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書迷正在閱讀:過來跪下,求你個(gè)事[快穿]、綠茶靠套路被肥啾少爺投喂后、[少年漫同人] 松田的酒廠二周目、[綜英美] 我是一只掃興客、[原神同人] 星核獵手帶崽日常、[原神同人] 花心,但是蘿卜、[原神同人] 魔陰身爆改深海龍蜥、心動(dòng)失焦、我在精神病院學(xué)斬神、相思曲
第51章 一更 “回萬歲爺,十三爺前幾日被封為怡郡王,十四爺則是被封為勤郡王。”皇貴太妃仔細(xì)斟酌著用詞,盡可能不在太上皇面前提到皇上。 康熙皺著的眉頭就沒有松開過,十四怎么會(huì)在流放之列,老八那么會(huì)糊弄人,還會(huì)糊弄不了十四嗎,除非是不想。 “你仔細(xì)說說,這些時(shí)日外面都發(fā)生了什么,朕能挺得住。” “臣妾一深宮婦人,知道的不多,臣妾也是在八爺?shù)腔耙蝗詹疟唤映鰰炒簣@的,聽說八爺?shù)腔侨?,所有的皇子都到齊了……” 皇貴太妃在萬歲爺面前向來很有分寸,該知道的她知道,不該她知道的她也絕不能提,不能讓萬歲爺覺得她手伸太長。 什么是她該知道的,那自然是后宮之人眾所周知之事,比如登基大典那日,萬歲爺?shù)拈L子和嫡子都在,再比如萬歲爺?shù)牡兆尤缃裨缫央x京出海。 “登基大典的第三日,太子爺就被護(hù)送到天津,由天津港口出海,臣妾聽聞,太子爺此行只帶了李側(cè)福晉和弘皙阿哥,余下家眷都留在了京城。 不過萬歲爺您放心,太子爺?shù)募揖煲呀?jīng)被安置到了理親王府,弘晉阿哥小小年紀(jì),這次也隨叔伯一起被封為貝勒。 太子爺離開京城時(shí)攜有三千人,拉行李的馬車足有一百多輛,除了糧食藥材布匹茶葉這些緊俏物,太子爺一行還帶了武器,便是去了外面,也有能耐立足?!?/br> 康熙揪著心,忙問道:“太子是否已經(jīng)安全出海?” 三千人馬,又有武器在身,還要被流放到海外,如此種種,難道不是在刻意逼迫太子殊死一搏嗎,只有太子帶人反抗,老八才好就地格殺,以絕后患。 “臣妾聽說,太子爺已經(jīng)出海十多日了,只是海上不比地面,太子爺也無法捎信回來,不過太子爺福大命大,應(yīng)當(dāng)一切平安,這會(huì)兒說不定已經(jīng)靠岸,置辦上家業(yè)了。” 康熙沒說話,也有可能已經(jīng)消失在茫茫大海上了,老八若有心要置保成于死地,那方法多了,可以在船上動(dòng)手,也可以去收買海盜,甚至可以讓大清的海軍去圍殺大清的太子。 “八爺?shù)腔?,尊太后為太皇太后,良妃為皇太后,也封了臣妾做皇貴太妃,惠jiejie為……大爺被恢復(fù)爵位,二爺留在京城的阿哥被封為貝勒,三爺、七爺升親王,老九和十爺也被升為親王——” 皇貴太妃略一停頓,繼續(xù)道:“鐵帽子親王?!?/br> 鐵帽子親王,是大清爵位的最頂端,世襲罔替。 而沒有軍功被封鐵帽子親王,實(shí)屬是頭一次。 不管是她這個(gè)皇貴太妃的位份,還是老九所得的鐵帽子王爵,皇上待老九實(shí)在是夠意思了。 這也是她不去老五和老九府上當(dāng)祖宗,反倒自請來伺候萬歲爺?shù)脑颉?/br> 她跟了萬歲爺幾十年,雖不懂朝政,但她了解萬歲爺,有她在此盯著勸著,或許能有些用處。 老九已經(jīng)是和皇上綁在一條船上的人了,連帶著她和老五也成了皇上的人,萬一太上皇復(fù)辟重新掌權(quán),她們母子三人恐怕都要跟著皇上被清算。 “十二爺、十三爺、十四爺俱是郡王。 康熙倒過去追問:“老八登基那日可還順利,諸皇子都在,沒鬧出什么亂子吧?兵變時(shí),京城死傷如何,老大和老七、十三、十四為何也被流放到海外?” 皇貴太妃聽明白太上皇想問什么了,但這讓她怎么說,說皇上登基一切順利,諸皇子包括太子爺在內(nèi)都未鬧事,還是說兵變那日,京城主事之人是老九,老九去綁其他幾位皇子的時(shí)候,連像樣的抵抗都沒遇上。 至于四位要出海的爺,她倒不覺得是流放,連太子爺都不能算是流放,哪朝哪代被流放之人是帶著家產(chǎn)和幾千人手走的,太子爺都不算,有朝廷支持做后盾的另外四位爺,就更不能算流放了。 “王爺們向來兄友弟恭、謙虛禮讓?!?/br> 一致對(duì)外。 皇貴太妃只能含糊著回答。 “兄友弟恭、謙虛禮讓?老八都起兵謀逆了,朕被關(guān)在暢春園二十日,他們在外面兄友弟恭!” 康熙完全不相信,宜妃如今是皇貴太妃,老九是鐵帽子親王,宜妃自然是要幫襯老八的,這不奇怪,利益面前,幾十年的情分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宜妃千不該萬不該拿他當(dāng)傻子糊弄,這種拙劣不堪的謊言,別說他被關(guān)在暢春園二十天,他就是被關(guān)上兩百天,也不會(huì)相信。 “接著說?!?/br> 他倒是要聽聽宜妃還能編出什么話來,皇子們‘兄友弟恭’,是不是前朝和后宮也一片和諧。 他甚至懷疑醫(yī)妃這一生的太妃吉服也是假的,不過是配合老八讓他死心罷了。 “王爺們孝心可嘉,紛紛請旨接額娘回府奉養(yǎng),大爺接了惠貴太妃去,三爺接了榮太妃,四爺接了佟貴太妃……”除了她,凡是兒子已經(jīng)出宮開府的太妃,這兩日都會(huì)搬出宮去。 但有子的太妃畢竟是少數(shù),太上皇后宮充盈,如果把剩下的太妃都塞到慈寧宮和寧壽宮去,怕是塞不下,就算勉強(qiáng)塞下,也未免有些為難人。 皇上沒有要為難這些太妃的意思,將東六宮騰出來,東六宮的太妃們皆搬到到西六宮去,西六宮中的翊坤宮正殿照舊是她的,永壽宮卻是被清了出來,改名壽康宮,是皇上為太上皇預(yù)備的。 邈邈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