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淺處不能通車馬,深處不能載船只。 硬要走下去,那就不是去打仗,而是荒野求生。 于是無奈停住。 真實歷史中,曹cao找到了隱居于徐無山的名士田疇,得他指點,回師無終,攀越徐無山,繞道盧龍塞,進入灤河上谷,行軍五百多里,到達平剛城后轉(zhuǎn)向東行,再穿越鮮卑的牧地,馳往柳城。 等于是繞了一個大圈。 本來能直線到達柳城,繞完后是長長的曲線,路程多出數(shù)倍。 歷史在這里就出現(xiàn)了驚人的相似。 呂布沒去找田疇,但田疇自己找上門來了,他這時也還未隱居,欲為朝廷效力。 史上田疇隱居,是因為劉虞之死。 他得劉虞賞識,作為劉虞的使者被派往長安,后來劉虞與公孫瓚開戰(zhàn),他日夜兼程趕回來,還沒到達,劉虞就被公孫瓚殺了。 當時人們畏懼公孫瓚,不敢去祭奠劉虞,他卻不怕,獨自到劉虞墓前哭祭。 公孫瓚知道后大怒,覺得這是對自己的蔑視,將田疇抓來拘禁在軍營中,又因他是義士,不敢加害。 后被人勸說,放其歸家。 但田疇對這個世道已是心灰意冷,帶著宗族和前來依附的幾百人,躲到徐無山中,幾年間發(fā)展到了五千多戶。 還發(fā)誓說,劉虞的仇不報,他就不再立于世間。 這一世,劉虞和公孫瓚相安無事,活得好好的,他也就沒有了隱居的理由。 并且因著劉虞對呂布、張禎評價極高,他也對他們有好感。 另一方面,烏桓人時常殘殺當?shù)厥看蠓?,他早已深恨之,只是無力討伐。 眼下朝廷興兵,正合他意,親自率領(lǐng)二十多名族中青壯,為大軍帶路。 大軍回師無終時,曹cao心念一動,建議在濱海道上留路牌,上書“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br> 意思是夏天多雨,不便行軍,秋冬再來。 表面看來,這是通令大軍的指示路標,實際上是為了迷惑烏桓人。 歷史上他也是這么cao作的。 如果張禎在場,肯定會想歷史雖然變了,曹cao還是那個曹cao。 呂布夸他幾百個心眼子,欣然采納。 沒多久,烏桓斥候看見這牌子,果真以為朝廷大軍退了,高高興興地回去稟報蹋頓單于。 他們也不想想,冬天的東北,中原人敢來打仗么? 再瘋魔也不敢。 來了就不是送人頭,是送冰雕。 但也可能是覺得朝廷大軍知難而退,不敢再來。 不管怎樣,反正蹋頓也信了,不再擔憂此事。 —— 再說朝廷大軍,雖有田疇帶路,也走得甚為艱辛。 這條通道,從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就斷絕了,只有隱蔽的小路可走。 山勢陡峭,叢林密布,路徑崎嶇,不亞于以難行出名的蜀道。 有些地方實在過不去,只能挖山填谷,現(xiàn)場開路。 呂布走得心浮氣躁,比打了一場惡戰(zhàn)還累。 又因是大軍主帥,心里再煩,也得擺出沉著穩(wěn)重的表情,以安軍心。 陳宮和賈詡暗暗稱贊,都覺得他長進了。 但這些艱難,呂布在給張禎的信中一字未提,只寫看到了什么壯麗的景致,品嘗了什么奇異的果實,或者采摘了什么芬芳的野花。 路上的物產(chǎn),他摟了幾大袋幾大筐,打算回去獻寶。 他早看出來了,神悅也不喜歡長久地待在家中,喜歡到處走走看看。 這次她沒隨軍同行,他也要讓她感受遠方的氣息。 ——也幸好她沒來,來了是真受罪。 可惜他不會畫畫,否則就能給她畫上幾幅。 聽說張飛善畫美人,不知山水畫如何? 算了,還是別開口了,免得陳宮又說他不務正業(yè)。 此次出征,共分六軍,呂布和公孫瓚、張遼、曹cao、關(guān)羽、顏良各率一支。 呂布麾下將領(lǐng)有郝萌、曹性、成廉等人,馬超為先鋒。 公孫瓚麾下自有大將,還有去年投來的袁譚和麴義。 張遼麾下也有用熟了的將領(lǐng)。 曹cao麾下有夏侯淵、夏侯惇、曹仁、曹洪、曹純等,也是人才濟濟。 關(guān)羽麾下有張飛,以及呂布分給他的魏續(xù)、宋憲等人。 顏良麾下,則是冀州投來的那一黨,文丑、高干、張郃、淳于瓊等等。 特意讓他們成一軍,是呂布的意思,為了顯示朝廷一視同仁,并沒有區(qū)別對待。 張禎對這次出征抱有極大的信心,絲毫不擔憂,也是因為將星如云,陣容強大,還有足夠的糧草和鋒銳的兵械,想敗都難。 別說只是攻打烏桓三郡,打天下都足夠了。 該擔憂的是另一個問題,烏桓三郡夠不夠他們打? 不夠也沒事,拿公孫度頂上。 第244章 威震北疆 呂布坐鎮(zhèn)中軍,這不用說,但誰為前軍呢? 眾所周知,前軍在前,最先遇上敵軍,最易出功勞,因而公孫瓚、張遼、曹cao、關(guān)羽、顏良毫不謙讓,每個人都陳述了充分的理由。 呂布閑閑地聽他們說完,采用了最為公平的老辦法,抓鬮。 陳宮遲疑道,“這不太好罷?” 總覺得用抓鬮來決定這等大事,有些過于兒戲。 呂布:“公臺先生以為,該如何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