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書迷正在閱讀:請為我尖叫!、我在陰冷廠督身邊吃香喝辣、請為我尖叫、重生后,806女寢靠囤貨在末世、絕對碾壓[快穿]、從夜的命名術開始、[清穿+紅樓] 太子和我的狗】互穿后、白蓮花gl(純百)、我是主角攻的作惡兄弟、[綜漫] 當隱隊員的我成為咒術師
所以姜拂玉直接將溫弼的家人扣在了京城,以保全溫弼的絕對忠心。 荊州刺史是個大肥差,資歷不夠的,都坐不穩(wěn)這個位置。姜瑤雖然不懂為什么姜拂玉要調(diào)溫弼為溫州刺史,但是心想娘親這樣做肯定是有她的權衡的,姜瑤早就接受了自己智商不如爹娘的設定。 姜瑤又問:“那,右將軍被調(diào)走了,娘親打算讓誰來守潼關?” 姜拂玉摸著姜瑤的頭,“阿昭很快就會知道的。” …… 謝鎏在自家院子里搗鼓青霉菌搗鼓了許多天,整個人都是一張苦瓜臉。 謝府里的下人們不理解為什么二公子要在屋內(nèi)擺放一個個被稱為“培養(yǎng)皿”的小盤子,然后收集各種各樣發(fā)霉的水果,把那層青色的霉垢刮下放陶罐內(nèi),也不理解二公子為什么要天天跑進廚房里燒炭,把臉都曬黑了,更不理解他為什么蹲在開水壺旁邊,收集水汽在鍋蓋上冷卻凝結的水。 他這些天簡直太反常了,以至于謝夫人都懷疑他是不是被什么臟東西給附身了,還請了幾個跳大繩的來拿著竹枝抽了他好幾下。 謝鎏不理解,為什么好好的科學被誤認為玄學。 實際上謝二郎君:收集發(fā)霉水果是想要上面的霉菌,燒炭是為了獲得活性炭粉,至于鍋蓋上冷卻的水,那就是傳說中的蒸餾水。 他做的不過是制作青霉素的必經(jīng)過程。 謝鎏在姜瑤的督促下任勞任怨埋頭干了十幾天,千辛萬苦得到了一小罐青霉素溶液,便讓姜瑤弄幾只兔子來實驗一下。 對于他的要求,姜瑤當然十分積極,為了不耽誤他做實驗,姜瑤當天就去集市上買了一籠子的小白兔過來。 只是沒想到入府的時候,先遇到了謝蘭修。 這些日子,姜瑤但凡來謝府,都是先和謝蘭修見面,再去監(jiān)工謝鎏。 今日她來時拿著兔子不方便,本想著先把兔子送過去,接過必經(jīng)之路上,迎面撞見了謝蘭修。 院子里草木繁茂,垂落的藤蔓形成一個天然的小秋千,謝蘭修就坐在上面看書,碧葉為他做襯,光影透過藤蔓的間隙灑落在他的衣裳上,身著青色衣裳的他整個人好像與藤蔓及青葉融為一體。 看到姜瑤進來時,他微微一驚,睜著一雙明亮的烏眸,“真巧呀,阿昭,剛出來就看見你了。” 姜瑤心想:真的不是故意守在這里等她的嗎? 他這事做得有點刻意,連姜瑤這智商都能看出不是偶然。 謝蘭修將書合了起來,道:“阿昭要去我的書房里喝茶嗎?現(xiàn)下天熱,我讓人泡好了蜂蜜花茶,切好了瓜果點心,已經(jīng)放冰鑒里凍著了。” 自從姜瑤第一次拜訪他沒喝上蜂蜜花茶,謝蘭修就做好了十全的準備,他直接讓嬤嬤去外面把蜂蜜,干花買回來屯著,連帶著姜瑤平時喜歡吃的果脯點心都準備齊了,生怕姜瑤下一次到訪時招待不周。 為此,謝蘭修還把書房裝飾了一遍,在竹席上鋪上了軟墊,讓姜瑤可以坐得舒服些。 謝蘭修雖然不受他母親重視,卻不意味著他在國公府地位低,他是英國公親自養(yǎng)大的孫子,謝知止最器重的兒子,平時花銷上根本就差不到哪里去。 他從前只是覺得不必要鋪張打理,所以屋子看起來有些簡陋,但是若是他想要好好裝修屋子,根本無需通過謝夫人的同意。 姜瑤第二次來到謝蘭修書房的時候,要被里面的裝飾震驚了,完全沒有想到,短短幾天內(nèi),謝蘭修居然把整個屋子都翻新了。 …… 看著眼前清俊的小郎君,姜瑤明知他是故意為之,可小郎君這么殷勤,她怎么舍得揭開他善意的謊言。 這就好像她給貓貓練習后空翻一樣,大家都知道是明謀,心領神會,姜瑤順其自然地說道:“我也正好渴了,走走走,我讓你看看我新買的小白兔?!?/br> 正在等候?qū)嶒灢牧系闹x鎏就這樣被拋到了腦后。 …… 小院里,姜瑤把一只又一只小白兔從籠子抱了出來,讓它們死到臨頭前可以在草地上跑一跑。 兔子雪白透亮,像極了加大版的棉花團,簇擁在她和謝蘭修的衣角。 姜瑤抓起一把菜葉灑在地上,它們立刻撅著個三瓣嘴散開,和同伴們爭搶菜葉。 “阿昭為什么會突然想起買兔子?” 謝蘭修抱起一只棉花團,垂眸看著它那紅彤彤的大眼睛,戳了下它的耳朵,期待地看向姜瑤,“是…送給我的嗎?” 姜瑤被他的眼神盯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雖然不是打算送給他的,但是當著他的面,也不好說這些兔子要送去給謝鎏做活體實驗,況且送他一個也不是不行。 “是呀,是送蘭修的,蘭修喜歡哪只?” 沒想到謝蘭修撫摸小白兔的手一頓,“原來不是單獨送給我的,殿下還想送給誰?” 他不經(jīng)意間表露的傷懷直擊姜瑤內(nèi)心,姜瑤直接把謝鎏忘到十萬八千里,連忙擺手道:“沒有沒有,都是送蘭修的,怎么可能送別人?” 謝蘭修卻笑著搖搖頭,把懷里的兔子放下來,“我跟殿下開玩笑的,我知道這些兔子是殿下準備給哥哥的,我怎么好意思搶哥哥的東西,而且,就算殿下想要送給我,我也擔心我養(yǎng)不好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