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咱們回家罷。 這話他說不出,因為meimei在做一件大好事。 阿爹阿娘說,誰都不許阻攔她。 張禎笑道:“哥哥放心,我不會往心里去。” 死人的話,她為什么要在意? 莊戶們見許老旺家被拖走,大感快慰,紛紛上前感恩致謝。 張禎含笑聽著。 一不小心客串了把青天大老爺,感覺良好。 問那最先開口的少年,“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直愣愣地道,“方二狗?!?/br> 鄉(xiāng)下人圖的是取個賤名好養(yǎng)活。 張禎:“......二狗,我有話跟大家說,你能幫我把所有人都叫到這里來么?” 方二狗:“能!” 說著撒腿就跑,幾個跟他差不多大的少年也跟去。 —— 這天晚上,在張禎的主持下,大王莊推舉出了新的莊頭。 是一位叫周有金的老者,懂得看晴雨,知時令,最會侍弄莊稼。 沉默寡言,為人和善,莊里很多人都服他。 張禎問了幾句,也覺得這是個種田的行家。 略一思忖,道,“老人家,像你這般會種田的人,大王莊還有哪些?” 周有金忽然變成莊頭,如同天上掉餡餅,又是忐忑又是歡喜,還受寵若驚。 聽得她問,趕緊想了一想,謹(jǐn)慎地道:“朱老漢、李四麻、方大郎、姚瘸子也種得好?!?/br> 還加了一句,“都是本分莊稼人。” 張禎便叫這幾個人上前,讓他們說說自己種田的心得。 幾人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了,張禎還算滿意。 雖然她前世沒有種過田,但爺爺不忘本,很關(guān)注農(nóng)業(yè)頻道,她也聽了些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常識。 不過,只有理論,沒有實踐。 簡單來說就是腦子學(xué)會了,手不會。 想要糧食大豐收,具體cao作還得看這些經(jīng)驗豐富的種田好手。 “幾位老人家,明日隨我去看皇田,如何?” 周有金、朱老漢等人自然忙不迭答應(yīng)。 浮云道長真是好人,不但抓了許老旺一家,幫大家報仇雪恨,還對他們這些莊稼人以禮相待。 她的眼里有他們。 不像別的貴人,眼睛長在頭頂上。 第51章 民以食為天,種田不但是學(xué)問,還是攸關(guān)存亡的大學(xué)問 寶鏡川之所以叫寶鏡川,是因為這兒有個小湖泊,湖水清澈,如同一面鏡子,當(dāng)?shù)厝私兴鼘氱R湖。 山嶺之間的這一溜平原,就有了寶鏡川的名字。 王允等人所獻良田圍繞在湖泊周邊,水利很方便。 周有金自豪地道,“咱這地兒,從來沒有旱過!” 方大郎也道,“前幾年,長陵縣的人還到我們這兒挑水喝。” 因有寶鏡湖,他們的收成每年都比其它地方要高,要不是許老旺家盤剝得太狠,日子本不該如此艱難。 張禎也稱贊道,“是塊風(fēng)水寶地。” 此時已進六月,田里自然不會空著,栽種的都是稻谷。 一丘丘良田規(guī)劃得當(dāng),稻谷秧苗的翠綠映在水田里,平添幾分亮色,遠遠望去生機勃勃。 靠近些,便能聞到稻葉特有的清香。 一派田園風(fēng)光,令人心曠神怡。 霍紅兒深吸口氣,只覺這些年來的郁結(jié)都散了,張祈則有了寫詩作賦的沖動。 張禎可沒他們的閑情逸致,走到田埂上細看稻谷生長。 周有金沉默地跟在她身后。 方大郎連連示意,他才憋出句話,“道長若是早來幾日,還可看到我們插秧。” 張禎笑道,“今年看不到,明年一定來看?!?/br> 華夏培育稻谷的歷史源遠流長,東漢時期就摸索出了插秧這種技術(shù),既能通風(fēng)、透光,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又能有效促進秧苗的生長,利于增產(chǎn)增收。 周有金很吃驚,“明年?道長明年還來?” 像浮云道長這種神仙般的人物,就該呆在金玉做的房屋中,來一次田里都是自降身份,明年怎還來呢? 張禎:“不只明年,后年,大后年都來!” 秧苗長勢良好,中途若不遭蟲遭病或發(fā)生其它的意外,可以預(yù)見會是一個豐收年。 但這種豐收肯定達不到她的要求。 她的目標(biāo)很高,這將是一個浩大漫長的工程,再快再順利,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若不順利,有可能十多年。 她早已做好了心理準(zhǔn)備。 當(dāng)晚回去,讓周有金兒子兒媳做了好飯菜,請朱老漢、李四麻、方大郎、姚瘸子等人飽餐一頓。 怕他們拘束,并未與他們同桌。 飯后道,“大將軍欲設(shè)課農(nóng)司,委貧道主理此事。貧道想延請諸位入司,不知意下如何?” 這是她昨晚才想到的,還沒和呂布商議過。 但她相信呂布會同意。 合作這些時日,這點信心她有。 “課農(nóng)司?我從未聽過,管的是什么?” 問話的不是周有金、方大郎等人,而是好奇寶寶張祈。 張禎微笑道:“所謂課農(nóng)司,管的自然是農(nóng)事。種田也是一門學(xué)問,需精研之?!?/br> 這種說法,眾人從未聽過。 方大郎遲疑道,“種田也是學(xué)問?!” 張禎肯定地點頭,“是。你們通曉這門學(xué)問,種田便比別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