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桃,久久丁香花就去伊人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風雨大宋在線閱讀 - 風雨大宋 第166節(jié)

風雨大宋 第166節(jié)

    煮湯的骨頭,上面能有什么rou?可總有人喜歡占小便宜,每到吃飯的時候,早早拿個碗去舀湯,為的就是把里面的骨頭舀到自己碗里。每日都是那幾個人,大家看著都不順眼。終于那一日,有兩個漢子看不過去,上前喝斥。結(jié)果占小便宜的人,最恨別人說他們,幾個擠在那里的一起動手,把兩人打了一頓。

    巡邏的人看見,報了上去,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鐵監(jiān)會下令開革。而且是當天就有人來,押著那幾個人把家里的東西收拾一空,連帶家眷,一起押出鐵監(jiān)。童安路聽人說,那幾家離了鐵監(jiān),被安排到南邊的唐州去屯田,永遠也沒有回鐵監(jiān)的機會了。兩個上前喝斥的漢子,因為勇于任事,反而發(fā)了些賞錢。

    開革這幾人,空下來的名額,聽說是從前邊來屯田的人中招募。這處院子,便就留給他們。童安路不知來的會是什么樣的人,但愿老老實實,不要再跟前面那家一樣喜歡占小便宜了。如果能跟自己說得來就更好了,左鄰右舍互相幫扶,多么和睦。

    進了鐵監(jiān)之后,天天學習,童安路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有學習的天賦。半個月的時間,便就認了近千字,而且就連《方田》、《會計》也學得十分順利。當然,鐵監(jiān)里雖然還用《方田》的名字,教材其實跟營田務已經(jīng)不一樣了,內(nèi)容更多,也更深,有大量幾何知識。

    因為學得好,童安路在鐵監(jiān)里出了名,就連運判杜中宵都知道這個人。有一次特意把他叫去,讓他除了上課,有余力讀些詩書。臨別的時候,還送了一套《論語》,一套唐詩集子。甚至有人說,如果童安路家中有錢,自小讀書,說不定還能中進士呢。

    有幾日童安路也飄飄然,覺得自己是被貧窮耽誤了,如果自小讀詩書,說不定也是少年進士。那幾日心思就不在鐵監(jiān)教的東西上了,天天看詩書??上Р恢趺椿厥?,怎么也讀不進去,讓他很是煩惱。

    后業(yè)還是連阿爹開解了童安路,讓他不要好高騖遠,做人最重要是踏實。那些詩書之類,閑時讀讀就好,最重要的還是眼前學的東西。學得好了,衣食無憂,才能想其他的事。天下間聰明之士極多,善于學這個并不一定就善于學別的。便如世間那些精通術(shù)數(shù)之人,哪個不是聰明絕頂,可有幾人能考進士。

    安下心來,童安路的學習重要走上正軌,學什么會什么。三日之前,被分到了聶茂這里,一起學習知識。不過聶茂學的重理論,童安路則重實踐,學了就要會做。

    在鐵監(jiān)待了些日子,聶茂才知道自己是被當高級人才培養(yǎng)的。用杜中宵的話說,如果學得好,這是未來的檢測設計人才。而童安路,現(xiàn)在是當高級鉗工,以后就看他自己的悟性了。他們這些人,學的東西比別人深,待遇也比別人好,就連吃飯都有單獨的地方,工錢也多。

    連阿爹就沒有童安路這么順利,他年紀大了,學東西慢。好在性子和緩,為人踏實,做事情不急不躁。認字吃力,便就一個字一個字認,夜里還經(jīng)常讓童安路補課,勉強跟上別人。針對這個特點,被分配到了鍛工那邊,學得倒是有模有樣,也能認幾百個字,會用尺子量鋼塊了。

    想當初來的時候,見了這里的條件,人人都歡喜異常,以為從此一步登天了。沒想到僅僅過了半個月,便就有人離去,有人前途光明,人和人明顯不一樣了。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明白,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這種差別會越來越大。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做工的人已經(jīng)開始分三六九等。

    以前拉纖的時候,大家都一樣,無非是身高力大的人更受重視,別人看重些。但只要做活,大家發(fā)的錢糧就是一樣的。但現(xiàn)在不同了,特別是像童安路,身材一般,年紀又小,卻前途遠大,難免有人心中不平衡??捎惺裁崔k法?鐵監(jiān)就是這樣的規(guī)矩,總不能像那幾個搶骨頭的一樣,離開去種地。

    今天休假,童安路邀請了聶茂到自己家里來,做頓好吃的,飲幾杯酒。他們這些招募來的人,跟拉纖廂軍不一樣,正式做工之前,不算鐵監(jiān)的人。住在一起,沒有單獨的住處,而且不許帶家眷。按鐵監(jiān)的說法,如果學得不好,幾個月之后沒有一技之長,就會遣散回鄉(xiāng)。

    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招募來的都是讀書認字的,學的東西比廂軍深,將來的地位比廂軍高,不是技術(shù)人員就是管理人員。但一切都是沙灘上的房子,自己不爭氣,隨時會失掉飯碗。廂軍學不好,只要不犯錯,飯碗總是在的,無非是出力多工錢少罷了,這些人可沒有這個機會。

    今天格外熱鬧,看著旁邊路上來來往往的人群,童安路輕嘆了口氣,走到連阿爹家里。

    連阿爹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十二歲,小兒子五歲,還有一個女兒八歲。童安路進來的時候,三人正在院子里,蹲著圍在父親身邊,看父親在那里拔雞毛。家里人多,連阿爹一家的生活條件可沒有童安路那樣寬裕。來了半個月了,今天是第一次買rou吃,幾個孩子興奮無比。

    見到童安路進來,三個孩子一起圍上來,問東問西。

    連阿爹站起身來,擦了擦手,笑著問道:“今日無事,兄弟沒有出去逛一逛?”

    童安路道:“與我一起的聶茂是河南府人,家離得太遠,今日請了來,一起飲杯酒。”

    連阿爹道:“好,好,正該如此。以后大家一起做事,要互相幫扶?!?/br>
    童安路把手中的半只烤鴨交給連家大兒子,道:“大郎,這是半只烤鴨,極是酥香可口。你拿到屋里交給mama,切了給你們吃。”

    三個孩子一聲歡呼,一邊向童安路道謝,一邊拿了烤鴨,飛跑著進了房里。

    連阿爹道:“怎么讓你破費?我家里也買了一只雞,正宰殺了,準備煮呢?!?/br>
    童安路道:“不算什么。我們近鄰,平日里多承阿爹和嫂嫂照顧,此事也是應該?!?/br>
    不一刻,幾個孩子搬了兩個凳子出來,童安路和連阿爹坐了,在院子里說些閑話。

    說了幾句今日的見聞,童安路道:“我聽人說,鐵監(jiān)里找了些活計,要讓我們這些人的家眷做。不知嫂嫂得了這消息么?做些事,賺錢貼補家用也好。”

    連阿爹道:“聽說了。我渾家正跟幾個婆娘一起,跟人學著做糕點。聽說鐵監(jiān)有意,采買了糧食香油和糖,讓她們做成糕點果子,賣到兩京去呢。要是他有活做,兩人賺錢,日子便就寬松了。我還聽鐵監(jiān)里的人講,等到冬天,我們這里要建學。那時讓我家大郎去進學,可別再像我一樣了?,F(xiàn)在鐵監(jiān)里,能讀書認字的人,眼看就比別人的前途好。進了學,不說將來考進士,就是在鐵監(jiān)里也是好事。”

    童安路道:“是啊,以前不覺得,看別人讀書,只覺得中不了進士終歸無用?,F(xiàn)在可不同,能比別人學得好,做事就輕松,就有更多的工錢,可馬虎不得?!?/br>
    聊了一會閑話,看天時不早,童安路起身告辭。聶茂在家里煮rou,看他笨手笨腳的樣子,也不知道會煮成什么樣。不說多好吃,總得把rou煮熟了,不浪費了才好。

    正要出門,連大郎從里面跑出來,手中提了一尾魚交給童安路:“哥哥慢走,我今日跟別人一起到河里釣了幾尾魚,你拿了回去吃?!?/br>
    童安路大笑:“我一個人在家里,連rou都煮不熟,你給我魚有什么用?我拿回去,不會收拾,不知如何下鍋,不是白浪費了!今日河南岸,我買了些炸好的魚,你的好意心領(lǐng)了!”

    說完,把魚交還連大郎,童安路出了連家的門。

    魚可比rou難做多了,童安路和聶茂兩人到河南岸逛的時候,根本就沒敢起自己做的心思。恰好有賣炸魚的,便買了一些喝酒。兩個沒做過飯的人,能把rou煮熟就不錯,還敢去做魚。

    第81章 出鐵

    押綱使臣殿侍池浩坐下,對杜中宵拱手道:“下官來得遲了,運判莫怪?!?/br>
    杜中宵道:“只要到了就好。唉,鐵監(jiān)諸事草創(chuàng),處處用錢,你遲遲不到,這些日子我們這些人可是愁壞了。從饒州到這里幾千里路,著實不易,你們歇息些日子?!?/br>
    池浩道:“來時知監(jiān)官人寬限時日,倒是不急著上路。運判,依著知監(jiān)吩咐,下官回去的時候,要運一萬貫銅錢的鐵。還請運判備好,下官到時帶走?!?/br>
    杜中宵道:“好巧,這兩日冶爐剛剛建好,我們正準備開爐煉鐵。不過,你要帶回去的鐵是什么樣子的?是生鐵還是熟鐵?是鐵錠還是鐵片?每塊多大?”

    池浩遲疑了一下,道:“銅監(jiān)試了兩種用鐵煉銅的辦法,一是生鐵碎成粉,引膽水澆灌,待其色變之后,放水收銅。還有一種是用熟鐵錘成鐵片,浸于膽水中,候上面有銅粉,依次刮取。第二種辦法費工少而利多,只是鐵片難制。知監(jiān)官人的意思,最好能收熟鐵片?!?/br>
    杜中宵道:“此事不難,就給你們熟鐵片好了。不過,熟鐵和生鐵可不是一個價錢,錘成片,又費了人工,價錢更要高一些。雖然都是為朝廷做事,我們這里實在艱難,賬不得不算清楚?!?/br>
    池浩聽了,不由微笑:“無妨,知監(jiān)官人吩咐,銅監(jiān)按市價收買?!?/br>
    銅監(jiān)既是冶銅的地方,也是鑄錢的地方,他們最不缺的就是現(xiàn)錢。從這里買鐵片回去,就能煉出更多的銅,有了更多的銅就能鑄出更多的錢。這個年代,朝廷又不控制鑄錢數(shù)量,鑄得越多越好。饒州銅監(jiān)根本就不怕杜中宵要高價,就怕他供不上那么多鐵片。

    交接了公事,池浩拱手:“下官來的時候,帶了些蓮子、干筍之類的土產(chǎn),外面兩筐,給運判官人嘗一嘗。都是地方風味,萬莫嫌棄?!?/br>
    杜中宵微笑:“多謝了。附近山區(qū),多產(chǎn)板栗紅棗,你可以采買一些運回去?!?/br>
    這樣的長途運輸,當然不能浪費運力,附帶土產(chǎn)銷售是常規(guī)cao作。不然池浩一行數(shù)十人,幾千里奔波運費就要多少錢?更不要說,還有地方官乘機運貨,賺些錢財,下面的人當然不會空走一趟。

    池浩離去,杜中宵讓柳涚把送來的土產(chǎn)分成幾份,給鐵監(jiān)的幾位官員。包括葉縣知縣李秉,一樣也有一份。千里為官,都不容易,東西雖然不值錢,總是一份心意。

    五十萬貫錢,可不是小數(shù)目,兩三百萬斤重,堆成小山一樣。為了放這些錢,鐵監(jiān)這時才正式設立軍資庫,暫時由柳涚掌管鎖鑰。軍資庫并不是放置軍用物資的,而是存放地方的錢帛等重要物資。大宋是因軍立國,收賦稅錢糧,一切為了養(yǎng)軍,所以地方上最重要的這一庫以軍資為名,是用來資軍的意思。

    一切處置妥當,杜中宵不由對庫里的錢動了心思。這么一大筆錢,放在庫里可惜了,錢不能夠流動起來,豈不是跟田宅房屋一樣,失去了流布天下的意義。一兩個月也就算了,幾年放在那里,實在太過可惜。如果用業(yè)放貸,收來利息,也是鐵監(jiān)的生財之道。

    杜中宵這樣想不奇怪,實際上很多官員都這樣想。地方上的各種財庫,軍資庫理論上屬于三司,官員不敢亂動,其他的像公使庫、常平倉等,都有官員放貸。甚至有的放貸還不滿意,用來做生意,賺到的利潤除了增加庫里的錢,有人還自己撈一部分。發(fā)展到后來,便是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所有的官庫都放貸收息,層層考核。過猶不及,危害民間。

    這就是沒有銀行的壞處,貨幣經(jīng)常性的在民間停滯,不能流動起來,資金變成了資產(chǎn)。朝廷幾乎把銅課全部用來鑄錢,天下還是缺錢。商業(yè)越發(fā)展,錢就缺得越厲害,成了頑疾。

    杜中宵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收些利息,那才多少錢?而且官方放貸,為了多收利息,降低風險,習慣性地就會不缺資金不想貸錢的攤派給你,真正缺錢的,反而貸不到。放貸的目的,是讓庫里的死錢流動起來,變成資本,從而促進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鐵監(jiān)在這里,每年產(chǎn)這么多鐵,有這么多人消費,必然會帶動許多產(chǎn)業(yè)。用這些錢,做為本錢,放出去給民間,做為資本,從而讓地方經(jīng)濟繁榮起來,才真正有價值。不過到底要怎么做,需要詳細計劃。

    池浩住在澧河對岸的客棧里,把手下的人派出去,到附近州縣采買土產(chǎn),準備回去的時候帶上。千里販運,利潤極高,做得好了,這一趟差事自己還可以發(fā)一筆小財。

    這一日,池浩正在房里買了些rou小酌,一個吏人到來,讓他立即到鐵監(jiān)。今天是正式開爐冶鐵的日子,首先交付的就是他需要的鐵片,規(guī)格要他親自去定。

    殿侍是無品雜階的小武官,地位卑微。池浩這些人名義上屬于三司,常年運貨,不過實際上歸地方管轄。杜中宵是轉(zhuǎn)運判官,雖然是京西路的,管不到他們江南西路,但上面可是對著三司,池浩如何敢怠慢。得了消息,急急穿了公服,從渡口坐船到了鐵監(jiān)。自有公人領(lǐng)著,一路到了剛剛建好的冶鐵的地方。

    這里搭了好大一個棚子,里面一個巨大的爐子,高兩丈余,上細下粗,寬處徑丈余。這冶爐實在太大,仿佛一座山一樣,人顯得極是渺小。

    杜中宵跟蘇頌等人站在爐下,看著匠人從爐口向里面裝料。這高爐當然已經(jīng)試過了,這些日子一共冶了三爐,經(jīng)過了許多修改,從今日起就正式生產(chǎn)了。到這個年代,高爐冶鐵已經(jīng)一千余年,各種技術(shù)已經(jīng)成熟。這處冶爐,是照著相州那里的高爐建的,趨于保守,杜中宵并沒有做什么修改。其實因為使用焦炭,硬度增加,爐子可以建得再大一些。不過這是第一座,一切以穩(wěn)妥為主。

    上前見禮,池浩站在杜中宵等人身邊,看著周圍的人忙忙碌碌。這里的一切實在太過壯觀,讓人身心震撼,沒有人說話。

    昨夜已經(jīng)點火,此時爐子早已燒熱了,正在裝焦炭。裝料口太高,使用人力搬運太過艱難,從料堆建了一條輸送帶。旁邊五個壯漢,騎在一座木馬上,賣力蹬著,一起轉(zhuǎn)動輸送帶。這些人就是前些日子學習不好的,只能來做力氣活。兩班輪替,每隔一個時辰換一次。

    輸送帶上分了一個一個方格,從裝料的人前走過,裝料的人用大鐵锨填滿。方格是用來計算料的分量的,簡便易行,省了分類稱重的麻煩。冶鐵爐一旦開爐,就晝夜不停,一直到爐子壽命用盡,停爐冷卻之后重換爐襯。依相州那里的經(jīng)驗,這爐子應該能用一年左右。杜中宵的規(guī)劃,是一年生產(chǎn)十個月,最熱的天氣時停爐檢修,更換爐襯等損壞的地方。

    爐料到了爐子上方,進入一個大漏斗里。那漏斗掛在一根軸上,爐料落入,砸在鐵壁上,帶動料斗緩緩旋轉(zhuǎn),均勻地把爐料灑進爐子里。

    此時焦炭已經(jīng)裝填完畢,裝料的人歇了下來,另一邊的人開始裝填礦石。礦石采出來后,經(jīng)過了焙燒打碎篩選,就是附近包工頭帶著鄉(xiāng)人做的活。杜中宵隱約記得這一步應該有選礦燒結(jié),只是還沒有試驗出來合適的方法,只能依現(xiàn)有的工藝。

    裝了礦石,才開始裝石灰石,用量就比焦炭和礦石少得多了,不時就裝填完畢。

    所有的料裝填完了,大家暫時歇了下來,一起抬頭看著爐頂上。

    上面有兩個人看著爐里,不時報著爐里的情況。那里溫度又高,又有爐里出來的煙氣,條件極是惡劣。不過這種活,不是誰都可以干的了,需要經(jīng)驗,需要技術(shù),就比下面裝料和蹬輸送帶的高級了。

    在爐子的另一邊,一左一右各有五個大漢,一樣蹬著木馬,帶動兩個巨大的風箱,向爐里鼓風。此時常見的風箱,是用人推拉的,風力不足。人的臂力哪里比得了腿部力量?杜中宵制了這木馬,用蹬代替了推拉。其實就是簡單的曲柄滑塊機構(gòu),把旋轉(zhuǎn)運動變成往復運動。

    爐里的火也不知道燒得多旺,池浩離著幾丈遠,依然感到熱烘烘的。他何嘗見過這種場面?不由忘記了時間。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聽見上面看爐口的人喊,下面的人開始出渣。

    guntang的爐渣從爐里被掏出來,放到一邊,等到稍涼一些,就有運渣的人用小推車推走。

    又過了好一會,終于砸開了出鐵口,通紅的鐵水流了出來。

    看見鐵水流進斗里,所有的人都出了一口氣。雖然已經(jīng)試過幾次,今天正式開爐,大家還是捏了一把汗。這爐子太大,一旦出問題,就要多費無數(shù)功夫。

    爐子旁邊一座吊車,用的是鐵鏈,上面裝了棘輪,只能正轉(zhuǎn)不能倒轉(zhuǎn),防止意外。吊車提了裝滿鐵水的料斗,升起來,運到旁邊的一座小爐里,傾倒了進去。一個料斗起來,另一個料斗接上,不停地把鐵水倒進旁邊的幾座小爐子里。

    第82章 煉鋼

    看著制鋼的小爐,蘇頌道:“萬沒想到,炒鋼的時候其實不用燒炭,只要鼓風即可。若不是真地試出來,誰能夠相信?世間萬物,有其自然之理,不詳細推敲,卻不敢妄下斷言。”

    杜中宵點了點頭。以前在永城的時候,炒鋼的規(guī)模較小,用的是這個時代最常見的方法。前些日子這里建炒鋼爐,為了充分利用能源,自然建在冶爐旁邊,炒鋼與煉鐵串連在一起。冶爐里出來鐵水,直接送進炒鋼爐里面,如此一來便就少用許多燃料。

    炒鋼的原理杜中宵還是清楚的。無非是煉鐵時是在還原氣氛下,以致鐵水含炭量太高,出來的是生鐵。到了炒鋼爐里,要降低炭含量,爐里是沒有炭的,只加石灰石和白云石之類的造渣劑,是間接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是在氧化氣氛下。既然是氧化氣氛,氧氣就應該充足,不然效果不好。

    這是中學化學的內(nèi)容,非常簡單。為了保證充足的氧氣,這里建的炒鋼爐,特意加了吹管,一樣有大風箱向里面鼓風。萬萬沒想到,炒鋼爐里鼓風,里面的鐵水迅速沸騰,如同火山噴發(fā)一般,溫度明顯比以前下面燒炭高得多。由于難以控制,不斷減少下面的炭火,結(jié)果效果還是不明顯。到了最后,干脆炒鋼時不燒炭了,僅僅鼓風,爐里面的溫度就足夠高,可以降低鐵水的炭含量,煉出鋼來。

    杜中宵納悶了一段時間,最終只能認為是鐵水里面的炭,或者還有其他一些元素,在高溫熔化狀態(tài)下吹入空氣,迅速發(fā)生放熱反應,讓鐵水保持沸騰。這實際上就是后世的吹氧煉鋼,不管是轉(zhuǎn)爐還是平爐都是同樣的原理。

    鼓風之后,由于鐵水沸騰得厲害,為了控制反應速度,就試著向里面加生鐵,加廢鋼,偶然又發(fā)現(xiàn)不同的溫度,出來的鋼性能不一樣。不同的出鋼溫度,會煉出不同含炭量的鋼來。

    這是個精細活。既不能測量溫度,又不能精確控制時間,只能用rou眼觀看鐵水狀態(tài),以及表現(xiàn)出來的顏色,來控制出來不同的鋼。杜中宵測試了很多人,來做這項工作。不斷訓練,現(xiàn)在大約有二十多外人勉強找到狀態(tài),是煉鋼這里的寶貝疙瘩。他們現(xiàn)在剛剛上手,出來的鋼性能不穩(wěn)定,不過對這個時代來說足夠了。反正出來的是中低炭鋼,打造刀劍能性足夠,后面就靠工匠的手藝了。

    能不能盡量精確地測量溫度?其實辦法還是有的。比如用金、銀、銅、鐵等金屬,或者一些已經(jīng)知道的化合物,制成測片,利用他們不同的熔化溫度,放進鐵水里面探測,看熔化程度決定煉鋼過程。只是這項工作精細而復雜,杜中宵只能提供一個思路,讓下面的人去做,短時間內(nèi)是做不到的。

    測溫不一定用溫度計,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學反應,比如熔化沸騰,比如分解化合,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溫度。但選擇合適的測量物質(zhì),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需要大量的實踐。

    高碳工具鋼還是不能用這種爐子來煉制,而是盡量煉出碳含量低的鐵,與生鐵一起用石墨坩堝爐煉制。這種高性能的鋼煉制不易,性能優(yōu)越,可不是炒鋼爐出來的大路貨可比。

    用吹空氣的方法,炒鋼的效率提升了許多,煉出一爐鋼,遠比以前下面燒炭快捷。這件事讓蘇頌覺得新奇不已,明明不用燃料降低了成本,效率還大在提升,世間之事實在神奇。他用了很多時間研究,最終只能同意杜中宵的說法。生鐵里面有碳,炒鋼爐里沒有過剩的碳保護,這些碳便燃燒。

    實際的化學過程當然遠比這復雜,碳還會形成一氧化碳,再形成二氧化碳,有過量的碳這些氣體就形成還原氣氛。一旦氧氣過量,鐵水中的碳便就繼續(xù)氧化,從而降低含碳量,生鐵變成了鋼。

    煉鐵到煉鋼,就這么一個簡單的過程,認真研究下去,其實就能開啟化學之路。

    杜中宵要做的事情太多,每個行業(yè)都不可能深入研究,哪怕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也沒有精力系統(tǒng)總結(jié)。這處鐵監(jiān)里的人才,將來不知道會是誰,會是什么時候能夠打開這扇門。

    原理很重要,知道了原理,能夠積極應用到實際中,中學的數(shù)理化知識,就足以推開工業(yè)革命的大門。大宋的經(jīng)濟實力是天下第一,這是朝廷直轄的官營鐵監(jiān),有杜中宵這個有后世知識的人,條件比當年英國的那些小作坊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從鋼鐵到機械,踏實做下去,工業(yè)的發(fā)展比歷史上容易得多。

    比鐵水出爐的時間短得多,用不了多少時間,第一爐鋼就完成了。只見不大的爐子傾倒,鋼水從里面流出來,流進旁邊早已建好的冷卻池里。略冷卻一段時間,被一邊的工人舀入鑄范,成了鋼錠。大部分的鋼錠將凝未凝的時候,被輸送到下一道工序,進入不遠處的鍛造之處。

    附近的一條小河早已經(jīng)被截段,建了一座小水庫,河水引到這里帶動鍛錘。鍛造的工人觀察著鋼的顏色,合適了取到鍛錘上,進行鍛造。

    這樣炒出來的鋼,工藝所限,里面有很多氣孔,也會有少量雜質(zhì),不能直接制造器具,必須鍛打過之后才可以。巨大的鍛錘打在或紅或白大小不一的鋼錠上,配合著早已經(jīng)制好的鋼模,有的成了鋼條,有的被打得極扁,乘著紅熱的時候,送入后面的軋輥,慢慢軋成鋼板。這樣制出來的,是熱軋鋼板。

    高爐下的池浩早已經(jīng)看得呆了,他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也想不出冶鐵會成這個樣子。再看那邊高爐,輸送帶一刻不停,不住地上料,每隔不久,便就開口引出鐵水來。從鐵水出來,爐里的狀況穩(wěn)定之后,上料便就不會再有間斷了,如此會連續(xù)不停地出鐵十個月。

    見一切順利,杜中宵長出了一口氣。其實自己有些貪心,過于追求效率了。準備時間這么長,除了高爐難建,還有后面的工序太多,從制做工具到培養(yǎng)人才花了太多時間。不管冶鐵煉鋼,這個年代的產(chǎn)品其實都是鋼錠鐵錠,杜中宵卻想直接出型材。這處鐵監(jiān),最后出來的產(chǎn)品是以鋼條和鋼板為主。至于后世最常見的圓鋼棒,因為鍛打有些困難,反而沒有,只有正方形的四角鋼棒。

    這樣的過程雖然復雜,但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減少了燃料消耗。如果出鋼錠,后續(xù)還要經(jīng)過燒紅鍛打,平白浪費燃料。這個道理就跟炒鋼爐建在冶鐵爐旁邊一樣,不必重新加熱。

    見身邊的池浩的目瞪口呆的樣子,杜中宵覺得有些成就感,笑著道:“殿侍,我們到后面去,看看你要的鐵片。若是合你的意,便就開始制了?!?/br>
    “好,好,下官與運判前去觀看。”被震撼了心神的池浩連連點頭,話都說不利索了。