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節(jié)
第347章 鄭和回國 “轟轟轟——”永樂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伴隨著禮炮聲在南京城江東門外碼頭作響,歷經(jīng)兩年而返的下西洋艦隊終于返回南京。 由于出海太久,所有戰(zhàn)船和馬船均要前往江南各處船廠接受檢修,所以抵達南京的僅有五十艘寶船。 南下時,艦隊滿載貨物,而它們回歸時,也滿載著貨物回歸。 當寶船停入船舶位,船梯很快被放下,碼頭上人山人海的歡呼聲讓甲板上的兵卒們十分激動。 過去的兩年,他們南下經(jīng)歷了安南戰(zhàn)事、舊港戰(zhàn)事,深入?yún)擦种校S多戰(zhàn)友都因為疾病而離開了他們。 如今他們終于返回了南京,總算可以放松一段時間了。 他們不知道自己下次下西洋是什么時候,但只要朝廷需要,他們會義不容辭的上船南下。 “臣,下西洋正使鄭和,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碼頭之上,身穿斗牛服的鄭和作揖下跪行禮,華蓋傘下的朱棣上前扶住了他:“俺這兩年都在等你的好消息,你送到武英殿的一些財貨奏疏俺都沒看,就等著你和俺親自匯報。” “臣此次出使南洋,敕使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滿剌加、彭亨、大泥、滿者伯夷、龍牙迦邈,淡洋,蘇門答剌,花面,龍涎嶼,翠蘭嶼等二十二個屬國,招撫了三十二個土司?!?/br> “眼下這些國家的國王、使臣及土官都在船上,請問陛下何時可以召見他們?!?/br> 鄭和難掩激動,朱棣也目露精光。 毫無疑問,他們將中華朝貢體系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如果加上東邊的朝鮮和日本、琉球,以及西邊的東察合臺汗國,那現(xiàn)在的大明已經(jīng)有了二十六個屬國。 要是硬要把三宣六慰的那些也算上,那大明屬國恐怕不低于一百。 “這還只是開始?!?/br> 二人還在激動,旁邊的朱高煦卻自信一笑:“天朝的朝貢體系,自然是要讓四夷賓服入貢!” “對!”朱棣也驕傲挺起胸膛,同時對朱高煦吩咐道:“老二,招待各國使臣和土官們的宴會你準備,告訴俺時間就行?!?/br> “陛下請放心!”朱高煦不會放過這個展示拳頭的機會。 “陛下,這是臣此次出使南洋所獲,現(xiàn)在為您誦讀?!?/br> 鄭和沒有放過這個為朱棣賺取臉面的機會,當著朱高煦以及六部、六府、都察院等數(shù)百官員的面,他開始誦讀起了此次南下所獲。 僅香料來說,鄭和滿載十二船胡椒、沉香、龍腦、檀香、薔薇水、龍涎香等香料,樹種和木料則是有老撾紅酸枝木,南洋移植的印度紫檀等。 除了這些,還有苦瓜、榴蓮等水果蔬菜的種子也被鄭和帶回。 至于紅寶石、藍寶石、珊瑚、珍珠、黃金等等珍貴東西更是不用多說。 “以臣估計,此次所獲數(shù)千萬,光是帶回的胡椒便有一百萬斤!” 鄭和激動說著,朱棣也激動地直捋胡子,唯有朱高煦一臉汗顏。 在眼下的江南,胡椒價格在每斤十幾貫,但之所以有這么高的價格,主要還是因為其稀缺性。 現(xiàn)在鄭和帶回一百萬斤胡椒,可以說整個南京城每個人都能分到手兩斤,那這玩意還能值錢才奇怪了。 這批胡椒,得分散來賣才行,不然一次收獲就夠江南胡椒價格打到地上起不來。 朱高煦還在盤算怎么解決這批胡椒,身后的不少官員卻面面相覷,顯然沒料到鄭和居然能帶回那么多東西。 其中最為高興的,恐怕就是戶部尚書郭資了。 有了這批貨物,光賣胡椒,戶部也能存錢上千萬貫了。 “陛下,如今還是先回宮吧?!敝旄哽闩c朱棣說著,朱棣也高興的捋了捋胡子:“好好好,先回宮。” 瞧著他的樣子,朱高煦都能猜到朱棣現(xiàn)在打著什么算盤。 不出意外,朱棣估計已經(jīng)在算著北征所需錢糧了。 “擺駕回宮!” 王彥唱禮,很快隊伍便散開,在京騎兵護送朱棣他們上了大輅、金輅,整支隊伍開始向皇宮返程。 朱棣在大輅上與鄭和討論著下南洋路上的趣事,以及南洋和北邊的有何不同,場面熱鬧。 相較于他們,朱高煦的事情就比較多了。 去年遼東十萬學(xué)子的畢業(yè),以及四川新政的準備,還有西南要務(wù),南洋、西北等各類事情等著他處理。 “大古剌土官派人上奏說他們有七個鄰邦,即小古剌、底馬撒、茶山、底板、孟倫及八家塔。” “這群土邦以前從來不和中原交往,現(xiàn)在聽朝廷說要有恩于民,并且還要收拾八百大甸,因此都愿歸屬,請求朝廷派官統(tǒng)理。” 金輅上,聽著亦失哈的解釋,朱高煦心里覺得古怪。 倒不是覺得這群國家古怪,而是覺得這事情古怪。 如果他沒記錯,這事情明明是朱棣手拿把掐處理的,現(xiàn)在卻成了自己的事情。 “等著吧,過些日子我也給自己放幾天假?!?/br> 朱高煦在心底小聲嘀咕,隨后才開口說道:“這樣吧,在當?shù)卦O(shè)宣撫使司二處,長官司五處?!?/br> “大古剌、底馬撒二處地域廣大,各置宣撫司。” “小古剌、茶山、底板、孟倫、八家塔各置長官司。” “大古剌的土官以潑的那浪擔任大古剌宣撫使,底馬撒的土官臘罔帕為底馬撒宣撫使,張早等人為小古剌等地土官也各自擔任長官使?!?/br> “告訴他們,每年需要給朝廷繳玉石、白銀、黃金等物為土賦,朝廷則是會派遣流官,攜帶吏員、工匠去為他們改善當?shù)丨h(huán)境,讓他們的孩子獲得知識。” “一旦他們遭受了什么天災(zāi)人禍,朝廷也會出兵出糧幫助他們,不過首要還是修建一條驛道通往他們的城邦。” 朱高煦說到這里,不忘詢問道:“王瑄帶兵去平八百大甸如何了?” “他剛剛從蠻莫返回隴川,如今還在召集三宣六慰的各地兵馬,估計四月初才能南下平叛。” 亦失哈解釋著,朱高煦也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他的八字胡微微上翹,向兩側(cè)生長,平添幾分威武。 “西南的事情急不了,得一點點來,慢慢吃透?!?/br> “曹國公、黔國公他們平定土司進展如何?” 朱高煦詢問起了前些日子西南瑤苗叛亂,李景隆與沐春平叛的事情。 對此亦失哈笑道:“半個月前已經(jīng)結(jié)束,破苗瑤寨堡二十六座,遷徙苗瑤土民四萬七千余人進入四川、湖廣等地?!?/br> “這些年外遷土民應(yīng)該有五六十萬了吧?”朱高煦聽到僅是幾個月,一戰(zhàn)就遷徙那么多土民外出,不免有些感嘆。 “接近七十萬口了?!币嗍Чf著西南的情況,這讓朱高煦有些唏噓。 前世他去西南旅游,對云貴等地少數(shù)民族接觸較多,如果沒有土司,單純治理的話,其實他們與漢人也沒什么區(qū)別。 說起來,只要吏治清明,他們在朝廷管理下,反倒比在土司手下生活好些。 想要漢化西南,必須要將西南那盤踞數(shù)百乃至千年的大小土司紛紛拔除才行。 “太學(xué)學(xué)子入學(xué)情況如何了?” 朱高煦詢問起了太學(xué),而他已經(jīng)三個月沒去太學(xué)了。 太學(xué)的教材他已經(jīng)在去年編寫完畢,并且大概與學(xué)子們講述了內(nèi)容。 第一批的太學(xué)學(xué)子已經(jīng)自學(xué)完畢,并開始手把手的交代第二批學(xué)子。 他們學(xué)的很粗糙,可朱高煦也沒辦法,他沒有太多時間放在太學(xué)。 他現(xiàn)在想的是先把大概的知識交給他們,然后自己安心治理朝政。 等有一天自己真的想退下去了,到時候自己再去太學(xué)教習也可以。 “今年入學(xué)八百七十六人,為歷屆最多,都是甲等成績?nèi)雽W(xué)的。” 亦失哈感嘆著這批學(xué)子的不容易,畢竟是從十萬學(xué)子中殺出的八百多人,他們的學(xué)習能力毋庸置疑。 “太學(xué)送來的高壓鍋我看了,杜仲膠不耐熱,不過用來制作火炮的輪胎倒是不錯。” 朱高煦提到了一個名詞杜仲膠,而這個杜仲膠是大明的特產(chǎn),可以通過杜仲樹來獲取。 除木質(zhì)外,杜仲樹的葉、根、皮、種子都含有杜仲膠。 因此,朱高煦當初與太學(xué)的學(xué)子們提了一嘴,希望他們來試試看,是否能用天然杜仲膠來加強高壓鍋的密封性。 不過經(jīng)過試驗,杜仲膠雖然具有橡塑的二重性,并且擁有絕緣性,耐水、耐腐蝕等優(yōu)點,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 彈性差,耐熱性差,別說承受高壓鍋的溫度,就算是guntang的開水都能把它燙到卷曲變形。因為它的特性,朱高煦只能寄希望于鄭和從美洲帶回橡膠樹,至于杜仲膠雖然缺點也很多,但也可以用在制造硬性橡膠制品,或者用來制作為車輪實心輪胎。 雖說不如橡膠樹的橡膠,但也比鐵輪和木輪要好太多。 “是,奴婢會轉(zhuǎn)告太學(xué)的學(xué)子們的?!?/br> 亦失哈應(yīng)下同時,朱高煦也對他說道:“這次下西洋所帶回商品不能都放在江南販賣,光憑江南,肯定吃不下這一百萬斤胡椒,更別提其它香料了。” “先把他們庫存起來,一點點放出?!?/br> “那第二次下西洋什么時候開始?”亦失哈詢問朱高煦,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先休息一年,同時把戰(zhàn)船檢修差不多后再準備?!?/br> “對了,西洋貿(mào)易區(qū)的海商現(xiàn)在有多少報名了?” “大小一百二十六家。”亦失哈回答的同時補充道:“聽聞朝廷可以保障航道安全,不少人變賣了手中土地,投身下海?!?/br> “倒是聰明?!敝旄哽爿p笑。 雖說大明掌握了最大的香料市場,可印度與阿拉伯地區(qū)依舊有大明所需的許多舶來商品,一百二十六家海商,具體能活下來多少家,就看他們各自本事了。 “通知他們明年開始準備,第三次下西洋將由朝廷的船隊帶著他們前往西洋進行貿(mào)易?!?/br> 朱高煦并不準備按照原歷史上一樣的進行七下西洋,因為他的目標始終很明確,那就是將美洲的花玉米、番薯、豆薯、馬鈴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橡膠等水果蔬菜及植物引進大明。 有了它們,山區(qū)的糧食產(chǎn)量才能上來,大明的產(chǎn)油也就不僅僅依賴大豆了。 第二次下西洋,必須要抵達好望角,并在沿途籌建官廠。 等鄭和返程準備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那就是大明艦隊抵達美洲的時候。 做完這一切,朱高煦就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的治天下了。 在他這么想的時候,金輅也駛進了西華門,向著武英殿進發(fā)。 來到三龍橋前,前方的大輅停下,朱棣牽著鄭和的手走上三龍橋,往武英殿里走去。 朱高煦見狀對亦失哈吩咐道:“你去春和殿幫我處理下奏疏,我忙完這邊的事情就回去。” “是”亦失哈應(yīng)下,同時起身送朱高煦下車后,他才步行往春和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