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皇長孫的團寵日常在線閱讀 - 第87節(jié)

第87節(jié)

    朱翊鈞終于如愿以償,說服嘉靖,從秋天開始,先由陸繹帶著他打基礎(chǔ)。再慢慢給他尋一個合適的師傅。

    學(xué)功夫的事情定下來,朱翊鈞又cao心起另一件事情。回到自己的寢殿,他就拉著馮保說道:“大伴,你聽到了嗎?”

    小家伙滿頭汗水,馮保讓人打水進來,給他沐?。骸班?,聽到了。殿下要開始練功夫了?!?/br>
    “不是這個。”

    “那是什么?”

    朱翊鈞說:“徐渭,那個幫助胡宗

    憲抗倭的徐渭!”

    說到這里,他忽然想起來:“大伴!”

    “怎么了?”馮保正在給他脫衣服,還得分神聽他講話。

    “我生氣了!”

    他一生氣,臉就嘟起來,可愛得不行。

    馮保哄他:“別氣別氣,我哪里沒做好,你告訴我就是了,何必氣壞了自己?!?/br>
    朱翊鈞說:“你好久沒給我講抗倭的故事了?!?/br>
    那確實有些久了。他這些日子,自己學(xué)會了看書,又有張居正給他寫信,故事看得夠多了,連說夢話都是“下車泣罪”“桑林禱雨”。

    馮保很少給他講故事,講也是講一些更具啟發(fā)性的科學(xué)故事。

    關(guān)于抗倭的事跡,確實很久沒講過了,關(guān)鍵朱翊鈞也沒吵著要聽。

    馮保將他放進浴桶里泡著,掬起一捧水,澆在他的頭上:“我都忘記上次講到哪里了。”

    他忘了,朱翊鈞可沒忘:“徐渭說先定大局,謀定而后動。”

    “想起來了,”馮保取了一枚無患子在手里搓勻了,再抹到他的頭發(fā)上,輕輕搓揉,“大局是兩個人?!?/br>
    “對對,”朱翊鈞兩只手在水里撲騰,“這兩位抗倭英雄是誰呀?”

    馮保詫異道:“抗倭英雄?”

    “對呀。”

    “不是的,他們就是兩個倭寇首領(lǐng),所謂‘先定大局’,定的就是他們?!?/br>
    朱翊鈞又問:“他們是誰呀?”

    “他們一個叫王直,一個叫徐海。后者曾經(jīng)是前者的手下?!?/br>
    “王直是個商人,一直往來于大明和日本的海上,通過走私,獲取利益。殿下還記得什么是走私嗎?”

    朱翊鈞點點頭:“記得。大伴講過,日本手工業(yè)落后,他們的生活用具都需要從我們這里購買。但因為海上有我們就不賣給他們東西了,這叫海禁。這些違反禁令,私底下買賣東西的,就叫走私?!?/br>
    馮保點點頭:“可以這樣理解?!?/br>
    “王直的事跡說起來很復(fù)雜,雖然他是個走私犯,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江浙一帶地方官員對他的走私行為都是默許的。他甚至與朝廷合作,協(xié)助剿滅海上倭寇。沿海百姓也爭著送子女到他的商船,跟隨他進行海上貿(mào)易?!?/br>
    “為什么?”朱翊鈞不懂,“為什么要默許他走私?”

    “因為……銀子。”馮保把朱翊鈞從書里抱起來,用一條大毯子裹起來擦干身上的水漬,“關(guān)于海權(quán)與海上貿(mào)易,那是另外的話題?!?/br>
    朱翊鈞不懂“海權(quán)”,更不懂“海上貿(mào)易”

    ,他現(xiàn)在對抗倭更感興趣:“聽起來王直是個好人,官員和老百姓都很喜歡他。可是,皇爺爺說過,胡宗憲擒獲王直有功。大伴剛才也說,他是倭寇首領(lǐng)。”

    從某種意義上將,王直在沿海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朝廷放棄不合時宜的海禁,使海上貿(mào)易合法化。他只想把生意做大做強,搞錢而已。

    從始至終,背信棄義的是大明的官員。

    也正因為如此,才導(dǎo)致東南沿海長達十年,飽受倭寇侵擾,百姓不堪其苦。

    馮保給他穿上衣服,讓他坐在床邊,替他擦頭發(fā):“這就要提到另一個倭寇首領(lǐng)徐海?!?/br>
    “他本來是杭州一間寺廟的僧人?!?/br>
    朱翊鈞問:“什么是僧人?”

    道士他見過不少,僧人卻從未見過。

    “上次說過的,就是和尚。還記得嗎,俞大猷上嵩山少林寺。”

    朱翊鈞點點頭,就當(dāng)自己聽懂了。

    馮保繼續(xù)說道:“徐海通過叔叔,成為王直的手下。但他不愛做生意,一心一意要當(dāng)海盜。趁著叔叔和王直出海協(xié)助朝廷剿滅其他海盜的時候,帶著日本人洗劫了前來送補給的民船?!?/br>
    “王直怒不可遏,徐海卻想殺了他取而代之,在他叔叔的勸說下,暫時握手言和。隨即,叔叔帶著徐海和部下離開了船隊?!?/br>
    “叔叔要和王直競爭做聲音,把徐海當(dāng)做人質(zhì),抵押給了倭寇,換取十萬白銀?!?/br>
    “從這時起,徐海與倭寇勾結(jié),開始了燒殺搶掠的海盜生涯?!?/br>
    “他沒讀過什么書,卻有著驚人的軍事天賦,極具組織才能,十分精于海上作戰(zhàn),迅速召集起一批日本浪人入伙。”

    朱翊鈞總結(jié)道:“所以,王直只想做生意,徐海是真正的海盜?!?/br>
    “可是,我不懂?!?/br>
    夏天,天氣炎熱。沒一會兒,馮保就把他的頭發(fā)擦干了:“殿下哪里不懂?”

    “倭寇不是日本人嗎?可這個王直和徐海,聽起來像是我們大明的人?!?/br>
    “大部分是日本人,但也有歐洲人,以及沿海漁民、海盜等等。”

    “日本人腦子一根筋,只會喊打喊殺,還是咱們中國人聰明,善于出謀劃策?!?/br>
    朱翊鈞問:“那后來呢?”

    “王直有錢,徐海狡詐,胡宗憲發(fā)現(xiàn),要對付他們,自己毫無勝算。但徐渭告訴他,這一點也不困難?!?/br>
    “胡宗憲認為他大言不慚,說這種話之前,也不先衡量一下雙方實力差距?!?/br>
    “徐渭卻表示:想要取勝,不一

    定非要靠武力?!?/br>
    朱翊鈞也聽得有些疑惑:“抗倭不就是打仗嗎?不靠武力考什么呀?”

    “當(dāng)然是計謀。就算是打仗,武力是一方面,但許多經(jīng)典戰(zhàn)役,往往也離不開精妙絕倫的計謀。比如,我們之前講過的,假道伐虢?!?/br>
    朱翊鈞點點頭:“我明白了?!?/br>
    馮保繼續(xù)說道:“徐渭告訴胡宗憲,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王直是個商人,他想要的,是開放海禁,能讓他毫無顧慮的,發(fā)展自己的海上貿(mào)易。這樣的人,可以以利誘之,先穩(wěn)住他,與他談判。”

    “但徐海不同,他和他那幫手下,就是徹頭徹尾的倭寇,以燒殺搶掠為生,想起來,就找個地方登岸,對老百姓洗劫一番。這樣的人,跟他談條件,只能讓他更加得意,變本加厲?!?/br>
    “所以,面對這樣的敵人,必須要用強硬的手段。千萬不可以向他妥協(xié),一定要做到趕盡殺絕?!?/br>
    朱翊鈞點頭:“嗯!我記住了?!?/br>
    “?。俊瘪T保詫異道,“你記住什么了?”

    “對付厲害的敵人,不可以妥協(xié),一定要趕盡殺絕?!?/br>
    “……”

    在二十年后,面對一股來自北方,迅速崛起的強大勢力。朱翊鈞充分證明了,他聽過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話,都不是白聽的。

    不可以妥協(xié),一定要趕盡殺絕。

    第52章 馮保接著給他往下……

    馮保接著給他往下講故事:“殿下還記得王江涇戰(zhàn)役嗎?”

    朱翊鈞點點頭:“記得!那是抗倭以來,咱們?nèi)〉玫牡谝淮蝿倮 ?/br>
    “沒錯,那時俞大猷將軍打敗的就是徐海?!?/br>
    “那時的王直,手底下有錢,有人,還有軍火。不好辦,所以先辦徐海?!?/br>
    朱翊鈞問:“什么叫軍火?”

    “就是……火器,一種特別特別厲害的武器。”

    朱翊鈞又問:“比武士刀和繡春刀更厲害嗎?”

    “厲害多了?!?/br>
    朱翊鈞一翻身站起來,小腳丫子往床上一跺:“給我們大明的士兵也安排上?!?/br>
    嚯!好大的口氣!

    馮保拉著他,跟他解釋:“花錢的呀?!?/br>
    “我皇爺爺有錢!”

    有錢才怪。

    馮保說:“殿下若是不聽了,就早些休息吧。”

    “聽,要聽的?!敝祚粹x乖乖躺下來,“大伴你接著說?!?/br>
    馮保繼續(xù)說道:“徐渭讓胡宗憲找來個徐海的桐鄉(xiāng),這個人是個制墨的,名叫羅文龍。這人是個潑皮,走到哪里都喜歡搬弄是非。”

    “徐渭編了個感人肺腑又天衣無縫的故事,讓他帶著這個故事,混進徐海的隊伍,摸清敵人的底細,暗中將消息傳回給胡宗憲?!?/br>
    “哇!”朱翊鈞驚嘆道,“他們好聰明呀~”

    “那當(dāng)然,不聰明怎么可能斗得過倭寇?”

    朱翊鈞問:“那后來呢?”

    “根據(jù)羅龍文傳回的消息,徐海有兩個同謀,一個叫陳東,一個叫葉麻?!?/br>
    “徐渭利用反間計,由喜歡搞事情的羅龍文在其中挑撥離間,迫使三人的力量分散。”

    朱翊鈞又問:“怎么挑撥離間?”

    “每次他們搶劫老百姓,羅龍文就把最值錢的東西拿去獻給徐海,久而久之,引起了其他兩人的不滿。羅龍文又在徐海跟前煽風(fēng)點火,說他二人早有異心,遲早會背叛徐海?!?/br>
    徐渭果然沒看走眼,這個羅龍文的確是個善于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小人。

    而朱翊鈞沒想到的是,他不僅在抗倭故事中聽到了這個名字,不久之后,還在另一個重大事件中,再次聽到了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