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節(jié)
霍峻抓了個頗為膽大的軍士,問道。 軍士有些激動,大聲答道:“回都督,俺從宣城來!” “家中可有安頓好?” “安頓好了,家中有弟妹照料?” “娶妻沒?” “沒~” 軍士臉色微紅說道。 霍峻拍著軍士的肩膀,笑道:“徐淮多美人,立下戰(zhàn)功,本督為你做媒?!?/br> “諾!” 左右丹陽軍士一陣哄笑。 早些年霍峻為了在江淮扎根,鼓勵軍中將領(lǐng)取淮人女子為妻。隨著劉備依仗淮泗人治國,以及諸將地位水漲船高。 故而不知從何時起,南漢漸形成一種習(xí)俗,淮女在婚姻市場上非常吃香。今霍峻勉勵軍士娶徐淮女子,算是鼓勵之語。 霍峻與眾人同笑,說道:“江淮不比丹陽,與北人廝殺,不比與鄉(xiāng)人械斗。既入了軍,當(dāng)嚴(yán)守軍紀(jì),平日多苦練,方可少流血。” “都督放心,他日上陣,當(dāng)斬賊人首級?!?/br> “有志氣!” 雖說丹陽兵不善硬仗,但至少算是可用之兵,能為今下的江淮分擔(dān)壓力便是好事。 自夏侯尚被調(diào)到青徐,與淮西的曹休呼應(yīng),這讓江淮的壓力驟然大增。且夏侯尚非無能之輩,算是比較出色的二代宗將。如夏侯尚一繼任,便著手解決襲擊青州海濱的管承。 上月,管承襲擊東萊海濱,結(jié)果中了夏侯尚的圈套,兵敗而逃,僅率左右數(shù)百人逃到海島上。在郁洲援兵到來前,夏侯尚趁夜而進(jìn),突襲了海島據(jù)點(diǎn),管承連夜敗走郁洲島。 是役,管承所部死傷三、四千人,海島據(jù)點(diǎn)都被拔除。得知后,霍峻放棄了襲擾海濱的方略。 “都督,二公子回程拜見。” 此時,霍熊走了過來,稟報說道。 “好!” 霍弋帶著霍峻的信,先拜會了步騭。而后即將歸漢時,又過廣陵,拜見霍峻。 樹蔭下,霍峻坐在交椅上,問道:“舅父見信之后,可有何反應(yīng)?” 霍弋答道:“稟父親,弋拜會舅父時,言及此事,其言行如常。后覽書信,言讓父親放心,其當(dāng)知公事之重。據(jù)前后變后觀之,舅父似已放下此事?!?/br> 霍峻笑了笑,說道:“怕是未必,你舅父喜怒不形于色,外人常難知其所想。話雖如此,但能明公私之事,便是為好事。欲解你舅父心結(jié),怕還要前將軍書信?!?/br> 頓了頓,霍峻問道:“你舅父近日如何?” 霍弋沉吟少許,說道:“舅父近日忙于檢索隱戶,為丹陽民變所cao勞,丹陽大族陶亮隱匿千人,時被吏人所察,率族內(nèi)部曲反抗,幾下宛陵。被丹陽都尉帶兵擊敗,率眾逃入深山。” “后帶兵出山襲民,被大兄帶兵斬殺,俘獲其族人。舅父帶人前去料理,僅治陶亮及家人之罪,其族人免于死刑。” 陶氏在丹陽屬于是大族,陶謙即為丹陽人。劉備統(tǒng)治丹陽郡時,憑借與陶謙的關(guān)系,與陶氏關(guān)系尚可,且有征辟其子弟任官。如陶基在交州任九真太守。 但陶亮與陶基非同族,二陶分居二縣。陶謙與陶基所在的秣陵陶氏,陶亮是宛陵陶氏。今陶亮舉眾反叛,而秣陵陶氏交出隱匿戶籍,僅能說同姓不同命。 “丹陽民風(fēng)跳脫,得有此事不足為奇。丹陽周圍,有士載大兵駐守,縱是叛亂,亦不傷大局。今檢索人口,吳、會稽二郡不亂,江左即無礙!”霍峻說道。 檢索大族人口,真就是不好干的差事。丹陽出現(xiàn)民變,屬于是正常之事。 吳、會稽二郡是大士族盤踞之所,只要二郡不出大的變動,揚(yáng)州檢索人口基本就能說成功。畢竟步陸之爭,歸根到底就是檢索吳郡隱匿人口所引發(fā)出來的爭斗。 “吳郡率先被檢索,據(jù)舅父言除兵籍部曲外,一郡得出隱戶兩萬五千多人。”霍弋說道:“今舅父將親駐會稽,檢索郡中隱戶?!?/br> “步揚(yáng)州不易??!” 蔣濟(jì)聞言,感嘆了一句。 霍峻摸著小胡子,說道:“會稽弗如吳郡,今吳郡能析出戶籍,會稽應(yīng)無大亂。荊、揚(yáng)二州為大州,今子山大事將成,且觀荊州顧元嘆之所為。” 霍弋從懷中取出書信,奉上說道:“父親,此太子昨日新至?xí)牛渥尀閮捍慌c父親。” “何事?” 霍峻盯著信件,好奇問道。 “太子治史書,見兵家之事,略有疑惑,特來信問之?!被暨f道, 霍弋與劉禪從小長大,二人出同車,入同食,關(guān)系深厚。今在劉備的cao持下,娶了姐妹,兼有連襟關(guān)系,二人愈發(fā)緊密起來。 劉禪與眾多官吏交好,但真正能算上親信,唯諸葛喬、霍弋、張紹等眾。 霍峻拆開書信,見劉禪問及長平之戰(zhàn),隨即笑了笑。 “伯先,今夜為父畫張輿圖。歸京之后,由你交予太子。” 霍弋問道:“父親,兒明日即將歸京,不知再有叮囑?” 沉吟良久,霍峻說道:“江淮無大事,百姓耕作有序,且讓陛下安心。至于舅父與前將軍之矛盾,且待前將軍來信,二者或能消怨,如實與陛下講述即可?!?/br> “諾!” 第558章 一州之口 章武五年,夏。 武漢行宮內(nèi),劉備半靠在榻上,杜度為其把脈問診。 諸葛亮在旁靜候,神色中透露著關(guān)懷之色。 “何如?” 諸葛亮持羽扇上前,問道。 “陛下脈搏如常,似無大疾?!倍哦劝欀即鸬?。 “那陛下為何太倉(胃)脹痛?”諸葛亮問道。 杜度多有尷尬,繼而看了看劉備的舌苔,說道:“丞相,度觀陛下舌苔,當(dāng)是邪氣入體。容度為陛下開幾貼藥,看能否將陛下治愈。期間,陛下當(dāng)戒酒rou,不可貪食。” 劉備摸著腫脹的腸胃,說道:“朕常昔平張純時,太倉中木箭,留有暗疾,偶會發(fā)作。諸卿不必驚慌,當(dāng)是小疾而已?!?/br> 數(shù)日前,劉巴得疾歸家休養(yǎng),前日不幸去世。 劉備多感痛心,則讓劉禪出席葬禮,今日與諸葛亮商量后繼人選。 不料商討間,劉備腸胃發(fā)作,疼得他不行,拉兩三趟肚子。諸葛亮放心不下,請來杜度診斷。 杜度的診斷與年歲判斷一樣,查不出什么大問題,僅是認(rèn)為邪氣入太倉。 喝了口溫水,劉備腸胃舒緩了許多,讓侍從隨杜度前去抓藥。 坐在榻上,劉備示意諸葛亮坐下,說道:“今子初不幸病逝,尚書令之位,空懸無主,非長久之事。朕長思以來,人選有二,其一為長緒,其二是為元直,不知孔明以為何人可為尚書令?” 之前法正去世,劉備采納諸葛亮的建議,讓孫邵、劉巴分掌。今過了兩年,劉巴患病去世,僅剩孫邵一人。今下以劉備之意,要么讓孫邵獨(dú)掌管尚書臺,要么就是讓徐庶出任尚書令。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以長緒、元直二人觀之,其各有所長,觀以往政績而言,任尚書令皆是可行。僅是今之江州猶如漢之司隸,陛下欲令元直為尚書令,當(dāng)擇良臣后繼之?!?/br> 頓了頓,諸葛亮說道:“今下正處于廣檢隱匿人口之時,如調(diào)元直入武漢,恐會耽擱江州各郡廣檢隱匿之事?!?/br> 南漢制度與兩漢有所出入,諸葛亮任丞相,執(zhí)掌國內(nèi)政事。尚書令是為其副手,輔佐諸葛亮處理國政,在霍峻未入武漢前,尚書令為政治三號人物。 今孫邵、徐庶都有資格出任尚書令,相比隨時可以升遷為尚書令的孫邵,現(xiàn)任江州刺史的徐庶則就復(fù)雜了許多。 江州由荊、揚(yáng)二州拆分而出,其任務(wù)在于削弱二州勢力,以及增加武漢的中樞權(quán)威。 今徐庶出任多年,一手將江州搭建起來,其威信甚高。當(dāng)下如果將徐庶調(diào)走,再找人頂替徐庶的位置,談何容易?尤其今下初在檢索人口的關(guān)鍵時期。 劉備思索少許,說道:“既是如此,暫讓長緒出任尚書令。尚書仆射,不知君可有人選?” 諸葛亮撫扇思量,說道:“臣以為馬君季常,費(fèi)君賓伯,潘君承明皆可繼之。” “廖公淵何如?”劉備反問道。 諸葛亮皺眉搖頭,說道:“陛下,公淵雖是楚之良才,有興世業(yè)之能。但其秉性高傲,恐會于臺中生亂。” “既然如此,讓賓伯出任尚書仆射!” 劉備見諸葛亮有異議,當(dāng)即拍案選定費(fèi)觀,說道:“讓仲宣代朕草擬詔書,拜二卿執(zhí)掌尚書臺?!?/br> 廖立才干顯著,在劉備入主荊楚之后,與龐統(tǒng)一起顯進(jìn)。因才干有所長問題,劉備留龐統(tǒng)在身側(cè),出任軍師。廖立擅長文政,外放出去擔(dān)任太守。 今下廖立任侍中,按照業(yè)績,廖立出任尚書仆射,其問題不大。但諸葛亮與廖立經(jīng)常有接觸,深知廖立有缺陷。為了人盡其才,將廖立留在劉備身側(cè),或許是件好事。 “孔明,姜冏是否有書信傳來?”劉備問道。 正旦之后,姜冏父子在劉備的挽留下,又呆了半月。直到馬超來信詢問狀況,父子二人才依依不舍拜離劉備。 劉備也非常夠意思,自己雖沒有親送,讓馬良持節(jié),代自己送父子二人到夏口。而姜冏父子回到隴右,接是馬超的拷問。姜冏先解釋了為什么去往洛陽后,又去南下去武漢。之后向馬超傳達(dá)了劉備待他的器重之情,并能理解馬超為什么向魏國稱藩。 一番下來之后,馬超雖不滿姜冏父子先斬后奏,無他的命令而下武漢。但對姜冏此行的收獲,馬超為之歡喜不已,不僅原諒姜冏的違令,而且還提拔姜冏出任要職。 劉備為了幫助姜冏上位,贏得馬超的信任,答應(yīng)了馬超之前的所求。即馬超被陸遜逼得簽訂城下條約時,馬超乞求劉備能否免費(fèi)提供一批糧草。 之前劉備斷不會行rou包子打狗之事,今為了姜冏贏得馬超信任,則是允諾了馬超的所求。每年提供五萬石糧草,而馬超每年上供三百匹馬。 諸葛亮撫扇沉吟,說道:“據(jù)姜君書信言,馬超令其統(tǒng)兵,分守街亭。且馬超已如伯言之意,派人探查河湟二郡,遣使連通羌部,似有謀略二郡之意,但馬超畏關(guān)中兵馬,短期之內(nèi)不會妄動?!?/br> “不過姜君已暗中聯(lián)絡(luò)義士,以為陛下效力?!?/br> 劉備略有擔(dān)憂,說道:“聯(lián)絡(luò)他人,恐姜君會被馬超所察。今孔明務(wù)必與姜君言,讓其不可著急行事,徐徐而圖,莫非心急成事,而被外人所察?!?/br> 劉備參與過衣帶詔事件,甚至密謀的人越多,就越有可能暴露。今好不容易在馬超國內(nèi)埋下隱線,豈能功虧一簣? “臣已向姜君回信叮囑,依其父子二人之智,當(dāng)會小心行事?!敝T葛亮答道。 趁著君臣談話的間隙,侍從入殿,稟告道:“陛下,霍舍人從江淮歸京,今在宮外求見?!?/br> “宣!” 少頃,霍弋從殿外趨步而入,向劉、葛二人行禮。 “臣霍弋拜見陛下,見過丞相。” “伯先免禮!” “且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