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節(jié)
坐在宴席主位,八十五歲高齡的翰林學(xué)士劉三吾舉起酒杯,一手輕撫白須: “昨日,陛下欽點老夫為會試主考,因此才特此宴請諸位。” “坦翁破費,早知是此事,我等當(dāng)共請?zhí)刮滩艑Α?/br> “正是,坦翁為國朝三老,士林領(lǐng)袖,由坦翁主考,定當(dāng)公平!” “坦翁……” 劉三吾一開口,眾人紛紛附和。 在他們口中的劉三吾,就好像一個心胸慷慨坦蕩之人,可任誰能想到,這樣的人居然會把南方人稱呼為漢人,而將北方人稱呼為北人。 更譏諷的是,所有人都還覺得他說的很對,為之附和,追捧。 他們的追捧附和是有道理的,因為劉三吾是南方大儒,與汪睿、朱善三人并稱為“三老”。 因為他的名聲,朱元璋與朱標(biāo)、朱允炆爺孫三人都對他多有尊敬。 正因如此,大明的科舉制度條例就是由他率領(lǐng)弟子、官員制訂的。 除此之外,洪武年間的刑法《大誥》也是由他作序,并且他還主編過《寰宇通志》,這本書可堪稱為大明周邊國家的百科全書。 當(dāng)然,以上這些事情,只是他數(shù)十年仕途中的冰山一角,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應(yīng)該就是在朱元璋罷享孟子后,親自負責(zé)對《孟子》一書的刪減。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因為《孟子》之中的部分言論而不喜,所以下旨命令劉三吾主持刪減《孟子》不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言論。 就這樣,劉三吾本著一切為了朱元璋統(tǒng)治的思路,對《孟子》大刀闊斧地進行修改,刪去將近一半內(nèi)容之后輯成了一本書,名叫《孟子節(jié)文》。 此書成后,朱元璋又下了旨意,規(guī)定此書下發(fā)全國州縣作為科舉標(biāo)準(zhǔn)教科書,而且以后科舉取士命題,如果牽涉到《孟子》,只允許從《孟子節(jié)文》當(dāng)中去找材料,至于被刪掉的八十五篇,科士不以命題,科舉不以取士。 可以說,這等于變相地把孟子那些不討喜的話用科舉給過濾掉了。 作為典型的南方文人,劉三吾推崇程朱理學(xué),而反對《孟子》之中的許多“正論”,因此在刪減《孟子》一書的事情上,他完成的極為用心。 在他的刪減修改下,《孟子》一書變得面目全非,而這也是他此生以為自己最大的成就。 不僅如此,在去年的時候,劉三吾又在朱允炆要求完善下《大明律》,并主動依據(jù)自己所喜歡的《禮經(jīng)》進行《大明律》的修訂。 在南方士子看來,劉三吾修的這些書十分貼合他們治學(xué)理念,因此大為吹捧。 反倒是北方文人對于被修改的面目全非的諸多文章義憤填膺,對劉三吾多有攻擊。 這些攻擊,都被劉三吾所記下,而這次他作為主考,自然想要給北方人一些顏色看看。 當(dāng)然,如果只是個人情感,那還不足以推動他去做這件事,不過伴隨著南方富戶被朱元璋強行遷至京師,這樣的怨氣開始形成危機感。 這樣的危機感,在入冬后紫禁城中傳出朱元璋身體不好的消息后,漸漸轉(zhuǎn)變?yōu)榱酥\劃和爆發(fā)。 “此次會試,老夫定當(dāng)會以圣賢之典意命題,好考校天下士子對典籍理解,以此為朝廷篩選出真正的千里駒!” 劉三吾的話說的很隱晦,但在座的都不是蠢蛋,結(jié)合劉三吾的經(jīng)歷,眾人自然清楚他話中含義。 想到這里,眾人紛紛與劉三吾討論起了古今典籍,并暗中記下劉三吾的傾向。 明初科舉,雖然還沒有出現(xiàn)后世所熟知的‘八股文’,但對于應(yīng)試文內(nèi)容格式已經(jīng)有著嚴(yán)格要求,偏題那是萬萬不行的。 命題只是一個題目,真正想要答對,還得看自己所想所寫的,與主考心中答案是否一致。 通俗些來說,命題的答案很難被限定,想要登科,最好就是站在考官出題時的想法和角度來作答。 只有了解了劉三吾崇尚什么學(xué)派,皇帝喜歡什么理政方式,才能根據(jù)這些慢慢寫出討他們歡心的文章。 與劉三吾談古論今,談的不是古今,而是當(dāng)下…… 他們高談闊論,卻不知所有的消息都被傳到了朱元璋的耳邊,只是當(dāng)下的朱元璋,情況并不好…… “額……” 病痛的呻吟聲與藥味充斥著乾清宮中,躺在養(yǎng)心殿的拔步床上,朱元璋臉上有種病態(tài)的蠟黃。 他的身子比起入冬前消瘦了許多,這位昔日大明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此刻與普通的病人無二異。 “皇爺爺……” 朱允炆的聲音響起,他跪在拔步床前,手里端著一碗湯藥,小心翼翼的喂食朱元璋。 朱元璋的意識因為病痛而模糊,面對遞過來的藥勺,他偏過頭去不想喝。 朱允炆好說歹說,他總算轉(zhuǎn)過頭來喝了一口。 間隙,錦衣衛(wèi)指揮使宋忠走進了養(yǎng)心殿內(nèi),就這樣靜靜地等待傳喚。 只是當(dāng)下的朱元璋,已經(jīng)看不清他的面容了。 “來人是誰……” 朱元璋的聲音虛弱,朱允炆聽后回頭一看,轉(zhuǎn)過頭來小聲回答道:“是錦衣衛(wèi)指揮使宋忠。” “叫他…上前來?!敝煸疤撊醯姆愿?,朱允炆聽后卻面色擔(dān)憂:“可您的身體……” “叫……” “是”見朱元璋這么說,朱允炆也不敢忤逆,而是回頭對宋忠傳喚:“你上來吧?!?/br> “臣領(lǐng)命……”宋忠是個長相周正,身材勻稱的人,因為不茍言笑,不攀富貴才被朱元璋提拔到如今的位置上。 雖然他沒有什么才干,但他很聽話,能將朱元璋吩咐的事情有條不紊的辦好。 正因如此,這次他升任錦衣衛(wèi)指揮使后,如朱元璋所期盼的那樣,將反對遷移天下富戶的官員逐一懲治。 回了禮,宋忠走到拔步床邊上,跪在朱允炆身后。 他與朱元璋的距離只有兩三步,可即便如此,朱元璋還是看不清他的五官,因此伸出手來,虛擺了擺:“再上前來些……” 宋忠聞言,連忙跪著往前走了幾步,直至朱元璋能看清他。 “說吧……”似乎察覺到自己的不對勁,朱元璋這次不再避著朱允炆,而這一舉動也讓朱允炆心中一喜,手中握著藥勺的力氣都大了些。 “回陛下、太孫,翰林學(xué)士劉如孫在家中宴請了朝中許多大臣。” 劉如孫就是劉三吾的真名實姓,三吾為他的表字。 對于劉三吾這個文化上的白手套,朱元璋還是很喜歡用的,畢竟劉三吾為他刪改了《孟子》,還制定了許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和文章。 正因如此,他才會讓劉三吾擔(dān)任此次春閨會試的主考。 “他說了什么。”朱元璋似乎有片刻清醒,宋忠聞言卻搖頭:“他與大臣們談?wù)撐恼拢v述經(jīng)義。” “……”聽到宋忠的話,朱允炆看了看自家皇爺爺。 他雙目緊閉,似乎在思考,又似乎睡著了。 “允炆,你以為如何……” 就在朱允炆以為朱元璋睡著的時候,朱元璋忽然開口詢問他,而他則是小心回答道:“主考在會試前理應(yīng)避嫌,這劉三吾還是太高調(diào)了些。” 雖然劉三吾是東宮的人,但朱允炆還是批評起了他。 他本以為朱元璋會借此罷黜劉三吾主考的位置,卻不想朱元璋疲憊道:“沒有透露考題就行……天下富戶的事情進行如何了……” 朱元璋略過了劉三吾的事情,并不是因為劉三吾的事情不重要,而是他眼下沒有精力去管這件事。 他關(guān)注的地方,是這次天下富民的登籍編冊之事。 對此,宋忠也小心翼翼的回答道:“戶部那邊,富民冊的登籍編冊已經(jīng)完成了一半,如今已經(jīng)編出直隸、浙江、山東、江西、湖廣等十八府四省富民冊?!?/br> “十八府四省中,田地超過七頃的富民有七千五百九十七戶,戶名皆已記下?!?/br> “涉及多少田畝……”朱元璋依舊是那副昏昏沉沉的模樣,但他卻能清醒詢問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 “合計……”宋忠遲疑了一些,隨后艱難道:“三十七萬八千九百七十二頃……” 宋忠的話,讓朱允炆心里一驚,他沒想到直隸十八府與四省的富戶居然掌握了那么多田地。 “允炆,直隸十八府與四省有多少耕田?!敝煸蕿蛇€未從驚訝中走出,朱元璋的聲音便在他耳邊響起,他連忙回答道:“大約不到二百萬頃……” “有口數(shù)幾何……”朱元璋再詢問,朱允炆也如實回答:“大約五百一十萬戶……” 朱允炆回答結(jié)束,朱元璋卻不再開口,這讓朱允炆明白了自家皇爺爺想說什么。 不到七千六百戶,卻掌握了接近當(dāng)?shù)匚宸种坏母?,而剩下的五百萬戶則是均著剩下的五分之四。 擁有這么多財富的富戶,只要團結(jié)起來,那完全可以將朝廷任命的流官給架空。 他們在地方上的人脈、財富和權(quán)力只會越來越大。 更為致命的是,距離朱元璋上次徙天下富民,不過才過去了七年,也就是說這七千六百余戶富民在七年前根本算不上富民,而他們只用了七年時間,就兼并了直隸十八府和四省近五分之一的田地。 這樣的局面,讓朱元璋更加下定了要遷移富戶的決心。 遷移富戶,為的就是在地方上結(jié)束這些富戶擴大權(quán)力與財富的局面,給百姓留著上升通道。 “爺爺,孫兒省得(知道)您的意思了?!?/br> 朱允炆小心翼翼的回答,朱元璋聽后也終于再開口道:“你且記得,時常關(guān)注著這些富戶,若是尾大不掉,便要將他們遷來京師或中都,好教他們知道這天下的主人是誰?!?/br> “孫兒謹(jǐn)記……”朱允炆記下了朱元璋的話,而朱元璋聞言又慢悠悠道: “北邊……兀良哈受了重創(chuàng),這是個機會……” “你代朕下旨,調(diào)濟南、洛陽、開封、北平、太原、常平等倉糧,運抵七十萬石至開平,三十萬石至大寧,二十萬石至吉林。” “詔令你四叔節(jié)制三都司兵馬,北巡斡難河?!?/br> “再詔令你十七叔率本部三護衛(wèi),高煦率本部護衛(wèi),各自北巡兀良哈地面,牽制哈剌兀……” 朱元璋果然再次下令北巡,而對此的朱允炆也松了一口氣。 這事情被齊泰預(yù)料中了,這也就說明這事情一過,自家爺爺應(yīng)該就會解除朱棣節(jié)制三都司的兵權(quán)了。 松了一口氣,朱允炆卻不放心的詢問道:“爺爺,出兵的時日呢?” 朱允炆的這個問題,讓朱元璋感覺十分疲憊,但還是勉強開口道: “七月前、糧食盡數(shù)運抵,出兵時日由你四叔審視奪度安排……” “孫兒省得了?!甭犞煸皩⒁磺邪才藕?,朱允炆也放松了些。 他繼續(xù)喂藥,直到朱元璋將那苦澀的湯藥飲盡,這才起身行禮離場。 宋忠見狀,也起身跟隨離開。 拔步床上,朱元璋也在安排好一切后沉沉睡去。 走出乾清宮門,朱允炆沒有離開,而是停下腳步,等待著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