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在線閱讀 - 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 第147節(jié)

穿成繼母后,我改造全家種田忙 第147節(jié)

    掏錢的時候秦瑤都不想看見劉季的臉,怕自己忍不住想給他一拳。

    “回家咱們再仔細(xì)算賬!”指著劉季的鼻子,放下這句話后,秦瑤招呼車夫們,把糧食轉(zhuǎn)移到自己帶來的車上。

    劉季湊上去,“娘子你放心,賬目我都記著呢,老四也看著,不會出差錯的?!?/br>
    一路上被劉季忽悠瘸的劉肥,很認(rèn)真的跟秦瑤說:“三嫂你放心,我盯著三哥呢,他一文錢都別想昧下來。”

    秦瑤同情的看了眼面前這天真的年輕人,拍拍他肩膀,繼續(xù)搬糧。

    劉季站在一邊看秦瑤一人就扛起來五六袋糧,贊道:“娘子,幸虧有你啊,要不然回程我都不敢走了?!?/br>
    “這一路上過來,自從進(jìn)了咱們開陽縣地界,路過的人一看見咱們這糧食,那叫一個虎視眈眈。”

    秦瑤眉頭微皺,并沒有吐槽他用這些成語用得蹩腳,疑惑問:“你沒有夸張?”

    劉季抬起手做發(fā)誓狀,“一點沒有,我發(fā)誓!”

    又指了指劉肥,“不信你問他?!?/br>
    劉肥這次不跟劉季唱反調(diào)了,他確實感受到了大家伙看到糧食時火熱的目光。

    本來大多數(shù)農(nóng)人就吃不飽飯,所以任何一點意外發(fā)生,都會讓他們陷入饑餓困境。

    每每到了春耕這段時間,熬過一個冬天的百姓就會出來做短工找飯吃,乞討也不在少數(shù)。

    秦瑤在劉家村見過幾次乞討的人,多集中在春耕后秋收之前這段時間,家里有余糧的,也會給他們半碗糙米或是兩口水喝。

    劉家村里的族人們,對外來人一直都保持著高度警惕。

    因為時常有人化成乞丐進(jìn)村打聽小孩和女人的情況,一不小心,就拐走了。

    不過這兩三年來,國家安定,在路上看到乞丐的次數(shù)很少。

    但聽見劉季和劉肥這么說,回程路上,秦瑤特意留意,發(fā)現(xiàn)乞討的人確實多了。

    他們都以家庭為單位,三五成群結(jié)伴而行。

    有些人數(shù)多達(dá)二十人,差不多都是一個村里的。

    看到糧車時,原本黯淡的眼神都亮了,想上前乞要。

    秦瑤一雙冷眼掃過去,手握住了刀柄,強(qiáng)大的恐怖氣場籠罩全場,乞要的人心里齊齊打了個顫。

    本想要邁出去的腳,在求生的本能下縮了回來,只敢退到道路邊緣,癡癡望著那一袋袋糧食,不敢靠近。

    走到下河村后,這種全家出動的乞討小團(tuán)體這才消失不見。

    劉季甩著路邊摘的草,嘚瑟的沖秦瑤笑了笑,看看,他多有先見之明,要不然這些成群結(jié)隊的乞討人他怎能應(yīng)付得了?

    秦瑤撇他一眼,嘴角輕揚(yáng),算你小子有點腦子。

    一萬一千斤糧食,整整十輛車駛?cè)雱⒓掖?,引起了一小波震動?/br>
    沒想到秦瑤說要囤糧,居然囤這么多。

    但轉(zhuǎn)念一想她的飯量,倒也能理解。

    不過第一眼看到這么多糧食,劉家村的村民們心里還是有點震撼。

    本來說想囤糧但還遲遲沒行動的村里人,一下子受到了刺激,開始跟風(fēng)囤糧。

    秦瑤看到此景,心里放心不少。

    能跟風(fēng)也很好,家家有余糧,這樣大家都安全。

    第21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

    劉家老宅那邊分到一千斤,運輸費這些秦瑤一字未提。

    劉老漢和張氏心里感念,并不急著把這份錢算清,日后他們也多幫著點就是,這些人情往來是算不清楚的。

    城里帶殼的麥子賣到了十二文一斤,三兩銀子能買到一千斤,老宅眾人都很歡喜。

    何氏和邱氏緊急把家里半間屋子收拾出來放置這些糧食。

    但秦瑤那邊一萬斤糧食,根本無處安放。

    眼下只能盡量往她們自己住的臥室里塞,等春耕騰出手了,再增建一間倉庫。

    這事劉柏和劉仲拍胸脯給秦瑤下了保證,都包在他們身上。

    特別交待,不用秦瑤管飯,她只要打點rou給他們就行,他們回去自己做。

    秦瑤心里有點失落的想:你們的嫌棄好明顯哦。

    傍晚,兩家一起在秦瑤家吃了頓劉季做的豐盛晚飯,這才笑著各自散去。

    秦瑤把老宅眾人送出門,目送他們進(jìn)了村,鎖上大門,把家里的幾間屋子轉(zhuǎn)了又轉(zhuǎn)。

    看到房間里堆疊起來的糧袋,秦瑤輕吁出一口氣,撫了撫心口,很安心,很舒坦。

    “娘子?”

    劉季在門外小小聲低喚。

    秦瑤退出屋子,示意他跟上,兩人來到堂屋。

    剛坐下,劉季便遞上來一份賬單,攤開鋪平,逐條給她解釋。

    三十兩買糧錢,每斤麥三文,共購入一萬斤。

    二兩差旅費,離家六晚,共花費住宿費六百文,伙食費四百文,以及糕點兩包一百二十文,打點探聽費八百五十文,余三十文。

    解釋完,劉季自覺掏出錢袋放在她面前,倒出來數(shù),正正好是三十枚銅板。

    一切都很完美,就算找劉肥對質(zhì)也很難找出漏洞。

    秦瑤掂量著余下的三十文錢,似笑非笑的看了劉季一眼,直把他看得脊背發(fā)涼,額間冒出冷汗,這才道:

    “三月份和四月份的生活費你自己解決,別問為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

    什么住宿費要六百文?

    沿途能有幾間高檔客棧能讓他這么花銷!

    什么糕點兩包得花一百二十文?

    她看頂多四十文,不能再多了!

    還有那個探聽費,就更是錯漏百出,她都不想拆穿。

    錢給出去的那一刻,秦瑤就已經(jīng)把這部分包含在預(yù)算之內(nèi)。所以現(xiàn)在看到這份賬單,內(nèi)心毫無波動。

    她如果猜得沒錯的話,劉季昧下來的錢應(yīng)該有八九百文。

    他一個月在書院的生活費,包括紙張消耗在內(nèi)差不多是三百文錢,她只算兩個月的,余下部分就當(dāng)是給他的辛苦費。

    足足三百文辛苦費,再也沒有比她更大方的了。

    “睡了?!鼻噩幷酒鹕?,把賬單丟給他,拿走余下的三十文,打著哈欠回屋睡覺去。

    獨留下劉季呆坐在堂屋的小凳子上,內(nèi)心涌動,拳頭緊握,聰明反被聰明誤,差點把自己氣暈過去。

    早知道連那三十文也不還了!

    他辛辛苦苦藏下來的八百九十文錢,居然還要拿去當(dāng)生活費,憑什么?

    憑什么?。。?!

    似乎連院里的雞都能感受到堂屋上空那猶如實質(zhì)的黑色怨氣,咯咯噠的聲音都弱下來,免得觸了霉頭,明日就被殺來吃了。

    大郎牽著弟弟meimei從淋浴房出來,經(jīng)過堂屋時都輕手輕腳的,挨個鉆進(jìn)房間,把房門輕輕掩上,把那股沖天怨氣隔絕,這才齊齊吐出一口氣。

    劉季“哼”的站起身,重重吹滅油燈,嘭的把堂屋門關(guān)上。

    結(jié)果動靜太大,察覺到主臥室里人影晃動一下,又一個飛奔沖回去,輕輕將撞開的縫隙關(guān)嚴(yán)實。

    秦瑤聽見外頭噼里啪啦好一陣折騰,足足半刻鐘才安靜下來,嘴角揚(yáng)起一個蔑笑,抬手一掌風(fēng)揮出去滅掉桌上油燈,蓋上薄被,美美睡去。

    三月的雨綿綿不斷,一下能連著下好幾天,天空都是昏沉沉的。

    不過現(xiàn)在糧食囤下,秦瑤便能安心著手準(zhǔn)備春耕。

    劉季回書院去了,五月府試要提前報名,準(zhǔn)備各種證明資料,余下時間還要學(xué)習(xí),時間排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

    雖然知道只是去走個過場賺點經(jīng)驗值,但畢竟也是正式科考,劉季對自己抱有很大信心,萬一運氣爆棚又考上了呢?

    他想得倒美,不過正因為這份迷之自信,反倒給了他主動學(xué)習(xí)的動力,再次成為書院最卷的學(xué)生,恨得樊秀才等人牙癢癢。

    而且看見劉季這么努力,他們都有種他搞不好真能考上的錯覺。

    家里孩子也都在上學(xué),今年耕地任務(wù)落到秦瑤一個人身上。

    萬幸她買了牛,加上地少,兩天半就把田犁好了。

    這次秦瑤只給八畝地蓄了水,另外兩畝旱著。

    前兩天她篩選糧種時,翻出一只葫蘆,打開一看,里面都是西瓜籽,這才想起來,去年在路上幫過一家鏢行,鏢頭送了這么一罐涼瓜種。

    這可是個好東西,一年四季都沒吃到什么水果的秦瑤立馬就決定留兩畝地專門種這個。

    自己吃不完,剩下的興許還能賣上價錢。

    畢竟物以稀為貴嘛,整個開陽縣內(nèi)還沒見過有賣西瓜的。

    就是不知道這個時候的西瓜品種好不好,所以她也有賭的成分。

    秦瑤這邊把田犁好,牛立馬被劉柏借走。

    旁人看見,又羨慕又嫉妒,心道自己怎么就沒有一個這么有本事的兄弟呢?

    看看人家劉老三這夫妻兩,一個浪子回頭讀起了書,一個賺錢殺賊勇猛無敵。

    劉家老宅挨著夫妻兩,日子眼看著是越過越好了,今年還使上了牛。

    自己兄弟家的牛和村長家的牛,用起來完全是兩種感覺。

    因為秦瑤那邊早犁完,所以不用急著還回去,也就不用從早干到晚這么緊巴。

    這樣牛能省點力氣,人也能休息一會兒。

    天漸漸黑得晚了,大郎和金寶幾個下學(xué)回來,倘若天色還早,拿上鐮刀,牽著老牛,帶它上山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