一個皇帝,說吳懿的meimei要做皇后。 這種時候,周瑜計劃西征,很難不把他與皇帝,與吳懿meimei這個未來的“皇后”聯(lián)系在一起。 此刻…… 孫紹與太史享侃侃而談,將“鴻雁”這些年暗中走訪,秘密調查,最終探明的疑點與真相娓娓道出。 哪怕小喬的臉色沒變,可心情卻是止不住的波濤洶涌。 孫紹的話還在繼續(xù),“五年前,公瑾叔父突然逝世在巴丘,進攻益州的計劃直接擱淺,那劉備十分穩(wěn)當的借得了南郡,再考慮到甘寧,特別是龐統(tǒng)這些年的遭遇,考慮到魯肅大都督將龐統(tǒng)舉薦給劉備,還有……當年那孫權與劉備的對話,這些……或許都是疑點,都是線索,可這總總的線索匯聚到一起,那……那便是真相?。 ?/br> 孫紹聲音依舊壓低,可語氣卻更重了,“難道姨娘……現在還……現在還覺得公瑾姨夫的死與那孫權無關么?” 孫紹與太史享講述的僅僅是周瑜的死。 其實,孫策的死、太史慈的死,又何曾不是疑點重重?疑云密布? 他們的死,就像是周瑜死在巴丘這般,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是孫權的所作所為,可所有的疑點,所有的線索指向的都是這位東吳的國主啊! 這世間哪有這么巧的事兒? 所有一切的陰謀……都能指到一個人的身上。 “姨娘,姨娘……” 孫紹加重了語氣,小喬是鴻雁必須爭取的力量?。?/br> 因為,小喬的兒子是周循,而周循代表著廬江周氏的能量。 要知道…… 盡管當年周瑜不知是何緣由,將赤壁之戰(zhàn)時孫權交由他的三萬兵士,臨死前轉交給了魯肅。 可事實上,廬江周氏本身還是有一波部曲的,而按照東吳的軍制,這支將近萬人的部曲就掌握在周瑜與小喬的兒子周循的手中。 如果按照歷史原本的軌跡,周循很快便會娶到孫權的長女“大虎”孫魯班。 然后又很快的英年早逝…… 連帶著這波部曲,也就被孫家給笑納了。 至于,孫魯班究竟是用什么法子讓他英年早逝,這就是個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