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昭伯何不效法古人,‘墨绖從戎’呢?” 離開宮廷的陳群感覺十分疲憊,他年歲已高,體力不支,現(xiàn)下又在黎明時分入宮與魏王密談了這么久,腳步也有些虛浮。 但他仍然堅持著去拜訪一位故人。 他的故人身體更加虛弱不堪,但他尊敬他的學(xué)識智謀,并且急需他的一些建議。 當(dāng)陳群走進太傅鐘繇的府邸時,這位同樣為魏武王立下過大功,因而位列三公的老臣今年已滿八十歲,白發(fā)蒼蒼,胡須飄飄,一身寬袍大袖,如仙人一般在池邊柳下指點自己的幼子鐘會修習(xí)書法。 清風(fēng)拂來,鐘繇抬了抬眼,笑瞇瞇的看了一眼陳群。 “長文如何這般氣色?” 他這般氣色,自然是因為殫精竭慮,夜不能寐所至。 再看看斜靠著憑幾,一面賞玩春色,一面享受天倫之樂的鐘繇,陳群忽然感覺到了一絲羨慕。 春天的確來臨了,只是鄴城的堅冰仍未融化。 陳群來拜訪鐘繇,是因為有個十分棘手的問題,他還不太能拿定主意。 “魏王親征,誰來鎮(zhèn)守鄴城”的問題也可以反過來問:如果魏王意欲親征洛陽,他最擔(dān)心哪一位宗室為亂? 鐘會被抱走了,留下了兩張字跡頗為清秀的字帖,陳群不免多看了一眼。 除了“四歲授《孝經(jīng)》”外,觀這手書法,也令人覺得這孩子將來或許大有可為。 只是不知待他長大時,這世道究竟變成什么樣了。 “我今冒昧登門,實為戰(zhàn)事之故?!?/br> 鐘繇摸了摸胡子,看了他一眼后,招手命一旁的婢女扶他慢慢坐起。 “我亦知長文肺腑。” 雖然知道陳群的一片忠心,但并不會輕易接話。 這位被魏文王稱為“一代之偉人”的太傅,既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位聰明人。 宗室這些日子以來的暗流,鐘繇并非毫無察覺,只是他現(xiàn)在年老體邁,心思早已不在朝堂,而在如何為愛子鋪路上。 陳群與宗室之間的矛盾隱隱已現(xiàn),鐘繇時日無多,自然不愿參與其中。 畢竟他還有幾日光陰已不可知,但兩個兒子路還長久,只要在魏國繼續(xù)出仕,便不可能避開諸夏侯曹。 因此鐘繇此時小小的含糊與推拒,陳群并不在意。 既為魏國三公,長子可以襲爵,幼子亦受庇蔭,鐘繇便是想避開朝堂上的矛盾,也避不開這場戰(zhàn)事。 畢竟他為兩個兒子籌謀諸事的前提是——魏國尚在。 “大王欲立燕侯曹宇為監(jiān)國,鎮(zhèn)守鄴城,再宣東阿侯曹植入鄴為輔,實則命心腹武士從旁監(jiān)視,如此布置,太傅心意若何?” 鐘繇端起一盞酒,慢悠悠地飲了一口。 “此非大王之意?!?/br> 大司空沉默了一會兒。 “不錯。” 對于曹魏來說,曹植一直是位十分微妙的宗室。 他當(dāng)年是文王曹丕威脅最大的競爭者,曹丕血洗鄴城之后,留下曹植一條性命,已經(jīng)是最大的寬柔。 直到曹叡繼位后,才將這位叔叔從監(jiān)禁中放了出來,好言寬慰,并封為東阿侯,但任憑曹植百般上表希望報效朝廷,曹叡都不曾有所回應(yīng)。 直到蜀軍壓境,曹叡終于想起了這位叔叔,想要封他為監(jiān)國,鎮(zhèn)守鄴城。 與曹植一同進入曹叡眼簾的,還有燕侯曹宇。 前者“言出為論,下筆成章”,曾跟隨魏武王南征北戰(zhàn),且熱衷政事,渴求立功垂名;后者性情恭順,亦有忠心,但常懷畏懼而謹(jǐn)言慎行。 魏王會提防曹植,亦會在大魏陷入風(fēng)雨飄搖時,想要倚仗這位叔叔的力量,畢竟對大魏而言,眼下最大的敵人是蜀國,而非宗室。 “長文所憂懼者,非僅諸葛亮,亦有東阿侯?!辩婔硎制降卣f,“當(dāng)年鄴城之亂,夷族者多為東阿侯知交故友,長文擔(dān)心東阿侯怨恨之心未消,才勸大王棄東阿侯而選燕侯,此種苦心,我亦能明了?!?/br> 陳群什么話都未說,但兩位同出潁川的曹魏老人之間,有些話原本不必說得那么清楚。 作為當(dāng)年推舉曹丕上位的元老之一,陳群必須時刻警醒,防范來自曹植的兇狠報復(fù)。 即使曹植的威望與手腕高出曹宇一籌,亦能壓服住諸夏侯曹,陳群也不得不棄他而選曹宇。 鐘繇那淡漠的目光掃過來,陳群忽然想起了徐庶。 【司空究竟是為魏武,還是為潁川?】 這兩者的確是有不同的。 但他受魏王大恩,仍想要選一條能兩全其美的道路。 大魏能不能守住洛陽? 這原本不該稱之為是一個問題。 洛陽北有萁關(guān),東有汜水關(guān),南有宛城,四通八達,最是難以圍攏。 城墻高厚,又廣積錢糧,在鐘繇看來,洛陽不僅堪為堅城,而且諸葛亮在三面皆為大魏所據(jù)的前提下想要攻打洛陽,這一步棋簡直事倍功半。 除非再來一次長星墜潼關(guān)那般奇事,否則以大魏的國力想守住洛陽,原本不需要這么多波折。 陳群為首的文臣與諸夏侯曹兩班人馬,皆認(rèn)為自己才是大魏忠臣,而對方則是佞邪jian柔的小人。 這才是大魏的危機所在。 但以鐘繇年逾八十的心力,無論如何也彌補不上這條裂痕了。 他只能強撐著看了一眼陳群,“魏王親征后,當(dāng)悉心部署周圍關(guān)隘,拱衛(wèi)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