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jié)
“陛下和太孫早已回宮,眼下恐怕已經(jīng)在組織朝會了?!?/br> “今日的檢閱,由奴婢代為巡視。”隨身太監(jiān)回禮稟告,只是答案讓朱尚炳二人臉上有些不好看。 “演武!” 朱尚炳對旁邊的衛(wèi)指揮使招呼,而后便回到位置上坐下,看模樣并不重視檢閱。 一旁的朱濟熺見狀,只是笑著安撫了隨身太監(jiān),而后一臉笑意的回到了位置上,并命人取來了棋盤,與朱尚炳在萬軍注視下下起了棋。 隨身太監(jiān)見狀,不由得在心底嘆了一口氣,過了一會才將目光投到了大教場上,觀看軍中士卒演武cao練。 如此過了半個時辰,朱高熾才帶著一衛(wèi)兵馬姍姍來遲。 待那衛(wèi)兵馬站穩(wěn)腳跟,朱高熾才氣喘吁吁的走上了高臺,與朱尚炳二人作揖:“兄長,炳弟……” 朱濟熺比朱高熾大三歲,他自然是要行禮,而對比自己小兩歲的朱尚炳,他也并未輕視,依舊作揖。 見他這么禮貌,二人也不得不放下棋子,拱手回禮。 只是在回禮結(jié)束后,二人并不打算與朱高熾深聊,而是自顧自的下棋。 好在朱高熾的注意力并不在棋局上,而是走到了高臺臺前,望著cao練的三衛(wèi)兵馬,臉上止不住的笑意。 那模樣被朱尚炳和朱濟熺看在眼里,忍不住小心私語道: “這兵馬又不是他的,他激動個甚。” “別說這里的兵馬,便是日后燕府的兵馬和北平、大寧的兵馬,恐怕也輪不到他節(jié)制,畢竟……呵呵?!?/br> 二人的話很小聲,但朱高熾還是能聽到。 饒是好脾氣的他,聽到這種話也忍不住緊了緊拳頭,但之后卻又松了下來。 確實,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認,他不如自家弟弟朱高煦。 若是以前,他還能說自家弟弟只有匹夫之勇,但眼下半年多的時間過去,自家二弟成長迅猛,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處理政務都穩(wěn)壓他一頭,便是朱高熾也開始心虛了起來。 樣樣不如朱高煦的他,真的能憑著嫡長的身份壓他一頭,當上那燕王嗎? “高煦的變化,著實是太大了些……” 朱高熾抬頭看向天穹盡頭,望著那緩緩升起的太陽,心情五味雜陳。 “賀——” “圣躬萬?!?/br> “復位——” “圣躬萬?!?/br> 卯時五刻,當唱禮聲在奉天廣場之上響起,凈鞭聲也一聲又一聲的炸響。 六百余名文武官員站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文左武右等待下一流程。 奉天殿內(nèi),朱元璋一身常服坐在殿內(nèi)金臺(龍椅)上,左邊站著隨身太監(jiān)及同樣常服的朱允炆。 不多時,禮樂聲起,殿門左右兵卒再度鳴鞭,群臣也再次拜叩皇帝。 待群臣起身,便進入奏事環(huán)節(jié)。 按照禮制,大臣奏事時需預先咳嗽一聲,從班末行至御前跪奏。 奏事者不得使用口語,而是大聲的朗讀奏章。 如果官員要承旨或要回答,那末尾的回應聲需拉長,以此讓百官知道奏事完畢。 可以說,早朝對于皇帝和文臣的素質(zhì)要求很高,皇帝要有極其強的政治能力,才能保證在朝會中熟練處理政事,文臣也要思緒有條理,以免出錯。 “臣吏部侍郎胡……” 奉天廣場上,一名名大臣先后唱禮,隨后來到御前跪奏。 他們所說的事情,其實都是些縣鎮(zhèn)盜匪或常例、或升遷的小事,但朱元璋卻坐在位置上聽得認真。 自他廢除丞相制后,他便最擔心遭人蒙蔽,所以制定大規(guī)模早朝、午朝正是要體察民情,免受蒙蔽。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制定了只在正旦,冬至,萬壽節(jié)(皇帝生日)舉行的大朝,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舉行的朔望朝。 除了這些,朱元璋還會時不時舉行晚朝,以此來看官員們執(zhí)行政務如何,有沒有依時在白天將政務都處理完畢。 他如此頻繁的舉行朝會,為的就是不想讓自己與百姓脫節(jié),而這一件件小事,正是他體察臣子是否隱瞞民生的手段。 站在一旁的朱允炆瞧著這一幕幕,心里并不高興,而是有一種無奈的心理。 在他看來,每日的早朝、午朝,以及偶爾出現(xiàn)的晚朝實在沒有必要,因為這樣的頻繁朝會太折磨臣子了。 不僅是臣子,便是他這位儲君,也覺得頗為折磨。 朱允炆一心二用的聽著百官奏事,對于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根本提不起興趣。 他的目光一直看著不遠處的黃子澄,而黃子澄也以眼神回應他,似乎在說事情已經(jīng)辦的差不多了,馬上就可以見成效。 得到了黃子澄的眼神,朱允炆這才打起了幾分精神。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直到半個時辰后,一名戶部主事才走了上來,跪拜奏事: “臣戶部主事徐允中,特此奏拜陛下……” “七月十五以來,蘇松二府以鈔抵稅之法多見成效,二府百姓繳納賦稅十分積極,至昨日已上繳稅鈔十七萬六千四百三十二貫余六百二十三文?!?/br> “蘇松二府百姓皆高呼萬歲,以此回應陛下仁政!” 徐允中如此說著,朱元璋臉上卻露出幾分笑意。 一旁的朱允炆見狀,當即上前笑著作揖道:“陛下,此仁政若是能惠利蘇松二府而不虧損國庫,理當在江南之地推行?!?/br> “嗯……”朱元璋應了一聲,并沒有追問朱允炆原因。 這樣的舉動,讓朱允炆感到了幾分不安,畢竟他此前可是竭力反對‘以鈔抵稅’的新政,這轉(zhuǎn)變太大,自家爺爺為什么不問一句? “此政雖為仁政,但畢竟只施行了四天時間,具體的還是得往后面看?!?/br> 朱元璋坐在金臺上,老神在在的回應徐允中及朱允炆:“這樣吧,先再看幾個月,待十月戶部的文冊奉上來,朕再定奪?!?/br> “圣躬萬福……”徐允中大聲唱禮,而后起身退回了自己的班位。 見狀的朱允炆也松了一口氣,下意識看了一眼殿下的黃子澄。 朱元璋剛才的話,都由殿外力士大聲唱出,在徐允中退下后,黃子澄也聽到了朱元璋的回語,心里開始盤算起了如何推動蘇松二府以鈔抵稅的政策。 說是推動,實際上只要有頭腦的人都不會拒絕這次以鈔抵稅。 畢竟一貫鈔在市場上只能抵二三百文,而交給朝廷充作賦稅可是實打?qū)嵉囊回?。這中間的利潤,可是接近七百文啊…… 黃子澄心思活躍,朱允炆也自有心思,他們就這樣站到了早朝結(jié)束,而早朝結(jié)束后的朱元璋也起身離開了金臺,群臣紛紛唱禮歡送。 朱允炆跟上了朱元璋,二人向著武英殿走去,路上朱允炆匯報著昨夜處理奏疏的一些內(nèi)容,以此方便朱元璋稍許能很快處理完所有奏疏。 兩刻鐘后,二人帶著大批太監(jiān)兵卒回到了武英殿內(nèi),朱元璋也坐回龍椅上,開始閱覽奏疏。 由于昨日朱高煦放了假,因此這批奏疏都是朱允炆及朱高熾等四人處理的。 朱元璋翻看了幾本奏疏,眉頭一直沒有舒展。 他這表情,讓朱允炆的心懸了起來…… “這些奏疏,你都閱覽過沒?” 朱元璋頭也不抬的詢問,朱允炆聞言也搖搖頭:“并未,您未開口讓孫兒閱覽,孫兒不敢輕動?!?/br> “日后你閱覽過后再交給我吧?!敝煸罢f出想法,朱允炆便也跟著應下。 恰好此時早膳傳上,爺孫二人便起身去了偏殿吃早膳。 在那飯桌上,朱元璋看了一眼已經(jīng)明亮的窗外:“高煦這幾日可曾去了穎國公府?” “未曾?!敝煸蕿蓳u搖頭,見狀的朱元璋便低頭喝了一口泡茶,久久沒有將那用來漱口的泡茶吐出。 朱允炆知道,這是朱元璋在想某種事情想出神時的狀態(tài),但他沒能猜到自家爺爺是在想什么。 不等他開口詢問,朱元璋便將泡茶吐到了旁邊隨身太監(jiān)端著的水盆里,并用蜀錦手帕擦了擦嘴和胡須。 做完這一切,朱元璋才呼出一口氣,整個人在一瞬間萎靡了幾分,似乎做出了什么決定: “告訴下面的人和高煦,日后他不用去穎國公府學習了。”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允炆愣了愣,他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那么快。 “孫兒領(lǐng)命……”反應過來后,他點頭應下,而后心不在焉的吃起了早膳。 與他的慢條斯理相比朱元璋很快解決了自己的胃口,并起身返回武英殿處理奏疏。 不多時,待朱允炆也吃完東西返回,爺孫二人便沉默著處理起了奏疏,直至辰時六刻,宮內(nèi)的寂靜才被腳步聲和唱禮聲所打斷。 “晉長子熺(秦長子炳),參見皇爺爺……” 朱濟熺與朱尚炳來到了武英殿,這說明他們已經(jīng)檢閱完了軍隊。 朱元璋抬頭向他們招了招手,示意他們?nèi)氲?,二人見狀也紛紛謝禮。 “在軍營內(nèi)檢閱一遍大軍后,可有什么感悟?” 朱元璋考校起了他們,但朱濟熺與朱尚炳卻下意識對視一眼。 “孫兒以為……” “好了?!?/br> 朱濟熺剛想開口,卻被朱元璋打斷,臉上表情有幾分不耐煩:“沒有感悟便明日再去一趟,不用編瞎話來騙朕?!?/br> 他用上了“朕”的自稱,可見十分不高興。 朱濟熺與朱尚炳只覺得臉頰通紅,作揖表示自己知道了后才在朱允炆的眼神示意下入了位置,等待處理今日的奏疏。 朱元璋瞧著二人坐下也不說什么,只是埋頭處理奏疏,時不時與朱允炆討論一些奏疏內(nèi)容合不合規(guī)矩。 如此過了半個時辰,直到隨身太監(jiān)前來提醒,朱元璋才發(fā)現(xiàn)時間已經(jīng)到了午時。 他起身便想帶著三個孫子去隔壁偏殿吃飯,但不湊巧的是朱高熾在這一刻走入了武英殿內(nèi)。 “燕長子熾,參見皇爺爺?!?/br> 朱高熾氣喘吁吁,臉上通紅,顯然是一路小跑過來的。 興許是朱元璋今日心情不是很好,因此他此刻看什么都礙眼,端著臉詢問朱高熾:“為何此時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