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風雨大宋在線閱讀 - 風雨大宋 第111節(jié)

風雨大宋 第111節(jié)

    官府也靠著這些牙人實現(xiàn)對集市的管理。比如火山軍規(guī)定這里不得買賣軍馬,只要中格的,牙人見了要先報官府,官府來人確認,中意就買走,不中意的才允許繼續(xù)交易。官府要買什么東西,也是提前通知牙人,用最少的錢,買最好的貨物。

    自太祖時起,便就規(guī)定對草市之類的百姓小額交易不收稅。集市上收稅的地方實際不多,只有那些生意做的大的專業(yè)商人才繳稅。杜中宵學習前世的制度,對這些人實行登記制度,固定稅額,雖然稅少了些,管理卻方便。集市的管理,主要是靠牙人。

    耶律不花四處閑逛,見這里的馬大多入不了眼,不要說軍馬,連日常騎乘都不夠資格。偏偏生意還火爆得很,忍不住問陶十七:“十七郎,這里的馬都駑劣不堪,怎么還這么多人買?”

    陶十七道:“我們這里缺馬,比不得北國。這些馬雖然不堪,但用于拉車耕地,勉強能用。來這里買的,都是附近農(nóng)戶,買回去做農(nóng)活的。若是騎乘的好馬,鄉(xiāng)間的集市上哪里能夠買到?”

    耶律不花聽了笑道:“只聽說用牛耕田,馬也可以耕田么?”

    陶十七道:“將就能用。這里地薄,耕得淺一些,也能種地。只是用來耕田,馬比得不騾,騾又比不得牛。郎君看這集市上,都是騾最好賣,價錢也比馬高?!?/br>
    耶律不花點了點頭,當作在這里見到的異鄉(xiāng)見聞,原來漢人還用馬耕地。

    馬的拉力較小,而且耐力不好,用來耕地實際不好用。好在這里土質(zhì)疏松,一些山坡上的旱田,耕得較淺,用馬也能耕。而且馬能用來拉車,這一帶又好放養(yǎng),對農(nóng)戶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前這里是不用馬耕地的,營田務開墾的時候杜中宵試著用,給了附近的農(nóng)民一個新天地。用馬耕地就需要有適合的挽具,營田務的工場制做這些東西,又開辟了新的市場。

    在耶律不花的眼里,這處牲畜市場實在乏善可陳,跟契丹境內(nèi)比起來差得遠了。沒有辦法,宋朝缺馬,市場自然也顯得寒酸。略看了看,耶律不花便另一邊的出口走去。

    到了出口附近,就見到地上擺了幾個攤子,售賣牲畜使用的各種物品。走到這里,耶律不花一眼掃過去,便就停住了腳步。這幾個攤子非常不起眼,但上面擺的東西,卻讓耶律不花大開眼界。

    從馬鞍到套到馬嚼到馬韁繩,一直到馬蹄鐵,一應俱全。耶律不花看得出來,這里的馬鞍不是用來騎乘的,過于偏小,孩童也坐不上去,以前在契丹并沒有見過。實在忍不住,彎下腰問賣貨的主人:“主人家,你這馬鞍這么小,要來何用?便小三歲頑童,也坐不上去?!?/br>
    那主人抬頭看了耶律不花一眼,見不是個買貨的,懶洋洋地道:“你這客人好不曉事,這又不是騎馬的鞍子,用來套馬而已。沒了這個東西,如何拉車?如何耕田?”

    耶律不花不知道這些東西怎么用,不由有些訕訕。契丹境內(nèi)的馬車比較粗糙,不如宋朝的精致。耶律不花想不到,就連鄉(xiāng)下的馬車都用到如此多的部件。最讓耶律不花吃驚的,是這里有許多鐵器,就連馬嚼子也是精鐵打就,如果在契丹境內(nèi)定然價錢不菲。而且在這邊遠之地,竟然有賣馬蹄鐵,讓耶律不花覺得不可思議。馬蹄鐵早就發(fā)明出來了,但一直到這個時代,應用也不普遍,就連軍馬都有許多沒有釘蹄鐵。

    契丹人自小長在馬背上,但這里馬的用具,一大半耶律不花都沒有見過。

    牲畜的使用,并不只是選良種,配套使用的挽具更加不可小視。有合適的挽具,哪怕是很一般的牲畜,也能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沒有合適的挽具,用這里的馬匹耕田,一兩天馬就廢掉了。車也是如此,有合適挽具的馬車,隨便一匹馬也可以拉上千八百斤。沒有合適的挽具,精選好馬也拉不了多少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在永城縣的時候起,杜中宵便致力于整理一套制式的農(nóng)具,牲畜挽具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火山軍,終于基本完成,大多都是從前世的印象完善來的。

    馬驢騾的挽具最明顯,通過各理設計,用挽具對馬的受力進行合理分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歐洲長時間都是用套在馬脖子上使用馬力,使用效率低,對馬的傷害大。中國傳統(tǒng)的挽具,則是合理分配載荷到馬背上,把拉力轉化為部分壓力,馬的使用效率便就大大增加了。

    這整套的馬具看著有不少鐵制件,實際都是統(tǒng)一制式,模具制造,成本并不高。這些都是周邊農(nóng)戶甚至山中蕃戶最需要的東西,很多家庭當作重要資產(chǎn),利潤不菲。集市上火山軍真正賺錢的,其實是這些不起眼的攤子,已經(jīng)帶有了部分工業(yè)化特色的商品。

    第94章 誰不缺油?

    如果是一般的官員,看見這些對生產(chǎn)大有益處的東西,一定會想辦法買一套,帶回國去??梢刹换ú皇且话闳?,看了個稀奇,便就出了牲畜市。

    牲畜市旁邊,是農(nóng)具、牧具和車輛之類的市場。這里賣的車輛果然與契丹不同,以貨車為主,兩個大包鐵木輪,上面一個低矮的貨廂。這車一看就坐不了人,耶律不花連看的興趣都沒有。

    這就是定位。耶律不花對自己的定位是商人,生產(chǎn)資料他是不感興趣的,只對賺錢的貨物感興趣。

    再過去就是菜市場,是最熱鬧的地方,人頭攢動。

    這個季節(jié),并沒有什么蔬菜,不過攤位還是不少。一些難得的綠葉菜,如菠菜、白菜、韭黃、鮮蔥等等,格外顯眼。耐儲存的蘿卜、洋蔥、山藥之類,則不少地攤有賣。生意最好的,還是黃豆芽、綠豆芽等各種豆芽。這個季節(jié),豆芽是最便宜也易獲得的鮮菜了。

    耶律不花看得兩眼發(fā)直,他還是第一次在一個小地方,見到有這些東西賣。他出身皇族,冬天吃的也沒有這么豐盛過。卻不知這是開墾營田務的時候,杜中宵專門劃出來的菜園,種出來后儲存起來,專門在這個季節(jié)拿出來賣的。這些東西看著不起眼,利潤卻極高,是種糧食獲利的十倍之多??上Щ鹕杰娺@個地方太小,市場有限,賺不到太多的錢。

    耶律不花一邊走一邊看,贊嘆這里的繁華。這些東西,可是代表了一個地方的生活水準。火山軍這里駐軍多,他們月月領俸,杜中宵又不克扣,有固定的消費人群。

    在菜市場的邊上,是家禽市場。雞鴨不多,倒是有不少人面前擺了個籃子賣雞蛋。這多是營田務的漢人,養(yǎng)雞下了蛋自己舍不得吃,拿來賣了換些日常用品。漢人的這個習慣,讓香布特別羨慕,最近這幾個月不住地勸自己族人,除了營田務里做活,閑時也養(yǎng)些換錢的。

    再外邊,就是附近的山民擺的小攤。各種山里稀奇古怪的東西,從不知名的野果,到山里獵獲的獵物,還有各種各樣的草藥,一個一個小攤挨在一起。小攤邊上,幾個拿著稱的牙人,聚在一起說閑話。

    這里賣貨物的平常百姓,是沒有稱的,也買不起。都是牙人帶稱,幫著做些小生意。

    到了菜市場的盡頭,兩邊各有一個搭了棚子的攤子,一邊立了桿酒旗,另一邊卻寫了個“油”字。

    耶律不花看了一喜:“你們這里的酒好,原來集市上也有賣的么?”

    陶十七道:“那里是官酒坊,每到集日便到這里來。這個日子比平常便宜一些,附近的蕃人多有從這里買酒,帶回去飲用的。只是這里的酒不好,官人要飲,還是回寨里去?!?/br>
    耶律不花聽了便就明白,集市是方便百姓,以價廉為主,好的貨物不到這里來賣。走到跟前,見鋪子里幾個大缸,邊上一大堆陶瓶,許多蕃人都是買了放到陶瓶里帶走。蕃人喜酒,又沒有錢,越是便宜性烈他們越是喜歡??上н@個時代的烈性酒價錢在那里,所謂便宜,無非是兌水而已。

    搖了搖頭,耶律不花便就準備走開。一轉頭,卻見對面的油鋪那里擺了麻花、油條等一大堆油炸食品,甚至還有炸魚、炸rou、炸豆腐等菜肴,看著格外誘人。

    覺得奇怪,耶律不花問身邊的陶十七:“怎么這油鋪賣的不是燈油?怎么還有吃的?”

    陶十七道:“郎君誤會了,這里賣的不是燈油,而是吃的油。這油點燈煙大,并不好用?!?/br>
    此時日常用的油很少,最大量的是芝麻油,用來煎炸,也可用來點燈,油煙較小。至于窮人,廣泛使用的是麻油,即種麻織布的副產(chǎn)品。其他的還有杏仁、紅藍花子、桐油之類,大多點燈,豆油則非常罕見。究其原因,此時油的最大用途并不是食用,而是點燈。豆油點燈的效果不好,本身又是食物,并不適合拿來榨油。只有像杜中宵這樣推廣開炒菜,豆油的優(yōu)越性才能體現(xiàn)出來。

    聽了陶十七的話,耶律不花連連搖頭:“油拿來做吃食,炸過之后油便就不好了,炸出的吃食才有多少?此物必然價高,尋常人哪里能夠吃得起?”

    陶十七笑道:“郎君,我們這里與北國不同,炸吃食用的油并不多,多是用來做菜。不說炒出的菜香美無比,就是煮菜的時候,加入兩滴油,也有噴香滋味。”

    這種事情耶律不花是理解不了的,在他想來,煮菜自然是rou,怎么會缺油?卻不知貧苦人家,一年能吃幾塊rou?多數(shù)時候,不過是純素菜熬煮而已。這個時候,滴入幾滴油,味道便就大不一樣。哪怕是做豆腐,煮的時候加幾滴油,味道也跟白水煮出來大相徑庭。

    杜中宵最早榨豆油是用來炒菜的,流行開來之后,窮人也會買上一瓶在家里。他們炒不起菜,煮東西的時候滴上兩滴,味道跟白水煮就明顯不一樣了。到了這個時候,油成了日常使用的食料,才真正打開市場。很多山里的蕃戶,都會巴巴到這里買上瓶油帶回去,不是為點燈,就是為了菜里有點油星。

    見耶律不花還是不信,陶十七道:“天色不早,我們到那邊叫些吃食。郎君吃過,便知此物妙處?!?/br>
    耶律不花也覺得有些餓,點頭同意。一行人出了菜市場,到了賣吃食的地方。

    這里有好幾個攤子,除了一家搭得有棚子,其余幾家都是露天。人最多的一家,是在地上搭了一大鍋,里面咕嘟咕嘟煮了滿滿的湯。無非是從旁邊的rou攤,便宜買來的骨頭、下水之類,放到鍋里,加入各種調(diào)料,煮在一起。又賣的有餅,是用白面攙了各種干菜制成,有點面味,其實大多是菜。來這里的百姓大多沒錢,白面的食物吃起來心疼,野菜還是吃得起,主要就是湯里嘗點rou味。

    這鍋旁邊圍了不少人喝湯,陶十七帶著耶律不花,繞過人群,進了棚里。

    選了一張桌子坐下,便有小廝跑過來,倒了茶水,問道:“客官用些什么?”

    陶十七道:“先來幾個菜。一個豬rou炒菠菜配綠豆芽,一個韭黃炒雞蛋,再來一碟豆腐,一盤熟羊rou。有好酒拿一瓶來,每人再一大碗湯面?!?/br>
    小廝答應,飛快地跑了去。片刻之間,便就上了熟羊rou和豆腐,拿了一瓶酒來。

    耶律不花見碟里的豆腐都是大片,顏色深褐,還冒著熱氣,道:“這樣豆腐,卻沒有吃過。”

    陶十七道:“這豆腐是rou湯里鹵出來的,味道香美,郎君嘗上一嘗?!?/br>
    幾人飲了一杯酒,耶律不花挾起一片豆腐嘗了,口中道:“著實美味。作怪,這豆腐rou味濃郁,若是不說,還以為是大塊的rou呢?!?/br>
    陶十七道:“rou湯里鹵出來,可不是rou味?此物在我們這里賣得極好,老幼都愛吃?!?/br>
    這年代的人肚里都少油水,有點rou味已是美食,更兼豆腐肥美,當然人人愛吃。

    耶律不花吃了兩片,轉頭看見那邊一個大灶冒著通紅的火,廚師在上面的一個鍋里翻來翻去,覺得新奇,問陶十七:“那是做什么吃食?看著有些作怪?!?/br>
    陶十七道:“那便是炒菜了。郎君嘗一嘗,便知美味。”

    炒菜的味道其實并不重要,無非是一種做菜的方法而已。杜中宵如此重視,連集市的攤子都推廣過來,為的其實還是油。

    火山軍的位置雖然偏僻,唐龍鎮(zhèn)卻是到北方大草原的交通要道。要發(fā)展商業(yè),必須要有用作交易的大宗貨物。火山軍這一帶有什么?茶、絹之類有雁門寨榷場,必須另想辦法。

    除了販來的糖,油便是被選中的貿(mào)易大宗。不要以為游牧民族有rou吃不缺油,其實他們難得吃一次rou,對油的喜愛還要勝過農(nóng)耕民族。大量吃糖,喜歡油炸食物,才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

    第95章 特區(qū)

    耶律不花回到董家寨,猶自回味著剛才的味道,與陶十七興致勃勃地討論。恰巧杜中宵料理了寨中公務,聽說回來,急忙叫到寨廳。

    分賓主落座,耶律不花取出買的砂糖,對杜中宵道:“沒想這里竟有砂糖這種好物,往年幾處榷場都不見有賣的。知軍治下,著實與其他地方不一樣。”

    杜中宵道:“地方為官,便就應當便利百姓?;鹕杰娺@里地方偏僻,地瘠民貧,若不想辦法做些生意,百姓哪里去賺錢?這兩年榷場的生意好,吸引了商人,販來的貨物自然多了。”

    耶律不花點了點頭,沉默了一會,展顏一笑:“知軍說的不錯,做生意賺錢,比為了幾頭牛羊搶來搶去有意思多了。砂糖據(jù)說產(chǎn)自極南的地方,南國也少見,在北朝被視為珍品。若是知軍能夠從內(nèi)地運貨過來,我愿高價收買。僅這一項生意,這里就獲利無數(shù)?!?/br>
    杜中宵笑了笑:“貨物我自然可以販來,也可以賣給郎君。不過,郎君用什么來買?”

    耶律不花一怔,竟沒有話說。他當然知道杜中宵的意思,不是問自己有沒有本錢,而是要用什么來做這項交易。金銀是不可以的,契丹禁止出口。現(xiàn)錢就更不用說了,契丹基本不鑄錢,還要靠著從大宋走私銅錢呢。至于牛羊之類,是做不來這么大宗貿(mào)易的。

    看耶律不花不說話,杜中宵微笑不語。北方草原與中原的大宗交易,只有一樣,那就是馬匹可以支撐得起來。不賣馬,哪怕大宋這里的貨物不禁售,他們也沒有錢買。邊境貿(mào)易與普通交易不一樣,貨幣基本不起作用,以實物貿(mào)易為主,光有本錢是不夠的。

    沉默了一會,耶律不花道:“砂糖價錢不菲,知軍販此物來,意欲交換什么?據(jù)我所知,這一帶都是小蕃部,并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

    杜中宵道:“市馬啊。本朝河路市馬,向來是豐州和岢嵐軍兩處?,F(xiàn)在豐州已廢,只好從火山軍這里市馬了。茶絹不足,只好加上砂糖這類貨物?!?/br>
    耶律不花沉默不語。契丹禁止向宋朝賣馬,河東路能買馬的地方,只有這些小蕃部。以前是集中在府州、豐州和岢嵐軍,現(xiàn)在豐州廢了,府州對面的黨項也不賣馬,只剩下火山軍和岢嵐軍了。

    見了耶律不花的神情,杜中宵看得出來,他既想要賺錢,又不敢公然違背契丹禁令,心中暗笑。不敢公然違背,便如果給他一個臺階下,那就未必了。

    喝了幾口茶,杜中宵道:“唐龍鎮(zhèn)自被西賊劫掠,城池殘破,人口逃散一空。年前我們千辛萬苦尋到了來家的人,已經(jīng)送回唐龍鎮(zhèn),讓他修茸城池,撫綏部族。那里是來家世守之地,朝廷也不好多過問他們的事務。前幾日我上報朝廷,欲在那里建處互市之所,遠近各族,均可自由貿(mào)易。得些稅錢,也讓來家能守住祖業(yè)。這里榷場的貨物,都會賣到那里,郎君若有意,可到那里去買。”

    耶律不花猛地抬起頭來:“知軍是何意思?還請明言!”

    杜中宵道:“唐龍鎮(zhèn)本是藏才等族的地盤,朝廷只是羈縻而已。在他們那里做生意,便如跟境外一般,不受諸般律條約束。本朝如此,只是不知你們了?!?/br>
    耶律不花仔細咀嚼杜中宵話中的含義,慢慢明白,點了點頭,面上露出笑意。

    杜中宵的意思,其實就是把唐龍鎮(zhèn)建成特區(qū),繞開各國的諸多禁令,成為一個自由貿(mào)易地方。宋朝和契丹,包括黨項,經(jīng)濟的互補性其實很強,有貿(mào)易的強烈需求。但是都控制戰(zhàn)略物資,讓貿(mào)易受到諸多限制,發(fā)展不起來。以宋和契丹的體量,一年一兩百萬貫的交易量是遠遠不夠的。

    契丹的核心統(tǒng)治區(qū)在東部,與宋的貿(mào)易也以河北路四榷場為主,那里也控制最嚴。大同府以西的廣大地區(qū),其實是以黨項、韃靼、突厥、吐谷渾等族為主,契丹和奚人很少。杜中宵就是瞄準這里,用各種辦法繞開契丹和黨項的禁令,從這些地方換馬入境。

    唐龍鎮(zhèn)便是一個合適的地方,這里地當要沖,跟其他地方,特別是北方草原有大道相通。又是半獨立的藩鎮(zhèn),名義上屬于大宋,但也向契丹和黨項稱臣,與三國的關系剪不斷理還亂。

    論軍事上的重要性,唐龍鎮(zhèn)其實比不上偏頭寨,但這里商業(yè)地位優(yōu)越,潛力巨大。杜中宵費了這么多力氣,最終的目的就是讓那里成為一處貿(mào)易之城,避開各種禁令的自由之地。哪怕契丹和黨項阻撓,也要盡量打通跟北方大草原的貿(mào)易通道。

    三國貿(mào)易中,宋朝天然具有優(yōu)越地位,出口貨物基本不包括戰(zhàn)略物資。自由貿(mào)易,對宋朝有百利而無一害。而主要目的地的北方大草原,有宋朝最急缺的馬匹。

    陰山南北的大草原上,馬匹以百萬數(shù),很多都處于放養(yǎng)狀態(tài),牧民隨便捕捉,根本不值錢。那里的部族被契丹控制,無法跟中原交易,契丹又不缺馬,馬匹實際是無用之物。說到底,杜中宵的目的根本不是與契丹貿(mào)易,目標是北方草原,那些受契丹控制、欺壓的部族。

    耶律不花思索片刻,便就明白杜中宵的意思?;鹕杰娨员睂傥骶┑老碌奈髂厦嬲杏懯顾竟茌牐骶┑佬陆?,對地方事務插手不多,一切都是招討使司在管。既然名為招討使司,對治下部族的管理原則也就可想而知,以武力協(xié)迫為主要手段。契丹人在這一帶動輒搶掠,其實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前年伐黨項失敗,契丹并不甘心,在邊境一直保持對黨項的壓力。今年初,招討使蕭普撻還曾率軍進攻黨項,大掠而還?,F(xiàn)在這一帶的矛盾是以契丹和黨項為主,宋朝抽身出來,成了圍觀者。所以宋軍占領唐龍鎮(zhèn)后,黨項只是派人來問了問,并不敢興兵進攻。

    杜中宵正是把握住了這個局勢,才出兵唐龍鎮(zhèn),并在那里建個自由貿(mào)易之城。

    連年征戰(zhàn),火山軍以北的契丹部族過得辛苦,手中又有從黨項搶來的寶貨,急需貿(mào)易。這些部族的獨立性又強,cao作得當,他們很可能會不管契丹的禁令,與宋貿(mào)易。

    這是挖契丹墻腳的行為,但耶律不花對此并不關心,他只在意自己能不能從中賺到錢。大草原上的馬對契丹并無多大用處,價錢便宜,運到河東路沿邊就是暴利。如果唐龍鎮(zhèn)不算宋境,馬匹交易便就不受限制,貿(mào)易的枷鎖便就打開了。

    第96章 免稅

    高家奴看著不遠處毀壞的寨子,面色陰沉。那里就是曾經(jīng)的寧邊州,被附近的蕃部搶掠一空,一把火燒了,就此廢棄。這一處小小寨子沒有什么,若在其他地方,高家奴都懶得多看一眼。但在這里卻有不一樣的意義,沒了這里,契丹也就失去了方圓數(shù)百里內(nèi)的控制。加上宋軍重建偏頭寨,西南面招討司和朔州的聯(lián)系被截斷了,契丹境內(nèi)被宋軍打入了一個楔子。

    張岊看著高家奴,微笑不語。唐龍鎮(zhèn)和偏頭寨一左一右,扼住這一段的黃河,戰(zhàn)略形勢比以前改觀了不少。雖然現(xiàn)在是和平時期,不知道有什么用處,對一個軍人來說,總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高家奴帶的人不多,對沿路的契丹人尸體只能燒化掩埋,就連石家奴都是如此。如果不是宋軍在一邊看著,他們連這些事情都不會做。到了廢棄的寧邊州,終于完成,人人都出了一口氣。

    從寨中出來,高家奴對張岊道:“此事已了,還是談正事要緊。我們由這里南下,徑直去偏頭寨去見杜判官。都監(jiān)可派人知會一聲,讓判官早做準備?!?/br>
    杜中宵得了張岊快馬報來的消息,與耶律不花一起重回偏頭寨。雖然沒有明講,耶律不花大致知道了宋朝的想法,心情格外放松。占了唐龍鎮(zhèn)之后,宋軍在黃河西岸沒有廣占地盤,反而提出讓那里成為自由貿(mào)易之地,大家面上都交待得過去。

    到了偏頭寨,杜中宵等了幾天,張岊才與高家奴到來,此時已近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