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今天繼位了嗎在線閱讀 - 第88章

第88章

    皇帝笑,“文風樸實,若單論治軍,已是佳作?!?/br>
    皇帝又把遲生的文章遞給太子。

    遲生開篇明義,說明前朝由盛轉(zhuǎn)衰是從安史之亂開始。至于衰亡原因,有五點。

    第一,藩鎮(zhèn)割據(jù)。如同二皇子在課堂上所說,地方官權(quán)力過大,軍政財權(quán)集于一身,很快就養(yǎng)大了野心,尾大不掉。

    第二,宦官專權(quán)。為了對抗日益強盛的地方割據(jù)勢力,當權(quán)者只能用身邊親近人,親近之人只有外戚和宦官,而宦官無疑是更好的選擇。誰知道宦官掌權(quán)之后,野心也會膨脹。這里遲生還論述了漢代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quán)?;旧蠟榱酥坪饣鹿偬岚瓮馄?,為了打壓外戚提拔宦官,形成惡性循環(huán)。天下經(jīng)不起幾次折騰,直接亡了。

    第三,朋黨之爭。遲生重點論述了牛李黨爭,這些人黨同伐異,為了反對而反對,沒有對國家朝政提出建設(shè)性意見,導致朝政日益腐敗,朝廷無法運轉(zhuǎn)。

    第四,同室cao戈。唐太宗帶了個壞頭,導致每次政權(quán)不能平穩(wěn)過渡。雖然太史僉事已經(jīng)批評過遲生不該議論皇室,但遲生覺得此篇文章要論據(jù)充分,同室cao戈是無論如何也避不過去的話題。

    第五,農(nóng)民起義。正是因為前四點原因的大集合,導致底層百姓生活越來越困苦。遲生舉了一個有田五口之家如何落到賣兒賣女、無路可走、揭竿而起的過程,說明百姓是非常有韌性、非常能吃苦的,只要能有條活路,他們都不會輕易冒險。

    作者有話說:

    新文《嫁人從退婚開始》已經(jīng)開預收,感興趣的小可愛可以收藏一下,順帶把作者也收藏一個吧(捂臉笑)

    第48章 帝位傳承

    說了這五個原因之后, 遲生又言,學史最重要的是從中汲取經(jīng)驗,不要重復“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1”的悲劇。而且不必憂心,太/祖雄才偉略, 我朝已經(jīng)有了應對辦法。

    第一, 分立文武, 地方權(quán)力三分,從制度上限制了藩鎮(zhèn)的出現(xiàn)。如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人監(jiān)督, 不太可能出現(xiàn)權(quán)利空白, 導致一人獨大的局面。

    第二, 限制宦官權(quán)力, 宦官品級最高不過四品, 皇帝不再過分倚重宦官,宦官無法做皇帝代言人。宮中重要職務(wù)比如內(nèi)務(wù)府之類的都由官員擔任, 宦官的生存空間被壓縮。遲生也分析, 最重要的還是少用內(nèi)侍,不要出現(xiàn)權(quán)宦。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一個先例, 底下人就會拼命鉆營, 覺得自己能成為第二個。

    第三,限制朋黨。選人用人不要拘泥于出身,太/祖令科舉成為常態(tài), 不禁止身家三代清白之人科舉, 令舉子成為“天子門舊獨生”, 這一舉措, 讓官員的選拔形成定例,給了天下有才之士出頭的機會,上升渠道通暢,撈偏門的人就少。主持科考的官員,也沒有那么大的權(quán)利,能決定另一個人的一生。

    第四,明確嫡長繼承制。遲生反復贊頌□□在亂世中堅持培養(yǎng)繼承人,又確立如今的太子殿下為太孫,為我朝的皇位繼承確立的典范。

    第五,遲生提出了一些平抑糧價、防止土地兼并的法子,重申以農(nóng)為本的思想,提倡讓皇室、官府更加重視農(nóng)桑,重視農(nóng)業(yè)技術(shù)的改進。

    最后,遲生總結(jié),太/祖雄才大略,制定了非常好的政策,后人應該遵循??墒?,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一個政策只要存在時間長了,總會有人找到漏洞,并利用這些漏洞謀取利益。只能根據(jù)情況,適時而變。

    太子通讀一遍,氣血上涌,嘆道,“酣暢淋漓,詞情如江河奔涌,論述有理有據(jù),情理兼?zhèn)洌许n柳之風,國策矣。”

    “李正見教的好學生,如何,可知道朕為何如此看重她們姐妹?”皇帝笑問。

    “父皇英明,果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孩兒有那么多名師教導,也不敢說能寫出遲生這樣的文章來?!?/br>
    “哎,你是太子,不是才子,無需在文章事上多做糾結(jié),只要會選人用人就行。我看中的,是她的想法。制度二字用的很好,有白昆山的影子。咱們家治國自有法度,法度是什么?外儒內(nèi)法而已。這是父皇教給朕的,如今朕也教給你。”

    皇帝起身領(lǐng)太子到了內(nèi)殿,墻上掛著一幅萬國堪輿圖。這張圖上,疆域廣袤,北邊草原,東北的密林,西邊的吐蕃,南邊的諸蠻,眾多未曾歸化的土人,包圍著中原大地。

    “如此廣袤的疆土,應該給如何治理?”皇帝指了指圖的左上方,“吐蕃諸部混戰(zhàn),朕想趁機派兵收服,剛露出個想法,就有官員上書勸諫。言,祖宗辟土廣大,我等輩不應貪功,多占無用之地?!?/br>
    “無用之地?當初他們也說東北冰原之地無用,想要皮毛三參令當?shù)厝松县暰褪牵徽f西南瘴癘之地無用,蠻夷鄙薄,占領(lǐng)之后無法收取賦稅,反而要每年撥下賑濟;如今吐蕃之地還是無用,不知道他們的有用之地在哪兒?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嗎?”

    “父皇息怒,此等短視之人,不予理會就是。不過吐蕃情況復雜,兒聽去過吐蕃的人講,不是本地人去了那里,很容易心慌氣短,喘不過氣,派兵征伐,恐怕不妥。再則,那里神王權(quán)威極重,教派之爭蔓延至世俗,不,應該說世俗之爭是教派之爭的表象。這樣與中原差異巨大的地方,統(tǒng)治起來何其艱難?!?/br>
    “艱難,就不做嗎?”皇帝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