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靖難攻略在線閱讀 - 第713節(jié)

第71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斗破蒼穹、凡人修仙傳
    西北鐵路從北京東出發(fā),經(jīng)過宣府、大同府、太原府、汾州、平陽府、西安府、鳳翔府、鞏昌府、臨洮府、蘭州府、涼州府、甘州府、肅州府、沙州府、哈密府。

    鐵路經(jīng)過二百六十七個州縣,能影響到五百多萬沿邊百姓。

    盡管他影響的人口不多,但對于大明來說卻影響很大。

    有了這條鐵路,不管是日后的陜西大地震,亦或者是日后的西北大旱災(zāi),大明朝廷都可以通過兩京鐵路從南方抽調(diào)物資,在最多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將物資運送到當?shù)兀M可能的解決當?shù)氐臑?zāi)情。

    只要有一口飯吃,西北的百姓自然不會選擇叛亂。

    “殿下,三條鐵路同時開建,這并不符合朝廷的預(yù)期?!?/br>
    見朱高煦要同時開修三條鐵路,雖然吏部尚書,但夏原吉依舊投出了反對的意見。

    誠然現(xiàn)在大明的財政較之前有了極大的提升,每年的歲入甚至達到了四千二百萬貫,并且還在不斷提升……

    可問題在于,歲入在提升,支出也在提升。

    “殿下,朝廷新政全面推行后,朝廷有軍隊七十萬,州府縣城兵馬司二十二萬,衙役十七萬,文武官員五萬四千多,吏員四十二萬余,教習四十五萬余?!?/br>
    “單說行政成本,便足足高達四千余八十萬貫,每年結(jié)余的不過百萬貫?!?/br>
    “除此之外,黃河與運河及各地水道維護每年投入便是一百萬貫,供給內(nèi)帑又是二百萬貫,現(xiàn)在三條鐵路同時修建,每年起碼五百萬貫,各地工廠產(chǎn)量提高又是二百萬貫”

    “如此算下來,朝廷每年負支出九百余萬貫,即便有艦隊積存的金銀銅錠,也不過僅能支持三年罷了?!?/br>
    “因此,臣請殿下三思……”

    夏原吉作揖唱禮,就連朱棣聽了,都不由覺得大明現(xiàn)在的行政開支太大了。

    只是對于朱高煦來說,大明朝能有現(xiàn)在的財政,可以說完全離不開現(xiàn)有的行政體系。

    對于財政情況,他也十分清楚,所以面對夏原吉的勸阻,朱高煦繼續(xù)道:

    “東洲金銀能填平四百萬的窟窿,如此一來每年積欠也就是五百萬?!?/br>
    “以朝廷現(xiàn)在的情況,完全可以支撐到四年后的產(chǎn)量提升結(jié)束,期間田賦也會不斷上漲,因此不必擔心?!?/br>
    “此外,對于錢糧的事情,我也已經(jīng)有了想法,那就是開辦銀行!”

    朱高煦忽然提出了一個新詞,而面對這個新詞,夏原吉等人還來不及詢問,朱高煦便主動開始解釋起了銀行的作用。

    百姓將錢存入其中,然后使用存折在全國各地取錢,同時銀行可以發(fā)行各類債券,例如鐵路債券和建設(shè)債券。

    這些債券有一定的利息,對于那些有錢沒地方投資的人來說,債券的利息雖然不高,但卻勝在穩(wěn)定,有國家作為擔保。

    除此之外,銀行的各種作用也被朱高煦一一講解,其中不少作用對于夏原吉他們來說并不陌生。雖然這個時期還沒有出現(xiàn)錢莊、錢鋪一類的民間機構(gòu),但一些大商人早就開始用個人信譽開始這種換錢存錢的做法。

    現(xiàn)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提前讓銀行面試,而一旦有了銀行,一旦百姓的錢開始存入銀行,那大明在建設(shè)上就不用發(fā)愁了。

    大明的經(jīng)濟市場經(jīng)過朱高煦這么多年研究,市場上的貨幣總量大概在二十億貫左右。

    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將錢存入銀行,那鐵路和基建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同時,債券的發(fā)布,也會為日后紙幣發(fā)布做準備。

    “若是創(chuàng)建銀行,那民間的百姓豈不是可以用寶鈔來兌換金銀銅錢?”

    夏原吉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要知道大明市面上可是還流通著四千多萬貫的寶鈔。

    如果百姓將四千萬貫寶鈔拿來兌換,那銀行雖然不至于被兌爆,但朝廷肯定會陷入破產(chǎn)危機。

    老朱給下一代留下了足夠多的錢糧,卻也留下了足夠多的債務(wù)。

    寶鈔本該是應(yīng)對錢荒的應(yīng)急品,最后卻成為了收割百姓手段。

    如果不是朱元璋懸崖勒馬,在朱高煦的建議下及時回收部分,加上朱高煦對寶鈔也以回收為主,那寶鈔的價格是斷然不會維持在現(xiàn)在這種程度的。

    現(xiàn)在市面的一貫寶鈔可以兌銅錢九百文,可見寶鈔已經(jīng)回歸了貨幣價值,畢竟交稅和官府買賣都可以用寶鈔。

    在這樣的情況下,寶鈔每年回收量也不過一百萬貫,可見百姓不太可能會一口氣將所有寶鈔拿來兌換金銀。

    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的好處,消息傳播太慢,地方消息閉塞就是這個時代的好處。

    一些大商幫想要煽動百姓兌爆銀行,那需要付出的代價可比兌爆銀行大太多了。

    朱高煦幾次對官員的重拳出擊,已經(jīng)收回了洪武年間發(fā)行的半數(shù)以上寶鈔,現(xiàn)在剩下的四千萬貫寶鈔基本掌握在小商人和百姓手里。

    除了朝廷,朱高煦不覺得還有其它勢力能煽動他們。

    “寶鈔的事情不用擔心,只要百姓兌鈔不超過兩千萬貫都可以接受。”

    “一旦百姓對銀行建立信任,朝廷立馬可以發(fā)放年利息為5%的建設(shè)債券,不管能賣出多少,只要朝廷如期支付本金和利息,債券的信任就能培養(yǎng)起來?!?/br>
    “長此以往,朝廷遭遇一些財政危機時,也能使用債券來度過難關(guān)。”

    對于金融和經(jīng)濟,朱高煦也是一知半解,屬于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即便遭遇問題,他也能依靠著海外的金銀礦渡過,無非就是難熬幾年罷了。

    海外的那些金銀礦朱高煦很清楚,即便大明以此種力度挖三百年,也不可能把它們?nèi)诳铡?/br>
    夏原吉的擔心是建立在海外金銀產(chǎn)出不穩(wěn)定的情況,但朱高煦卻很清楚,這些金銀礦甚至比大明朝的國運還穩(wěn)定,沒有必要杞人憂天。

    “在全國一千七百四十六個縣率先建設(shè)大明銀行,同時禁止任何民間商人效仿銀行。”

    “明年的這個時候,我要看到一千七百四十六個縣的銀行拔地而起,設(shè)計圖紙我會交給工部?!?/br>
    朱高煦對郭資與黃福吩咐,二人見狀,只能硬著頭皮應(yīng)下了。

    夏原吉雖然反對,可卻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想辦法應(yīng)對日后銀行爆發(fā)的問題。

    “你們先退下吧?!?/br>
    “臣告退……”

    朱棣開口示意三人退下,三人見狀也紛紛告退。

    不多時,隨著他們徹底離開,朱棣這才看向朱高煦:

    “這個家給你管,我放心?!?/br>
    “現(xiàn)在馬上永樂十七年了,我之前說過,讓你在年末即位,你現(xiàn)在的意思如何?”

    過去的幾個月,朱棣不是沒有建議讓朱高煦即位,但朱高煦總是推脫,這讓他很是不理解。

    世人夢寐以求的皇位,為什么在朱高煦這里成了燙手山芋?

    “瞻壑還沒有練出來,您若是要退位,那便是兒臣一個人處理奏疏了?!?/br>
    朱高煦用了一個不算借口的借口,朱棣聽后卻搖頭道:“你自己組建一個殿閣大學士不就好了嗎?”

    “兒臣也考慮過,不過時機還不成熟?!敝旄哽阋琅f搪塞。

    人都是念舊的,朱高煦也不例外。

    年輕的時候,朱高煦想著朱棣退位自己就即位,但到了這般年紀,朱高煦反而覺得皇位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不想落下一個逼朱棣退位的名聲。

    “你的心思我知道,你現(xiàn)在不想即位,我能理解,但大明宮修建好后,你就算不即位也得即位了?!?/br>
    朱棣給人一種沒得商量的語氣,朱高煦聞言也只能作揖:

    “大明宮若是修建好,兒臣便不會推讓了?!?/br>
    “嗯,你先回去春和殿吧,稍許我與老大老三去大明宮看看?!?/br>
    見朱高煦不推讓,朱棣稍微緩了一口氣,示意朱高煦離開武英殿。

    “兒臣告退?!?/br>
    作揖離開武英殿,朱高煦也乘上了步輿,向春和殿踏上歸途。

    瞧著他遠去的身影,朱棣對身旁的王彥說道:“你說這皇位有那么燙手嗎?老二就這么不愿意坐?”

    聞言王彥作揖,輕笑道:“奴婢覺得,殿下并非不愿意坐,只是不想承認陛下您該退位罷了。”

    王彥這話倒是讓朱棣一愣,他沒想到朱高煦居然會擔心這個。

    只是仔細一想,似乎自家徐妹子離開后,老二變化也開始變大了,尤其注重自己的意見。

    面對自己的意見,以前他還會建議暫緩,現(xiàn)在基本就是自己一提他便照做。

    這么一想,朱棣也不由覺得心暖暖的,轉(zhuǎn)念間又想到了朱高熾和朱高燧。

    對于大明宮,老大那個摳磚縫的常常說耗費太大。

    自己說幾年后要繼續(xù)北征,老大又立馬跪下哭哭啼啼,好似他會死在北征路上一樣。

    至于老三,半天憋不出一個響屁,憋出來也是一個臭屁。

    相比較老二,這兩兄弟簡直就是蟲豸。

    “老二像我,我孝順,老二自然也孝順?!?/br>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面對旁人的夸贊,他始終要讓自己沾上邊。

    王彥見狀也不揭穿,只是輕笑。

    見狀,朱棣也起身對王彥吩咐道:“讓老大和老三去西直門等我!”

    “奴婢領(lǐng)命。”王彥作揖應(yīng)下,隨后便派人安排去了。

    倒是在他們準備出宮的時候,朱高煦回到了自己的春和殿,一邊處理奏疏,一邊想著即位的事情。

    老頭子馬上五十七,而自己也快三十七了。

    算了算時間,若是按照歷史上的情況,老頭子最多能活七年就要離開。

    “七年……”

    想到這個時間,朱高煦有些難受。

    如果老頭子真的還有七年就要走了,自己還有什么必要“逼”他提前退位呢?

    如果老頭子真的走了……

    一時間,朱高煦不免想到了徐皇后走的場景。

    隨著年紀增長,他愈發(fā)覺得自己是孤家寡人。

    朱棣、郭琰,還有幾個兒子,算是他在這個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牽掛了。

    曾經(jīng)他可以狠辣的設(shè)想郭琰阻礙自己,便把郭琰廢黜。

    但隨著年紀增長,郭琰幾乎成為了他的禁臠,旁人但凡說她一句,自己便心里不舒服。

    郭琰如此,更別提老頭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