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節(jié)
“有三千軍戶作為眼線,那些被招撫的女真就不太可能被訓練為兵卒,如此一來吉林城的負擔只會越來越大?!?/br> “只有讓吉林衛(wèi)越來越依賴朝廷,才能更好的控制關外。” 對于朱高煦,齊泰一如既往的想用糧食來牽制他,朱允炆也十分贊同。 畢竟晉王那邊的網(wǎng)已經(jīng)布置好了,只待收網(wǎng)就能解決,而晉王解決過后,需要選擇的就是周王和燕王之間的其中一人了。 這其中,由于朱高煦的異軍突起,燕府勢力更進一步,光朱棣與朱高煦父子二人直屬的兵馬就超過了三萬人。 不僅如此,朱棣手上還有節(jié)制北平、大寧、遼東三都司的兵權(quán)。 盡管這個兵權(quán)水份很大,但朱棣始終有這一份兵權(quán)在。 相比較之下,只有一萬六千護衛(wèi)軍的周王朱橚則是顯得沒有那么大威脅。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馮勝留在河南的舊部,但想要清理他們也很簡單。 因此不管怎么說,燕王朱棣都是晉王朱棡后最具危險的人,而渤海王朱高煦則是他最得力的羽翼。 往朱高煦的吉林衛(wèi)中摻沙子,是必須要走的一步棋,而這步棋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了。 那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等待了。 想到這里,朱允炆的思緒也漸漸向北飄去。 在山西太原的晉王府內(nèi),此刻的朱棡正臉色蒼白,伸出手讓王府醫(yī)官為其診脈。 看著醫(yī)官凝重的表情,朱棡攥緊了另一只手,陰沉開口:“如何?” “這……”醫(yī)官起身跪下,低頭作揖:“恕臣無能,殿下的脈象依舊是體虛之癥?!?/br> “體虛體虛,你診了幾個月了都說孤體虛,又給孤服用了那么多補虛之藥,為何不見成效!” 朱棡不耐煩的斥責醫(yī)官,那醫(yī)官也摸不著頭腦,欲言又止的模樣看著人火大:“滾下去!” “臣告退……”聽到朱棡的話,醫(yī)官連忙退出承運殿內(nèi)。 瞧著他退下去,朱棡卻止不住的咳嗽,聲音之大,即便退出宮殿的醫(yī)官都能隔著十余步聽到。 這樣的情況,無疑讓整個晉府擔憂。 先太子三十七歲而薨逝,當時他薨逝前的癥狀,便是體虛氣虛之癥,而如今…… 想到這里,晉府內(nèi)眾人都忙碌了起來,有的給朱棡獻上補氣補體的藥材,還有的獻上丹藥,便是連庖廚都忙著為他制作藥膳。 只是這樣的忙碌,并沒有讓朱棡本人的身體變化,反而是每況愈下。 三月初二,不顧府內(nèi)護衛(wèi)與屬官的勸諫,朱棡決意出塞去巡視東勝的牧場。 只是他還未帶兵走出偏頭關,便因為病情加重,不得不返回太原休養(yǎng)。 日子一點點過去,朱棡那原本還算魁梧的身材也逐漸消瘦下去。 漸漸地,朱棡連處理王府政務都有些困難了。 醫(yī)官對于他的診治,也沒有半點進展。 從三月初六開始,一封封急報就不斷往應天發(fā)去。 遠在應天的朱元璋,也派出了自己的醫(yī)官前往太原,寄希望于朱棡的身體能夠康復。 然而,朱棡終究沒有等來太醫(yī)院的醫(yī)官。 三月十二日深夜,他的病情突然加重,整個人消瘦的如枯骨般恐怖。 躺在晉王府的存心殿拔步床上,朱棡看著拔步床的床頂,他不明白自己才四十歲,為什么身體突然之間就惡化到了這種地步。 耳邊,王府嬪妃與屬官的哭泣聲讓他煩躁,可他卻做不了任何事情來阻止他們。 在這樣的局面下,一名他所熟悉的武官走到了拔步床前,尋到了他的王妃謝妃。 “他怎么能這樣做?!” 謝妃似乎聽到了什么羞辱人的事情,她著急的質(zhì)問著那武官,武官見事情瞞不住也只能硬著頭皮回禮:“當下,只能等殿下身體康復,才能將被調(diào)走的人調(diào)回來?!?/br> “調(diào)走?”朱棡聽到了這兩個字,不用多想他就知道是朱允炆那小王八蛋趁機在調(diào)離自己的親信。 這一刻,他想起了傅友德、馮勝與王弼、謝成的死,更想到了自己被調(diào)離的那群舊部。 “小崽子,好狠的心……” 他臉色漲紅,最后趨于慘白。 似乎是察覺到了什么,謝妃看向了朱棡,而這時朱棡眼角也有淚珠滑落。 “殿下?”謝妃跪在拔步床前,握住了朱棡手腕的同時,卻感覺到了那停止的脈搏。 “殿下??!” 伴隨著謝妃的呼喊聲,存心殿內(nèi)的哭泣之聲達到了頂峰。 很快,伴隨著八百里加急的塘騎沖出太原城,晉王朱棡薨逝的消息也向著南方傳開。 《明太祖實錄》己未晉王棡薨,上第三子,孝慈皇后所生,年十三歲受封,又七年而之國,聰明英銳、受學于翰林學士宋濂,學書于錄事杜還,眉目脩聳,美須髯,顧盻有威容,多智數(shù),至是以疾薨。 第201章 喪子之痛 “此次用茶五十余萬斤,得馬一萬三千五百一十八匹,其中兩千四百二十七匹可選入大教場,充為軍馬?!比率迦?,當從西北返回的李景隆在武英殿內(nèi)向著朱元璋等人匯報此次茶馬互市的成果時,朱高熾及朱允炆幾人都臉上輕笑,顯然對此事十分高興。 唯獨朱元璋這個天下之主,面色有些沉重,但卻說不出來原因。 望著朱元璋沒有反應,朱允炆借著斟茶上前,小聲詢問:“爺爺,您不舒服嗎?” “沒有,只是有些心神不寧?!北恢煸蕿傻穆曇魡拘押?,朱元璋隨口說了一句,便將目光放到了李景隆身上。 對于這個外侄孫,他心里是十分滿意的。 盡管李景隆不如他的父親,可他的能力與才干依舊是當朝拔尖的那一批。 哪怕徐輝祖已經(jīng)在西南錘煉了兩年半,可卻依舊差李景隆太遠,這點從這次李景隆主持茶馬司的互市就能看出。 在朱元璋心中,除去郭英、耿炳文這樣的老將,中生代與新生代的藩王、武官中,從上到下分別是自家老四,沐春、李景隆、宋晟、吳高、以及自家老三。 若是再往下數(shù),便是楊文、平安、陳瑄及朱高煦那小子了。 當然,在他心中,朱高煦還年輕,還未到定型的時候,還有可上漲的空間。 不過即便他知道朱高煦的未來成就會很高,卻沒有想過防備他,只是盡量控制罷了。 畢竟在他看來,哪怕日后朱高煦成了氣候,可就憑他手中那點兵力,他實在想不到他能做出什么威脅到朝廷根本的事情。 眼下的大明藩王局面,丟到前朝的歷朝歷代,都是可以讓皇帝偷笑的局面。 比較西漢和西晉乃至隋唐的藩王力量來看,自己所締造的藩王體系都算不得什么有力量的勢力。 相比較西漢吳王劉濞那種統(tǒng)轄三郡五十三城,擁兵近十萬的藩王來說,統(tǒng)轄不過一個王府,三個護衛(wèi),兵馬數(shù)量連兩萬都達不到的朱棣、朱棡他們,簡直就是朝廷隨手可拿捏的程度。 只要給足將領信任,即便日后削藩出現(xiàn)了差錯,也不至于影響全局。 他如此想著,心里也輕松許多。 不知不覺中,他已經(jīng)將日后的許多事情都做好了安排,只要朱允炆蕭規(guī)曹隨,大明朝還可再興旺一代人。 這次的兩千余匹軍馬入了大教場后,在京聽cao的鐵騎數(shù)量也可以達到一萬了。 加上各都司騎兵,仔細算來,朝廷也有三萬鐵騎,家底也算殷實了。 想到這些許多事情,朱元璋也放下了心中不安,將目光投向李景隆的同時,撫須開口:“這次去西北,可曾發(fā)現(xiàn)有不對的地方?” “未曾有,那宋晟回了涼州后經(jīng)營陜西行都司經(jīng)營的不錯?!?/br> 李景隆如實回答,而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這次的南甸大捷沒有出現(xiàn)宋晟的身影。 由于瓦剌時常襲擊明軍在亦集乃的駐牧城池,因此朱元璋在去年九月將宋晟父子調(diào)回了西北,任宋晟為陜西行都司指揮使,以平羌將軍職坐鎮(zhèn)涼州。 現(xiàn)在聽李景隆所說,宋晟確實坐鎮(zhèn)涼州坐鎮(zhèn)的不錯,有他坐鎮(zhèn)的話,自己也就可以放心了。 “你這次去,可曾聽到了帖木兒的事情?” 朱元璋眼下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朱高煦所說的帖木兒東侵一事。 只是朱元璋的詢問問出后,李景隆卻搖搖頭:“未曾聽聞,不過那別失八里的胡人倒是加大了巡邊的力度,宋晟與臣說過。” “嗯……”朱元璋沒有太大的反應,畢竟有宋晟加上陜西行都司的十二衛(wèi)和四個守御所,哪怕有什么事情發(fā)生,想來那近三萬兵馬也能將其阻擋一陣,足夠支撐到四川與陜西兩都司出兵支援。 仔細想來,自己也沒有什么好擔心的,唯一需要關注的也就只有西南的戰(zhàn)事,以及北邊巡邊的事宜了。 思緒此處,他便與李景隆說道:“朕準備詔令燕王巡邊,不過這次主要以兀良哈諸部為主?!?/br> 朱元璋說出自己想法,李景隆卻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的,作揖回禮:“若是再來三兩次這樣的北巡,想來兀良哈諸部只能遠遁漠北了?!?/br> “朝廷要的,就是他們遠遁漠北?!敝煸耙埠敛谎陲椬约旱膽?zhàn)略目標。 為了讓李景隆和朱允炆理解,他特意看了二人各自一眼,并進而解釋道:“高煦上次北巡,依托水路直插兀良哈山,因此朕便想,如果可以走水路,那便要大力成全吉林,在吉林大力屯墾。” “日后若是吉林可以成為關外糧倉,便可依托水運深入漠東,將兀良哈諸部驅(qū)逐去漠北?!?/br> “只要兀良哈諸部離開,大寧的戰(zhàn)兵可以北上筑城,讓大寧一帶成為后方,讓屯兵安心屯墾?!?/br> “高煦給朕的家書之中寫過,那惱溫江上游相比較遼河與松花江沿岸開墾更困難,但地下水源豐富,若是要打井,往下丈許便能出水?!?/br> “若是能驅(qū)逐兀良哈諸部,只需要在哈剌兀山脈東側(cè)沿途設置十余個千戶所,就足夠讓漠東安穩(wěn)下來?!?/br> “從他早前獻來的地圖來看,只要這小子沒說假話,那一旦驅(qū)逐了兀良哈諸部,日后朝廷就不用每年耗費二百余萬石去維持大寧和遼東了,完全可以讓當?shù)赝捅D(zhuǎn)兵為民?!?/br> 朱元璋的思緒還是清晰的,眼見更是不用多說,他一直都知道控制漠東的好處,唯一擔心的就是漢人不能再那里好好屯墾生活。 可當朱高煦將詳細的漠東情況通過家書與圖紙告訴了他后,他很快就放下了這種后顧之憂。 “若真是如此,那朝廷的負擔可以降低許多?!?/br> 李景隆也沒有懷疑朱元璋和朱高煦的眼見與看法,既然朱高煦都說惱溫江上游可以耕種,那一旦大明通過移民實邊來控制漠東,加上去年設置的開平五衛(wèi),那大寧與遼東即將成為大后方。 只要他們成為大后方,那當?shù)氐脑S多軍戶就可以由軍轉(zhuǎn)民。 沒有了沉重的衛(wèi)所行糧與月糧負擔,朝廷的錢糧便可以節(jié)省出二百余萬石。 那可是二百余萬石,若是投入到了西南與西北,毫無疑問將更進一步的擴大和鞏固西南的三宣六慰和西北的關西七衛(wèi)。 要知道大明眼下在甘肅等西北重鎮(zhèn)和云南的投入,也不過就才二百萬石。 如果再投入二百萬石糧食下去,當?shù)氐膽?zhàn)兵完全可以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